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沈阳市6~30月龄脑瘫(CP)患儿的头颅形状,并分析其与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中智力发育指数(MDI)之间的相关性,为促进CP患儿智力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2-9月就诊于沈阳市4家具有儿童脑康复科室的医院663例CP患儿为病例组,对照组为587例非CP婴幼儿,采用STAR激光扫描仪对受试对象进行颅形扫描,BSID评价智力发育水平。结果 1)病例组663名患儿头颅畸形发生率为40.7%,轻度及中重度畸形发生率分别为29.3%、11.4%;对照组587名幼儿头颅畸形发生率为31.7%,轻度及中重度畸形发生率分别为20.9%、10.8%。病例组头颅畸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612,P<0.05),轻度和中重度畸形程度分级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7、1.534,P<0.05)。2)BSID显示病例组中43.7%智力发育迟滞(MDI≤69),随着头颅畸形严重度增加,MDI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5,P<0.05)。结论 头颅畸形与智力发育有关,可能是智力发育迟缓的一个风险指标,尤其在CP患儿。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医师及家长要重视头颅形状与智力发育的关系,重视对婴幼儿头形进行检查,减少头颅畸形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肥胖和环境因素与青少年近视的关联性,为预防青少年近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年龄和性别为匹配因素,177对研究对象进行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睡眠质量指数中位数4±2高于对照组3±3(Z=4.08,P<0.05);肥胖(χ2=0.621)、超重(χ2=1.137)与青少年近视无关(P>0.05);父母近视(χ2=49.150)、躺着看书习惯(χ2=13.561)、趴着书写习惯(χ2=34.301)、眼距书本看书距离(χ2=16.724)、连续看书90 min以上(χ2=13.701)、每日参加户外活动(χ2=13.263)与青少年近视有关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指数分值(OR=1.21)、父母近视情况(OR=3.83)、趴着书写习惯(OR=1.58)、眼距书本看书距离(OR=1.59)是青少年近视的影响因素。 结论 睡眠质量差、父母近视、有趴着书写习惯、看书时双眼到书本的距离过近是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儿童非器质性厌食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家长对该病的认知,降低儿童非器质性厌食症的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及儿科门诊就诊的122例1~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61例非器质性厌食症儿童设为厌食症组,61例正常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由儿童家属填写统一的问卷调查表,收集的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非器质性厌食症儿童受气质类型(χ2=34.444)、婴儿期喂养方式(χ2=7.935)、添加辅食月龄(t=7.201)、进食时间(χ2=5.638)、是否边吃边玩(追着喂)(χ2=4.753)、是否偏食或挑食(χ2=4.848)、摄入零食情况(χ2=4.560)、血红蛋白(t=4.282)、微量元素、喂养人群(χ2=8.531)、喂养人文化程度(χ2=8.531)、教育方式(χ2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行为的孕前及孕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行孕期保健的2 102名产妇及其单胎新生儿,随访并评定36月龄幼儿的ASD行为,按诊断结果将其分为ASD组(21例)与非ASD组(2 08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ASD行为孕前及孕期危险因素。结果 在2 102名幼儿中,诊断为ASD者21例;两组产妇文化水平(χ2=8.188,P=0.017)、孕前3个月具有不良因素接触史(χ2=9.198,P=0.002)、孕期吸烟/被动吸烟(χ2=20.974,P<0.001)、孕期具有不良因素接触史(χ2=6.873,P=0.009)、孕期情绪(χ2=24.754,P<0.001)因素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3个月具有不良因素接触史(OR=12.195,95%CI:6.412~23.194,P<0.001)、孕期吸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面向城市居民,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社区的特征及其社会资本对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为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8年10—11月,在成都市选取农转非集中安置小区(807份)、单位宿舍(393份)、商住楼盘小区(426份)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农转非社区、单位社区和商住楼盘社区的居民在性别(χ2=16.305)、年龄(χ2=33.386)、婚姻状况(χ2=22.344)、教育程度(χ2=193.373)、社保情况(χ2=14.428)、商业保险购买情况(χ2=6.234)、到医疗点的最快用时(χ2=41.344)、自评健康方面(χ2=10.439)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类社区在个体(F=3.875)、家庭(F=11.329)、社区(F=21.209)、工作单位(F...