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滑脱的功能锻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滑脱为常见的脊柱病变,是椎弓峡部骨质缺损引起椎体前移,导致脊柱失稳,相邻椎骨的关节突关节结构异常,伴随一系列脊柱退行性改变.腰椎滑脱分为真性及假性腰椎滑脱,前者椎体滑脱伴有椎弓峡部裂,而后者仅有椎体滑脱而椎弓完整.  相似文献   

2.
孟林  黄婕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12):852-854
腰椎滑脱系椎弓峡部骨质缺损引起椎体前移,导致脊柱失稳,相邻椎骨的关节突关节结构异常伴随一系列脊柱退行性改变,为常见的脊柱病变。分为真性及假性腰椎滑脱,前者椎体滑脱伴有椎弓峡部裂,而后者仅有椎体滑脱而椎弓完整。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很多,简单的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类,目前中医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多,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参考文献19篇。  相似文献   

3.
腰椎滑脱症是引起下腰痛和腿痛的常见疾病,一般认为是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滑移.将其分为因椎弓峡部不连所致崩裂性滑脱和因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病所致的退行性滑脱.目前医学界多数学者均认为前者应手术治疗,后者方可采用非手术治疗.现将非手术治疗1例崩裂性腰椎滑脱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的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螺旋CT对73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进行腰椎容积扫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技术(VR)及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观察腰椎峡部裂显示情况以及椎体的滑脱情况,找出重建方式对诊断的帮助。结果:对73例患者腰椎的容积扫描及重建图像进行分析,共发现腰椎峡部裂141处,其中双侧峡裂68例,单侧峡裂5例;Ⅰ°滑脱43例,Ⅱ°滑脱13例,Ⅲ°滑脱5例,无滑脱12例;在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均可清晰显示椎弓峡部裂的直接征象,充分展现椎弓峡部骨质缺损、断裂。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以及腰椎滑脱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提高诊断腰椎峡部裂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腰椎滑脱症分先天性椎体移位椎弓狭部裂及椎弓骨折的真性滑脱和有小关节退变未损及椎弓的假性滑脱,对后者针刀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腰椎峡部不连和滑脱症是引起腰腿痛较常见的原因之一,随着人们对该病认识的深入,脊柱手术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内固定器广泛应用,特别是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器械的手术方法,使腰椎峡部不连和滑脱症的治疗更加合理。我院自2000年~2006年11月,根据减压、复位、固定、融合的原则,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峡部不连和滑脱症78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内功推拿治疗脊椎滑脱症12例江西省吉安市中医院按摩科(343000)彭巍主题词脊椎前移/按摩疗法,正骨手法脊椎滑脱症是指某一椎体由某些原因致该椎体的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缺损或断裂,造成椎体与椎弓前后两部分分离使椎体部分向前移位。临床以腰椎滑脱症...  相似文献   

8.
成人峡部裂性轻度的脊柱滑脱是脊柱外科医师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目前手术治疗已经被广大的医师和患者接受。通过对疼痛来源的精确定位来确定手术入路和减压部位。本文对经关节突入路神经根管减压椎问融合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以神经根受压为主要表现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疗效作了评定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已普遍用于治疗腰椎滑脱.自1995年以来,作者依照减压、复位、固定、融合的原则,先后采用Steffee、Dick及RF系统治疗3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滑脱症患者,经术后6个月~2年随访分析比较,RF系统在复位滑脱椎体、恢复椎间高度及正常生理前凸、重建脊柱稳定方面优于Dick及Steffee系统,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牢固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人口老龄化、肥胖等因素凸显,脊柱退变性和真性滑脱发病率逐年增高。退变性滑脱又称为假性滑脱其特征为椎弓完整情况下的椎体Ⅰ或Ⅱ度前滑,对应椎管矢状径减小。真性滑脱则以椎板峡部断裂,椎弓与椎体分离,椎管矢状径增宽为主要特征。目前手术治疗上以减压、稳定、恢复序列和椎间高度为主~([1])。脊柱外科医师近期追求彻底减压,远期以稳定融合为目标。腰椎后路融合术(PILF)~([2])相对较成熟,临床运用多。此方法  相似文献   

