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上,妻在批改作业,她把一个作业本摊到我面前。这是一个小学一年级孩子写的日记。这天,妻布置的作业是用“最”字说几句与亲人有关的话。这孩子的第一句话是:“我最爱妈妈。”第二句话———“我最()爸爸!”原来写好的字又擦掉了,仅留下一点难以辨认的痕迹。用括号把感情隐藏起来,只有那又粗又长的感叹号,表明感情是多么强烈。妻想在括号里帮他填写一个字,我说:“这个字,他是不敢写还是不会写?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字?应该把准了他的脉。”于是,我与妻拜访了他“最爱”的母亲。他的母亲给我们讲述了他们家的故事。她和孩子的爸爸G原来是大学…  相似文献   

2.
晚上,妻在批改作业,她把一个作业本摊到我面前。这是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写的日记。他只会根据老师的意思,写很简单的句子。这天,妻布置的作业是用“最”字说几句与亲人有关的话。这孩子的第一句话是:“我最爱妈妈。”第二句话,“我最( )爸爸!”原来写好的字又擦下去了,仅留下一点难以辨认的痕迹,用括号把感情隐藏起来。只有那又长又粗的感叹号,表明感情是多么强烈。妻想在括号里帮他填写一个字,我说:“这个字,他是不敢写还是  相似文献   

3.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阅到了20年前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宝贝女儿用她稚嫩的铅笔字,恭敬地抄录的四句话“:读书的时候要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要放心玩耍,说话要说真话,做人要做好人。”我觉得这四句话倒也吻合现已长大成人、基本可称得上“又红又专”的女儿目前的学习、工作、为人的现状。这四句话,当时是先由我用钢笔恭敬地在我和先生炳龙为孩子准备的第二本日记本扉页写上“:巴金爷爷是著名的作家,他在40年前给他的小侄儿写了四句话……”接着我用铅笔画出了整齐的四条长短不一的横线,请女儿填充,将以上四句话抄录下来。接着,我又用钢笔恭敬地…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2005,(12):30-30
在目前市面上数种与陶宏开教授有关的图书中,只有他这本唯一的专书名中没有“网瘾”这样的概念。既然是“陶宏开教授首部戒除网瘾方法专”,书名里却没有随手拈来这两个字以吸引读的眼球,看似是个悖论,其实“孩子都有向上的心”这句话,才真正表现了陶宏开教授教育思想中一个核心的理念:“任何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是我的一个最基本的信念。正是本着这个信念,才让我使很多貌似不可救药的孩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便上网最痴迷的孩子,这种动力依然是存在的,有些孩子可以一连几天几夜打网络游戏,网瘾不可谓不深,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玩得再疯他也是在求胜,没有哪个孩子玩网络游戏是为了想失败。”(第175页)这个信念也决定了陶宏开教授对待上网成瘾孩子的基本态度:“我不把孩子当坏人,不把孩子当病人,也不把孩子当研究对象,我是把孩子当朋友。这句话说来容易,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第142页)  相似文献   

5.
宁晓红 《甘肃教育》2008,(11):13-13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曾批评一些教育者说:“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了。”我时刻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常用“假如我是一名学生”来提醒自己,认真思考自己的言行,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告诫自己,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一直把这句教育家的名言装裱在案头最醒目的地方。随着自己从“为人师”到“为人母”的角色转化与融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从  相似文献   

7.
大火     
李扬 《现代语文》2004,(6):18-18
一场大火,烧死了好友,烧裂了“我”的心。“我”和四毛的感情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是啃成菜、吃番薯也算“大吃一顿”的兄弟。这种感情是纯真的,是无任何功利目的的,这也就是最长远的感情。文章对四毛着墨不多,却生动地把一个贫苦儿童的生活和不幸遭遇写了出来。作者为我国香港作家。  相似文献   

8.
唐娜是美国密西根小学的资深老师。她第一堂课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填写所有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所有的孩子都十分认真地填写。有的写着“我无法将足球踢出禁区”、“我不会做3位数以上的除法”、“我没办法让老师和父母喜欢我”;还有的写着“我没法做10次仰卧起坐”、“我发球无法跃过前边的球网”、“我不能只吃一块巧克力就停止”……等所有的孩子都填满了一整张纸,唐娜让他们把纸投入一个空的鞋盒内,然后带领大家到操场的一个角落,用泥土把它们埋掉。以后,每当有学生无意之中说出“我不能……”这句话的时候,唐娜便指着墙上挂着的“…  相似文献   