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贵州省农村女性初育年龄与其老年期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为改善农村老年女性认知功能现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9年7—8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2个县(区)的5个乡镇共1 653名老年人,以其中952名农村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检测,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χ2和秩和检验,比较老年女性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初育年龄与其老年期认知功能的差异,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初育年龄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结果 研究对象共检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380例,总检出率为39.92%(380/9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χ2=45.074,P<0.001)、民族(χ2=15.979,P<0.001)、受教育程度(χ2=10.394,P<0.05)、BMI(χ2=18.961,P<0.001)、每天体育锻炼时间(χ2=9.199,...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南联社区居民肺通气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01-01-2021-12-31接受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南联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肺通气功能检查的1 206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肺通气功能相关影响因素,计数资料的单因素分析使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结果 问卷完整且肺通气功能检查质控合格的居民共1 206名,肺通气功能正常788名(65.34%),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异常418名(34.6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χ2=32.195,P<0.001)、年龄(χ2=8.858,P=0.012)、体质量指数(BMI,χ2=10.900,P=0.004)、是否吸烟(χ2=49.876,P=0.005)、是否饮酒(χ2=9.802,P<0.001)和是否坚持锻炼(χ2=244.415,P<0.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首次上消化道出血(UGH)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06-20-2021-08-20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1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首次UG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171)和预后不良组(N=45),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血管紧张素-Ⅱ和凝血酶时间(TT)等,多因素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χ2=60.904,P<0.00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χ2=17.500,P<0.001)、休克指数(χ2=91.154,P<0.001)、24 h内再出血(χ2=46.095,P<0.001)、非甾体药物用药史(χ2=9.518,P=0.002)、饮酒史(χ2=13.973,P<0.001)、血清PT水平(t=2.408...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制定个性化医疗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以Anderson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χ2检验和两部模型对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在6 227例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最近一个月利用门诊服务的患者占比22.90%,最近一年接受过住院服务的患者占比26.19%。不同年龄(χ2=11.543,P<0.01)、慢性病数量(χ2=35.007,P<0.001)、自评健康水平(χ2=123.305,P<0.001)、吸烟(χ2=8.637,P<0.01)在门诊服务利用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χ2=20.773,P<0.001)、年龄(χ2=101.908,P<0.001)、居住地(χ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及骨钙素(O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就诊的PMOP患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PMOP组),另选择绝经后骨量正常的体检者13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套索算法(LASSO)及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PMO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 PMOP组的L1~L4段腰椎骨密度(BMD)(t=5.132)、全髋BMD(t=4.813)、股骨颈BMD(t=4.981)、β-CTx(t=9.726)、PINP(t=25.457)、OC(t=13.258)水平,以及糖尿病(χ2=15.248)、骨折病史(χ2=15.089)、PMOP家族史(χ2=14.859)、维生素D缺乏(χ2=8.670)、缺乏运动(χ2=21.61...  相似文献   

11.
