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脶静脉介入性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6例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腘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全身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间治愈率、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传统肝索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同等剂量尿激酶溶栓药物下,经导管溶栓疗效明显优于全身溶栓.两组治愈率均不满意,考虑与溶栓治疗的局限性有关,对残留白色血栓无效,进一步行血栓抽吸术、血管腔内成形、支架置入或延长导管溶栓时间可能会有更好效果.结论 经腘静脉介入性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明显优于全身性尿激酶溶栓治疗,而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12月我科对1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经静脉置入溶栓导管,用尿激酶对髂、股静脉进行持续溶栓治疗,必要时配合髂总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等。结果 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过介入治疗,114例症状完全缓解,另6例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经静脉置管持续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导管溶栓治疗在下肢动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经动脉内介入溶栓导管脉冲式推注协同持续灌注泵入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肢体血管复通情况。结果治疗后复查彩色多普勒,患者24h内完全复通8例,48h内溶通6例,部分溶通4例,但彩超评估血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溶栓术后对临床疗效、并发症、尿激酶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7年2月-2020年2月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胭静脉置管溶栓治疗,观察组42例行经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溶栓术,1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溶栓前后下肢周径差、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治疗,利用溶栓导管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进行直接溶栓治疗。结果 9例患肢肿胀与疼痛均完全消失,3周后彩色多普勒复查,下肢静脉完全通畅8例,部分通畅1例,无效0例;所有患者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结论 利用介入技术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高、疗程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综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胫后静脉溶栓治疗股青肿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途径及疗效.方法 3例股青肿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经64排螺旋CT明确诊断,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成功后行手术静脉取栓并经胫后静脉埋置导管,术后辅以尿激酶进行溶栓.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下肢闭塞血管均成功再通,临床症状消失,下肢周径恢复正常,治疗成功率100%.结论 综合介入、手术、溶栓治疗股青肿型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成功率高,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25-28,34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知情同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结合华法林进行单纯抗凝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置入腔静脉过滤器,并采用经腘静脉介入导管,给予尿激酶进行导管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下肢患侧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实验组静脉通畅评分优于对照组[(5.02±1.22)分vs(8.07±1.12)分],深静脉通畅程度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44.19%vs 27.91%,90.70%vs 67.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性溶栓治疗能获得优于单纯抗凝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途径输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进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2):106-107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理想给药途径。方法将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患肢远端浅静脉输注组14例,患肢足背动脉输注组12例,患肢股动脉输注组12例,上肢静脉输注组12例,溶栓治疗7~10天后,抗凝治疗维持,观察溶栓治疗效果。结果4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5.7%,83.3%,83.3%和66.7%。其中经患肢血管给药各组与经上肢血管给药组间疗效比较,治愈好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患肢远端浅静脉输注尿激酶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理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9.
