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六水氯化镁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氢氧化镁沉淀,利用不同改性干燥法除去沉淀中的湿分,再将干燥的氢氧化镁粉体经马弗炉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镁粉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的表征与分析,研究了改性干燥方式对纳米氧化镁粉体形貌、颗粒尺寸和团聚情况的影响,讨论了改性干燥的基本原理和改性剂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干燥方式对纳米氧化镁颗粒形貌和大小的影响不大,对其颗粒间团聚状态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纳米氧化镁制备技术的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向阳  杨宇  刘宏专 《材料导报》2004,18(Z2):31-32,38
对几种常见的制备纳米氧化铗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比较,分析了各种工艺存在的问题.液相沉淀法由于原料廉价,工艺简单使其成为最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纳米氧化镁制备技术.但该工艺中仍有诸如粒子团聚的机理、降低粒子团聚的手段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指出,相移、微波等新技术也应引入到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工艺中来.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液相法合成可控制尺寸的六方晶形Co纳米粒子 ,对其形状和大小进行了透射电镜及激光散射分析 ,确认Co纳米粒子为球形 ,平均粒径为 4 0 0nm。在正己烷中基本无团聚。本文着重探索了制备纳米级钴粒子的工艺流程 ,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散剂的添加量和反应过程搅拌情况等 ,寻找到制备Co纳米粒子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初步进行了自组装实验。  相似文献   

4.
从气相、固相、液相3个方面分别评述了纳米CeO2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与气相法相比,液相沉淀法具有设备简单、无需高真空等苛刻物理条件、易放大等优点;与固相法相比,液相沉淀法制备的粉体纯度高、团聚少,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但液相沉淀法也存在纳米CeO2产品颗粒团聚、粒度分布不均匀、单分散性差等缺点,可以通过研究纳米CeO2的成核和生长机制、过程影响因素等来改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纳米氧化镁粉体的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比较,并对纳米薄膜、纳米丝以及一些特殊形貌的纳米氧化镁进行了介绍.最后详细论述了纳米氧化镁在抗菌、吸附剂及催化剂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几年来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包括气相法、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微乳液法和溶胶种子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并讨论了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制备过程中常见的团聚和干燥问题,最后展望了单分散球形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nO2粉体中发生的团聚和微晶生长现象与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有直接的关系.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四种不同制备条件下生成的纳米SnO2粉体观察可以发现凝胶前驱物水解后形成的SnO2微晶尺度在5纳米以下.这些微晶随加热时间长短发生不同程度的团聚,当加热温度高于400℃时团聚的微晶开始重新结晶生长,在600℃全部生长为块状单晶,并可以观察到生长形成的枝晶.本工作结对为溶胶一凝胶法制备纳米SnO2的工艺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纳米氧化镁粉体的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比较,并对纳米薄膜、纳米丝以及一些特殊形貌的纳米氧化镁进行了介绍。最后详细论述了纳米氧化镁在抗菌、吸附剂及催化剂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用TiCl4水解法,以Na2CO3溶液为中和剂,通过相转移反应制备出纳米TiO2颗粒,此制备方法未见报道。制备产物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分析。实验证明,在Na2CO3溶液55℃条件下,将TiCl4从正辛醇溶液相中转移到水相,与水发生反应制得了纳米TiO2的前驱体Ti(OH)4。经过70℃真空干燥6h,在400℃下煅烧3h后,得到了分布均匀,少团聚的纳米TiO2颗粒。结合实验现象讨论了TiO2制备机理,包括TiCl4水解法反应机理、相转移反应机理和液相中生成固相微粒机理,说明了升高体系温度、以Na2CO3水溶液中和H+,使得反应液pH值在碱性条件下,有利于水解反应向正向移动。采用相转移反应方法和在液相中生成固相微粒过程中通过产物控制浓度,可以获得分布均匀,少团聚的纳米TiO2颗粒。  相似文献   

10.
粉体的团聚问题是纳米金属氧化物制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文中对液相法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过程中易产生团聚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归纳总结了相应的反团聚措施。  相似文献   