易孝婷  李雪  刘继文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1):1291-1294
目的 调查新疆煤矿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MSDs)状况,并分析职业紧张与心理障碍对MSDs的影响。 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1 230名一线煤矿工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的基本情况调查表、付出-回报失衡(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和MSDs调查表对研究对象的MSDs现状进行评价。 结果 研究总共调查了1 230名煤矿工人,有805名工人存在MSDs,患病率为65.45%,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倒班情况、工种、文化程度、月均收入间MSDs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8.989、76.602、40.054、9.617、38.671、127.846、33.154,均P<0.05);有615名工人存在职业紧张,患病率为50.00%,有630名工人存在心理障碍,患病率为51.22%,不同职业紧张和不同心理障碍组间MSDs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1,χ2=22.059,均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022,95%CI:1.292~3.159)、年龄(OR=1.532,95%CI:1.035~2.266)、采煤工(OR=1.801,95%CI:1.307~2.409)、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OR=9.453,95%CI:6.529~13.687)、职业紧张(OR=1.364,95%CI:1.030~1.806)、心理障碍(OR=1.826, 95%CI:1.361~2.449)均是煤矿工人MSDs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研究表明煤矿作业工人目前发生MSDs状况不容乐观,职业紧张和心理障碍可以增加MSDs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为NEC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足月NEC患儿资料,根据起病前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及配方奶喂养组。比较三组间一般情况、起病情况/基础疾病、住院经过、疾病转归,并对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足月NEC患儿275例,其中母乳喂养69例(25.1%),混合喂养118例(42.9%),配方奶喂养88例(32.0%)。配方奶喂养组起病日龄中位数为6 d,小于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组(H=41.415,P<0.001),其 NEC Ⅲ期(P确切概率=0.008)、CRP升高、血小板减少及合并腹膜炎、败血症比例,均高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χ2=32.273、15.158、15.329,P<0.05)。配方奶喂养组合并呼吸衰竭(P确切概率=0.006)、电解质紊乱(χ2=7.522,P=0.023)、休克(P确切概率=0.003)的比例显著高于混合喂养组。配方奶喂养组治愈率低于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组(89.8% vs. 94.2%、98.3%,χ2=7.137,P=0.0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足月NEC合并休克(OR=9.598, 95%CI:1.507~61.112)、代谢性酸中毒(OR=6.632, 95%CI:1.693~25.974) 及NEC Ⅲ期(OR=17.180, 95%CI:1.402~210.524)是NE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合理的母乳喂养可以推迟足月NEC的发生,配方奶喂养的足月NEC患儿病情更为严重,合并症多见,治疗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体育运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体育人口”比例,落实“体卫融合”促进人群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烟台市25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抽取3 061名社区卫生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索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 结果 3 061名调查对象中,体育健身知识丰富603人(19.70%),热爱体育运动2 267人(74.06%),达到“体育人口”标准721人(23.5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体育健身知识、“运动处方”知识、体育运动态度、“体卫融合”态度、体质监测情况、工作地点健身设施配备之间“体育人口”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925、51.053、39.953、47.812、219.604、257.246、218.309、94.682、474.972、91.66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OR=1.493,95%CI:1.217~1.832)、年龄(OR=1.425,95%CI:1.146~1.771)、体育健身知识(OR=1.352,95%CI:1.140~1.603)、“运动处方”知识(OR=1.811,95%CI:1.446~2.268)、体育运动态度(OR=4.086,95%CI:2.890~5.776)、“体卫融合”态度(OR=1.269,95%CI:1.018~1.581)、是否参与体质监测(OR=4.481,95%CI:3.657~5.491)、机构附近健身设施配备(OR=1.490,95%CI:1.177~1.886)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体育运动相关(P<0.05)。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体育运动意愿强,但体育健身知识缺乏,参与体育运动不足。性别、年龄、体育健身知识、“运动处方”知识、体育运动态度、“体卫融合”态度、参与体质监测、工作场所健身设施配备是影响其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相关高危因素,进一步探讨恩替卡韦对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后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与年龄、性别、治疗前HBV-DNA载量、长期饮酒史、低蛋白血症及是否已使用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等因素的关系,并把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72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17例(23.61%)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经χ2检验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治疗前HBV-DNA载量、有无长期饮酒史、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是否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等因素对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2、14.421、11.466、4.303、7.810,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治疗前HBV-DNA高载量和有长期饮酒史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030,95%CI:2.402~282.115;OR=27.478,95%CI:1.777~424.891),而抗结核治疗前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是防治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保护性因素(OR=0.079,95%CI:0.008~0.830)。