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关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其与窒息程度、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轻、重度窒息组MODS及单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围产因素与MODS的关系。结果 重度窒息组MODS的发生率为71.4%,高于轻度窒息组(30.8%)(χ2=15.20,P< 0.01);重度窒息组脑、肺、心血管、肾、胃肠损害发生率分别为91.4%,77.1%,54.3%,34.3%,22.9%,轻度窒息组分别为38.5%,33.8%,20.0%,12.3%,7.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 0.05),重度窒息组病死率(22.9%)高于轻度窒息组(6.2%)(χ2=6.01,P<0.05)。窒息患儿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足月儿、正常体重儿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重视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防止新生儿窒息,是减少MO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旋菌感染与小儿上消化道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检测76例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患儿血清HP抗体,阳性28例(36.84%),〈6岁阳性率37.9%,〉6岁36.2%,男女均有患病。发病可急,可缓,可慢,三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x^2=1.2,P〉0.05)。结果说明HP感染与小儿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抗HP可作为诊断活动性胃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新生儿呼吸机所致合并症的防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降低呼吸机治疗的合并症,提高治愈率,以1985~1989年有合并症的57例(甲组)与1990~1995年改进防治措施后有合并症的107例(乙组)进行对比。结果:(1)治愈率甲乙两组分别为28.1%及53.5%(χ2=8.89,P<0.01),病死率分别为63.1%及17.8%(χ2=34.39,P<0.01);(2)在合并症中,插管不当分别为56.1%及17.8%,肺气压伤分别为31.6%及5.6%,肺不张分别为28.1%及9.3%(χ2分别为25.57、20.08、9.77,P均<0.01),感染加重分别为46.1%及23.5%(χ2=4.62),拔管过早分别为5.3%及0,(P均<0.05)。说明乙组的合并症明显低于甲组。提示:在1990~1995年改进治疗措施后,呼吸机治疗时常见的七项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28例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α受体(SIL-2R)。结果显示CD3、CD4以及CD4/CD8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SIL-2R显著升高(P〈0.01),CD8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为临床应用免疫疗法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5.
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3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β-胡萝卜素、维生素A(VitA)与维生素E(VitE)的含量。同时测定了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显示:①患儿组β-胡萝卜素及Vit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及P<0.01),两组VitE则无显著性差异。②亚临床型VitA缺乏在患儿组为24例(24/34例,70.5%),对照组中为13例(13/40例,32.5%),有显著性差异(X2=10.66,P<0.005)。临床型VitA缺乏则在两组均未见到。③患儿组IgA水平与β-胡萝卜素、VitA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4(t=2.25,P<0.05)及0.322(t=1.924,P<0.05),均显著相关。IgG及IgM则与两种维生素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提示,β-胡萝卜素和VitA缺乏时IgA水平降低,与呼吸道易受感染可能有关。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时宜服用β-胡萝卜素及/或VitA,以前者防治效果为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用纤维支气管镜对住NICU13 例上消化道疾病患儿进行上消化道检查,并同时监测心率(HR) 、血氧饱和度(SaO2)、血压(BP) 的变化。结果 均无并发症发生。检查前、中、后患儿HR、SaO2 、BP 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12 例于镜下发现病变(92-3 % ,12/13)。结论 新生儿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安全的,纤维支气管镜代替新生儿胃镜进行新生儿上消化道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3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HIE的对照研究,发现治疗组(35例)治愈率82.86%较对照组(53.57%)非常显著增高(u=2.58,P=0.01);新生儿行为神经20项评分异常率明显降低(u=2.49,p〈0.05);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下降;血清SOD活性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2.147,p〈0.05);血清ck-13B、cd-MB活性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t=2.4,p〈0.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NO) 及妥拉苏林气管内和右心室内给药对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予急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家兔模型吸入6×10- 6 NO及气管内滴入和右心室内注入0-5 mg/kg 妥拉苏林,通过左颈总动脉插管和右心室插管观察平均动脉压(MAP) 、右心室收缩压(SRVP)及血气的变化。结果 低氧通气使家兔SRVP由(14-0 ±2-2) mmHg(1 mmHg= 0-133 kPa)上升至(17-4±2-0) mmHg(P<0-05),吸入6×10-6 NO 后降至基础水平( P< 0-05);吸入前后MAP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低氧通气同时吸入NO对动脉血氧分压无影响。妥拉苏林两种给药途径均使MAP和SRVP下降(P<0-05) ;气管内给药还使SRVP/MAP比值由0-21±0-06 下降至0-20±0-06( P<0-05),该效应与吸入NO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 。气管内给药使MAP、SRVP下降的百分率均小于右心室内给药(P<0-05)。结论 吸入6 ×10-6 NO能选择性扩张肺血管;妥拉苏林气管内给药具有一定的肺血管选择性,仍弱于NO的作用;但右心室内给药缺乏肺血管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生心人常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准确测得QTd37例,分为两组:组1伴有室性心律失常(14例),组2伴有室上性心律失常(23例),组3系健康对照(21例)。结果:组1比组2或组3的QTd更长,具有显著性划(P〈0.05);组2与组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小儿DCM时测QTd值有预测是否发一心律失常的价值,QTd越大,越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免疫调节剂治疗哮喘病临床与免疫功能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用转移因子(TF)、胸腺素(TH)和胎盘肽(PF)治疗哮喘病300例,TF组118例,每次肌肉注射1IU,每周2次,4周后改为每周1次,连用16~24次;TH组和PF组分别为132和50例,均每次2ml,用法用TF。疗效均以治疗前后自身对照。随访2年以上。