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乌梅丸为《伤寒论》经典名方,组方精妙,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现代医家,亦沿用清代的认识,将其广泛应用于各种病证。当代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就认为:"乌梅丸组方体现了张仲景所说:‘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和《难经》:‘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的理论。乌梅丸非只为蛔厥而设,乃为厥阴诸病之主方。"乌梅丸有两个作用,一是治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另一是治蛔厥。乌梅丸在临床中治疗寒热错杂,阴阳失调,虚实夹杂之厥阴病,有非常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陆为民教授运用乌梅丸化裁治疗脾胃病的临证经验。[方法]从慢性脾胃病的病机与乌梅丸证病机相对应,及慢性脾胃病发作时间与乌梅丸之厥阴病发作时间一致两方面来论述陆教授相关学术、临床心得,并附3则验案以佐证。[结果]陆教授认为慢性脾胃病病机多为寒热错杂,发作时间多在凌晨1~5点,与乌梅丸之主证寒热错杂证、厥阴病欲解时之丑至卯时不谋而合,因此诊治时陆为民教授以乌梅丸为主方,依证化裁,寒温并用,补泻兼顾,收获良效。[结论]陆为民教授治疗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脾胃病的临床经验行之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拓展乌梅丸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分析临床应用乌梅丸治疗高血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叠、腰痛不寐、皮肤瘙痒的四则验案,总结乌梅丸异病同治的辨治要点。[结果]四则验案发病时间多在后半夜,与厥阴病欲解时之丑时至卯时一致,提示病在厥阴;患者症状变化迅速符合风气内动的表现,证型寒热错杂,与乌梅丸主证一致。乌梅丸是厥阴病代表方,全方清上温下、缓肝调中,适用于上热中虚下寒兼肝气上冲之厥阴病。阴阳错杂与风气内动是厥阴病的统一病机,辨证时应抓住以下3个要点:1.舌尖红,舌苔略厚腻,左关弱;2.多后半夜出现相关症状或症状加重(丑时至卯时);3.寒热错杂,起病突然或者证型变化多端。[结论]抓住厥阴病寒热错杂兼风气内动的统一病机,是拓展乌梅丸临床应用的关键,以上经验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从《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的角度对《伤寒论》中“厥阴之为病”进行阐释,根据《伤寒论》“厥阴病欲解时”探讨乌梅丸的使用特点。认为厥阴乃阴尽阳生之时,如果阴尽或阳生不能正常转化,则会产生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问题,进而导致“厥阴之为病”。如果病证的发作时间符合“厥阴病欲解时”,可选用乌梅丸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厥阴病机特点探讨乌梅丸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方法] 通过梳理厥阴病机的实质,整理并分析医案,以肺系感染性疾病、激素依赖性哮喘、过敏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阐述乌梅丸在治疗肺系疾病中的具体临床运用。[结果] 通过查阅古今各医家对厥阴病机实质的认识,梳理可得厥阴病机以“寒热错杂,阴阳失和”为主要特点,而这一病机特点与肺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气机升降失常”的病机特征相符合。例如乌梅丸加减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可明显减少患者激素用量,减轻哮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乌梅丸作为治疗厥阴病的代表性方剂,具有“平调寒热,燮理阴阳,和畅气血”的证治特点,将乌梅丸应用于肺系疾病的治疗,拓宽了乌梅丸的应用范畴。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述和总结陆为民教授运用厥阴病辨证论治胆系相关疾病的学术思想、临床思路和经验,拓展乌梅丸的临床应用领域。[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总结病案资料,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角度阐述陆为民教授运用厥阴病理论和乌梅丸论治胆系相关疾病的经验,并佐以临床验案。[结果]陆为民教授结合前人经验,强调病机和辨证,从厥阴病论治胆系相关疾病。在以乌梅丸治疗过程中,强调应遵循"应人、应证、应时"的原则,随证加减,兼顾各脏腑之气,平调寒热,尤护肝脾,以保中正。文中验案包括胆系相关疾病的发热、泄泻、嗳气等,分别辨为寒热错杂证和脾虚寒湿、肝胃郁热之证,从厥阴病论治,酌情选施乌梅丸,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陆为民教授运用厥阴病辨证胆系相关疾病,选用乌梅丸治疗,中医理论依据充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乌梅丸方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黄柏、人参、花椒、桂枝、附子、当归组成,具有清热祛寒、益气补血、安蛔止痛之功.主治蛔厥,兼治久利.因乌梅丸治疗蛔厥疗效确切,后世奉为治蛔之祖方,并据此将乌梅丸作为治蛔的专方.蔡文就[1]在谈到柯韵伯著的<伤寒来苏集>时说:"乌梅丸是厥阴病主方,主治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之本证.乌梅丸一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之药,以杂治杂……".近年来,临床中医师也在不停的探索,内、外、妇、儿以及各个系统都有报道,现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根据《内经》三阴三阳开合枢之理论,分析厥阴之本义,认为乌梅丸证病机是"厥阴不合,阳气外越,虚寒内生"。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名方乌梅丸在其诞生之日起就被运用于蛔厥证,但其现代研究早已突破了这一点,在临床上乌梅丸的治疗范围远远突破了蛔厥这一单一的病证,可被广泛用于蛔厥以外的多种病证,其中厥阴病上热下寒证就是其中之一,就乌梅丸由治蛔厥专方成为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主方做了几点思考,并且结合切身临证做了些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裴正学教授治疗胃癌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仲景《伤寒论》厥阴病之专设“乌梅丸”进行了创新,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胃癌取得了明显疗效。裴教授对胃癌术后、放化疗的治疗紧扣本虚标实的病机,是对机体进行整体调治,着重以扶正固本为大法,用“兰州方”促进正气恢复,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癌功能。  相似文献   

11.
