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江苏省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2014年江苏省13个市2642名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异常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降低异常率最高,达6.94%。各工龄组间白细胞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异常率较其它工种高,需进一步加强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甘肃省省、市两级医院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探讨改进两级医院介入放射学防护的方法。方法 对甘肃省省、市两级医院的556名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省级医院312人、市级医院244人)进行健康检查,选择辐射敏感的5个检查项目(眼晶状体、白细胞、血小板、染色体和微核),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晶状体混浊检出率、白细胞降低检出率、染色体异常检出率3项,省、市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降低检出率,市级高于省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核异常检出率,省级高于市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肃省省、市两级医院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受照剂量与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保障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对介入用X射线机进行监测,对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进行健康检查。结果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受照剂量明显高于一般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总数异常检出率、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细胞率等增高。结论 介入放射工作者身体健康受到一定影响,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淮安市医学类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淮安市2014-2015年医学类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采用医学统计方法对眼晶状体、血细胞等放射敏感指标异常率按照不同工龄、不同年龄、不同工种和医疗单位性质进行分析。结果 眼晶状体浑浊率为2.31%,眼晶状体浑浊率随着工龄增长和年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种、不同医疗单位眼晶状体浑浊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核医学工种和私营医院眼晶状体浑浊率最高,分别为10.00%和12.50%;不同医疗单位红细胞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私营医院红细胞异常率最高(2.31%)。辐射非敏感指标主要异常表现为高血压、脂肪肝、胆囊异常、生化检验异常。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加强核医学岗位和私营医院的辐射防护工作,医疗单位应重视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电离辐射对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敏感指标的影响,为有针对性的改善放射防护条件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放射组和对照组人员外周静脉血进行外周血象、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细胞检测分析。结果 放射组辐射效应指标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异常检出率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介入和工业组辐射效应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其他组,其中白细胞减少和染色体畸变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结论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效应敏感指标异常检出率均高于正常人群(对照组人员),尤其是介入和工业放射工作人员小剂量辐射损伤效应较明显。建议应有针对性的改善放射防护条件,加强个人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兰州市职业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更好的做好健康监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建立2016年兰州市辖区放射工作人员体检资料数据库,并分析不同性别、工龄、工种和单位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指标、眼晶状体等指标异常情况。结果 2016年兰州市共体检488名放射工作人员,性别、工龄和单位级别间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异常率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不同放射工种白细胞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工龄、单位级别和工种组间的肝功能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间血压异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工龄、工种和单位级别间心电图异常率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不同工龄间眼晶状体异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工种和单位级别间心电图异常率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长期低剂量职业照射后,对外周血细胞、血压和眼晶体有一定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长期暴露于低剂量辐射环境中的医务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宁夏银川市9家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表,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银川市2014年9家医疗机构96.5%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小于5 mSv,不同放射工种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高于诊断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各工龄组间外照射个人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种间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各指标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龄间,≥ 20年组工作人员白细胞异常率较其他组高,10年~组ALT和AST异常率较其他组高。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水平,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对放射工作人员的造血系统和肝功能有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开展主动性放射工作场所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根据国家放射卫生防护相关标准,开展各类设备和工作场所的防护性能监测,采用热释光剂量仪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完成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监测调查表。结果 哨点单位放射性场所防护监测合格率100%,监测的四类职业类别中,从事介入放射学人员的年有效剂量最高、健康体检中异常检出率也最高。结论 建议增加对乡镇医院和企业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重点关注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沈青  崔茜 《中国辐射卫生》2013,22(3):287-288
目的 分析近五年本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防护状况。方法 汇总各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各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及其变化情况。结果 医用X射线诊断、临床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和科研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945 mSv· a-1、2.619 mSv· a-1、3.074 mSv·a-1、0.653 mSv·a-1和0.527 mSv·a-1,介入放射学和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高于其他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五年间各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五年来,徐汇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剂量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均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防护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效果,为放射卫生防护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对铅衣内、外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受照剂量进行监测。结果 2015年累计监测放射工作者324名,其中介入人员287人,核医学人员37人。不同级别医院(三甲、三级(未定等)、二甲)工作人员铅衣内人均年剂量当量中位值分别为0.9 mSv、1.14 mSv和0.86 mSv;铅衣外分别为1.96 mSv、5.86 mSv和1.37 mSv。各级医院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各级医院工作人员铅衣内、外差别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调查的324名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年剂量水平,均在国家标准限值内;但铅衣内外、不同级别医院以及不同工种之间个人剂量受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在放射防护实践中应加强重点工种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现状,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职业健康体检,收集372家单位的3 104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和体检指标,计算各指标异常率,并根据性别、年龄、工龄、单位级别和工种分组比较其健康状况。