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5月,华北油田开始在古龙管线进行原油热处理输送试验,并逐渐停止中间加热站加热、到1986年6月正式进入原油热处理输送,并顺利越过冬季。  相似文献   

2.
鄯善—兰州原油管道冬季运行采用首站一站式加热方式,消耗大量的原油和天然气,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加大了管道的运行成本。因此,为保障管道冬季安全平稳运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对所输送油品——吐哈油田原油、塔里木油田原油、哈萨克斯坦原油、北疆原油进行了掺混试验。分析了管道输送各种油品的物性及管道沿线油温、地温数据,通过室内试验、管道外输试验,以及停输再启动试验,探讨了鄯善—兰州原油管道冬季常温输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华北油田原油乳状液转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华北油田原油乳状液转相的检验方法及其与管道输送有关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对几种原油乳状液的试验研究,指出了有利于管道输送转化的条件,总结了原油乳状液随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超稠原油掺轻油长距离管道输送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油田超稠原油产量的不断增加,超稠原油长距离输送呈现上升趋势.对于地处偏远的油田,急需研究一种新工艺实现超稠原油长距离管道输送.进行了超稠原油掺入轻油(拔头油)实现长距离管道输送的工艺技术研究,论述了掺轻油输送的工艺方案,分析研究了掺入油的重度对掺油比例的影响,以及轻油掺入量对混合原油的黏度和管道起输压力的影响,并从输油工艺的角度提出了几点认识,以寻求一种经济可靠、高效节能的超稠原油管道输送工艺.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产出原油中含蜡量较高,高含蜡原油低温流动性较差。简要介绍了目前含蜡原油管道的几种输送工艺及其研究应用情况,展望了未来含蜡原油管道输送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含蜡原油管道因其凝固点高、物性差等特点,在输油成本及安全运行上,一直是我国石油储运界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惠安堡至银川原油管道(简称惠一银管道)是一条典型的高含蜡原油管道,根据惠一银管道沿线地温、油温和油品物性,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别采用加热输送、常温输送和加剂综合热处理输送3种输送工艺。对各个运行时间段不同输量下的运行方案进行了论述,并对秋季和冬季工况下采用加剂综合热处理输送与加热输送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采用加剂综合热处理输送比加热输送更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7.
文摘题录     
马惠宁管输原油添加流动改进剂试验研究[刊]/张帆等三人∥油田化学.-1989,6(1).-50~57本文介绍了马惠宁管输原油添加流动改进剂(C-8361、C-8806)的室内与现场试验情况。试验表明,采用热处理和添加流动改进剂综合技术,可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变性,使马惠宁管道实现原油的常温输送,产生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图9表11稠油注蒸汽过程中硫酸钙、碳酸钙结垢分析[刊]/李月秋等三人∥油田化学.-1989,6(2).-121~127  相似文献   

8.
冷热油交替输送工艺是在低温情况下保证管道正常输送的重要手段,该工艺主要应用热力学方法,合理安排管道冷热油变换输送的频率。通过大量的基础数据计算,并依据冷热油交替输送的数学模型,对花土沟油田管道热油和冷油的交替输送过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冷热油交替输送两至三次后,管道内的原油温度变化会呈现出周期性;预热管道前端的冷油或者适当增加热油的输送量,可以更好地保证冷热油交替输送的安全。经过经济性对比分析,得到花土沟油田管道在低温下成本较低的输送方案为:在第一站进行加热,保证花土沟油田的管道原油出站温度为40℃,进口原油的出站温度为30℃,原油输量为1 100 m3/h,并提前48 h将前行冷油加热到45℃,全年输送11个批次。  相似文献   

