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加味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血清VEGF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1);治疗组患者的VE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VEGF水平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对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D-二聚体(D-D)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波立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凝血指标、D-D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和D-D均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和D-D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凝血指标和D-D,进一步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50~150 mg,每天1次;观察组46例口服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2组患者均用20 d为1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凝血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80.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桂哌齐特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发病3d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60mg静滴,1次/d,观察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80mg静滴,1次/d。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显效率81.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0.8%(P<0.01)、54.2%(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联合桂哌齐特治疗脑梗死具有疗效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舒血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正安  潘祖德 《右江医学》2012,40(2):171-173
目的观察舒血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连续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ADL)评分变化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及IL-6均显著下降(P<0.01),MESS及ADL评分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TNF-α、hs-CRP、IL-6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MESS及ADL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7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能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炎症反应,临床疗效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黏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6.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粘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提升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黏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0%、9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水平、IL-6水平、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5%高于对照组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可降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周秀华 《重庆医学》2013,42(14):1648-1649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改善脑代谢及脑循环药物治疗,并辅助康复功能训练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超声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86/9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72/90例),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传统常规治疗脑梗死基础上加用超声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改善(P<0.01),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脑血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和脑血疏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和阿司匹林治疗,其余基本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74.3%,对照组显效率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应用依达拉奉和脑血疏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脑分水岭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常规活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同时予羟乙基淀粉500ml静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0天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双抗血小板疗效及神经缺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10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治疗对象,根据治疗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治疗组(n=53),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NHISS评分与Barthel指数、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NHISS评分显著降低(P<0.01),Barthel指数显著上升(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下降或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6.79%,对照组67.92%,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具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早期治疗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吡拉西坦)和观察组(吡拉西坦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每组各52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治疗后脑积液中乙酰胆碱(ACH)含量、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 E)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38%(47/52)明显高于对照组78.85%(4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25,P=0.001,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积液中ACH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血清Ach 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早期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效果,能促进胆碱能系统恢复,从而减少神经系统的损伤,使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以蚓激酶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39%,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嘉清 《吉林医学》2012,33(28):6117-61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口服,100 mg/d,两组治疗过程中,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小剂量尿激酶(20万U)静脉滴注,连续7d。观察组18例,行全脑血管DSA造影,明确责任血管后超选择插至病变血管,应用尿激酶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h,3d,14d后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测定分析,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2.0+9.0)分和(8.0±8.0)分,治疗前后相差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0.0±10.0)分和(15.0±9.0)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进步)为88.9%(16/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1/3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静脉溶栓更为确切,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结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四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随机法分成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施行单一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试验组患者施行加味补中益气汤结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血红蛋白指标、DVT形成率和炎性反应指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经加味补中益气汤结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与血红蛋白指标均升高,且试验组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红蛋白与凝血酶原时间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DVT形成率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各项炎性反应指标均下降,且试验组患者IL-1和IL-8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疾病的治疗中,加味补中益气汤结合低分子肝素钠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降低其炎性反应水平,改善凝血功能,预防术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7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评分)及血肿、水肿体积的改变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S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01),但观察组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血肿体积较对照组小(P<0.001);观察组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减轻(P<0.00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脑出血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应用心脑联通胶囊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治疗;治疗组给予单独口服心脑联通胶囊,其余基本治疗同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显效率73.6%,对照组显效率23.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应用心脑联通胶囊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