结果表明:TF、TH和PF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4.0%、90.1%和90.0%,其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X^2=0.85,P>0.05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应用复方丹参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与正常组对照,发现复方丹参治疗组的血清SOD显著增高(t=2.147,P〈0.05);血清CK-BB明显下降(t=2.400,P〈0.05),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新生儿行为神经20项评分异常率亦较胞二磷胆碱组下降(u=1.97,P〈0.05),死亡率略有降低(u=1.00,P〉0.05)。两组其后的生长发育及丹佛智能筛查结果无显著差异。提示复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观察一氧化氮(NO)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应用我院自行研制的NO吸入装置,对1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呼吸衰竭(简称急性呼衰)患儿进行NO吸入治疗。结果:7例有效,NO吸入前后比较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上升4.1±2.3kPa(30.5±17mmHg,1kPa=7.5mmHg)(t=4.52,P<0.05),氧合指数降低9±3(t=4.63,P<0.05)。对2例肺动脉导管压力监测显示,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体动脉压和心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NO吸入疗法对部分急性呼衰患儿有效,宜在急性低氧性呼衰、心功能未受严重损害时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皮质醇及生长激素水平放免学测定,并与同期20例正常新生儿作对照分析,发现重度患儿T3,T4水平明显下降(t分别为2.452,2.592,P〈0.05),TSH轻度上升(t=1.450,P〉0.05);PTC水平明显上升(t=43.64,P〈0.001),女性患儿GH水平明显下降(t=2.524,P〈0.05)。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血浆β内啡肽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131,自引:0,他引:131  
目的 探讨β内啡肽(β-EP)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述中的机制。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6例早产儿在出生后3 ̄5天内,发生原发性呼吸暂述后24小时及3、6、9天时的血浆β-EP水平,并与26例胎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的健康产儿作对照。结果呼吸暂停后24小时和3天组血浆β-E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第6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重度组(n=1  相似文献   

15.
叶斌 《新生儿科杂志》2000,15(3):114-115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预后。应用FDP治疗了52例HIE患儿,剂量250mg/kg/d,半小时内静脉滴入,每日1次,7天1疗程,轻者用1疗程,重重用2疗程。结果表明: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48/52(92.3%),对照组有效率30/40(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满30天查脑电图及头颅CT复查,治疗组异常率分别为10/50(20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身对照法评价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对17例处于完全缓解期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均无水肿、少尿、高血压、血尿等症状,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尿24小时蛋白定量显著升高(P<0.05),但仅3例次>0.20g/24h,血尿β2微球蛋白均显著增加(P<0.05),肾图异常率23.1%,均为排泄减缓,双肾平均指数与血β2微球蛋白呈负相关,说明肾图、β2微球蛋白是反映甲氨喋呤肾损害较敏感的指标,应用HDMTX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等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用新菌灵(CXM-A)治疗。<5岁服CXM-A125mg,每日2次,>5岁服CXM-A250mg。每日2次。对照组27例,用美欧卡霉素治疗,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0mg,分(3~4)次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为81.48%(P<0.05)。新菌灵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及支气管炎、肺炎的有效率分别为100%、100%和50%。结论新菌灵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效果优于美欧卡霉素。  相似文献   

18.
CD44在神经母细胞瘤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在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对30例NB进行CD44免疫组化研究,同时与其他预后因素,如年龄、分期、病理分型、核分裂核碎裂指数(MKI)、NSE、S-100蛋白等作对比分析。结果:①Ⅰ、Ⅱ、Ⅳ-S期二年生存率76.7%,Ⅲ、Ⅳ期二年生存率33.3%,(P<0.05)。②病理分型,生存率随着级别升高而降低,P<0.05。③MKI测定结果与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20例S-100蛋白染色呈阳性,二年生存率(60.0%)高于S-100蛋白阴性组(20.0%),P<0.05。⑤14例CD44染色阳性,其中≤1岁,Ⅰ、Ⅱ、Ⅳ-S期,S-100蛋白阳性,高分化型,低MKINB中CD44阳性率显著增高。CD44阳性NB生存率(68.8%)高于CD44阴性者(21.4%),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D44是NB的一个新的肿瘤标记物,CD44阳性是NB更为可靠的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8例小儿风湿热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白介素1受体拮剂(IL-1ra)基因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小儿风湿热患者中IL1RN*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如将28例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符合ones诊断标准中任何2个主要表现或1个主要表现加2个次要表现者,第二组为临床表现多于第一组一个或几个者,则发现前者IL1RN*2频率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后者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IL1RN*2可能不直接影响小儿风湿热的易感性,但3IL1RN*2者患病后可能病情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肺炎和腹泻患儿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探讨肺炎和腹泻患儿体内维生素A(VA)状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对128例肺炎、116例腹泻患儿和100名健康儿童测定血清VA,其均值分别为1.1±0.5μmol/L,0.8±0.4μmol/L和1.9±0.6μmol/L(F=146.670,P<0.01)。对其中60例肺炎、85例腹泻患儿进行VA的相对剂量反应(RDR)测定,其RDR均值分别为22%±19%,23%±10%,亚临床VA缺乏(PVAD)检出率分别为43.3%,61.2%。发病1,2~4,5~7天即入院的肺炎、腹泻患儿在入院次日所测的RDR均值和PVAD检出率均相近(肺炎患儿的Hc=2.560,χ2=0.262,P均>0.05;腹泻患儿的Hc=0.229,χ2=0.510,P均>0.05)。在诊断肺炎、腹泻患儿PVAD时,均以RDR法检出率为高。提示:肺炎、腹泻患儿血清VA水平低于健康儿童,约半数的患儿体内处于PVAD状态。在发病7天内体内VA水平不受病程影响。评价体内VA状况以RDR法更为敏感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