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已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组抗结核期间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率、肝功能损害率及被迫终止抗结核治疗率分别为8.82%、17.60%、8.82%,均明显低于未抗病毒组的36.80%、52.60%、42.10%(P<0.05)。 结论 HBV-DNA高载量和有长期饮酒史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口服恩替卡韦可降低乙肝病毒再激活风险,减少肝脏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潍坊市妊娠晚期妇女膳食模式与营养相关疾病的关系。 方法 对在潍坊市某三甲医院产检的350名妊娠晚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相关信息,膳食调查部分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法,数据处理中采用因子分析归纳膳食模式,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膳食模式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结果 ①因子分析归纳出4种膳食模式:营养型、零食型、荤食型、素食型。②膳食模式相关分析:4种膳食模式除钙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铁等各类营养素每日摄入量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四型膳食模式孕妇的年龄(χ2=19.852,P=0.019)、体重增长(χ2=30.545,P=0.000)、知识得分(χ2=17.603,P=0.001)、贫血(χ2=15.465,P=0.001)、文化程度(χ2=34.378,P=0.000)、职业(χ2=34.915,P=0.003)、收入(χ2=24.417,P=0.004)、下肢水肿(χ2=10.295,P=0.016)、患病数量(χ2=14.396,P=0.002)及血糖异常(χ2=18.167,P=0.044)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膳食模式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零食型膳食模式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具有相关性(OR=4.986, 95%CI:1.274~19.525),荤食型膳食模式与患妊娠期超重和下肢水肿具有相关性(OR1=4.707,95%CI:1.084~20.441;OR2=2.690,95%CI:1.061~6.816),素食型膳食模式与患妊娠期贫血和妊娠期患病数量具有相关性(OR1=0.443,95%CI:0.254~0.772;OR2=1.919,95%CI:1.076~3.420)。③膳食模式与营养相关疾病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膳食模式与贫血(OR=2.576,95%CI:1.540~4.309)、妊娠期超重(OR= 6.220,95%CI:2.399~16.127)及妊娠期高血压(OR=20.656,95%CI:1.192~357.867)、糖耐量异常(OR=4.587,95%CI:1.092~19.261)均具有相关性。 结论 膳食模式与妊娠晚期相关疾病如妊娠期贫血、体重增长超标、妊娠期高血压和糖耐量异常的形成密切相关;孕期不合理的营养摄入可以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孕期营养监督和指导,改善母婴健康,从而为早期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滁州市幼儿屈光不正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2017年7月~8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滁州市2所儿童保健相关的医院门诊462名1~3岁儿童为筛查对象,采用视力筛查仪筛查屈光状态,并根据相应标准将其分为屈光正常及屈光不正儿童,同时对其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家庭人文和家庭环境因素。结果 本次共筛选出343名屈光正常与119名屈光不正幼儿。与屈光正常幼儿相比,屈光不正组母亲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4.7% vs. 52.8%)、幼儿被动吸烟(38.7% vs. 25.1%)、晚上开灯睡觉(21.0% vs. 11.4%)、经常哭闹(24.4% vs. 15.2%)、喜欢看亮的灯(59.7% vs. 48.1%)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05、7.987、7.081、5.182、4.724,均P<0.05),而家庭采光较好(76.5% vs. 87.5%)、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0.5 h(92.4% vs. 97.4%)比例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09、4.51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采光好(OR=0.445,95%CI:0.254~0.780)、每天大于0.5 h的户外活动(OR=0.257,95%CI:0.097~0.685)是屈光不正的保护因素,而其母亲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354,95%CI:1.074~1.708)、幼儿喜欢看亮的灯(OR=1.580,95%CI:1.004~2.485),被动吸烟(OR=1.638,95%CI:1.025~2.618)是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结论 幼儿母亲学历、家庭采光、户外活动、看亮的灯、被动吸烟是其屈光不正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大视力保护宣传,提高抚养人保护幼儿视力的知识知晓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SALL3启动子高甲基化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析283对HCC及其相邻非肿瘤组织中SALL3的甲基化状态,评估SALL3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肝细胞癌中SALL3启动子区甲基化率(38.87%)高于相邻癌旁组织(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3,P<0.000 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HBV病毒感染状况、肿瘤大小的肝癌患者SALL3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肝癌细胞分化程度(χ2=3.046,P=0.018 9)、临床分期(χ2=4.684,P=0.030 4)、门静脉瘤栓侵犯(χ2=14.930,P=0.000 1)的肝癌患者SALL3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ALL3基因甲基化(OR=1.73, 95%CI:1.28~2.33, P=0.002 6)、肝硬化(OR=1.56, 95%CI:1.11~2.18, P=0.009 6)、临床分期(OR=1.63, 95%CI:1.36~1.94, P=0.000 0)是患者5年生存的影响因素。