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较高精度的超短期风速预测是并网运行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测预报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必要前提及保证。由于风速影响因素众多,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并具有高度的自相关性,给传统的风速预测方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提出一种基于谱聚类和极端学习机的超短期风速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和主成分分析对风速数据进行去噪和降维处理,剔除数据的不规则波动,有效降低数据维度;然后分别应用谱聚类对小波变换后的各分解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减少训练样本空间,提高样本有效性,降低计算复杂度;再应用极端学习机对各分解序列分别进行训练,同时通过遗传算法对极端学习机输入权值、偏置等参数进行优化,确保各分解序列输出最佳预测模型;最后将各分解序列预测结果相加得到最终预测结果。以某风电场实际数据进行的建模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实现了对风速的超短期、多步预测,采用的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
区域风电功率预测对于保障风电消纳及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新建风电场在并网初期尚未建立预测系统及各风电场预测精度参差不齐,经典的单场功率累加法预测精度并不高。提出一种基于风电功率数据特征聚类的区域风电功率统计升尺度预测方法,首先使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法解析区域内风电出力特征,然后采用层次聚类法划分子区域,并利用风电场的相关系数和预测精度选取代表风电场,最后根据代表风电场的预测功率及权重系数完成区域风电功率的升尺度预测。应用冀北电网2015年的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升尺度建模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相比累加法,文中提出的统计升尺度方法可改进区域风电功率预测精度,同时减少区域预测模型对单风电场数据完备性和预测精度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准确的风电功率预测对于推动风电大规模并网具有积极意义,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超短期范围内的单步预测。为了实现更加贴近工程应用实际的风电功率多步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编码器-解码器的风电功率多步预测方法。首先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风电机组进行聚类,然后引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机组群功率序列进行分解,从而提取风电场功率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预先搭建的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的编码器-解码器预测网络实现风电功率的超前多步预测,最后将各预测值重构获得风电场总功率的预测值。利用某风电场的真实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超前1~6 h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预测性能均优于其他传统模型,预测准确度提升了6.45%~13.56%。  相似文献   

4.
对任意来流条件下的风电场发电功率进行准确预测,是提高电网对风电接纳能力的有效措施。针对大型风电场的功率预测采用单点位风速外推预测代表性差的局限,提出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MM)聚类的风电场短期功率预测方法。方法结合数据分布特征,利用GMM聚类将大型风电场划分为若干机组群,借助贝叶斯信息准则指标评价,获得风电场内最优机组分组方案。实际算例验证表明,按照小时级、月度级、年度级等时间尺度进行统计,所建立的GMM聚类模型均极大地提高了未分组的风电功率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相较于应用广泛的k-means聚类、层次凝聚聚类等方法,GMM聚类方法在分组功率预测中表现出了显著优势,为大型风电场短期功率预测模型的优化及运行经济性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风速的随机性、间歇性,以及风电场内各机组风速、功率的分散性,给风功率预测带来了较大难度.在计算风速线性相关的权值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uzzy c-means,FCM)的风速模型,建立了风电场等值风速与改进FCM风速的关系函数.以某风电场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风电功率预测方法算法简单;该...  相似文献   

6.
