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40例急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IMS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IMS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及胆碱酯酶复能剂通气治疗,抢救成功36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90%。结论当IMS患者发生呼吸困难时,必须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了减少通气过程中的呼吸机依赖,需加强营养支持,防止感染,合理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IMS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IMS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及胆碱酯酶复能剂通气治疗,抢救成功32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85.7%。结论当IMS患者发生呼吸困难时,必须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了减少通气过程中的呼吸机依赖,加强营养支持,防止感染,合理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3.
郭亚颍  陈凯 《淮海医药》2003,21(1):34-35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 (IMS)的诊断、治疗及发病因素。方法 对 38例中间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病程等进行分析 ,并观察药物及人工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及转归。结果 IMS的发生率占同期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 6 .1%。IMS均发生于重度中毒患者。IMS症状出现在急性中毒后 6~ 96 h。首发症状为声音嘶哑、饮水发呛 ,可见颈屈肌和肢体近端肌力弱 ,无感觉障碍。血清胆碱酯酶活力 0~ 5 U。IMS持续 1~ 2 1d。结论  31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治愈 2 6例 (83.87% ) ,死亡 5例 (16 .1% ) ,拒绝机械通气治疗的 7例全部死亡。IMS发生时应及时使用人工呼吸机通气治疗和强化胆碱酯酶复能剂应用。发病因素多与 :(1)中毒较重 ;(2 )复能剂用量不足 ;(3)农药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间综合征(IMS)的诊断、治疗及发病因素。方法对25例IMS的临床表现、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病程等进行分析,并观察药物及呼吸机治疗的疗效和转归。结果拒绝应用机械通气的5例全部死亡,治疗过程中自动放弃应用呼吸机的6例患者亦全部死亡,14例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全部治愈。结论IMS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应使用呼吸机治疗。发病因素多与①AOPP病情轻重;②AOPP急性期的治疗(阿托品剂量过大、复能剂用量不足);③农药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5.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秋兰 《首都医药》2009,16(14):21-22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发生中间综合征(IM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中间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IMS的发生率占同期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14%,IMS症状出现在急性中毒后24~98h。4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抬头困难、屈颈肌力弱、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低下。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合并胆碱酯酶复能剂及阿托品的应用,治愈40例,死亡5例。结论中间综合征患者应早期识别、早期建立人工气道与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间综合征(IM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中间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中间综合征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及胆碱酯酶复能剂等治疗,抢救成功31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88.6%。结论:机械通气并足量、反复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是提高IMS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IMS)的病死率相当高。IMS一旦发生后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难以对抗.只能靠机械通气治疗。而机械通气使病死率不降的主要原因是可导致MODS的发生。为此.笔者近3年对有机磷农药中毒致IMS患者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加强了对患者肠道屏障的保护治疗。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谢岳鹏 《临床医药实践》2001,10(12):892-893
目的:阐述经消化道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所致的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对11例急性胆碱能危象(ACC)和7例中间综合征(IMS)患者所引起的呼吸衰竭的症状、体征、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经洗胃、使用阿托品、胆碱酯酶重活化剂、呼吸机、血液沤流等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先后出现呼吸衰竭和急性胆碱能危象,血清ChE活力为0;经抢救后治愈11例(61.l%),死亡7例(38.9%),主要死因为呼吸肌麻痹继发心跳停止。结论:ACC和IMS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应及时使用呼吸机治疗;早期机械通气支持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60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IM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的6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肌麻痹症,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和对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应用,治愈50例,死亡10例。结论中间综合征应早期识别、早期建立人工气道与机械通气是抢救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面罩(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道(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COPD)呼吸衰竭昏迷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应用BiPAP面罩呼吸机以S/T方式对8例COPD重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并与6例行药物治疗者比较。结果无创通气组好转7例(7/8,87.5%),药物治疗组好转4例(4/6,66.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BiPAP通气对COPD重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治疗有效,说明昏迷并不是经面罩BiPAP通气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1.
重症SARS治疗中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32例重症SARS救治中激素应用、机械通气等问题。方法:治疗采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抗生素、免疫增强剂等。对治愈率、病死率、治疗并发症等进行统计。结果:24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75.0%;2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6.25%)。15例使用激素时间较长、剂量较大的患者中有12例(80.0%)出现二重感染,4例患者血糖升高(26.67%),4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26.67%);17例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中3例(17.65%)造成肺损伤(纵隔气肿、气胸等),6例出现左心功能衰竭。结论:在对重症SARS救治中,应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为避免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不宜长期使用激素,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应警惕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双向气道正压呼吸机面罩式通气在左心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双向气道正压呼吸机(BiPAP)面罩双向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左心衰的疗效。方法:对28例各种病因所致的严重左心衰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双向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SaO2)、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同时与2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BiPAP组经面罩机构通气后所有患者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对血压无明显影响,治疗总有效率93%(26/2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65%(13/20)。结论:重度左心衰在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BiPAP面罩双向气道正压机械通气可以较快改善心功能,缩短病程,促进康复,是治疗左心衰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呼吸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所引起的治疗难度和医疗费用增加已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Rello报道ICU内VAP发生率为8%~64%,而国内的一组VAP发生率高达65.5%。本文回顾了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47例机械通气患者,共发生VAP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曾景亭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65-266
目的探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急救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结果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35例患者,其中32例得到治愈,3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1.4%。本组患者通气前后PaO2及SaO2指数逐渐上升,PaCO2指数逐渐下降;通气后2h患者SaO2、PaCO2与通气前比较呈显著升高(P<0.01),PaCO2下降明显(P<0.05)。结论 AOPP伴呼吸衰竭患者成功抢救的关键措施是无论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都要尽早及时果断地进行机械通气及开放气道进行气管插管,并合理应用抗胆碱能和胆碱酯酶复活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90例E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为4.4%,对照组发生率为22.2%,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8.3±4.7)d,对照组为(11.8±6.1)d,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E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患者的呼吸道疾病、机械通气时间及留置鼻胃管相关(P<0.05)。结论 EICU机械通气患者长时间机械通气、留置鼻胃管等,均为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促使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和分析我院近年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系统性回顾。结果169例机械通气患者中,有56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3.4%,死亡率为35.7%,且与基础疾病、患者年龄、呼吸机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有关;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9.2%。结论VAP好发于病情危重、高龄、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患者,与呼吸机使用时间呈正比,主要的预防措施是最大限度的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医院内条件致病菌在鼻咽部、口腔定值,增加机体免疫力,严格洗手和无菌操作技术及呼吸机、湿化罐、通气回路的消毒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云会  王芳  方宏  孙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198-22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改进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22.1 d,对照组为36.2 d;干预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发生呼吸机肺炎18例,发生率为25.0%。以上2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并撤除机械通气1 h后,在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心率方面,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128例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循证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每组各有64例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循证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9±1.5)d和9%,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6±2.8)d和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不仅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还能够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黄小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05-1307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技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随机分为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和有创通气组(B组),每组24例。A组治疗方法: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B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分别为1例(4.16%)和9例(37.50%)(P〈O.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32±1.87)d和(15.36±2.161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85±2.72)d和(25.12±3.121d(P〈0.05)。结论:有创通气及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的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缩短重症监护和总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与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及其病原学检测特点,为临床工作中防治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四川省攀枝花攀钢总医院2008年5~12月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机械通气时间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9例患者共检出47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成功脱机24例,占61.5%,死亡15例,占38.5%。结论:临床上要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