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免疫球蛋白A(IgA)是最常见抗体之一,并在黏膜表面提供第一道免疫保护。IgA+B细胞是IgA产生的主要来源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g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呈现双向作用,在不同的肿瘤类型及免疫微环境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尤其是IgA+B细胞和IgA的促肿瘤和免疫抑制作用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及研究的难点。肿瘤微环境(TME)中IgA+B细胞可通过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IL-10、TGF-β、PD-L1、FASL、IL-35和Tim1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免疫抑制性IgA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恶性肿瘤预后差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IgA+B细胞和IgA的免疫抑制和促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讨论了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和代谢产物等在调控IgA类转换重组(CSR)中所起的作用,以及IgA免疫抑制作用的临床意义,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3,TIM-3)是免疫检查点分子之一,表达于多种免疫细 胞及肿瘤细胞。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TIM-3 与含其主要配体 Gal-9 的 T 细胞等相互作用, 介导细胞凋亡而参与肿瘤的免疫抑制及其发生发展。抗 TIM-3 抗体抗肿瘤治疗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它可能成为肿 瘤治疗的明星分子。  相似文献   

3.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一类最重要的免疫分子,是B淋巴细胞的特有产物,分泌型Ig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着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即抗体活性;膜结合型Ig是B细胞识别抗原受体(B cell antigen receptor,BCR),这是目前仍然写在国内外免疫学教材的经典概念。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机体内还存在一类迄今未被关注的、非B细胞来源的Ig分子(non B-Ig),它们在可变区重排模式、表达调控及功能等方面有别于经典的Ig分子。non B-Ig的突出特点是在恶性转化的细胞中高水平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不良分化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功能研究显示,non B-Ig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及生存,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研究提示,non B-Ig具有原癌基因的潜质,有可能成为多种肿瘤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为拓宽精准肿瘤医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免疫微环境是影响免疫治疗效果的重 要因素,其在肿瘤进展和动员抗肿瘤免疫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免疫性放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 瘤疫苗和免疫细胞治疗等手段已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其临床疗效仍有待提高。本文在介绍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组成 和特征的基础上,从临床应用的角度阐述针对目前靶向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治疗手段可行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type lectin,Siglec)是一类能够识别唾液酸化聚 糖结构的膜蛋白,近年来,随着对Siglec调节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其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系统介绍 Siglec家族成员中的Siglec-1、-2、-3、-7、-9、-10、-15通过与其各自配体相互作用而调节固有免疫或适应性免疫的机制及其在抗肿 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免疫细胞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免疫微环境,在肿瘤治疗耐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免疫微环境能够通过启动抗凋亡通路、介导免疫耐受、诱导上皮间质转化及形成肿瘤干细胞等途径促进肿瘤产生治疗耐受,降低肿瘤治疗疗效.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摘要] 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亚家族B(leukocyte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subfamily B,LILRB)在骨髓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机体细胞广泛表达。有研究发现,LILRB受体可以与多种配体结合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调节炎症反应、免疫耐受、细胞分化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等。近年来研究发现,LILRB在多种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表达增高并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同时LILRB与免疫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自我更新直接相关,具有肿瘤支持因子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双重作用。此外,肿瘤细胞表达的LILRB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敲除小鼠的LILRB同源基因后,小鼠的正常造血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上述研究结果提示,LILRBs 可能是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本文就LILRB与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机制、LILRB在肿瘤细胞中的信号转导方式、LILRB与肿瘤的免疫治疗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淋巴细胞亚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作为肿瘤微环境中主要的免疫细胞, 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免疫微环境, 已成为宫颈癌复发转移的重要参与者, 亦可影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敏感性, 进而影响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近年来以免疫微环境为基础的宫颈癌免疫和靶向治疗已成为宫颈癌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免疫检查点作为体内的“刹车分子”,与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评估紧密相关,是良好的肿瘤治疗靶点。现有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在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上表现出较好疗效,但随之而来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也很突出。因此,寻找新的免疫检查点分子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B7族同源体3(B7 Homolog 3,B7-H3)、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TIGIT)、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2,TNFR2)作为新兴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备受瞩目,本文将对其分子特性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肿瘤微环境具有免疫抑制特性, 其作用机制是诱导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它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与肿瘤细胞发生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 并产生各种细胞因子, 从而对肿瘤免疫微环境起到调节作用。肿瘤热疗作为抗肿瘤治疗的一种手段, 随着对肿瘤热疗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不断深入, 大量研究发现热疗对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具有多种调节功能。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阐述热疗对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和因子的影响, 为肿瘤热疗结合免疫或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B7家族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是最先被证实在T细胞活化中起关键作用的共刺激分子,许多研究证实,B7家族在肿瘤中表达异常,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相关。随着对癌症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研究的日益深入,针对B7家族的免疫疗法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选择。本文将对B7家族分子的表达、功能以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旨在探索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纪元,是现在肿瘤治疗的热门疗法。但ICI在各种癌症的治疗效果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我们需要对其效应机制及存在的缺陷进行进一步探索,来找到对患者的最优治疗方案。ICI引起的免疫效应的增强对肿瘤微环境具体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都应该在肿瘤治疗当中被考虑进去。本文将对ICI在肝细胞癌的治疗中可能产生的效应结合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只有小部分患者获益。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恰当的免疫疗法联合化疗较单一疗法的抗肿瘤疗效更佳,成为肿瘤治疗研究新的热点。免疫疗法联合化疗能够获益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化疗除了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还可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调节免疫细胞亚群以及肿瘤微环境等机制来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本文就化疗对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以及近期的临床和临床前研究结果进行综述,阐明免疫疗法联合化疗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前景,以期为后续的临床联合治疗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鉴于我国患者仍以进展期胃癌为主,整体疗效及预后依然较差,胃癌治疗研究者还需要探索更多新的诊疗方式。近年来,对胃癌发生发展至关重要的肿瘤免疫微环境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能够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关键成分,促进诱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形成,有利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对TSLP在胃癌免疫微环境中作用的研究可能为提升胃癌治疗效果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就TSLP对胃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免疫治疗是肺癌新兴治疗方法,其疗效受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TIME)影响。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免疫微环境的主要免疫抑制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探索克服MDSCs的免疫抑制,从而增强抗肿瘤治疗疗效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靶向MDSCs以及与ICI联合治疗的进展,并总结了MDSCs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肺癌患者预后不佳,因此探索新型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预后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据研究,共刺激分子B7-H3(CD276)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在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抗肿瘤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B7-H3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微环境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肿瘤综合治疗的发展,热疗已成为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清除,一方面取决于外在的治疗手段,另一方面取决于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状态。热疗不仅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还能激活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近年来,随着肿瘤研究的深入,肿瘤热疗与抗肿瘤免疫的机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将肿瘤热疗与抗肿瘤免疫之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及对肝癌免疫微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导向的新型系统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除此之外还有免疫治疗方法如肿瘤疫苗、溶瘤病毒、细胞因子等传统免疫方法也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一定作用。而基于当前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肝癌的免疫治疗更多强调联合治疗,目前免疫联合治疗的方向主要有: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联合放化疗、免疫检查点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等。对于肝癌的免疫治疗呈现了多方案的局面。因此,本文就肝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前景进行综述,以期助于临床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