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2.
在常规MBR基础上,增加缺氧区及泥水回流措施,处理高氨氮小区生活污水,出水满足中水回用要求,且膜通量的衰减符合对数规律。 相似文献
3.
以低氨氮(40mg/L~70mg/L),常温(16℃~20℃)城市生活污水经A/O除磷工艺后的出水为原水,在实现亚硝酸型硝化的基础上利用单级SBR系统,研究了不同C/N(碳氮比)和DO(溶解氧)对同时硝化反硝化(SND)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为50~300mg/L和40mg/L~0mg/L、反应条件为DO=0.2mg/L~0.8mg/L、C/N=1~5,反应器中COD、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82.1%、79.5%。 相似文献
4.
味精废水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BR处理味精废水,考察了味精废水的可生化性、好氧条件下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以及不同C/N下有机负荷和氨氮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对COD的去除率为91.6%~97.2%,对BOD5的去除率>95%,味精废水的BOD5/COD为0.5,说明其可生化性较好,可为反硝化过程提供充足的碳源;试验中存在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96%;随着进水C/N的降低,有机负荷降低,氨氮负荷升高. 相似文献
5.
6.
7.
氨氮冲击负荷对硝化过程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察氨氮冲击负荷对硝化过程的短期影响,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不同进水氨氮浓度下,系统硝化过程的特点以及活性污泥耗氧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好氧时间不变的前提下,根据进水氨氮浓度相应地调高曝气量并不能有效消除氨氮冲击负荷对系统脱氮的影响,但DO的高低可以影响氧在水中的传质效率和微生物的硝化活性。综合考虑以上两个因素,调控好氧段的DO在2.5 mg/L左右可以在不浪费能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对氨氮的去除率。在短期的氨氮冲击负荷下,活性污泥的组分变化不大,对氨氮去除率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加活性污泥的硝化速率来实现的。氨氮冲击负荷对系统的释磷和吸磷过程都会产生负面影响,造成系统除磷效果的恶化。 相似文献
8.
好氧反硝化在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BR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了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好氧反硝化的作用。结果表明,SBR反应器的亚硝化效果良好,氨氮几乎完全被氧化为NO2^- -N;该系统的活性污泥中同时存在能还原NO3^- -N和NO2^- -N的好氧反硝化菌,还原NO3^- -N的好氧反硝化菌和氨氧化菌的数量及其总活性高于NO2^- -N氧化菌,这是SBR反应器能够长期维持亚硝化状态的重要原因;有机物浓度越高则好氧反硝化速率越快,此时氨氮均被氧化为NO2^- -N,当有机物浓度达到某临界值时,好氧反硝化速率几乎保持不变;溶解氧浓度越低则好氧反硝化速率越快,释放出的OH^-会导致pH值升高。好氧反硝化对于维持和促进SBR反应器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为确定推流式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反应器中细菌分布特性,从悬浮污泥、颗粒污泥及上清液分别取样,通过计数培养细菌、放线菌以及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表明在悬浮污泥中细菌数量最多,颗粒污泥中放线菌最多。亚硝化细菌主要分布在悬浮污泥中,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主要分布在颗粒污泥中。好氧颗粒污泥分离得到的反硝化菌在有氧反硝化条件下能够生长,说明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其微观结构较复杂。 相似文献
11.
12.
13.
贵阳小河污水厂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阳小河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收集系统采用雨污合流制,导致进水有机物浓度大大低于设计指标。经过技术改造后,解决了SBR反应池内溶解氧过剩和污泥浓度的控制问题,得到了脱水系统的最佳运行参数,并在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冬季水温低的情况下,为改善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而实施了生物增效试验,连续30d向某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投加硝化菌,研究了投加菌剂后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投加菌剂10 d后,在水温为12.4 ~ 15.2℃时,二沉池出水氨氮浓度<15 mg/L,对氨氮的去除率由68.6%提高至84.7%,处理水量由6.2×104 m3/d提升至7.5×104 m3/d.菌剂投加期结束后的30 d内,在维持高处理水量的前提下,出水氨氮<7 mg/L,去除率>91%,处理水量超过设计水量约25%.同时,该技术的费用较低,直接菌剂成本仅为0.067元/m3. 相似文献
15.
16.
17.
ABR—好氧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行设计的ABR-好氧工艺处理营区生活污水,考察了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抗冲击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系统运行稳定有效,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当HRT≥7.38h,进水的COD、BOD5分别为149~410 mg/L和114~206 mg/L的情况下,对COD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3%和86%,出水浓度分别为45~52 mg/L和21~25 mg/L,均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系统对SS、TP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SS的出水浓度保持在5.35~13 mg/L,对TP的去除率也在48%左右.基于经济合理性的考虑,认为HRT=7.38h为ABR反应器处理营区污水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8.
19.
压力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避免新兴城市小区、小城镇、度假村等分散污水的直接排放而污染环境,研制出一种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并以某污水厂的沉砂池出水为原水进行中试研究,考察了其处理效能.结果表明,这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分散式处理⒌工艺,对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良好;该设备启动较快,当水温>20 ℃时自然挂膜大约需要28 d,可采用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达到稳定作为设备启动成功的判定标准;该工艺较适宜的进水COD负荷为5-30kg/(m3·d),进水SS浓度宜控制在80 mg/L以下,适宜的运行温度为15~30 oC,当温度<10℃时可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来提高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需氧池-间歇曝气池(DAT-IAT)工艺为基础,在其后设置一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考察了该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IAT池以曝气2h、沉淀1h、出水1h的工况运行及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HRT为3h的条件下,系统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81.1%,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7.0mg/L,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的要求。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随着进水COD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当进水COD为815.3mg/L时,出水氨氮浓度仍可满足GB/T 18920-2002的要求;随着进水氨氮浓度的提高,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先略有上升后明显下降,为保证出水氨氮浓度达到回用标准,应将进水氨氮浓度控制在50mg/L以下;系统适宜的pH值范围为7~8,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系统对氨氮去除率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