金忠余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539-540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静脉置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再经溶栓导管行药物溶栓治疗.结果 本组治疗有效率达85.71%,随访发现均无临床可察的肺动脉栓塞发生.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静脉置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价值.方法 对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经股静脉(30例)、右颈静脉(9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滤器位于双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之髂股静脉进行溶栓.药物尿激酶80~100万u,肝素1mg/kg.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术中导管溶栓32例完全再通及部分再通,余16例术后溶栓成功.结论? 经导管术中溶栓成功率高,效果好,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肺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肺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左下肢41例,右下肢12例,双下肢3例),采取健侧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53例,颈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3例,均置于肾静脉开口水平下方约1.0 cm处。56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均行抗凝及溶栓导管插入患肢髂股静脉或腘静脉血栓内溶栓治疗,微量泵泵入尿激酶1000 IU/(kg·h)、肝素20 IU/(kg·h)、持续48 h~72 h。结果56例患者中19例放置临时腔静脉滤器,37例为永久性滤器;56例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抗凝溶栓治疗后,无1例发生肺栓塞;后期行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47例患者深静脉血栓消失,血管造影显示通畅,患肢肿胀完全消失,9例患者部分溶通,患肢与健肢对比周径差在3 cm以下。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防止肺栓塞最有效的方法,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用溶栓导管溶栓成功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董春锋  王苏杭 《医学综述》2012,18(17):2921-2923
目的评价导管直接溶栓治疗(CDT)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然后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置入溶栓导管,接微泵持续泵入尿激酶直接溶栓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评价疗效。结果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7.6±2.1)d。CDT后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5),静脉通畅率为(70.2±12.6)%。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出血、肺动脉栓塞病例。结论 CDT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静脉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健肢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经患肢股静脉或内踝处大隐静脉穿刺置管,应用尿激酶100 mg/120 ml以5 ml/h于溶栓导管持续泵入、肝素100 mg/120 ml以5 ml/h于鞘管内持续泵入,每24~48 h经溶栓导管造影检查,如未溶通继续溶栓治疗,疗程最长1周。结果本组11例血栓完全溶通,4例部分溶通,1例完全不通(合并左髂静脉闭塞,予以球扩+支架治疗),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3例有穿刺点处渗血。结论经皮静脉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导管介入性溶栓(CDT)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6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VCF),然后经小隐静脉、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行CDT治疗,观察下肢深静脉通畅率,有无严重出血、肺动脉栓塞(PE)发生。结果:随访3~24个月,下肢深静脉通畅率为65.2±12.8%,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出血、肺动脉栓塞发生。结论:导管介入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经导管行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治疗,观察肢体血管通畅情况。结果:50例患者48小时内溶栓完全通畅32例,72小时内完全通畅15例,3例仍有狭窄,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后造影复查血流通畅。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经导管下肢动脉内溶栓疗效肯定,是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导管碎栓联合尿激酶溶栓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肺动脉栓塞患者32例,分为介入溶栓组(实验组)和系统溶栓组(对照组),每组各16例.介入溶栓组患者给予经皮导管碎栓、吸栓联合尿激酶局部灌注溶栓,系统溶栓组经外周静脉输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56例介入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下肢DVT患者56例,予以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溶栓(多途径给药)、抗凝、祛聚和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56例患者均于治疗后2~5 d,下肢肿胀明显消退,出院复查溶栓患者大部分血管再通;出院后随访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和下肢坏死,部分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介入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胭静脉置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应用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和经外周静脉溶栓的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肢体肿胀消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2例导管溶栓患者肢体肿胀均消退,无出血并发症,其中44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未发生肺栓塞。8例因拒绝而未放置滤器的患者,2例发生肺栓塞;而46例行外周静脉溶栓患者,26例肢体肿胀完全消退,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尿道出血3例,肺动脉栓塞10例。结论导管溶栓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等优点,早期及时的滤器置人是防止肺栓塞的关键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潘明  万卷芳  戴少登  李发中  曾卫 《吉林医学》2011,32(13):2624-2626
目的:通过观察导管直接溶栓治疗骨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随访结果,评价该方法的疗效。方法:对28例经彩色多普勒明确诊断的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于DSA下将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拴,微量泵持续推注尿激酶溶栓。其中2例溶栓后腔内成形及支架放置治疗。结果:28例经治患者,症状完全缓解23例(82.1%)、部分缓解3例(11.1%);2例复发,经再次置管溶栓后症状完全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共置入血管内支架2枚。19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5±6.8)个月,随访率67.9%。结论:介入治疗是处理骨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介入腔内溶栓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介入腔内溶栓、抗凝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35例DVT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腔内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处,冲击、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术后患肢末端静脉输注尿激酶溶栓,联合静脉抗凝综合治疗。结果35例患者,25例血栓完全消失,7例血栓部分残留,3例无改变;治疗结束时肢体健患侧周径差明显缩小;总治愈率达91.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介入腔内溶栓综合治疗DVT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