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8例脑转移瘤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68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放疗134例(R组),单纯化疗的23例(C组),放疗加化疗11例(R+C组),结果:3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5,4.5,7.0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17.9%,4.3%和18.1%,年龄<60岁,单发转移灶,KPS≥70,病理类型为腺癌,无其他脑外转移灶者预后好;R及R+C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C组(P<0.01)。放疗剂量<40Gy组与40-60Gy组比较,中位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R及R+C组与C组比较,3,6,12个月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放疗剂量<40Gy组与40-60Gy组比较,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放疗剂量>60Gy组与40-60Gy组比较,3,6个月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12个月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放疗对脑转移瘤患者有明显的姑息治疗效果,但增大放疗剂量并不一定能提高长期生长率,化疗对脑转移瘤的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γ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加全脑放疗与常规放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采用SRT+全脑放疗脑转移瘤43例,常规放疗脑转移瘤50例。SRT周边剂量15-27Gy,全脑放疗30-40Gy。结果:SRT+全脑放疗组病人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及肿瘤局控率均较常规放疗组增高或延长(P<0.01)。死亡原因中,SRT+全脑放疗组死于脑转移者较常规放疗组低(P<0.05),结论:SRT+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疗效的因素。材料与方法:对1993年1月至1999年9月间病理和临床资料完整的200例食管癌进行临床分析。所有病例均为初次治疗,经病理证实,鳞癌196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腺癌1例,腺鳞癌1例,按UICC1987分期标准分期,原位癌1例,Ⅰ期3例,Ⅱ期47例Ⅲ期127例,Ⅳ期22例,全部病例中单纯放疗(简称单放组)113例,放化综合治疗(简称综合组)87例,所有病例均行60Co或6MVX线外照射,常规设置,常规分割,1.8-Gy/次/天,5次/周,DT50-73Gy 有锁骨上淋巴地转移者加照锁骨上区,DT50-70Gy,综合组多数在放疗结束后给予化疗,每3-4周为一周期,共2-5个周期不等,。方案多为DP+5-Fu,有的病例加TYM和或CF,统计分析方法:生存率分析用Kaplan-Meier method,生存差异性检验采用log-rank test,多元回归分析采用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结果:随访至1999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1-80月),1,3,5年生存率综合组分别为60%,22%,10%,单放组30%,11%,2%,两组生存线的差异有显著性。P=0.0470;1,3,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综合组和单放组分别是80%,55%,37%,60%,21%,8%,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有显著性,P=0.0314,总剂量>60Gy局控率优于总剂量<60Gy,P=0.04,总剂量>70Gy,不能显著提高局控率,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根据风险比例值(Hazards Ratio),发现3个因素对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按影响大小依次为:治疗方法,照射总剂量,临床分期,结论:放化疗综合治疗可提高食管癌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放疗总剂量以60-70Gy为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前直肠癌术后同期放化疗或化疗的作用尚有争议。基于上述原因,文中旨在评价进展期直肠癌经根治术后同期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125例直肠癌根治术后临床分期为Ⅱ-Ⅲ期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同期放疗+化疗者69例(放化疗组),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照射总剂量为45~50 Gy/25~28次,同时行XELOX方案/FOLFOX方案化疗,共4~6个周期;单纯化疗者56例(单纯化疗组),化疗方案及剂量与同期放化疗组相同。结果进展期直肠癌治疗的疗效与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肪摄入史、长期久坐、肥胖、便秘史、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相关性。术后随访16~36个月,放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9%、76.8%、57.9%和71.4%、58.9%、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1、2、3年复发率(5.8%、11.6%、18.8%)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17.9%、26.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腹泻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1%vs 14.3%, P<0.05),但骨髓抑制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展期直肠癌术后患者,术后予以同期放疗+化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可明显降低直肠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提高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增敏和降低放疗反应。方法: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行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单放组),1次/天,2Gy/次,5次/周,总剂量达40Gy,20次后改为2次/天,1.5Gy/次,10次/周,总剂量64Gy。另一组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同时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综合组),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8天。