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我国,从TOD概念的引入到大规模实践,短短十数年便经历了从1.0时代到4.0时代的变迁,TOD在我国发展迅速并产生许多新型探索模式。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对基于TOD进行融合与延伸的新型QOD模式开展研究和讨论:通过介绍深圳市黄木岗综合交通枢纽QOD设计理念及工程实践,分析了该理念的核心思想及从前期规划、项目设计、施工方案到运营管理全过程的实践落实效果,提出了该模式较传统TOD理念的发展与延伸,并结合工程实践总结QOD综合开发项目成功落地的几点建议,为新时期枢纽建设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运用公交导向开发(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TOD)模式指导轨道交通周边土地开发一直是学者和政府关心的问题,为了将TOD模式落实到实际土地利用规划,从TOD的基本理念出发,以TOD 3项核心原则为基础,建立了以提升轨道交通系统运量、保证区域生活环境品质和均衡土地利用为目标,以轨道交通站点地区不同类型土地的容积率为决策变量的多目标决策模型,设计了模型的实用求解方法,以协助规划者进行各类土地的容积率设计。以上海徐家汇轨道交通枢纽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围绕轨道交通设施进行综合开发已经成为改善交通可达性、提升片区生活质量、提高轨道交通投资回报率的重要途径。在西方发达国家,新一代轨道系统的开发经验更强调轨道交通投资在引导城市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TOD开发可带来各种直接及间接的收益,如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开敞空间、提供友好的步行环境、减少城市蔓延等,甚至可颠覆传统轨道站、公交换乘站周边用地的开发模式。目前,国内规划师逐步将TOD发展理念应用在各个层面的城市发展项目中,如从郊区轨道终点站的小如小区开发到大若综合多种设施的城际轨道、高速铁路站周边用地开发。  相似文献   

4.
2018年,成都市陆续出台《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专项规划》《成都市轨道交通场站一体化城市设计导则》等相关技术文件,为成都TOD综合开发提供了工作指引和技术依据。文章将简要介绍TOD模式的定义——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论述其优势及发展历程,分析内地TOD发展模式的现状和不足,进一步探讨TOD模式在香港获得成功应用的重要原因,以香港两个典型的TOD站点——九龙站和沙田站为例,提取出香港TOD模式的相关特征及实践方法,并分析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内地可以如何借鉴香港TOD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发展中轨道交通成为提升城市运载能力,减少土地占用,提升交通运行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障。但同时存在轨道交通在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给政府带来极大财政压力的问题。TOD属于绿色发展体系,将该模式应用于轨道交通站点中,能确保轨道交通的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引导轨道交通的绿色开发。TOD是城市格局优化、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轨道交通站点全面发展,满足市民个性化生活需求的关键。以TOD为切入点,在实际案例中研究轨道交通站点TOD综合开发创新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内轨道交通建设最快最早的城市之一,上海市亟需解决新时代下轨道交通这一公共产品的供需矛盾,平衡交通与城镇关系。以轨道交通建设与外围城镇互动模式为切入点,结合TOD经典理论、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应用经验、共性与特性,以及国内交通导向区域开发政策性文件,提出TOD效能区的定位类型和功能配置框架性建议;并将其应用于轨道交通16号线与沿线浦东新区中心城外(指浦东新区外环线以外区域)典型镇,结合TOD效能区及城镇自身差异特征、交通需求,提出站点交通目标、TOD效能区定位与发展战略、实施策略与空间建设。以期充分发挥TOD效能区在城镇发展中的正向效应,为创建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外围城镇的良性互动提供有效参考,进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枢纽地区和滨水区是近年来城市设计大量实践的场地类型,本文倡导将二者紧密结合,探索交通枢纽、滨水区、慢行空间的综合协同发展。"中山翠亨科学城"的城市设计实践提出建构以水营城的TOD开发模式,通过构筑距离适宜的轨道交通和水体双核心开发结构,实现TOD圈层式开发和滨水带状功能的综合协调布局,并通过立体复合慢行体系衔接站厅和亲水基面,以推动现代科学城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我国自2008年后城市轨道交通飞速发展,TOD理念逐渐在国内兴起。但是,在我国二线、三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展缓慢,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优化程度有限,与之配套的公交体系和慢行系统建设更是明显滞后。论文希望通过对包头市的TOD发展思考探析,为我国二线、三线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9.
