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将分离纯化的江浙蝮蛇镇痛组分进行小鼠镇痛实验 ,研究其毒性及其镇痛效果。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 ,对分离的江浙蝮蛇毒各组分进行实验 ,经Bliss法计算LD50 和ED50 ,测定治疗指数筛选最佳镇痛组分。结果 :筛选出 3、6号组分 ,其治疗指数分镇痛为 5 5 .32、17.35。结论 :3号组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江浙蝮蛇毒最佳镇痛组分。  相似文献   

2.
采用国际先进的AKTA—explorer蛋白快速纯化系统对蛇毒进行分离,通过多级分离与条件优化,将江浙蝮蛇毒镇痛组分分离纯化,并结合药理实验确定其镇痛组分。方法:江浙蝮蛇经过多步分离法分离。将分离的各组分,进行小鼠镇痛实验,以确定镇痛组分。结果:经三步柱分离可得单一色谱峰,纯度为99%。分离所得3、6号主峰具有显著镇痛作用。结论:利用三步柱分离法可将江浙蝮蛇毒中主要组分分离纯化。3、6号组分可基本确定为江浙蝮蛇毒镇痛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江浙蝮蛇毒镇痛C4组分的中枢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镇痛机理。方法:通过侧脑室给药、脊髓化鼠镇痛实验和足跖定压刺激试验研究C4组分的镇痛作用部位;通过C4组分与阿托品、利血平、纳络酮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其与乙酰胆碱受体、阿片受体间的作用关系。结果:C4组分的镇痛部位主要在脑中枢,且C4组分不通过乙酰胆碱受体作用,而与阿片受体相关。结论:江浙蝮蛇毒C4组分镇痛通过中枢起效,提示江浙蝮蛇毒C4组分可能与增加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筛选江浙蝮蛇毒的C4组分,研究其毒性、机体耐受性和依赖性等药理学性质。方法:采用离子交换和分子筛,以柱层析法分离蛇毒C4组分,并用急性毒性实验和自然戒断实验、耐受性实验考察其毒性、依赖性和耐受性。结果:经分离筛选后得到C4组分,并获得蛇毒C4组分的毒性作用、机体耐受性和依赖性等性质。结论:C4组分作为江浙蝮毒中的一个有效组分,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安全性良好,未发现耐受性和依赖性,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中药复方冰茶栓的组方。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痛阈提高百分率为考察指标,对冰茶栓中起主要镇痛作用的江浙蝮蛇毒、茶叶提取物、冰片的组成进行研究,以使处方得到进一步优化。结果:镇痛实验筛选优化所得的处方为蛇毒8mg,茶咖啡碱80mg,冰片56mg。结论:江浙蝮蛇毒是冰茶栓中起镇痛作用的关键药物,冰片和茶叶提取物起协同促进作用;同时证明,均匀设计法可行简便,有助于考察复方药物组成规律,从而充分发挥中药组方药效。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2):124-127
目的:研究吴茱萸对胃寒证小鼠发挥镇痛作用的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方法:按小鼠在29~31℃水温中持续游泳5~6 min,致体力消耗殆尽,然后灌服0℃冰水的方法,制备小鼠胃寒证模型,采用经典的小鼠热板法,进行吴茱萸不同组分给药90min后对胃寒证小鼠的镇痛药效研究;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吴茱萸不同组分对胃寒证小鼠急性致死量试验。用Bliss法,计算各组分的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和LD5以及发挥镇痛药效的ED50和ED95,求得不同组分发挥镇痛作用的治疗指数(TI),安全系数(SF)。结果:在胃寒证证侯背景下,吴茱萸挥发油对胃寒证小鼠LD50值为2.75 ml/kg,LD5值为2.26 ml/kg;发挥镇痛作用的ED50值为0.38 ml/kg,ED95值为0.84 ml/kg;计算得TI结果为7.239,SF结果为2.693。吴茱萸水提组分无法作出LD50,MLD试验结果按含生药量计算为160.00 g/kg;ED50值为1.23 g/kg,ED95值为3.64 g/kg。结论:吴茱萸水提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对胃寒证小鼠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且吴茱萸挥发油较水提组分发挥镇痛作用的安全范围窄,安全性低。  相似文献   

7.
