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松辽盆地南部葡萄花油层的沉积环境为浅水湖泊三角洲,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受湖泊水动力影响,河道砂不同程度地席状化,利用常规地震属性难以清晰刻画,需要采用新方法较准确地刻画河道砂分布。为此,利用纹理属性(对比度)刻画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其利用图像识别处理技术描述特殊岩性体的分布、储层沉积环境、构造变化特点等,可衡量图像中像素之间的差异性强烈程度,反映了灰度伴随矩阵元素在主对角线上的集中情形。结果表明,对比度属性增强了河道砂的振幅强度,减弱了钙质泥岩振幅强度,凸显了河道短轴强振幅特征,刻画的河道与单井微相划分完全符合,同时识别出的河道分布特征符合地质规律,很好地刻画了河道分布。  相似文献   

2.
RGB混频显示技术及其在河道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谱分解技术已经成为地震储层预测的一种常规技术手段。分频成果显示方面,由于其特殊的显示效果,RGB颜色混合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介绍了RGB分频混合显示技术在某三维工区河道识别中的应用。首先进行小波分频处理,然后将频带上互不重叠的三个分频能量属性体进行RGB颜色混合,在混频体上实现对目标体的刻画和研究。应用效果表明,利用RGB混频显示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分频成果对河道的分辨能力,其结果明显优于单个分频能量属性效果。  相似文献   

3.
分频解释技术在川西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分频解释技术是沿着储层或固定时窗对地震反射波各频率成分对应的调谐能量进行识别和成像,它避免了常规属性分析方法中的调谐陷阱,提高了识别薄储层的能力,能更客观地刻画地质体.在川西地区陆相隐蔽岩性气藏勘探中,存在调谐陷阱、波阻抗特征不明显、复杂地层结构中的有效薄储层不易识别等问题.为此,利用分频解释技术对川西地区侏罗系千佛崖组冲积扇相砾岩储层、上三叠统须四段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储层进行了描述.在多频率振幅叠加图上,冲积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等地质体形态和边界反映清晰;在单频振幅图上,清楚地显示出冲积扇内的辫状河道相薄层砾岩储层,与钻井结果相吻合,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快速提取地震谱分解数据中的储层特征信息,本文提出一种将瞬时峰值振幅和峰值频率属性数据进行融合的方法,它采用随频率自适应调节滤波带宽的高斯基函数,可反映时频域地震信号在低频端具有很高的频率分辨率,高频端具有较低的频率分辨率的特征;并以峰值振幅属性作为权重,将两种谱分解属性数据映射为颜色融合数据。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法可反映瞬时谱主振幅随频率的变化,刻画储层的空间展布、几何形态、相对厚度和含流体情况等,快速提取谱分解数据中的有效地质信息,提高解释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地震分频处理技术预测深水储集体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地震资料分频处理技术是一种比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更有效改善数据体成像效果的方法,以分频处理后数据体为载体,进行地震属性及地层切片分析不仅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储集体的边界,还可以清晰地刻画储集体内部细微结构。利用改进的Morlet小波作为母小波函数地层建立分频处理函数,对原始资料进行分频处理后存在波形特征十分清晰、能量也很强的优势成像频段,成像效果最佳的优势频段的地震剖面分辨率较高,成像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对二维地震资料分频处理,在优势频段内可以识别出原始地震数据无法识别的地质体。进一步以优势频段分频处理三维地震数据体开展全新的层位追踪,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进行储集体分布预测,与原始地震资料属性分析进行的储集体预测结果相比,发现分频处理后储集体预测的砂体展布及其边界更为精准,内部细节刻画更为清晰,与钻井结果的吻合度也更高。显然该方法在提高深水储集体预测精度方面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曲流河点坝、废弃河道级次构型表征对丰富曲流河储层构型模式、指导油气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渤海湾盆地孤岛油田中12—斜检3011井区馆陶组为例,基于分频智能反演技术识别曲流河点坝与废弃河道。首先,通过地震资料分频处理,依据振幅与砂体厚度之间的关系优选最佳频段地震资料,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频反演;其次,在利用反演数据体平面属性刻画复合河道砂体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河道边界的地震、测井等响应特征预测单一曲流带;最后,以废弃河道泥质半充填的样式为指导,选取目的层上、中、下部的反演属性切片进行RGB融合,建立废弃河道识别模板,并在定量模式约束下识别点坝和废弃河道。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机器学习的分频反演技术能够充分利用不同频段地震信息与测井信息,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可指导河道边界识别;(2)采用RGB融合技术融合河道不同位置的反演属性切片,能够辅助判别砂体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有助于井间废弃河道识别;(3)在地震资料主频为38 Hz的情况下,利用基于分频智能反演的曲流河点坝与废弃河道识别技术在研究区目的层复合曲流带中共识别了4个单一曲流带、13个废弃河道和...  相似文献   