TOD是城市发展的趋势,轨道交通则是TOD的主体之一,将轨道站点进行分类,根据每个类别的特征进行站点周围的用地布局,是实现TOD发展的有效途径。南宁应该借鉴香港的成熟经验来发展轨道交通及其周边土地利用,根据南宁城市总体规划可将南宁轨道交通站点分为中心与枢纽混合型、中心型、交通枢纽型和社区型,其中五里亭片区所在的广西大学站点属于社区中心型,可以广西大学站为圆心,将该片区划分为300m和600m半径的两个功能圈,布局不同的用地结构,实现TOD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项目创新性地引入国际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先进理念,并将公交化交通枢纽和商业开发紧密结合,带动城市发展与产业转型、文化复兴,提高城市吸引力与土地价值。项目的设计难点之一在于如何高效组织大型客流,"交通核"的植入设计为打通交通组织脉络提供了实际可操作性,本文旨在探讨"交通核"在TOD项目中的实际运用,以期为TOD项目的交通流线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俊青 《城市建筑》2014,(11):23-23
我国正进入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本文在围绕如何使交通设施与城市的开发建设协调发展、互相促进这一课题,在总结 TOD 开发模式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案例,对城际轨道站点片区的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姚圣  曾春霞 《南方建筑》2019,(3):108-113
针对国内城市轨道建设中站城分离的现状问题,研究日本城市轨道站城协同的开发策略和方法,借鉴其轨道建设和城市开发一体化的经验。日本通过逐步进阶的轨道发展过程,轨道站周边区域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发展核心,轨道网络主导了城市空间的架构。通过多元化的国私企业经营方式,土地区划调整和再开发工程等发展策略,日本不断完善站城协同的建设方法。具体来看,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开发分为两种模式,分别是枢纽站开发模式和郊外新城开发模式,其中前者包括了大规模TOD一体化开发城区、交通枢纽站中心和地区站点中心3种类型,体现出多线集聚型开发的特征;而后者体现出沿线型开发、新城模式、公共交通主导的特征。希望借鉴日本高密度城市的轨道城市发展经验,为促进国内城市轨道事业的高效集约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钫  刘奕 《华中建筑》2012,30(4):77-81
从交通功能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出发,结合地域主义理念的精髓思想,阐述城市交通系统发展与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之间的关系,交通枢纽组织下的城市TOD体系的建立对城市功能圈的构成,特定功能区域及功能内容在交通枢纽功能复合化的指导,地理位置及民族特性对形态原则构成等具体层面的反射,从而探讨地域主义理念对城市交通综合体设计的全方位影响,并且基于此多层面的理念影响,指导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道路场站的具体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4.
齐亮  王惠婷 《建筑与文化》2016,(12):214-215
本文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与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探讨分析TOD交通发展模式中站点周边城市空间及用地性质的最优化设计,以实现空间的集约利用,并以徐州市1号线韩山站为例进行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与利用分析,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TOD背景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与利用研究相关可行性建议,以期对于工程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TOD模式在福州市的应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晨立 《福建建筑》2007,(3):65-66,64
以较小的资源投入、较小的环境代价,最大可能的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这一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的目标决定了从长远看必须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TOD模式是实现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TOD模式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概况,并系统分析了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模式(TOD)在福州市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中心地区枢纽综合体由于特殊地理区位具有区别于一般交通枢纽的特征,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及方法也应有所差异。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案例经验基础上,分别从交通设施布局、物业综合开发、人行流线组织、空间布局设计等层面系统分析了中心区枢纽综合体的布局特征,以前海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为例,探讨了中心区枢纽综合体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同类型交通枢纽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综合交通枢纽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和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分析综合交通枢纽中一种特殊形式的枢纽——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对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功能、相对于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优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合国内外典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案例,分析它们各自的特色,总结了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经验。以上海十六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为案例,分析其规划方案、设计思路以及换乘方式,提出十六铺地下综合枢纽未来发展建议,论述了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综合交通枢纽周边地区的规划和开发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课题,涉及面十分广泛,如何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切入,解决综合交通枢纽地区长期以来的开发与管理中的瘤疾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而风险预控管理的思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选取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开发的风险及其预控管理作为研究对象,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角度构建了风险预控管理系统,并用中德案例进行实证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为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和谐、有序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魏崴 《城市建筑》2014,(3):19-21
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涵盖空港、海港、国铁、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以及立交道路等市政设施多元功能为一体,具有极强的交通特征。而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环境制约因素繁多,反映了综合的城市问题。整合现有城市条件,梳理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实现枢纽地区交通组织和城市环境的融合,促进交通枢纽服务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是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尝试围绕铁路客站区域交通枢纽空间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发展,研究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建设协同发展的设计策略,为探索城市未来的良性发展开拓思路,开启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刘泉 《国际城市规划》2020,(1):79-87,95
TOD地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布局模式主要包括基于小尺度街廓的方格网模式和环形放射模式,均能从TOD概念诞生以前的轨道站点地区规划发展历史中梳理出演变脉络。1990年代,卡尔索普提出的美国式TOD理念在规划中延续了上述两种基本的布局模式;此外,新加坡发展出了基于大街廓的轨道站点地区规划布局模式。这三种模式对我国的TOD规划实践均产生了影响。本文以布局形式和街廓尺度为重点,结合国外案例及国内实践,对TOD地区的规划布局模式的形态演变进行解读,将三种模式整理为六种主要的布局形态,并总结布局模式的规划设计重点。首先,坚持采用小尺度街廓模式进行TOD规划设计;其次,重视方格网模式的基础作用;再次,突出TOD地区的空间可识别性,在中心地区和重要站点地区,采用环形放射布局依然是一种值得考虑的选项;最后,大街廓模式在现实中普遍存在,因而需要重视这一模式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