11.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Isthmic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IS)是成人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在我国发病人数占总人口的4.7%~5%.其相关治疗方法很多,目前公认的是马尾神经及神经根减压,滑脱椎体的复位,椎弓根钉固定不稳定节段及其植骨融合,但文献报道应用椎弓根钉固定后仍有10%左右的病例出现螺钉松动、折断、滑脱复发及脊柱融合失败[1].  相似文献   

12.
综合理学疗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滑脱系指相邻两椎体发生向前或向后相对位移。临床上以先天性椎弓峡部裂和退行性腰椎滑脱多见,青壮年多发于前者,中老年多发于后者。笔者采用人工三维正脊床仰吊牵引下加摇摆为主综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5例,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腰椎滑脱系指相邻两椎体发生向前或向后相对位移.临床上以先天性椎弓峡部裂和退行性腰椎滑脱多见,青壮年多发于前者,中老年多发于后者.笔者采用人工三维正脊床仰吊牵引下加摇摆为主综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5例,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CT反角度扫描对腰椎峡部裂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反角度扫描是一种特殊的脊柱检查方法[1],主要用于椎弓峡部裂及椎体滑脱病例的检查,它在显示椎弓峡部裂的特征方面比常规CT检查方法明确、直观.该项技术在我院应用数年来,明显提高了影像科医师腰椎峡部裂诊断率,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更为详尽的信息,显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自1997~2003年,作者运用该技术对疑似峡部裂的41例患者进行了CT反角度扫描,结合临床对该技术在诊断峡部裂的应用做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15.
“牵引按摩”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滑脱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它可分为两类: 1、真性滑脱:腰椎崩裂与滑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先天性椎弓下部缺损或因椎弓狭部骨化发育不全,椎弓狭部薄弱,一遇猛烈冲击,椎弓狭部断裂而导致椎体向前移位,  相似文献   

16.
退行性腰椎滑脱(DS)又称假性腰椎滑脱,是指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导致椎体向前或向后滑脱,严重时压迫相应神经根,出现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等表现的疾病。在所有的腰椎滑脱中,由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其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1,是引起中老年人活动障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1]。  相似文献   

17.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指腰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失去连接而发生患椎向前滑移,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出现腰痛,伴有或小伴有下肢神经根性疼痛,经保守治疗无效,则考虑手术治疗。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对3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使滑脱椎体复位、植骨使椎体融合,提供坚强固定,临床疗效较为肯定。现将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进行同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腰椎滑脱是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的滑移,由于先天性、创伤性或退行性变等因素,关节突关节失去交锁作用,就会形成腰椎滑脱。“脊柱滑脱”这一概念最早是Kilian在1854年提出,由希腊文Spondylo(椎体)和Listhesis(滑移)集合而成。  相似文献   

19.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发病及其诊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谭远超  王君 《中医正骨》1997,9(3):57-58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发病及其诊治山东省文登市整骨医院骨伤研究所(264400)谭远超王君1854年德国人Kilan〔1〕首先提出了Spondylolisthsis一词,即脊柱滑脱。1930年Junghanns〔2〕报告了14例没有椎弓峡部缺损的脊柱滑脱...  相似文献   

20.
<正>腰椎体滑脱是由于腰椎峡部断裂致下方椎体向前滑脱,引起的下腰痛或腰腿痛~([1])。近年来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迅速发展,证明牢固的内固定有助于提高融合率,并可以不同程度地矫正脱位~([2])。腰椎体滑脱以L_5多见,L_4次之,两个节段峡部同时断裂崩解、不连导致腰椎两个节段滑脱很少见,有报道约占腰椎滑脱症的0.6%~([3])。我院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提拉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成功治疗该症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例患者均为男性,农民,无明确腰部外伤史。年龄分别为59岁和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