1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various methods of preparation of soils, bottom sediments, and solid wastes for atomic absorption analysis is performed. A procedure of AAS determination of metals in solid samples is proposed with the use of several methods of sample preparation: autoclave, microwave, ultrasound, and method of acidic extraction in open vessels. The recommended conditions of microwave decomposition are given for samples of soil, bottom sediments, rocks, and wastes of processing of copper sulfide ores.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制备纳米金属/TiO2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脉冲电沉积法、离子注入法、光沉积法等,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制备原理、优缺点及金属对TiO2性能的影响,阐述了纳米金属/TiO2复合材料在催化剂、气敏传感器、光裂解水、锂离子电池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对今后金属/TiO2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核-壳结构微胶囊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外核-壳结构微胶囊新型制备方法及各种方法的特点,归纳了微胶囊结构的表征手段,评述了核-壳结构微胶囊在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碳化硅多孔陶瓷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对碳化硅多孔陶瓷的主要制备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这些制备方法的主要优缺点,并指出将来的研究重点应是高性能碳化硅多孔陶瓷的低成本制备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另外,各种制备工艺条件同碳化硅多孔陶瓷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也应该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5.
氧化锌薄膜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贾晓林  张海军  谭伟 《材料导报》2003,17(Z1):207-209,213
ZnO薄膜是一种具有优良的压电、光电、气敏、压敏等性质的材料.ZnO薄膜的制备方法多样,薄膜的性质取决于不同的掺杂组分,并与制备工艺紧密相关.简述了ZnO薄膜的制备方法与基本性质与应用,分析了ZnO薄膜研究、应用与开发现状,展望了产业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国内铁氧化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有关铁氧化物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铁氧化物制备的不同方法,包括沉淀法制备铁氧化物、水解法制备铁氧化物、特殊方法制备铁氧化物、纺锤形铁氧化物的制备、掺杂离子制备去铁氧化物、FeOOH的热处理、FeOOH制备的动力学研究等.指出国内以氧化Fe(OH)2制备FeOOH,然后转化为Fe2O3的方法对于制备均匀单分散的胶体粒子有先天不足,其制备过程复杂,容易受制备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形态可控的碳纳米材料由于独特的结构和性能而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常见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乳液法和水热碳化法等。水热碳化法是一种重要的碳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具有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粒径均匀且形态可控等特点。综述了近年来以糖类及淀粉等有机物为原料,采用水热碳化法制备各种形态可控碳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水热碳化工艺条件对合成碳微球、空心碳微球、核壳结构碳复合材料显微形貌的影响,并提出了水热碳化法制备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纳米材料检测中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几种适用于纳米材料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的方法,如包埋法、改进的胶粉混合法、聚焦离子束法等,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包埋法和改进的胶粉混合法是可供选择的较好制样方法;对于块状试样,聚焦离子技术是一种精确定位和高效减薄的制样方法.  相似文献   

19.
Wet grinding methods for obtaining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a of poorly soluble and insoluble low molecular mass oligomers (<4600 Da) of Nomex and Kevlar are described. Optimum conditions for sample preparation are given along wit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pectra obtained. Two matrix materials were employed in this analysis, 1,8-dihydroxyanthrone (dithranol) and 3-aminoquinoline with potassium trifluoroacetate used as the cationizing agent. The spectra obtained in this study are sensitive to the matrix, molar mixing ratios of matrix/polymer/cationizing agent, and the sample prepar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20.
氟化非晶碳(a-C:F)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化非晶碳(a-C:F)薄膜是一种电、光学新材料。介绍了它的制备方法,对其制备工艺作了较全面的探讨;分析了该膜制备方法和工艺参数对薄膜组分及化学键结构的影响;研完了该膜的电学、光学、热学、力学等物理性质及其在相关方面的应用,并对该膜的物理性质与制备工艺参数的关联作了详细的论述;指出介电常数和热稳定性的矛盾是阻碍该膜实用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