7.
海拉尔盆地的古河道砂体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西北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时间域、频率域地震属性的分析,研究了河道砂体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总结出了一套利用时间域、频率域地震属性识别古河道的方法。其中对河道砂体较为敏感的沿层属性主要有均方根振幅、反射强度梯度、有效带宽及瞬时频度等。利用这种识别方法在该区找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为该区的岩性勘探部署提供了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震信号瞬时相位估算的曲率属性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被广泛应用于地震数据的不连续性检测。为进一步提高曲率属性的估算精度,提高地震数据对地质构造的刻画能力,基于时频分析方法具有多尺度分辨能力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改进的短时傅里叶变换获得高精度时频瞬时相位谱的多尺度曲率属性估算方法。改进的短时傅里叶变换对待分析实信号的解析信号加上对称时窗函数并进行傅里叶变换,从而获得高精度时频瞬时振幅谱、高精度时频初始相位谱和高精度时频瞬时相位谱。为减少随机噪声对高精度时频瞬时相位谱的影响,利用高精度时频瞬时振幅谱的峰值振幅及其对应的高精度时频瞬时相位谱重构输入信号,并对重构信号进行改进的短时傅里叶变换,获得稳定的高精度时频瞬时相位谱,在此基础上进行高精度多尺度曲率估算。利用合成数据及实际三维地震数据的应用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塔中地区下奥陶统风化壳储层成因的多样性和地震资料的差异性造成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差异大.利用地质-地震一体化数据平台直观地标定和识别了岩溶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在储层主控因素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利用分频振幅、瞬时频率、相关长度、多属性约束井-震联合反演和地质-地震多信息融合储层综合预测与评价等技术,分层次刻画了不同级别岩溶储层的分布规律,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有效地指导了该区的勘探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与断层这类穿时构造不同,河道发育受层序控制而具有短时性,因此利用常规属性难以对河道进行精细刻画。本文以渤中凹陷东北部东营组末期河道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10种常用属性的对比分析,优选出方差、瞬时相位、90°相移属性并框定了河道的大致分布,但仍不能够准确刻画河道形态。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广义谱分解技术的分频混色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降低了解释多解性。最终结合研究区沉积环境,清晰识别出研究区至少发育15条河道,优选出3条河道作为下一步勘探方向,并进一步识别出研究区及其周缘发育3个汇水区。  相似文献   

11.
作为重要的油气储集体,河道砂体一直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热点研究目标。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埋藏更深、宽度更窄、厚度更薄的河道逐渐成为关注重点。然而,受河道埋深、纵横向分布特点和地震资料主频、频带、空间分辨率等因素的制约,运用传统的地震属性解释和时频分析方法进行高精度河道识别难度较大,识别效果往往欠佳。为此,采用Wigner-Ville分布(WVD)与最大熵方法(Maximum Entropy Method,MEM)相结合的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简称WVD-MEM),研究通过MEM扩展WVD的核函数项,有效消除WVD信号分析中存在的交叉项干扰,同时保持较高的时频聚焦性和分辨率,进而计算WVD的最大熵功率谱、瞬时振幅等地震属性,从提升瞬时振幅、功率谱等分辨率的角度,突出地震数据的河道响应特征,提高分辨能力。该方法在川西地区地震资料河道识别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埕东凸起北坡是济阳坳陷河道砂体油气勘探的主阵地之一.以该区馆陶组为研究对象,对在精细构造解释、河道砂体描述和含油气判识3个方面应用比较成功的相干体分析、水平切片分析、三维可视化分析、地震与测井联合反演、地震属性分析、瞬时频率以及振幅值统计等地球物理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对埕东凸起北坡河道砂体进行了分类评价,共描述砂体104个,预测Ⅰ类砂体56个,Ⅱ类砂体24个.探讨了埕东凸起北坡馆陶组河道砂体描述中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地震时频属性及其在油气地震地质技术中应用的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基于非平稳信号时频分析方法研究的认识和实践,综述了地震时频分析属性在地层层序分析和地震储层研究中的应用。在对地震属性的一般性和方法阐述的基础上,讨论了利用地震方法研究沉积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技术,指出频谱分解和分频解释是地震层序分析和储层研究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给出了地震层序分析和地震旋回分析的时频分析方法和实例,以及地震储层研究中的频谱分解和分频属性提取的方法和应用效果示例。研究和分析表明:分频解释可以在不同的频带上显示不同级别的地质现象,是地震资料研究沉积环境和储层的有效手段;时频分析是实现地震分频解释的重要手段。提高时频分析方法的精度和分辨率以及在各种实际地质情况下进行实践,将会不断促进方法研究和实际应用效果改善。  相似文献   

