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刑法修正案(八)在破坏生产经营罪下面又制订了一个补充性的规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至此,欠薪行为经历了由民法、行政法到最严厉的刑法的调整过程。在对劳动报酬权与劳动报酬所有权辨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客体包括两个,主要客体是劳动者对劳动报酬的所有权,次要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对劳动报酬,既包括工资,又包括奖金、津贴、补贴等。对于"数额较大",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工资水平,应以一定的基数作为基础,辅助以拖欠时间的长短作为认定的标准。对于犯罪主观方面,我们认为,不需要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本罪的要素。当行为人为逃避支付劳动报酬而抽逃资金、财产,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时,构成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处罚。  相似文献   

2.
在犯罪行为非犯罪化的方向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入刑的合理性存在质疑。以刑法规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存在立法基础不合理,实施难度大,实行效果不力的缺陷。针对此现象,应当贯彻行政、民事路径,完善工资基金保障制度,必要时可扩大拒不支付判决、裁定罪的适用范围以求实现恶意欠薪行为的去犯罪化,保护劳动者的财产权益,缓解劳资纠纷。  相似文献   

3.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中新设立的罪名,该修正案在受贿犯罪主体上突破了传统范围,把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身边人"收受贿赂行为规定为犯罪,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加大了刑法对受贿犯罪的打击力度,但同时该规定本身存在模糊性使得对该罪的适用时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本罪的共犯认定、主体范围确定等问题。因此,笔者将对以上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期能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一条增加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但自《刑法修正案(八)》自2011年5月1日施行起.在修订过程中颇受学者关注、民众支持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却遭到冷落。笔者认为将恶意欠薪行为入罪虽然象征性地表明立法者严厉打击欠薪行为的态度并起到威慑效果,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但造成恶意欠薪问题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问题和劳动部门法的缺位;另外,恶意欠薪罪条文本身尚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分配率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分配率中劳动者报酬总额占GDP比重越高,表明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得份额越大,社会分配越公平。但由于目前我国劳动者的报酬总额计算范围窄、我国在一次分配中分配差距大,使劳动报酬总额占GDP比重在计算和评价上有先天缺陷。本文解析我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占比重的认识与评价标准以及正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劳动与其报酬矛盾总是随着高校发展变化的,高校教师劳动报酬分配机制必须随高校教师的劳动价值变化而调整。文章拟从高校教师的素质价值和劳动特点出发,通过素质价值差异性研究高校教师的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关系,以寻求高校教师劳动报酬合理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职工教育》2007,(5):21-21
劳动报酬是指职工从用人单位得到的全部工资收入。劳动报酬一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取得劳动报酬是职工的一项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本文批驳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入罪有违刑法不得已性原则”的观点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构成侵占罪或诈骗罪”的观点,解读了《刑法修正案(八)》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纳入刑法后,在司法实务中却出现了法律适用难题。为了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对"劳动者"、"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方法"、"有能力支付"等问题进行准确界定。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属于私权的范畴,刑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既要体现知识产权的公共利益属性,也应体现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我国刑法对知识产权犯罪规定了七个罪名,涉及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无论从知识产权的范围考察,还是从其涉及到的权利考察,现有罪名均不能全面覆盖实践中发生的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因此,应在刑法典中增设非法出租侵权复制品罪、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反向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罪、侵犯植物新品种罪,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罪名体系。  相似文献   

11.
改革进程中教师报酬与人力资本市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作为教育中的首要资源,其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的机制与模式,特别是教师劳动报酬的机制与模式,不仅深受政治、文化体制的影响,更受劳动价值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大变革时期,更要研究如何为教师人力资本“定好价”,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劳动工资体制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人力资本市场,规范和完善高效合理的教师人才市场的形成与运行。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报酬激励对经营者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企业经营者报酬设计的依据是经营者的人力资本、经营者劳动的价值和经营者的供需状况.根据报酬设计的原则,确定激励性报酬的主要方式为租赁制和超额分享制.  相似文献   

13.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激励为主的考核和监督机制.本文旨在探索分析媒体薪酬管理与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薪酬管理领域,围绕“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理论进行了不断的探讨和实践,分配形式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趋势,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和新成果。但对于在企业中处于指挥中枢重要地位的机关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管理方面,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企业单位,尚缺乏带有突破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组织战略的薪酬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人力资源战略基础之上的薪酬战略确立以后,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薪酬系统设计来使薪酬战略得以落实,即将薪酬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薪酬制度、技术和薪酬管理流程,从而完成战略性薪酬体系的设计。通过战略性薪酬体系,企业就可以有效地引导和改变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并使其与组织的战略相配合。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As part of ongoing efforts to attract and keep talents, Chinese governments and universities have initiated a series of reforms to improve faculty salaries over the past decades. However, the reformed salary policies do not work as well as expected. According to the field data, the formed salary policies had posted a new set of challenges to academics. On one hand, the salaries offered to academics remained low. Most junior academics could not live on their salaries. As a result, they actively tied themselves to the large-scale research projects headed by their senior peers to earn additional compensations, even at the cost of research interests and research qualit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new remuneration policies created many potential conflicts among faculty members and significantly discouraged academic collaborations at the sample university. This made academics develop a new strategy—“one project with two separate teams”—to safeguard each others’ benefits in collabor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formed salary policies had served as impediments to academics’ caree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滁州学院学报》2016,(3):14-17
历史上的"润笔"事象始于晋,盛于唐,延续至宋。所谓"润笔",主要是通过撰写碑文与"草麻"而索取的文字稿酬。索取的财物数额相当丰厚,以致形成社会的不良负担。宋之后即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18.
Allow me to say a few words on the question of education in teacher-training colle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