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磁性材料的喷涂层进行感应重熔试验,以及对重熔层进行量微分析、成份分析、相组成分析等研究,探讨了感应加热时,不同的材料磁性、不同的涂层厚度、不同的感应加热工艺参数等对重熔温度的影响,从而发现了影响涂层质量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
超音速等离子-感应复合技术制备高铝铜合金涂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超音速等离子-感应重熔复合技术制备粗粉高铝铜合金材料涂层的能力以及所制备涂层的特点,采用超音速等喷涂预制涂层,采用高频感应加热对涂层重熔处理,研究了该复合技术制备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和界面结合状态.结果发现:粗粉高铝铜合金粉体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层氧化严重,尤其在界面处聚集了大量的氧化物,使涂层和基体不能实现有效结合,涂层中较多的氧化和孔隙,隔离了层流片的熔结,并且涂层成分偏析严重.经过感应重熔后的涂层组织细小均匀,大量的氧化物排出,涂层和基体实现了冶金结合,同时感应加热使涂层成分分布更加均匀.研究结果表明超音速等离子-感应重熔复合技术具有制备高铝铜合金粗粉涂层的能力,在涂层与基体界面处能够形成宽度为10~15μm的冶金结合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Co基喷涂层进行高频感应重熔试验,以及对重熔层进行显微分析、成份分析、相组成分析,探讨了感应加热时Co基类涂层的熔化状况、界面结构、组织性能等方面的影响规律,发现Co基涂层由于它的磁性响应较大,其感应重熔工艺性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定向结构涂层的微观组织性能,本文采用火焰喷涂、感应重熔和强制冷却复合技术制备了碳化钨强化的Ni60/WC定向结构涂层.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对其微观组织、物相及显微硬度等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感应重熔温度对定向结构复合涂层微观结构演变及性能的影响,并揭示涂层的形成机理和强化机制.结...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工件表面快速电沉积硬铬层及采用感应加热使硬铬层铬元素向基体扩散,以提高工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除此之外,经微观分析可见,强化层和基体形成牢固的冶金扩散层。对涂层的组织性能研究表明,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6.
以实例论述了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在表面涂层类模具强化机理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电子探针X-射线点图分析原理和X-射线谱仪中定点、线、面成份分析的方法,对波谱仪(WDS)和能谱仪(EDS)的测试性能特点加以比较;并具体对注塑模具表面电沉积硬铬后感应扩散强化涂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和基体之间发生了元素的互扩散,说明其在感应加热过程中已形成了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7.
以实例论述了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在表面涂层类模具强化机理研究中的应用,通过介绍电子探针X-射线点图分析原理和X-射线谱仪中定点、线、面成份分析的方法,对波谱仪(WDS)和能谱仪(EDS)的测试性能特点加以比较;并具体对注塑模具表面电沉积硬铬后感应扩散强化涂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和基体之间发生了元素的互扩散,说明其在感应加热过程中已形成了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频感应熔覆技术,在12Cr Mo V合金结构钢材质的锅炉管表面进行了采用热喷涂、水玻璃作为黏结剂冷预置涂层、高频感应同步送粉器直接将合金粉末送于锅炉管表面3种工艺方法制备Ni Cr Si B耐磨合金涂层实验研究,用SEM和能谱仪分析了基体与熔覆层界面和熔覆层间的微观组织及成分,开展了硬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熔覆电流为830 A、熔覆频率为250 k Hz的条件下,热喷涂法得到的熔覆层与基体有明显的间隙;水玻璃作为黏结剂冷预置涂层法获得的熔覆层有夹渣且表面不平整;而同步送粉法得到的熔覆层表面平整,熔覆层和基体间有明显的锯齿状白亮带,表明熔覆层和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熔覆层平均硬度为310 HV,是基体硬度的2倍.可见同步送粉高频感应熔覆工艺相对于预涂层法高频感应熔覆具有环保、加工效率高、无空隙夹渣、圆柱面平整度高、低成本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感应加热条件下涂层与基材在界面上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感应加热重熔属于传导式内加热的结论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成份分析等手段,对感应重熔熔敷层与基材之间在界面上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证实了涂层与基材的冶金结合性质。  相似文献   

10.
