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单证证型出现状况的内在规律,初步明确其主要的单证证型。方法:统计分析建国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运用X^2检验对10组病例数据进行多组问的两两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单证证型依次为①气滞(肝气郁结)型;②血瘀型;③脾气虚型;④肝阴虚型;⑤肾阴虚型;⑥肝胆湿热型;⑦邪毒炽盛型。就建国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筛选、整理、比较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文献中有关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辨证分型,初步确定其主要的证型,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统一分型提供参考。方法:筛选1994-2013年有关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文献进行整理,运用χ2检验对文献中的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肾阴虚型、肝胆湿热型、气滞血瘀型、肝郁脾虚型、脾气虚型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1368例中医单证出现状况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单证证型出现状况的内在规律,初步明确其主要的单证证型.方法:统计分析建国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运用X2检验对10组病例数据进行多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单证证型依次为①气滞(肝气郁结)型;②血瘀型;③脾气虚型;④肝阴虚型;⑤肾阴虚型;⑥肝胆湿热型;⑦邪毒炽盛型.就建国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筛选、整理、比较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近20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卡方检验对总结出的各组病例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明确提出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的有44篇,病例共3413例,消化性溃疡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寒证、肝胃气滞证、瘀阻胃络证、胃阴亏虚证、胃热炽盛证。结论:消化性溃疡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立该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胃癌中医证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涛  李丹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661-663
目的探讨胃癌证型出现状况的内在规律,初步明确其主要的复证及单证证型。方法统计分析近30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胃癌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2χ检验对总结出的各组病例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胃癌常见的中医复合证型是:脾胃虚寒型,气血两亏型,气滞血瘀型,胃热伤阴型;胃癌常见的中医单证证型依次为①脾气虚型;②血瘀型;③气滞型;④胃阴虚型;⑤血虚型;⑥脾阳虚型。结论胃癌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立该病临床辨证分型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文献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机检中文科技期刊和CBMD以及手检1949~2002年间的原发性肝癌中医文献. 文献入选标准:(1)符合1977年颁布的原发性肝癌西医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分型针对并涵盖原发性肝癌整个疾病,而非其某一阶段(如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3)针对原发性肝癌的所有中医证型,而非就其中某一个或几个证型进行分析或研究的文献;(4)临床研究文献;(5)中医辨证分型有具体病例数记载的文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肝癌患者肝癌细胞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60例肝癌切除标本,利用MTT法测定不同证型肝癌患者对6种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脾气虚组、肝气郁结组、瘀血阻络组之间各药敏感性有逐步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各药在肝瘀脾虚阻络组敏感性明显下降.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肝癌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肝癌,就是要根据具体患者药敏实验结果结合辨证论治设计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无溶栓指征急性心肌梗塞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溶栓指征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及辨证分型,并提出建设性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同期无溶栓指征急性心肌梗塞42例患者和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2例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及辨证分型等。结果:无溶栓组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阳气虚等虚证多见,共占57.15%。溶栓组以气滞血瘀和痰浊闭塞等实证多见,共占65.63%。证型分布规律为:无溶栓组证型多分布在气阴两虚证(占38.10%),溶栓组证型多分布在气滞血瘀证(占46.87%)。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鼻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寻找有助于辨证客观化的指标。方法:采用自制临床信息收集表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和局部体征的收集,并进行辨证分型,将分型后的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脾虚证患者以温度变化为主要发病诱因,比例高于肾虚证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它症状特点如嗜好、发病季节、清涕、鼻塞等在各证型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以虚证多见,肺虚证是变应性鼻炎的最常见证型。临床症状对辨证的指导作用有限,局部体征更能反映出证候本质,对辨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将56例肝癌患者辨证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等证型,然后结合病灶的CT扫描,分析得出各证型的影像表现.以此为肝癌辨证分型提供新的依据,并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3.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