厥阴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传变规律,只有从复杂的病情中抓住重点,才能使治疗呈现"效如桴鼓",达到预期的效果。乌梅丸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本为治疗蛔虫病的名方,在《方剂学》中也将其纳入驱虫剂的范畴,这未免局限了乌梅丸的使用范围,实际上乌梅丸的临证范围绝非只限于虫证,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很多疾病中都可取其方义。而姜建国教授在使用时认为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抓住主要病机,因证施治,临床治疗各种厥阴病症时加减配伍使用乌梅丸都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此文为先父陈光普老中医讲课手稿、现整理出来供同道参考.乌梅丸乃《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按厥阴者阴之尽也,而与少阳相表里,厥阴为风木,少阳为相火,乃一阳初生之气,因此病至厥阴、常显示出阴阳消长、厥热胜复、寒热错杂的病机.如果病势退,则阴消阳长从阳化热、反之从阴化寒、则阳气消亡、危殆立至.故乌梅丸的立法,即本寒热并用来达到调其阴阳,以畅其气机的目的.据此,我们在辨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乌梅丸方之应用.如蛔厥、久痢等根据历年临床所见,本方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乌梅丸为方书始祖,东汉医圣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所列的首方。该方寒温并用、配伍精当,历代医家多有对本方的演绎,但深求之,不难发现本方于儿科验之尚少。然笔者在临证中发现,乌梅丸若投之得当,亦能在儿科取得桴鼓之效,故总结经验如下。乌梅丸方解1乌梅丸组成乌梅丸一方自《伤寒杂病论》而出,由乌梅、当归、细辛、桂枝、黄连、黄柏、蜀椒、干姜、人参、附子共10味药组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病机与治法角度阐释乌梅丸干预乳腺癌的中医理论。方法:查阅文献,引用经典,论述乳腺癌病属厥阴的内涵,阐述其兼具阳虚火郁的基本病机和厥阴风动的转移病机;论述乌梅丸主治病机及治法,阐述其既可温阳解郁,又可敛肝息风。并统计乌梅丸治疗乳腺癌的文献报道。结果:乳腺癌病机属性与乌梅丸主治病机及治法契合。结论:乌梅丸干预乳腺癌本病及转移中医理论充分,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15.
<正>乌梅丸首载于《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久利。历代医家对乌梅丸的方义、方证及临床应用有着丰富的阐释发挥,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的治疗。"消渴"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后世消渴病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本文试以《伤寒论》为蓝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引经据典,从病因病机及治法角度阐述乌梅丸干预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理论,试论述原发性痛经病属厥阴的内涵,阐述其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的基本病机;论述乌梅丸主治病机及治法,阐述其可平调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经论证发现原发性痛经与乌梅丸主治病机及治法相契合,乌梅丸干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理论充分,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出自《伤寒杂病论》,是厥阴病的主方,功在清上温下调气血,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关于乌梅丸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大量与乌梅丸解郁相关的古代及现代文献表明,乌梅丸对郁证尤其是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型郁证,通过攻补兼施、寒温并调而达到解郁效果。本文从乌梅丸的组成、制方、文献记载和现代临床应用等多角度出发,对乌梅丸进行全面剖析,阐述乌梅丸解郁的临床机制与理论根据,力求为郁证的临床证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在《伤寒论》厥阴篇中用乌梅丸治疗蛔厥证和久痢。其寒温并用,清上温下,辛开苦降,调补气血阴阳,用治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梅丸可促进炎症及黏膜损害修复,调节胃肠功能。消化系统疾病多有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病机特点。乌梅丸可用于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从“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的辨证观论治经前期综合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方法]围绕“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的论点,通过分析厥阴经脉循行与冲任、胞宫的关系,基于厥阴本病及厥阴与少阳、厥阴与少阴的关系,探析厥阴与经前期综合征的相关性,最后附一则医案以证其效。[结果]经前期综合征中医属于“月经前后诸证”的范畴,厥阴经病与冲任、胞宫关系密切,其病机多寒热错杂,临床可从厥阴病角度论治经前期综合征,以中医学“天人相应”之论,顺应厥阴时间节点,恰时给方用药,可达事半功倍之效。所附验案系厥阴寒热错杂证之痛经,治以柔养肝木、温补元阳、调补中焦,处以乌梅丸改汤加味,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经前期综合征临证可从厥阴论治,灵活运用经方,如乌梅丸化裁;或循其厥阴法治疗,异病同治,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厥阴病篇历来争议较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厥阴病提纲证之疑,乌梅丸主方之惑以及厥利呕哕诸条文之所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3个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梳理和探讨。寒热进退的病机贯穿厥阴病篇,厥阴病篇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六经病的转归,同时也在仲景诸寒热并用方剂的研究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