结果:放射治疗结束时食管片的分级综合治疗组1级占56.7%,明显高于单放组26.7%(P<0.05);综合组1年生存率80.0%,明显高于单放组43.3%(P<0.05);1级以上胃肠道反应综合组为6.7%,明显低于单放组30.0%(P<0.05);白细胞Ⅰ~Ⅱ级下降综合组占20.0%,明显低于单放组63.3%(P<0.05)。结论: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增敏和降低放疗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和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160例为食管癌组,其中早期(Ⅰ~Ⅱ期)82例、晚期(Ⅲ~Ⅳ期)78例;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14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 IL-8、IL-10、IL-18、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水平。结果食管癌组血清IL-8、IL-18、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分期越高,IL-8、IL-18、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P<0.05),且有转移者水平高于无转移者(P<0.05);食管癌组血清IL-10、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分期越高,IL-10、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水平越低(P<0.05),且有转移者水平低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能够反映病情变化,有助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7.
陈万生 《广西医学》2014,(2):262-264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4例患者同时给予顺铂辅助化疗,对照组34例患者进行单纯放疗。结果研究组近期疗效好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5年生存率为88.2%,5年无瘤生存率为7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8%、50.0%(P<0.05),但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发生口腔黏膜炎、白细胞下降程度更严重(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提高Ⅲ、Ⅳa期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但口腔黏膜炎及白细胞下降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262例术后放射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对资料完整的26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单纯根治性手术133倒,术后放射治疗129例,总剂量50Gy。结果随访5年。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40.9%,术后放射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60.1%。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预后因素与T分期、N分期有关,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下层以及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单纯手术组与术后放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灶浸润至肌层或全层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术后放疗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与大小野照射元明显相关。结论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可以增加局部控制率,提高远期生存率。特别对病灶浸润至肌层或全层以及有淋巴蛄转移的患者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曹纯  曾琴  张天围 《浙江医学》2023,45(13):1393-1396
目的 探讨肝脏转移灶立体定向放疗(SBRT)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ALC)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肝脏转移灶SBRT的50例恶性肿瘤患者。患者肝脏转移灶接受的处方剂量为40~50Gy/(4~13次),处方剂量的98%等剂量线覆盖计划靶区体积的90%以上,处方剂量的100%等剂量线覆盖内靶区或肿瘤区体积的100%,每周照射5次,每次治疗前使用锥形束CT以确保患者的摆位误差在许可范围。分别于放疗前1周、放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测患者外周血ALC。比较不同放疗分割次数(≤5次和>5次)、单次剂量(≤10Gy和>10Gy)和生物等效剂量(BED)(<100Gy和≥100Gy)对患者ALC的影响。结果患者放疗前、放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外周血ALC分别为(1.72±0.43)×109/L、(1.24±0.38)×109/L、(1.36±0.41)×109/L、(1.75±0.39)×109/L,不同时间点外周血A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1周、1个月外周血ALC均低于放疗前(均P<0.05),放疗后3个月外周血ALC逐渐恢复至放疗前水平(P>0.05);放疗后3个月外周血ALC均高于放疗后1周、1个月(均P<0.05)。放疗后1周、1个月,分割次数≤5次患者外周血ALC均高于分割次数>5次患者(均P<0.05),BED≥100Gy患者外周血ALC均高于BED<100Gy患者(均P<0.05)。而不同单次剂量患者不同时间点外周血A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肝脏转移灶SBRT治疗中,分割次数≤5次及BED≥100Gy的SBRT可能更有利于防止发生外周血ALC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16和p2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对84例乳腺癌,20例乳腺不典型增生以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p16和p27表达的检测并分析其结果。