9.
我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小男孩,无论他的作文是写人、写事、写小动物,还是写一件东西,在每一篇作文最后都写有同样的四个字:“我真高兴”。当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写的时候,他却皱着眉头反过来问我:“老师,您不是说‘写作文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来’吗?”孩子的回答令我哭笑不得,同时也促使我思考。不得不承认,现实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都是拿着腔调表达着诸如“我真高兴”之类的“虚情假意”。作为教师只要求学生习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却不知孩子内心深处的感情是否已被唤起。写作本应是有感而发,而不是发之后感…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写作文,贵在真实和自然。”每当这句话回响在我耳边,我就想起最令我难忘的、我小学三年级时的李文健老师。李老师的“家庭图书馆”李老师当时证是一个民办老师,工资收入少得可怜,可他却非常喜欢读书和藏书。记得那时候,每当周末,李老师都会把班里喜欢看书的孩子请到他家里做客。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池塘     
文中的“我”从小失去母亲,没有享受过母爱。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而从内心生发出深深的对母爱的渴望。文章文笔细腻,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细节传神,很值得一读。如写奶奶“说完背过身去,捏了一把鼻涕,用衣襟抹了好一阵泪水。”并且说:“缺奶的孩子,今天总算补齐了,这一辈子就好了。”使人不由得潸然泪下。这一切都启发我们:要想写出感人的好文章,则自己首先要做有心人,选取出家庭生活中最使你动情的一瞬,捕捉生活中最美的形象,写出来才会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读到老一辈教育家斯霞批改一年级学生写话的一个故事。有个孩子写了这样两句话:“今天有一些法国的阿姨到我们学校参观。阿姨都是女的。”读后,大多数老师可能和我一样会认为“阿姨都是女的”这句话显得幼稚可笑、画蛇添足,批改时当然大笔挥,立马删掉。但是,斯霞老师没有这样做,而是十分珍爱这个孩子“阿姨都是女的”的观点。斯霞老师认为对于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而言,“阿姨都是  相似文献   

13.
这次我又把《石榴》—课里“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一句中“绿黄色的叶子”读成了“黄绿色的叶子”。这帮孩子发现我又出错了。马上来了精神,他们兴奋地喊道:“老师,你又读错了!” 我怕影响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便煞有介事地说:“我向同学们保证.下次再读错我罚自己把这句话抄十遍。” 可万万没想到,过了一个月。我又读错了,学生给我纠正后,嘴里还不停地喊着:“老师.上次你说过要是你再读错这句话就罚自己抄十遍。”  相似文献   

14.
文章的语言有新鲜感才能吸引读者,提高感染力。怎样写出语言的新鲜感呢?一是要活用常见的词语。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假装打“我”时,这样描述“我”的神态和心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句话中的“狡猾”是贬词褒用,意思是“调皮机灵”。又如朱自清在《背影》里写当年父亲送自己去北平念书,在车站和车上,父亲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而自己却暗笑他的迂,接着写道:“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里的“聪明”是褒词贬用,是“愚蠢”的意思,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为自己…  相似文献   

15.
(一)“鲸”字妙解学习《鲸》这篇课文时(课前曾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我刚写上课题,孩子们就针对“鲸”的字形提出了自己的创见。一个孩子说:“老师,我认为‘鲸’实际上是一个错字,因为通过预习我们都知道鲸是一种哺乳动物,不是鱼,怎么能写成鱼字旁呢?”另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想是因为以前科技不发达,人们对鲸有着错误认识,以为鲸是鱼,把‘鲸’写成了鱼字旁,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知道了‘鲸’是哺乳动物,就应该把鱼字旁改写成反犬旁。”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认为‘鲸’不是错字,不应该改。因为‘鲸’是形声字,右边的‘…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面对的孩子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说,内心的创伤和痛苦使他们变得更加孤僻和自卑,他们比正常儿童更需要得到爱,更渴望得到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造句意思要明白有个学生用“诚实”一词造了这样一个句子:“列宁是个诚实的孩子。”这句话说得不明白,没有把语言环境交代清楚,列宁是革命领袖,怎么是孩子呢?这句话应该说成: “列宁小时候是个诚实的孩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用“越……越……”的句式造句.学生往往造成  相似文献   

18.
吴雪芳 《早期教育》2002,(10):36-36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感兴趣,学习积极性才会高,学习效果才会好。因此,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认为只有“从孩子喜欢的开始”,才能把“孩子是活动的主体”这句话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我能参加《孩子天地》十五周年的庆祝活动,特别高兴,也非常激动。我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始终是《孩子天地》的热心读者,并且还是她的通讯员。当我接到要在这个会上发言的通知时,我想了又想,写了又写,但无论怎样落笔,总感觉纸短情长,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我和《孩子天地》这十五年来的感情实在太深,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讲得完的。我生长在中原古城开封,我和北京的缘份,  相似文献   

20.
王雪 《学前教育》2024,(1):44-45
<正>说起自己的家,孩子们总有许多话要说:“我家里有很多人。”“我喜欢妈妈和爸爸。”“我喜欢妈妈陪我讲故事。”“我想回自己的家。”……家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摇篮,是每一个孩子栖息的港湾。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里成长更幸福的事情了。对最后这句话的理解,我起初只是觉得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家园合作共同育儿,直到遇见了嘟嘟,遇见了嘟嘟的妈妈,我才对这句话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