风电场的历史运行数据尤其是风速和功率数据是研究风电功率波动特性、风电功率预测、风电功率曲线计算和测试的重要基础。但风电场实际采集到的数据中通常会出现大量异常数据,而这些异常数据是由各机组的异常数据构成,故对风电机组进行异常数据识别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风电机组的风速–功率曲线为研究基础,提出了用于机组异常数据识别的云分段最优熵算法,该算法基于云模型的熵识别机组发电异常的数据集,对数据进行分离。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出机组异常数据,提高异常数据的正确识别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从多源、多维、多模态的风电数据中挖掘风能、风电的因果关联,以及多风电场间的时空关联,是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的有效途径.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混合深度学习模型.首先,在数据预处理环节,将风电场满功率输出、风速溢出的场景,视为风电功率预测的异常、故障状态,并提出数据清洗方法以加强风速和风电的相关性.然后,针对气象信息与风电的因果关联,设计多通道卷积挖掘其耦合关系;针对相邻风电场间的时空关联,设计多尺度卷积挖掘不同时空尺度下的风电特征,并通过1×1卷积层对不同尺度的时空特征赋权、融合和降维.最后,将融合特征输入门控循环网络挖掘时序关联,输出多风电场风电功率的预测结果,以真实数据集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辨识模型的风电功率短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准确预测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针对实际风场,给出一种基于灰色GM(1,1)模型和辨识模型的风电功率预测建模方法,采用残差修正的方法对风速进行预测,得出准确的风速预测序列。同时为了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的精度,引入FIR-MA迭代辨识模型,从分段函数的角度对风电场实际风速-风电功率曲线进行拟合,取得合适的FIR-MA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额定容量为850 kW的风电机组进行建模,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以及单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与风电场的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灰色-辨识模型的风电机组输出功率预测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风电机组的实时输出功率,从而提高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准确的风电场模型是风电接入系统相关研究的基础。首先通过对某双馈风电机组的标准功率特性曲线和实测风速-功率散点图进行对比,针对它们之间的差异问题,建立基于实测运行数据的风电机组风速-功率模型。其次,针对地形复杂、机组排列不规则的大型风电场风速差异性问题,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风电场内所有风电机组按实测风速数据进行聚类划分,建立了整个风电场的等效风速模型,进而给出了基于实测运行数据的风电场风速-功率模型。然后,以某实际风电场为例,对该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按风速进行K-means聚类划分,结果显示该划分结果与简单按地理位置的机群划分结果有明显差异。最后,对传统的风速-功率模型和所提出的风速-功率模型输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模型相对于传统模型而言,准确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风电功率区间预测是预测给定置信水平下风电功率的上限和下限,可以反映风电功率的变化范围,为调度提供有效的辅助信息。考虑风电功率的混沌特性,提出了基于改进混沌时间序列的风电功率区间预测方法。由于风电功率具有强间歇性和波动性,传统的混沌时间序列方法在风电功率区间预测中难以获得好的聚类效果和高的预测精度,影响了功率区间预测的结果。引入蚁群聚类算法和支持向量机,利用蚁群聚类算法的强搜索能力和支持向量机的强预测能力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获得了更好的区间预测结果。将改进方法应用于英国和德国风电场的风电功率区间预测中,对比分析改进方法与基于神经网络的功率区间预测方法和传统方法在不同置信水平下的预测结果,验证了所提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焦杰  文泽军 《现代电力》2020,37(5):539-543
为评估风力发电机主流的发电性能指标量化发电效率能力,需要从中选择一种指标作为服役质量监测的主要依据。首先以某风电场的SCADA历史数据为依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风力发电机主流发电性能指标(可用度、发电比例、负载率)的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从指标信息来源的角度解释了指标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结合异常运行数据比较了性能指标对于风速、功率曲线异常波动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虽然发电性能指标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但发电比例更能代表所有发电性能指标,并且能够更好地反映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性能、体现风速-功率曲线的异常波动, 在风力发电机主流发电性能指标中,发电比例更适合作为服役质量监测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风能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给电网的平稳运行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导致电网企业限制风电并网,造成弃风行为。因此,实时有效地预测风力发电情况对风电开发和电网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在分析当前多种预测方法后,提出了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门控循环单元(KPCA-K-means-GRU)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多维数据能够较好地还原实际物理状态,但过高维度的数据会带来维数灾难。