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目的介绍肝脏病变手推团注动态MR增强扫描方法,对比离子型钆喷酸葡胺和非离子型钆双胺MR对比剂在肝脏肿瘤性病变动态增强的效果。方法185例肝脏肿瘤患者分2组:第1组91例(男52例,女39例),采用非离子型钆双胺MR对比剂(Gd-DTPA-BMA);第2组94例(男55例,女39例),采用离子型钆喷酸葡胺MR对比剂(Gd-DTPA)。行手推团注动态MR增强扫描。结果①手推团注动态强化效果总满意率75.14%,一般率24.32%,差0.54%。②2组间动态强化效果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各类肝脏肿瘤动态强化表现组间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肿瘤手推团注动态MR增强扫描,Gd-DTPA-BMA和Gd-DTPA均可达到满意的增强效果。完全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2.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MR对比剂对肝脏病变的增强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对比离子型钆喷酸葡胺 (Gd -DTPA)和非离子型钆双胺MR对比剂 (Gd -DTPA -BMA)在肝脏病变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中的增强效果。方法  5 8例肝脏疾病患者 (男 3 1例 ,女 2 7例 ,年龄 3 0~ 77岁 )分 2组 ,第 1组 :3 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 ,采用Gd -DTPA -BMA。第 2组 :2 8例 (男 17例 ,女 11例 ) ,采用Gd -DTPA。行MR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结果 Gd -DTPA -BMA组 :增强效果满意者 2 3例 (77% ) ,增强效果一般者 6例 (2 0 % ) ,增强效果差者 1例 (3 % )。Gd -DTPA组 :增强效果满意者 2 2例(79% ) ,增强效果一般者 6例 (2 1% )。结论 在肝脏疾病MR手推团注多时相增强扫描中 ,Gd -DTPA -BMA和Gd -DTPA均可达到满意的增强效果 ,安全及有效性两者无显著性差异。Gd -DTPA -BMA粘滞度小 ,利于快速推注。  相似文献   

3.
MR特异性对比剂肝功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特异性对比剂对肝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2年行肝脏MRI检查的33例肝功能障碍患者资料。行肝脏常规MRI平扫、肝脏MRI特异性对比剂[钆贝葡胺(Gd-BOPTA)26例,钆塞酸二钠(Gd-EOB-DTPA)10例]增强,对肝胆排泄期的各级胆管显示情况进行5级评分,再根据各级胆管显示总评分进行肝功能MRI分级。结果 33例患者的肝功能MR分级与临床Child-Pugh分级一致性良好(K=0.570,P=0.000),其中10例Gd-EOB-DTPA增强肝功能MR分级与临床Child-Pugh分级吻合程度极佳(K=0.804,P=0.000)。结论观察肝脏MRI特异性对比剂增强肝胆排泄期的胆管显示情况,可以评价整个肝脏肝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离子型大环类的钆特酸葡胺在儿童MRI检查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应用钆特酸葡胺对比剂检查的578例儿童相关资料及数据统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增强扫描578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结论钆特酸葡胺无论是在用药安全、患儿的耐受性及MRI都有上佳表现,是安全和高效的儿童对比剂。  相似文献   

5.
运用高压注射器CT增强扫描的护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CT诊断中 ,运用静脉增强扫描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我院 1999-0 1~ 2 0 0 0 -12对 2 16 0例患者进行了CT增强扫描 ,取得了较好的增强效果 ,现就穿刺要领、造影剂的副反应预防、检查过程中的护理经验等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35 2例 ,女 80 8例 ,年龄 3~ 87岁 ,平均5 1岁。扫描运用ELSCINT螺旋CT(HelicalCT) ;高压注射器使用美国MEDRAD吊臂式 ;注射器选用 2 0 0ml,2 1号针头 ;980例运用离子型造影剂 ( 6 0 %泛影葡胺或 6 5 %Angiografin) ,非离子型1180例 (优维显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减量稀释钆对比剂在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性将45例志愿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甲组22例采用减量稀释对比剂(0.07mmol/kg钆喷酸葡胺与0.15ml/kg生理盐水混合)进行手推注射动态增强扫描,乙组23例采用半剂量(0.05mmol/kg)钆喷酸葡胺双筒高压注射器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比较2组间垂体强化的特点、垂体与海绵窦之间的分界。然后连续性将153例疑有垂体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其中A组79例采用减量稀释对比剂进行手推注射动态增强扫描,B组74例采用半剂量钆喷酸葡胺双筒高压注射器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比较2组间垂体病变的检出率以及边界显示情况。结果志愿者中两种注射方法垂体均见明显强化,均在约1min内达到强化峰值,乙组垂体强化程度高于甲组(P0.05),垂体与海绵窦分界显示效果接近(P=0.085)。两组患者垂体病变的检出率(P=0.787)、垂体病变的边界显示效果(P=0.682)接近。结论手推注射减量稀释钆对比剂在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与采用高压注射半剂量对比剂效果相仿。  相似文献   

7.
正摘要目的比较肝脏动态MR增强扫描中采用钆塞酸二钠或钆布醇对呼吸运动伪影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115例注射钆塞酸二钠,115例注射钆布醇)行肝脏动态MR增强扫描的病人。用五分法评定在动态三维T1加权影像(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上产生的呼吸运动伪影。严重的呼吸运动伪影的定为≥4分。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评价平均运动伪影分数,卡方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平均运动分数在使用钆塞酸二钠或钆布醇的动态增强扫描序列中的每个期相均无显著差异(平扫期:1.85±  相似文献   