感应熔涂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一种应用高效免喷涂材料的感应重熔工艺。采用金相分析和XRD等方法,对免喷涂材料中添加的活性剂做了定性和定量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过渡层和重熔层的组织形貌及X射线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活性剂(Hx1)对涂层组织无任何影响,但加入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会影响涂层材料开始熔化时间。活性剂的质量分数的理想值为3%。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Ni60单一合金涂层的性能,满足苛刻工况的要求,将高铝青铜合金添加到Ni60合金粉体当中,采用高频感应重熔+强制冷却的方法对超音速等离子喷涂的预制涂层进行处理,制备了定向结构的Ni60+5%高铝青铜复合涂层,研究了定向结构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元素分布、物相转变以及对涂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高频感应重熔+强制冷却处理,使预制涂层的层流状组织结构成功转变为外延生长的致密的定向结构组织,涂层和基体的结合界面由原来的机械结合转变为牢固的冶金结合。定向结构组织中主枝主要由Ni、Fe元素为主的化合物和固溶体相组成,在其周围包裹有以Cr、C、B构成的析出相,加入高铝青铜的主要元素Cu、Al在定向晶形成过程中和Ni发生反应形成化合物呈网状结构分布在树枝晶主枝杆和析出相之间,起到连接过渡作用。由于定向结构涂层的单向取向特征,表面硬度相对于预制涂层有所降低,但整体均匀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异形面涂层在高频感应熔覆或真空炉熔覆中存在的熔体下坠、厚薄不均匀等问题,采用冷焊技术在45钢表面熔涂Ni60镍基合金。试验中,利用多种理化手段分析了熔涂层的微观组织和成分;利用显微维氏硬度仪和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测试了熔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熔涂层与基体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且熔涂层内含有部分非晶态合金;热处理后,熔涂层内非晶态合金原位形成纳米晶,使熔涂层二次强化;熔涂层的最终HV硬度可达745~983,耐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全氢聚硅氮烷(PHPS)作为前驱体制备的涂层在光电领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介绍了PHPS分子结构和PHPS涂层的形成机理,搜集整理了PHPS涂层的期刊文献与专利文献,根据功能将PHPS涂层分为介电层、阻隔层、光学层,以及其他功能层,分析了不同功能涂层中PHPS结构、改性原料、制备方法、涂层结构等因素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对PHPS涂层在我国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梯度硬质合金上金刚石涂层的附着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划痕法与压痕法评价了梯度硬质合金上金刚石涂层的附着情况,压痕法对厚度较大、硬度较高的涂层更优越。作为划痕法与压痕法的补充,新设计了磨蚀试验法评价附着力,可有效、直观地评价金刚石涂层刀具例如铣刀、车刀刀尖涂层的附着情况。结果表明,梯度硬质合金能有效地提高涂层与基体的附着力,是很好的金刚石涂层产品基体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电弧喷涂层的沉积过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不同时刻以及不同位置涂层内的温度场、应力场,在建立传热模型过程中考虑了金属液滴向涂层的传热以及涂层向系统外的热量散失等问题.采用在厚度方向以微小层逐层叠加来模拟涂层的增厚,并以此为基础构造涂层有限元计算模型,应用单元生与死逐层激活层单元参与计算过程.实现移动边界以充分模拟真实的喷涂沉积过程,获得了涂层温度场、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并在此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应力分布对涂层失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相感应电动机的状态方程,计算了三相感应电动机在空载运行、突加额定负载和周期性冲击负载两种情况下,感应电动机的电磁转矩,讨论了不同的机械常数对突加负载动态过程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频感应连熔炉温度场的分析研究,论述了中频感应连熔炉是钨坩埚在感应器中央受强大交变磁场作用,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涡电流发热,熔化坩埚中的原料的工作原理,从而解决了炉体结构、感应器结构、坩埚结构、保温结构设计及生产过程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耐火材料表面成功制备出新型高发射率节能涂层,涂层的发射率达到0.90,厚度约为300μm。涂层与基体间有3mm左右渗透层,基体到涂层的连续过渡层结构保证了涂层与基体间良好的黏结性能和优异的抗剥落能力。涂层在1750m。高炉热风炉上应用。结果表明,涂层能提高热风温度28℃,同时减小送风温度的波动。高发射率涂层强化了气一固相间辐射传热,提高了炉窑的热效率,从而缩短了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温度和降低燃料消耗。  相似文献   

19.
Al_2O_3陶瓷涂层抗高温热冲击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Al2O3陶瓷涂层的高温热冲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层与基体间增加过渡层能提高涂层的热冲击性,而具有更多孔隙的涂层将降低涂层的强度,降低涂层与基体的粘结强度,降低涂层对基体的保护作用,加速基底层的氧化,使涂层的抗高温热冲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感应加热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它涉及电、磁、热、相变和力学方面的综合知识。通过对感应淬火过程的分析,给出了感应淬火过程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求解加热电源输出电流、频率以及工件移动速度(加热时间)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其动态求解方法。这些模型可以用于加热电源优化设计和感应淬火过程参数优化控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