结果:乳腺癌组p16阳性率和p27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1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p2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相关(P<0.05),p16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p16阴性者(P<0.05),p27高表达的乳腺癌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p27低表达者(P<0.05),p1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p27的表达相关(P<0.01),p16阳性并且同时有p27高表达的乳腺癌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p16阴性并且同时p27低表达者(P<0.05),但与单独p16阳性或单独p27高表达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组的p16的阳性率和p27高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16阳性,p27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好;p16,p27都是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脑放射治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拓朴替康同步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68例经CT或MRI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放疗+拓朴替康同步化疗)和对照组(单纯放疗)各34例。放疗方案为全脑放射治疗剂量2Gy/次,5次/周,总剂量36Gy。单发病灶或2~3个病灶位于一侧脑者给予局部缩野或半脑增量20Gy/10次;全脑多发者全脑增量10Gy/5次。治疗组同时给予拓朴替康2.5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对照组单纯给予放疗。评价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30/34)和82.35%(28/34)。1年生存率治疗组61.76%(21/34),对照组41.18%(14/34)。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控制,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放疗加拓朴替康同步化疗能提高肺癌脑转移的局部控制率和延长生存期,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tomotherapy,HT)与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近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7月30日-2013年1月31日我院行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270例,HT186例、IMRT84例。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DT46—50Gy/23~28F;高危淋巴引流区照射DT54—60Gy/25~28F;残留肿瘤及转移淋巴结照射DT64~66Gy/25~28F。阴道后装放疗2~4次,黏膜表面照射剂量8Gy/次。观察患者直肠和膀胱放疗反应及1。3年生存率,分析有无化疗、淋巴结转移个数、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与预后关系。结果HT组和IMRT组1级直肠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03%和44.05%(P=0.016);1级急性膀胱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37%和16.67%(P=0.341);直肠和膀胱均未出现≥2级急性反应发生。HT组和IMRT组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3%、90.5%、86.5%和93.1%、90.1%、71.9%(P=0.164);两组I期患者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5%、88.9%、86.8%和91.O%、87.5%、78.6%(P=0.372);1/期患者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2%、92.5%、86.2%和94.9%、92.2%、64.6%(P=0.226)。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化疗及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有无化疗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HT在减少直肠急性放疗反应上比IMRT有明显优势。化疗及较少淋巴结转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区域淋巴结阳性(N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疗和单纯手术的疗效,探讨术后放疗的指标。方法:N阳性NSCLC 26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2例术后行放疗,149例未行放疗,结果:II AB期术后放疗与单纯手术比较3年和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ⅢA期术后放疗年和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P<0.05,N1期和N2期术后放疗与单纯手术比较3年和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后肿瘤残留者术后放疗年和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P<0.01),结论:II期和N1期患者如手术切除干净不必加放疗,IIIA期,术后肿瘤残留者和N2期患者术后加放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49例青少年鼻咽癌患者的放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30岁以下的鼻咽癌患者49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5~30岁(平均23.2岁)。全部病例均予常规外照射,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区剂量44~70Gy/5~8周,颈部预防剂量30~44Gy/3~5周。结果 平均随访84个月(14~152个月),总5年生存率为59.2%。T1-2与T3-4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4.1%和40.9%(P〈0.025),N0-1与N2-3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3%和48.5%(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青少年鼻咽癌放疗效果较好,T和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具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具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病例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具有一侧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手术病例1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具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病例5年生存率为70.07%,低于宫颈癌总体5年总生存率85.3%。