因此,利用非线性的KPCA在保留高维数据信息的同时降低数据维度。随后借鉴负荷预测相似日思路,将降维后的数据通过K-means进行无监督聚类以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来提高预测精度。最后分别训练不同类别数据的GRU神经网络参数,进行分类预测以获得更合适的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推进,风电在全国各个区域电网的渗透率将高速提升。然而大规模风电场无法提供转动惯量支撑,引入虚拟惯量控制后亦缺少能够分区且精确的虚拟惯量评估方法。考虑了风场内风速的随机性及相关性,提出了基于Copula函数及聚类算法的风电场分区虚拟惯量估计方法。首先,考虑风速的尾流及时延效应,建立场内各风机风速的概率分布模型。其次,根据各风机的风速分布特性,采用双尺度谱聚类算法对场内风机进行聚类分区。然后,选取各区中心机组,构建最优Copula函数描述各分区间的风速相关性。最后,基于风电场机组分布和风速数据估计风电场内各分区的虚拟惯量储备。根据甘肃某风场的实际风速及出力数据构建仿真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实现风电场虚拟惯量的特征提取、聚类分区、惯量估计。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上风电场运维过程中风电机组的状态信息利用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风电机组状态信息的海上风电场维护策略。首先,考虑环境因素以及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状态信息的影响,定义动态劣化度用于描述风电机组各部件的劣化程度,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风电机组的状态评估模型。其次,依据各风电机组的实测运行数据,确定风电场待维护机组。再次,针对选定的待维护机组,结合后续维护周期内风速预测结果,构建了以单个维护周期内维护成本最小为目标、以海上有限维护时间与可及性为约束的海上风电场短期预防性维护决策模型,对风电场的风电机组的维护时间以及路径进行优化。最后,结合国内某海上风电场实例数据进行算例研究,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双馈风电场经柔性直流(VSC-HVDC)并网的振荡数据中蕴含大量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反映不确定因素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分析风速和风电场出口电流波动的不确定因素组合对次同步振荡的影响。首先,对系统振荡数据按风速进行分段,运用基于Nuttall窗插值的FFT识别功率数据中与小信号分析结果相对应的次同步振荡分量并提取幅值。然后,利用高斯混合模型(GMM)聚类算法对因素组合进行聚类,通过三种内部有效性指标评价聚类效果。最后,从次同步振荡分量幅值变化的角度分析了风速/电流波动聚簇对次同步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振荡影响因素组合聚类方面,所提GMM方法相比于K-Means具有更好的聚类效果。当风速/电流波动因素组合属于部分聚簇时,会恶化系统次同步振荡。  相似文献   

16.
姚越  刘达 《现代电力》2022,39(2):212-218
为了提高风电功率的预测精度,针对风电数据间歇性与时序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long short-term memory,CNN-LSTM)网络预测模型.首先利用CNN提取风电数据动态变化的多维特征,然后将特征向量构造成时...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modedecomposition,VMD)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recurrentunit, GRU)相结合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首先使用VMD算法对风电功率序列进行分解,并根据排列熵(permutation entropy, PE)的大小来确定序列分解的最佳模态数。然后将分解后得到的子序列分量与关键气象变量数据结合构成模型输入特征。使用GRU网络对各个子序列分量分别进行预测,并将各个子序列分量的预测结果进行重构得到风电功率预测结果。最后采用贝叶斯优化方法对各个子序列预测模型的网络初始超参数进行优化。采用某风电场的风电数据对所提模型进行验证,并与其他6种模型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优化的VMD-GRU预测模型明显优于其他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能够有效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单一的传统预测方法在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前向反馈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首先采用K-S方法对样本进行选取;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样本有效信息,求解出主成分,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输出功率预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后的神经网络模型消除了输入因子的相关性并简化了网络结构,使网络加速收敛。实例验证,与单一的神经网络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有所提高,为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春平  张沛  彭春华  尹瑞  时珉 《现代电力》2021,38(1):110-118
由于标准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遗忘门更新方式不能实时反映预测误差对模型预测的修正作用,提出随差遗忘长短期记忆(Error Following Forget Gate-based LSTM, EFFG-based LSTM)的风电功率实时预测模型。用上一时刻的风电功率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来更新遗忘门,从而降低上一时刻预测误差对此时风电功率预测精度的影响,提升风电功率滚动预测精度,并采用某实际风电场的历史风电功率数据和数值预报气象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EFFG-based LSTM网络风电功率实时预测模型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小于3%,满足系统调度相关要求;准确率、合格率达到90%以上,比基于支持向量机和标准LSTM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