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有限公司参与设计并制造的三台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的研究,介绍了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用材料的选取,探讨了常用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上的一些材料及其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材料选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龚路远  杨勇  沈胜强 《节能》2011,30(5):4-8
随着横管降膜蒸发技术在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和推广,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技术以其传热系数高、热耗量小、要求供热的温位低等优点成为未来第二代海水淡化技术的主流技术.本文开展了横管降膜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的优化设计,比较了不同流程下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的热力特性,串并结合流程以其传热面积小、设备制造成本低...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新型的海水淡化技术--吸附式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重点论述了该海水淡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对其技术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归类和总结,并探讨该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锅炉设备,特别是承压部件一旦发生缺陷,由于设备制造周期长,不可避免的会对电站的建设进度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通过锅炉设备监造的基础工作,包括监造协议的签订和实施以及技术准备工作,总结出锅炉设备在监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按照监造项目实施表规定的监造部件和见证点完成监造任务、驻厂监造要加强现场巡视检查等设备监造相应的方法和建议,以期能进一步减少发往安装现场锅炉设备的缺陷率,并为其他项目中的锅炉设备监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淡水资源和常规能源短缺是限制海岛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新能源海水淡化具有环境友好、供水保障率高、经济合理等优点,逐渐成为离岸中小岛屿供水保障研究的热点。文章在充分调查分析海岛新能源资源及其发电输出功率特点和海水淡化装置对电能质量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独立微网能源管理策略,形成了成套的风光互补式微网海水淡化技术,并进行了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风光互补式微网海水淡化系统运行稳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适于解决岛屿的饮用水问题。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丰富、海水资源良好的海岛,风光互补式海水淡化系统的综合制水成本约为10元/m3,相对于大陆引水、船舶运水等其他岛内淡水供应方式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生态环境优势,具有较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波浪能海水淡化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十五"期间在广东省汕尾市研建的波浪能海水淡化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为了验证波浪能海水淡化装置运行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在国内外波浪能海水淡化研究的基础上,对汕尾波浪能海水淡化装置进行了不同操作压力情况下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压海水压力的升高,产出淡水量会明显增加,淡水质量提高,装置产出淡水的能耗较低.  相似文献   

7.
分析、比较、归纳出现有海水淡化方法中,多级闪蒸法和多效蒸馏法在开路热焓过程中,有二次蒸汽的凝结潜热损失问题、蒸馏法的结垢与腐蚀问题、反渗透法的海水前处理与产品水质不稳定问题.进而综合其优点,首次提出:由热功效率最高的压汽法,来驱动产品水质最好的闪蒸法,这样一种全新、最优、集成的压汽闪蒸法海水淡化工艺,兼具投资成本最低、独立闪蒸操作、模块化组合生产等技术优势.由于集成技术成熟而全面,装置运行安全而可靠,必将以卓越的技术性、经济性,逐步取代现有各种方法,统一海水淡化市场,引导海水淡化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措施,以化石燃料为海水淡化的驱动力会加快能源短缺、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相比之下,利用太阳能加热海水进行淡化对环境友好,既缓解了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外,在加热海水的过程中,可以回收利用冷凝潜热,提高海水淡化系统的单位产水量.因此,整理了太阳能与传统热...  相似文献   

9.
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海水淡化是海水利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海水淡化系统,该系统以风力发电机组为主要能源,盐差能发电系统为补充,共同为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组件提供动力。本文对该系统的构成、运行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反渗透海水淡化分系统和渗透压能法盐差能发电分系统共用膜组件的理论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为盐差能发电系统与风能海水淡化系统集成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水淡化产业的工艺改进,超滤工艺更多的运用到海水淡化工艺设计中,自清洗过滤器作为保护超滤装置的主要设备,其工艺设计及控制设计的优劣可直接影响到超滤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