对不同年龄、临床类型、术前有无治疗、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以及分化程度进行单因素生存时间比较分析,其中中位生存时间高分化组18.21年、中分化组17.01年、低分化组12.22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项目各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多因素分析生存率与组织分化显著相关,P<0.05。术后补充治疗中,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6.2年)明显低于放疗组(15.1年)与放化疗组(14.8年),差异有显著性,P〈0.05,放化疗组与放疗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是严重影响预后的最重要独立因素,术后补充放疗或放化疗有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疗效的研究。方法:2003年5月-2005年5月,86例确诊为鼻咽癌患者分为常规组(全程常规分割放疗)和后加速组(化疗+后程加速超分割),每组43例。常规组照射2Gy/次,1次/天,每周5d,总剂量为70Gv.后加速组采用化疗方案为顺铂(DDP)(20mg/m2,第1—5天)+5-氟脲嘧啶(5.Fu)(500mg/m2,第1~5天),每4周1疗程,共3疗程;于第l疗程结束时开始放疗,先常规分割:2Gy/d,每周5d,放疗剂量至36Gv后改为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3Gy/d,总剂量66~69Gy。结果:放疗后1、3个月常规组和后加速组鼻咽部原发病灶和颈淋巴结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年后加速组局部控制率高于常规组(P〈0.05);后加速组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加速组急性黏膜反应明显重于常规组(P〈0.01),但远期后遗症的发生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加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平均复发时间也显著延长,但两组的转移率和平均转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能提高鼻咽癌局部控制率,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MVP方案化疗和放疗交替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73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9例化疗放疗交替(化放组),先用MVP方案化疗一疗程,化疗结束后放疗,常规分割,每日1次,每次1.9-2.0Gy,每周5次,原发灶及淋巴结受累部位60-65Gy,淋巴引流区50 Gy。放疗结束再用MVP方案化疗5疗程,34例半日纯放疗(单放组),放疗方案同化放组,结果:化放组,单放组完全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10.2%(4/39),56.4%(22/39),2.9%(1/34),52.9%(18/34),P>0.05。1,2,3年生态率分别为94.9%(37/39),和83.4(28/34),51.2%(20/39),和32.3%(11/34);35.9(14/39)和8.8%(3/34),1,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放组和单放组的白细胞下降,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MVP方案化疗和放疗交替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3年生存率优于单放组,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三维适形并后程加速超分割联合PF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食管癌65例随机分为单放组33例和放化组32例;放疗均采用6/15MV—X线外照射。各组放疗前2/3疗程常规放疗1.8Gy/次,5次/周,共40Gy,后1/3疗程改用加速超分割治疗,1.5Gy/次,2次/天,间隔6h以上,全疗程总剂量70Gy;放化组配合PF方案化疗,治疗结束后,按照食管癌诊治规范标准,比较两组疗效,第1、2、3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单放组CR36.4%,PR54.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9.4%、30.3%、24.2%;放化组CR43.8%,PR53.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56.3%、50.0%,两者近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化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单放组(P〈0.05);局部毒副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全身毒副作用高于单放组(P〈0.05)。结论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联合PF方案治疗能明显提高中晚期食管痛的1、2、3年牛存率.且不增加局部毒副反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宫颈癌患者Ⅱa2期、Ⅰb2期应用3种新辅助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接受新辅助疗法的Ⅱa2期、Ⅰb2期宫颈癌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法的不同分为3组,为术前接受单纯腔内放疗组(放疗组)75例、单纯新辅助化疗组(化疗组)81例、二者联合辅助治疗组(联合组)78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高危因素及生存情况。结果放疗组的有效率40.0%,化疗组38.3%,联合组67.9%,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放疗组、化疗组(P<0.05);术后高危因素比较,联合组显著低于放疗组、化疗组(χ2=11.21,P<0.05);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放疗组73.3%,化疗组69.1%,联合组88.4%,联合组显著高于放疗组、化疗组(P<0.05)。结论放化疗联合新辅助疗法术前治疗Ⅱa2期、Ⅰb2期宫颈癌疗效确切,3年总生存率高,术后高危因素比例少,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4年收治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47例, 其中男性37例,女性10例,年龄38~80岁,中位年龄在604岁。病变位于胸上段5例,胸中段40例,胸下段2例。术后分期Ⅱ期29例,Ⅲ期18例,术后病理诊断47例均为鳞癌。单纯放疗31例,放化疗16例。结果 纵隔淋巴结转移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58.1%、36%、19.4 %;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肿瘤病变部位、放疗剂量及术后分期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0.05 )。而患者的性别、肿瘤病变长度、放疗方式及是否化疗对预后无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分期及放疗剂量为独立预后影响因子(P<0.05)。结论 术后分期及放疗剂量是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