14.
魏文  王兴谋  李红梅  王树刚  王红 《石油物探》2012,51(3):219-224,209
以储层流体识别为目的,提出了基于地震波衰减的特征属性重构方法。首先从地震波衰减理论出发,通过改变地层品质因子表达式,推导了地震特征属性函数,利用振幅类、频率类及衰减属性重构新的地震属性;然后设计粘弹性介质模型进行试算,结果表明,利用特征属性函数重构的地震属性能较好地突出储层含流体变化特征,从而验证了基于地震波衰减的特征属性重构方法识别储层含油气性的有效性。将该方法应用于老河口油田北部老168井区河道砂岩储层油气识别,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精细刻画了储层流体的展布特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火山岩储层预测难度较大,尤其在低勘探程度地区,在缺乏岩心资料的情况下,通常利用地震相识别及划分、地震常规属性提取、相干分析等方法识别火山岩,但受制于地震资料品质,往往需要大量的井资料进行约束。为此,使用改进的小波变换方法分频重构处理地震信号以提高地震资料品质,通过地震相、模型正演、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层切片综合研究准噶尔盆地东部木垒凹陷上石炭统巴三段古火山发育特征,获得以下认识:①当分频重构频率低于优势频段的频率时,能量降低,分辨率较低;当分频重构频率高于优势频段的频率时,子波能量也会逐渐降低,并且过高的重构频率也会降低信噪比。②理想火山模型正演分析发现:地震反射特征表现为火山顶部强反射、火山锥内部弱反射,由于岩性变化,向两侧同相轴振幅逐渐增强;火山锥两侧地层向中心存在超覆现象,且远离火山锥地层逐渐稳定;火山通道具有内部短轴假象。③均方根振幅属性对近火山口的火山碎屑岩敏感,分频重构后表现为低均方根振幅值,杂乱丘状相主要代表的近火山口的火山碎屑岩是有利储层之一。④火山岩沿北东向两个条带呈串珠状发育,具有“北密南疏”的特点,并预测了3个火山岩储层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16.
用地震属性技术识别构造岩性物性复合油气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主要是借助各种数学分析方法,从地震数据中拾取有关岩性及含油性等多种属性的信息,同时结合工区内测井资料进行储层参数转换,进而直接指导油气勘探与开发。文章在地震属性认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拐16井油气藏地震属性识别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了该油气藏属于构造岩性物性复合油气藏类型的例子。拐16井区油气藏最初被作为构造圈闭,随后被预测为岩性圈闭,但后期的钻探结果表明这都是不正确的。利用均方根振幅、瞬时相位、反射能量等地震属性并结合沉积、构造等储层信息,对拐16井油气藏的岩性、物性、构造和含油气性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该油气藏为构造岩性物性复合油气藏,所提出的滚动勘探开发建议已通过专家评审,并被生产管理部门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基本地震属性在沉积环境解释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4,自引:13,他引:61  
地震属性在碳氢检测、储层参数预测和层序地层解释中已有广泛的应用,但将地震属性用于沉积环境解释却不多见。本文的目的旨在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种类繁多的地震属性中,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和相干数据体、波形聚类可以定义为基本地震属性,其他地震属性均与这5种基本地震属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这5种基本属性均能反映某种沉积现象;瞬时振幅可以反映地层的波阻抗(速度及密度)和孔隙流体的差异;瞬时相位可以刻画岩性变化的边界和一些异常体的边界;相干数据体可以反映地质体的空间变化;波形聚类可以反映地质体的空间相似程度。为了提高采用基本地震属性解释沉积环境的可信度,用宽方位角观测是十分有益的。采用相对保持振幅与高分辨率处理是必要的条件,在解释中如何合理选择参考标准层进行井信息标定也是成功的重要保证。选择参考标准层的条件是:①该层在研究区具有相同的沉积环境;②该层和目的层间必须在一个沉积旋回内,或处在一个地震波周期内。研究表明,采用上述方法提取的地震属性可以获得地震分辨率小于1/4波长的沉积环境信息,就是说,此法可以用于沉积微相的解释和预测,为寻找有利储集相带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叠前分角度道集的瞬时谱差异信息提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角度叠加道集中含流体层地震反射波的振幅(或能量)及其低频信息变化更明显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叠前不同角度叠加道集的低频地震信息进行流体识别的方法,即分别对小(近)角度和大(远)角度叠加的地震道集进行瞬时谱分解,再利用低频分量构建瞬时谱差异信息提取的计算公式,进而得到流体识别剖面。文中应用该方法分别处理了陆上和海上资料,检测的油气异常与实际钻井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