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主导节点法的极限诱导分岔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准确定位电压稳定临界点,对极限诱导分岔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导节点法的分岔类型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主导节点法的高效性来追踪PV曲线上的第一个电压失稳点,并确定该点与其前一个运行点(也就是最后一个电压稳定点)之间发生PV节点到PQ节点转换的节点集;然后采用灵敏度法获得上述节点触发无功上限的顺序;最后根据所提的分岔判据对这些节点依次进行检测,快速、准确地追踪到了电压稳定临界点。通过对118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达到无功越限后,可能出现极限诱导分岔的条件;提出了变量达到输出极限导致极限诱导分岔时,影响系统电压稳定与否的判据;给出了极限诱导分岔影响电压稳定的一种机理解释。极限诱导分岔反映了动态无功源在维持系统电压稳定性中的重要性,并研究了增加无功源对极限诱导分岔的影响。数字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文中所提出方法和机理解释的正确...  相似文献   

3.
李林  刘玲 《四川电力技术》2012,35(3):44-47,81
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中,主要有两类分岔:鞍结分岔和极限诱导分岔,并以当前运行点离分岔点间的负荷距离评估电压的稳定裕度。对发电机无功受限后出现的无功/电压约束转换和极限诱导分岔现象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了发电机无功极限值引导变步长的连续潮流方法,对鞍结分岔点和极限诱导分岔点进行了搜索,继而利用潮流雅可比矩阵特征值的符号变化进行识别。该方法应用于IEEE 39节点测试系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由于电力系统变量限制导致的极限诱导分岔对电压稳定的影响。给出了发生极限诱导分岔可能出现的条件。提出了变量达到输出极限导致极限诱导分岔时,影响系统电压稳定与否的判据,该判据改变了传统上用求解雅克比矩阵特征值的方法来判断电压稳定性,转而用收敛矩阵来判断稳定与否。对极限诱导分岔影响电压稳定进行了机理解释。研究了增大无功源对极限诱导分岔的影响。将提出的判据方法在单机和多机系统上进行了实验,数字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出分析方法和机理解释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考虑极限诱导分岔的电压稳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由于电力系统变量限制导致的极限诱导分岔对电压稳定的影响.给出了发生极限诱导分岔可能出现的条件.提出了变量达到输出极限导致极限诱导分岔时,影响系统电压稳定与否的判据,该判据改变了传统上用求解雅克比矩阵特征值的方法来判断电压稳定性,转而用收敛矩阵来判断稳定与否.对极限诱导分岔影响电压稳定进行了机理解释.研究了增大无功源对极限诱导分岔的影响.将提出的判据方法在单机和多机系统上进行了实验,数字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出分析方法和机理解释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由于发电机励磁电压限制导致的极限诱导分岔,发现临界限值的存在并提出一种极限诱导分岔的机理解释。当极限大于临界限值时,系统遇到极限才发生极限诱导分岔。计算临界限值及其对参数的灵敏度,根据灵敏度信息,可通过调整参数消除极限诱导分岔。提出一种极限诱导分岔的机理解释,即极限诱导分岔反映了动态无功源在维持系统电压稳定性中的重要性。并利用该机理对临界限值及灵敏度结果进行分析。研究静态无功源对极限诱导分岔的影响。静态的电容器补偿虽能增加负荷裕度,但加大了系统电压稳定对动态无功源发电机的依赖性,系统更容易发生极限诱导分岔。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用于考虑无功约束的分析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的计算方法,所提方法是基于能连续获取极限诱导分岔点的连续潮流方法,建立了其预测、参数化、步长三个策略。在每次迭代中检查无功极限瞬间稳定的条件,且由于与前一运行点的最小特征值强相关的状态变量不一定最先出现不可控的下降现象,在文中利用了状态变量的速度信息来指导步长大小,分别求出各个极限诱导分岔点,直至获取崩溃点,在IEEE 57系统上的测试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岔理论,提出一种电压失稳分岔点自适应追踪方法,统一考虑电压崩溃的2种主要分岔形式--传统的鞍结点分岔(SNB)和新型的极限诱导分岔(LIB),并精确实现了各种设备极限.从系统的基态运行点出发,采用带预测-校正步骤的延拓算法追踪系统的平衡解流形,以设备极限点(LP)指导追踪步长,直至发现LIB点,同时给出LIB的判别条件;当不存在设备极限点时,以自适应步长控制追踪SNB点.以New England-39节点系统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识别静态电压稳定分岔点的混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连续潮流法和崩溃点法,提出了识别和计算极限诱导分岔点和鞍结分岔点的2阶段混合算法。该方法结合了连续潮流法和崩溃点法各自的优点,并能考虑到所有发电机(包括平衡发电机)的功率限制。在第1阶段中应用常规的连续潮流法,加大步长快速穿越崩溃点;第2阶段通过分析比较,选用不同的算法精确识别和计算崩溃点。对IEEE 118节点和IEEE 300节点试验系统的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准确地识别静态电压稳定崩溃点,并有效地解决连续潮流计算中平衡发电机功率越限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发电机无功越限对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有重要影响的事实,本文提出一种快速计算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的方法.