8.
作者随机选择69例恶性肿瘤患者,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22~86岁,中位年龄60岁,应用CT和MR对肝脏转移灶作了前瞻性对照研究。CT检查包括平扫(NC-CT)、进床式动态团注增强CT(DIB-CT)和延迟CT(D-CT),团注增强方式用150~180ml碘造影剂,以2~3ml/s或5ml/s注射10s后改用1ml/s。扫描速度为7~10层/分。层厚8~10mm。D-CT则在静脉注射60g碘造影剂后4~6小时检查。69例中,NC-CT34例,DIB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11例(共31个)局灶性肝脏肿块患者作了经动脉门脉造影MR(MRAP)和CT(CTAP)检查的对比研究。其中8例来自直肠癌转移,1例胰腺类癌转移,1例胆管癌,1例肝细胞癌。男6例,女5例,年龄38~64岁。所有病例在血管造影检查前行超声和团注动态增强CT或MR钆增强扫描检查,在造影后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离子与离子型造影剂在增强扫描中的安全性。指导造影剂在增强扫描中的合理使用及副反应的预防。方法:通过对3630例增强扫描病例使用非离子与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对照,分析非离子与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发生率与程度比较。结果:在3630例碘造影剂增强扫描中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有3572例,其中8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为2.30%。58例使用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增强扫描中,有11例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为18.97%。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在实践应用中副反应明显低于离子型造影剂,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离子型和非离子型MR对比剂在MR颈动脉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将2005-09~2006-06行颈动脉动态增强扫描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用离子型对比剂(Gd-DTPA),B组28例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Gd-DTPA-BMA)。用3.0TMR机行动态增强扫描。A、B两组的扫描参数相同。结果:56例均完成颈动脉动态增强扫描。两种对比剂的增强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对比剂不良反应中,A组1例出现恶心,B组1例出现发热症状的轻微不良反应外,两种对比剂在使用的安全性上无差异。结论:两种对比剂的增强效果及使用安全性无明显差异,非离子型对比剂是MR血管造影动态增强较为理想的对比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被监测超声(US)发现的可疑肝细胞肝癌的肝内结节(1~2cm)的MR影像表现,提出新的MR诊断标准。方法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无需病人的知情同意。145例连续超声监测新发现的肝脏结节(1~2cm)病人中的108例接受了钆贝葡胺增强MR检查。在排除血管瘤及  相似文献   

13.
鉴于钆增强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LASH)对肝结节病变的检查已表现出优于常规T_2WI自旋回波成像以及超顺磁性铁氧化物对比剂(SPIO)的使用增强了MR检查的灵敏性等状况。作者比较了以下四种MR成像序列对于肝脏病变检查的价值。四种序列是脂肪抑制T_2WI SE,动态钆增强FLASH,非增强快速SE和SPIO增强快速SE。26例患者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2~76岁。21例源于结肠、  相似文献   

14.
正摘要目的研究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非肝硬化病人的年龄与经过参照组织[脾、肾脏、肝脏、竖脊肌(MES)、肝胆管(DHC)]校正的组织信号强度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11月—2013年6月期间,131例临床病史不相同的病人进行了标准化的钆塞酸二钠增强3.0 T MRI检查。排除肝硬化  相似文献   

15.
正摘要目的探究注射钆剂对T2*校正和估算的多回波重建技术用于肝脏脂肪定量是否有影响。方法 48例病人进行了3.0 T MRI检查,在注射钆喷酸葡胺(0.1 mmol/kg)前行1次,注射后行2次肝脏脂肪定量研究序列扫描。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法评估3次扫描脂肪分数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肝脏在钆塞酸增强MR动脉期成像研究影像伪影的成因。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符合HIPAA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认证。前瞻性收集2个地区内接受钆塞酸(A地区:美国,154例,剂量=0.05 mmol/kg;B地区:日本,130例,剂量=0.025 mmol/kg)或者钆贝葡胺(A地区:1 666例)增强MR检查的病人数据,时间范围A地区是从2014年1月—2014年9月,B地区是从2014年9月—2015年1月。在地区A接受不同对比剂动态肝脏MR影像采集的病人中,  相似文献   

17.
在CT扫描中为了显示某些病灶,需要注射造影剂进行强化扫描,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别,从而提高病变的显示率与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本人从事CT工作十年来,强化扫描病例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离子型造影剂如复方泛影葡胺,安其格纳芬,少数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如优维显、欧乃派克。其中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增强扫描3500多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增强扫描400多例,均采用快速  相似文献   

18.
材料与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院CT增强检查病人1245例,其中:986例采用离子型造影剂-60%泛影葡胺(A组),268例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00(B组)。注射方法采用团注法,造影剂按照1-2mg/k,具体剂量根据病人情况及诊断需要而定。注射造影剂前常规推注地塞米松10mg,根据需要,采用快速连续扫描、动态扫描及延时扫描,不同部位选用相应的层厚及层距。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采用钆塞酸二钠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探讨此种诊断方法对肝脏FNH诊断的价值。方法我院临床资料完整的肝脏FNH20例,腹痛患者1例,无症状者19例,其中乳腺癌与食道囊肿患者各1例,体检发现17例。对所有患者行肝脏MRI平扫及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肝细胞特异性期增强程度高于肝实质15例,等于肝实质5例;含中央瘢痕12例,T2WI均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未见强化。结论采用钆塞酸二钠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对FNH的诊断有较好的优越性,尤其是病灶内中央瘢痕的显示及肝细胞特异性期病灶实质的强化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正摘要目的病人对有慢性肝脏疾病背景及健康肝脏的病人进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扫描,对比研究快速强化及缓慢强化的肝血管瘤的强化方式及假廓清现象。方法在应用钆塞酸二钠对比剂的增强MRI扫描中,将动脉期病变内的强化程度50%和50%分别定义为快速强化和缓慢强化。回顾性分析在慢性肝脏疾病组及健康肝脏组的74例肝脏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