多因数Cox回归分析证实SALL3基因甲基化(OR=1.41, 95%CI:1.02~1.94, P=0.035 7)、临床分期(OR=1.73, 95%CI:1.39~2.01, P=0.000 0)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SALL3启动子甲基化的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非甲基化HCC患者[(20.37±3.5)月vs.(30.77±5.5)月, P=0.002 4)]。结论 SALL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是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孕中期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小于胎龄儿(SGA)的相关性,以期为早期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北京市怀柔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分娩SGA的产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分娩正常新生儿产妇112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进行CT、UU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GA发生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产妇UU感染率、CT感染率及UU+CT感染率(40.18%、24.11%、15.18%)均高于对照组(7.14%、4.46%、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36、17.646、9.278,P<0.05)。观察组产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入住新生儿病房、早产、胎膜早破及早发型败血症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4.573、8.518、9.475、7.146、4.16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U感染、CT感染均是影响S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74、2.762,95%CI:1.149~6.223、1.139~6.698,P<0.05)。结论 孕中期UU、CT感染与SGA有一定联系,对育龄及孕期妇女进行早期UU、CT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本地区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本地区CH发病率及分布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2019年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人数总共为127 524例,确诊为CH患儿45例,5年CH总体发病率为35.29/105。冬春季CH发病率高于夏秋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0.347);早产儿CH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251.68/105(18/7 152),早产儿CH发病率高于足月儿20.93/105(25/119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3.172,95%CI:2.185~8.116,P=0.012)、早产(OR=2.662,95%CI:1.904~7.115,P=0.008)、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1.973,95%CI:1.362~4.950,P=0.037)、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892,95%CI:1.207~4.216,P=0.024)、孕期用药史(OR=2.350,95%CI:1.802~6.713,P=0.016)、孕期射线接触史(OR=2.712,95%CI:1.938~7.346,P=0.028)及孕期碘摄入量不足(OR=4.120,95%CI:2.713~9.150,P<0.001)是CH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地区CH发病率较高,影响CH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这些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减少CH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喘息与4位点哮喘基因预测模型的关系,分析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在玉环市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喘息儿童91例,根据哮喘预测指数(API)是否阳性,分为API阳性组55例,API阴性组36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4位点哮喘基因预测模型的高危率;将反复喘息儿童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PI阳性组4位点哮喘基因预测模型的高危率较API阴性组及对照组显著升高(χ2=12.487,P<0.05);API阳性组4位点哮喘基因预测模型的高危风险是API阴性组的2.54倍,是对照组的5.32倍。单因素分析儿童反复喘息与4位点哮喘基因预测模型的高危型、过敏史、过敏疾病家族史、吸入过敏原阳性、食入过敏原阳性、被动吸烟、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χ2=13.831,22.817,25.475,20.573,6.373,11.487,10.790,10.789,P<0.05),而与居住环境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位点哮喘基因预测模型的高危型(OR=5.535,95%CI:1.928~15.893)、过敏史(OR=4.921,95%CI:1.661~14.577)、过敏疾病家族史(OR=4.460,95%CI:1.560~12.749)、吸入过敏原阳性(OR=13.105,95%CI:2.436~70.503)、被动吸烟(OR=3.704,95%CI:1.304~10.521)为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反复喘息儿童,尤其是API阳性儿童,4位点哮喘基因预测模型的高危率显著升高;反复喘息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4位点哮喘基因预测模型高危型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