江浙蝮蛇毒镇痛组分的中枢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江浙蝮蛇毒镇痛C4组分的可能作用途径。方法 通过C4组分与阿托品、利血平、纳络酮药物的相互作用 ,探索其与乙酰胆碱受体、囊泡递质、阿片受体间可能的作用 ;通过脊髓化鼠实验、侧脑室给药和足跖定压实验揭示其中枢性作用 ;通过不同脑区的组织匀浆测定神经肽含量 ,考察C4组分对不同中枢部位的作用大小。结果C4组分不通过乙酰胆碱受体作用 ,而与阿片受体相关 ,它通过中枢起效 ,主要作用部位集中在丘脑、尾状核和红核等 ,对亮氨酸脑啡肽的含量有刺激增高作用。结论 C4组分与中枢亮氨酸脑啡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石森林  吕圭源  俞丽霞  王泽时 《中成药》2003,25(11):915-917
目的 :建立江浙蝮蛇毒的质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江浙蝮蛇毒进行定性鉴别 ,以Lowry法测定江浙蝮蛇毒的总蛋白量。结果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能较好的鉴别江浙蝮蛇毒 ;Lowry法测定 ,表明江浙蝮蛇毒总蛋白量在 2 5 μg·mL-1~ 2 5 0 μg·mL-1范围内有较满意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Y =0 .0 14 7+ 1.4 5 5 3X ,r=0 .9992 ,平均回收率为 10 0 .0 9% ,RSD =1.76 % (n =6 )。结论 :上述方法简便、精确 ,可以作为江浙蝮蛇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炎毒清胶囊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角叉菜胶肿胀法小鼠腹腔致炎法,小鼠扭体法和大鼠酵母致热法。结果:炎毒清胶囊能够明显地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炎性肿胀和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同时还能明显降低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说明炎毒清胶囊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镇痛实验表明,炎毒清胶囊能够有效地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轻小鼠的疼痛程度,解热实验证明,炎毒清胶囊对由酵母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有较好的解热作用。结论:炎毒清胶囊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和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宣木瓜总有机酸的纯化及镇痛抗炎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筛选适合分离纯化宣木瓜总有机酸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纯化后总有机酸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以有机酸的收率为指标,筛选分离纯化宣木瓜有机酸最佳的离子交换树脂、最佳洗脱剂的浓度;通过ig给药,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研究并比较宣木瓜总有机酸与醇提物的镇痛作用;以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观察并比较宣木瓜总有机酸与醇提物的抗炎作用。结果:717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宣木瓜总有机酸的交换能力最强,最佳洗脱剂为0.3 mol·L-1的盐酸,纯化后的有机酸纯度可达65.15%;宣木瓜总有机酸(0.15,0.3,0.6 g·kg-1)对醋酸和温度引起的小白鼠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醇提物(1.25,2.5,5 g·kg-1)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宣木瓜总有机酸可能是宣木瓜镇痛抗炎作用的有效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野罂粟碱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野罂粟碱(Nudicauline,Nu)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福尔马林实验法和电刺激法观察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结果:野罂粟碱明显减少ip酒石酸锑钾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提高55C热板法小鼠疼痛反应的阈值,降低小鼠福尔马林实验疼痛反应积分,小鼠电刺激法镇痛作用的ED50为10.7(8.2~12.9)mg/kg。结论:野罂粟碱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痹痛方镇痛抗炎方面药效学作用,探讨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理学基础。方法:镇痛实验用热板法与扭体法;抗炎实验采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棉球肉芽肿实验及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观察药物对内毒索引起的TNF-α产生的影响。结果:在热板法与扭体法实验中痹痛方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具有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棉球肉芽肿质量;显著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急性足爪肿胀,对继发性的足肿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减少内毒素引起的TNF-α产生。结论:痹痛方具有明显镇痛抗炎作用。镇痛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外周与中枢两种机制介导;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为其抗风湿炎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夹竹桃科络石与桑科薜荔抗炎镇痛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络石藤药材(夹竹桃科络石和桑科植物薜荔)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小鼠足肿胀法,小鼠热板致痛法和小鼠扭体法对两种络石藤进行了抗炎,镇痛作用比较,结果:按传统水煎剂给药,2种络石藤药材对二甲苯所致耳肿胀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率处于筛选标准(>30%)的临界水平;对琼脂所致小鼠足肿胀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两炎症模型的实验结果提示薜荔的抗炎作用优于络石。两种络石藤药材均可提高小鼠热致痛的痛阈;对酒石酸锑钾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大于筛选标准(>50%);两种疼痛模型的实验结果提示络石的镇痛作用优于薜荔,且两种络石藤药材的镇痛作用强度均优于罗通定20mg/kg。