将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的计算分成两步,首先快速计算出系统不再出现无功越限的分界负荷水平并对无功越限点的稳定性做出判断,然后通过各负荷节点的戴维南等值电路确定系统的负荷裕度.IEEE的多个测试系统的仿真算例表明,本文所提方法简单、有效,计算速度快.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系统)的作用原理、 控制要求及配置原则后提出对 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系统)的五项基本要求, 它们是: 装置(系统)及其控制措施动作 的高 度可靠性;控制措施投入后对维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充分有效性;能识别扰动的严重 程度并在必要时才启动控制的相对选择性;对不同电力系统及其发展的一定适应性;对电网 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的显著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小林  王早兰  阎晓霞 《电力学报》2004,19(4):276-279,282
介绍了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分析和控制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提出了小信号稳定分析和控制研究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结合山西电网实际运行和规划,对山西南部电网2014--2015年各种方式下的线路潮流、主变压器潮流、N~1静态稳定校核、暂态稳定等电网安全稳定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就2001年华东电网状况、电网结构对可能出现的运行方式的适应性和合理性、主干网络承受大干扰的能力、电网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机理上研究了风火联运送出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极限的规律。采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变速风电机组功率控制快速灵活,在静态稳定分析中可以忽略其快动态,将风电简化为功率注入模型,系统动态过程中风电功率可以用代数方程描述。基于电力系统经典模型方程,提出了一种风火联运送出系统的三角变换模型方程,推导了发电机和送出断面的静态稳定极限随风电功率的变化规律。在风火联运送出系统中,风电功率由零开始增加的过程中,发电机的静态稳定极限始终下降,而送出断面的静态稳定极限则先增加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测试系统和实际系统中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16.
大规模风电接入对江苏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规模风电接入后对江苏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有必要分析研究大规模风电接入后对江苏电网安全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江苏电网和风电2015年的规划数据,分析研究不同风电接入比例下,江苏电网断面潮流和枢纽节点电压的变化及其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潮流计算和N-1校验的结果,分析电网内重载线路故障时的极限切除时间,考核电网的暂态稳定性。针对大规模风电并网后,江苏电网存在的安全稳定隐患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静态功角稳定和静态电压稳定判据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指出用传统的静态功角稳定的静态稳定储备系数评估系统静态功角稳定性的不足在于其过于乐观,并容易造成认识上的误区;静态功角稳定和电压稳定的极限均是求取系统潮流的极限值,但静态功角稳定的推导是建立在单机无穷大系统基础上,静态电压稳定的推导则是建立在电源电压恒定的基础上。从电能物理传输原理上对静态功角稳定判据和静态电压稳定判据进行了推导,从而纠正了由于2个不同假设条件推导出的静态电压稳定和静态功角稳定判据的不足,得出了统一的结论。指出通常当线路两端相位差在45°以内时失稳是静态电压稳定失稳,而超过45°是静态功角稳定失稳;传输感性无功功率影响系统的静态功角稳定,将造成系统静态功角稳定的下降和传输功率的下降,而传输容性无功功率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8.
孙建波 《湖北电力》2002,26(4):63-64
针对湖北电网稳定控制装置(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湖北电网的稳定控制系统模式,同时也对构建新型稳定控制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风电机组对小干扰和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风电装机容量在电力系统中渗透率的逐步提高,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样,就很有必要系统地分析风电机组对电力系统小干扰和暂态稳定性的影响,以便研究针对性措施。在此背景下,对3类常见的风电机组接入后的电力系统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首先给出了这3类风电机组的动态模型,之后以美国西部联合电力系统(WSCC)3机9节点系统为例,采用特征值分析和动态时域仿真方法,系统地比较了在同一母线接入异步风电机组、双馈风电机组、永磁直驱风电机组与接入同等容量同步发电机组对小干扰稳定和暂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类风电机组并网对小干扰稳定和暂态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电压失稳表现为母线电压不可逆转的急剧下降,其灾难性后果是系统崩溃。描述了电压不稳定现象并进行了解释,分析和评述了各种基于静态和动态的电压稳定性研究方法,以及电压稳定的指标计算、预想事故选择和控制措施,总结了各阶段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尚未解决的问题,指出了电力系统中电压稳定性分析模型、分析方法和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