9.
马惠宁管输原油添加流动改进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炯  张帆 《油田化学》1989,6(1):50-57
本文介绍了马惠宁管输原油添加流动改进剂(C-8361、C-8806)的室内与现场试验情况。试验表明,采用热处理和添加流动改进剂综合技术,可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变性,使马惠宁管道实现原油的常温输送,产生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气液混输海底管道严重段塞流对JZ25-1S油田群生产的严重影响,通过综合应用提高海底管道输送压力、设置段塞流捕集器和在立管顶部水平段安装带有控制模式的压力调节阀等措施,实现了对严重段塞流的有效控制,确保了油田群的正常生产,从而保障了对陆地原油处理厂的正常原油输送和对陆地天然气分离厂的平稳供气。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玉门油田原油凝点较高的现状,通过分析原油性质,使用正交设计方法,研发出了适应玉门油田原油性质的降凝剂产品配方,试生产出质量指标符合行业标准SY/T 5767-2005《管输原油降凝剂技术条件及输送工艺规范》要求的降凝剂产品,在青西作业区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用马来酸酐二聚体研制生产的降凝剂产品能有效降低玉门油田原油的凝点、改善原油流动性。玉门油田原油降凝剂的成功研制和生产,对我国其它油田高凝点高蜡原油降凝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空—兰州原油管道及惠安堡—银川原油管道是典型的高含蜡原油管道,根据沿线油温、地温及油品物性,主要采用综合热处理、热处理及常温输送3种运行工艺。对石空—兰州管道、惠安堡—银川管道不同油温、不同输送工艺运行条件下沿线不同管段百公里摩阻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采用综合热处理及热处理工艺时,石空—兰州管道红湾至景泰段、四墩至兰州段及惠安堡—银川管道永宁至银川段结蜡严重;常温输送时,石空—兰州管道景泰至四墩段、惠安堡—银川管道灵武至永宁段结蜡严重,运行中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大港油田对南一站、滨海站、板836、板836-3等原油分别进行了添加降凝剂后的流变性试验,指出了实验条件及影响降凝效果的因素。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添加降凝剂,可以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能,为油田实现原油常温输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凝原油集输管道直流电热解堵技术在沈阳油田取得显著效益的基础上,辽河油田勘察设计研究院又进行了原油输送管线工频电热解堵技术研究,该项技术在辽河油田得到普遍应用,并已推广到大港、华北和吐哈等油田。  相似文献   

15.
在对西部原油管道输送的混合原油进行流变性研究和对停输再启动过程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开展了西部原油管道现场停输再启动的现场工业试验。原油管道在分别停输24、36、48h后,均可安全再启动,启动过程中各站均未出现进、出站压力和流量畀常情况,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原油凝点变化不明显,满足原油管道运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大庆萨中油田在原油磁防蜡、油田注入水磁增注、原油磁降粘输送方面的应用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现场应用规律进行了总结及分析。从1983年开始,统计6年的资料,共在540口油并上进行了磁防蜡试验,累积增油19万t;在239口注水井上进行了磁增注试验,累积增加注水量220.17万t;在22口井上进行了冷输试验,使原油输送温度由37~38℃降至31~32℃。  相似文献   

17.
以加剂综合热处理输送工艺设计的鄯-兰原油管道,实现了低输量下冬季最冷月"两站点炉"、其他月"一站点炉"的准常温输送,为2011年拟建的阿-独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和独-乌原油管道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优化积累了经验。通过对阿-独管道、独-乌管道、阿-独-乌管道水力、热力计算分析得出:鉴于哈萨克斯坦原油物性的不确定性,已建管道与拟建管道承压不同导致的操作方式和压力保护差异,保持现状和已有设计是比较现实的。  相似文献   

18.
海安油田为高含蜡、高凝点原油。为解决原油集输问题,进行了原油析蜡试验、比热容试验、黏度试验和破乳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结合集输工艺论证,确定海安油田采用热输工艺进行管线输送原油,解决了海安油田高凝油集输问题。  相似文献   

19.
原油管道输送是油田集输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但输油管线漏失却一直存在着难发现、漏失得不到及时处理的问题。ZLJ-Ⅱ型油田集输管道漏失监测装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专用设备,在联合站外输管线上进行了试用。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达到时时监测管线漏失的目的,对确保原油管道安全集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油品物性直接影响冬季长输原油管道输送安全。以西部原油管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油品进行物性分析,探讨多油品输送条件下管道冬季安全运行措施。分析认为,无论是单一油品还是掺混油品,其物性差异对管道常温输送影响不大,但应关注高黏度北疆油田原油以及泵剪切作用造成的油品凝点升高现象。同时,应确保注入支线油品物性指标合格,并严格控制注入量。认为通过实施科学的干线、支线输送工艺,制定合理的停输时间和应急措施,能够确保西部原油管道在冬季平稳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