结论:有明两种络石藤药材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镇痛作用,且各有所长,薜荔作为络石藤入药有一定的药效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水黄皮根乙醇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方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法;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和醋酸扭体实验;采用Bliss法测定了其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PRE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长;可明显对抗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增加,提高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其LD50为6.3718s/kg,LD50的95%平均可信限为5.4084~7.7232s/kg。结论:水黄皮根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并且其急性毒性很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水黄皮根乙醇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方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法;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和醋酸扭体实验;采用Bliss法测定了其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PRE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长;可明显对抗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增加,提高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其LD50为6.3718s/kg,LD50的95%平均可信限为5.4084~7.7232s/kg。结论:水黄皮根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并且其急性毒性很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并筛选孝扇草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孝扇草醇提物进行初步分离;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筛选孝扇草抗炎作用有效部位;采用热板法和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实验,筛选其镇痛作用有效部位。结果:孝扇草醇提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为50.5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孝扇草醇提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各溶剂萃取剩余部位均能显著提高小鼠痛阈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孝扇草醇提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均能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结论:孝扇草醇提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可能是其抗炎镇痛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镇痛宁镇痛抗炎药效学研究治疗运动性跟腱损伤。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法进行镇痛试验,通过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来考察镇痛宁的抗炎作用。结果:1)镇痛宁高剂量组对由热板法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2)镇痛宁高中低三种剂量组对由醋酸扭体法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3)镇痛宁高中低三种剂量组能够明显对抗用二甲苯致炎后的小鼠耳廓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中高剂量组的抗炎作用最明显。结论:用镇痛宁治疗运动性跟腱损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兔耳草发挥保肝、镇痛、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将兔耳草分离成极性不同的组分,通过兔耳草不同组分对D-半乳糖胺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对热板法引起小鼠疼痛的影响以及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筛选兔耳草发挥保肝、镇痛以及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结果:兔耳草氯仿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为兔耳草发挥保肝作用的物质基础,同时氯仿提取物为兔耳草发挥镇痛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9.
细辛与维拉帕米镇痛协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辛与维拉帕米的镇痛协同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及热板法致痛实验观测实验药物镇痛作用,并用神经盒、多媒体MS-302系统观察其对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细辛及A-V复方制剂对醋酸致小鼠腹痛、热板法致小鼠足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能抑制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维拉帕米有弱的镇痛作用,无坐骨神经动作电位阻滞作用。A-V复方制剂的镇痛及抑制神经动作电位传导作用均大于其组分细辛和维拉帕米。结论细辛和维拉帕米有镇痛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林蛙皮肤活性肽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其镇痛活性。方法该文通过前期的正交实验确定林蛙皮水提物的最优提取工艺,提取出林蛙皮中的活性多肽,采用三种动物模型,即小鼠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及大鼠缩尾法评价其镇痛作用。最后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大鼠鸡蛋清致足跖肿胀法考察其抗炎作用。结果林蛙皮水提物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结论对林蛙皮提取物更加深层的分离纯化,以得到有药理活性的单一组分,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