结果 3 104名研究对象中,男性2 118人(68.2%),女性986人(31.8%)。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7.28±9.65)岁,平均工龄为(11.50±9.75)年。放射工作人员的心血管系统指标、肝肾功能和眼晶状体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且与性别、年龄、工龄、工种和单位级别有关,整体表现为男性异常率高于女性,随年龄和工龄的增加,各项健康指标的异常率随之增加;单位级别方面,事业单位放射人员的心率异常率、三甲医院放射人员的肝功能异常率和企业放射人员的眼晶状体异常率明显增高;工种方面,核医学人员的心电图、眼晶状体异常率和工业探伤人员的血压异常率明显增高。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存在损害。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根据性别、年龄、工龄、工种和单位级别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5年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接受职业性外照射的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热释光法监测。结果 2015年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人年有效剂量均在国家规定剂量限值以下,介入放射学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结论 南京市放射工作人员工作环境是安全的,介入和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是改善放射防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某医院2007—2017年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医院行政部门的放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采用热释光法测量,评价从事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其他医学类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用SPSS22.0统计分析。结果 该医院2007—2017年共监测666人次,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62 mSv·a-1,集体剂量为34.51 man·mSv。2010年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为1.08 mSv·a-1;2011年大剂量值占比最高,为18.87%。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大剂量占全部工作人员的53.49%。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最多,共263人次,且人均年有效剂量的平均值最高,为0.82 mSv·a-1,不同工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该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满足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较低且逐年下降。介入放射学仍是高风险辐射岗位,且个人防护意识有待提高。放射技师及护理人员岗位流动性大,需加强此类人群的放射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加强放射防护工作,通过对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的个人剂量进行调查,进而了解不同类型医院和不同工种的外照射年剂量当量和人均年剂量当量的差别。方法 依据湛江市卫生监督所的监测要求和监测方法的要求,计算各级医院和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和人均年剂量当量。结果 98.9%的受检者年受照剂量在5mSv以下,不同级别医院人均年剂量当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区县级医院 > 镇级医院 > 市级医院 > 个体卫生所。不同工种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放射介入 > 核医学 > 普通放射 > CT室。结论 人均年剂量当量低于全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平均水平,湛江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发生及发展情况,提出防护措施。方法 调查420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资料,分析眼晶状体检查结果,探讨眼晶状体混浊的影响因素。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与累积剂量、工龄、工种有关,累积受照剂量超过5 mSv或放射工龄大于10年者晶状体混浊率明显升高,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高于其他科室放射工作人员。结论 慢性低剂量照射对眼晶状体混浊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太原市2011-2012年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所接受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加强放射防护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方法 按照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2011-2012年太原市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19 mSv。不同的职业类别中,以介入放射学所受剂量当量最高为1.96 mSv,同位素应用最低为0.73 mSv。结论 太原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基本是符合要求和安全的,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监测的结果,为进一步优化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研究的对象为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按不同工作性质,分为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影像诊断3组;按不同工作岗位,分为医师、技师、护师3组。采取热释光法对个人剂量进行监测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该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水平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人均年有效剂量<5 mSv,且人均年有效剂量稳定在较低水平;不同工作性质人均年有效剂量值均数两两比较,其中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放射影像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放射学与核医学、核医学与放射影像诊断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岗位人均年有效剂量值均数两两比较,医师、技师、护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性质所致受照剂量最高,可以通过有效的法律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提升放射工作人员的自我职业防护和职业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为监管部门和放射工作单位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热释光个人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收集和分析2013—2018年云浮市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结果 2013—2018年云浮市共有2043人次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总体监测率为95.7%,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8 mSv/a。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较高,分别为0.33 mSv/a和0.32 mSv/a,不同工种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等级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值不同,其中乡镇级单位最高,为0.35 mSv/a,厂矿企业最低,为0.22 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013—2018年云浮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应加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岗位、乡镇级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的监管和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医学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的损伤情况。方法 对226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336名放射诊断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为8.85%,高于放射诊断工作人员(P<0.05);不同性别组介入放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上组介入放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组介入放射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辐射会造成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增高,应加强介入放射人员眼部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1995-1997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 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方法 按照GB5294-85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年均剂量当量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工种的个人剂量水平以工业探伤工作人员的年均剂量相对最高。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乡、镇级医院年均剂量当量相对较高。结论 应改善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和工作条件,提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