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通过乳房穴位按摩配合生物陶瓷烫熨理疗对促进排乳,减轻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方法 对60例分娩后出现乳房胀痛的初产妇予以生物陶瓷烫熨理疗后再进行乳房穴位按摩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60例乳房胀痛初产妇单纯进行乳房按摩为对照1组;随机抽取60例乳房胀痛初产妇单纯进行生物陶瓷烫熨理疗为对照2组.结果 观察组的产妇较对照1组、2组的产妇乳房胀痛显著减轻或消失、见效快,表现为排乳顺畅量大、产妇舒适,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此方法简便、安全、无痛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乳房按摩结合湿热敷治疗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产妇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常规的哺乳指导,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产后乳房按摩每日2次,每次按摩时用温开水湿热敷。结果:观察组的乳房胀痛发生率,胀痛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乳房按摩结合湿热敷可以明显减轻和预防产妇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100例刚分娩完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产妇进行产后乳房的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产妇在生产后第3天实施中医乳房穴位按摩,治疗2周后对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和乳汁分泌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刚分娩完的产妇进行中医乳房穴位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缓解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使婴儿能够接受母乳哺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对初产妇乳房胀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产后出现乳房胀痛的初产妇82例采用方便采样的方法分成按摩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只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如热敷和吸吮,按摩组除热敷和吸吮外再给予乳房按摩,观察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的治疗效果。结果:按摩组乳房胀痛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乳房按摩,可以促进乳汁分泌,保持乳腺管通畅,消除或减轻乳房胀痛,增强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母婴双方均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松式乳房按摩对产后泌乳及乳房问题预防和治疗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方法抽出符合条件的产妇200例,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乳房按摩每日1次,对照组给常规哺乳指导。对已发生乳房问题的产妇给予乳房按摩每日1次。结果在产后泌乳时间及泌乳量、乳房胀痛发生率方面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疏松式乳房按摩具有预防和治疗产后乳房胀痛,使泌乳时间提前、增加泌乳、矫正乳头凹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及连续护理对产后泌乳的效果。方法:将16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行常规推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乳房按摩及连续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开始时间、泌乳情况以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时间及泌乳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乳房胀痛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早期的乳房按摩及连续护理可以明显促进产妇产后的乳汁分泌,减轻产妇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乳房按摩对产后缺乳及乳房胀痛的临床与护理效果。方法:将240例产妇按照分娩后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各120例,对照组予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基于前者给予耳穴埋豆联合乳房按摩护理,对比两者的泌乳效果以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效果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为0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为Ⅲ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乳房按摩联合常规产后护理可以帮助产妇泌乳,从而使得泌乳量上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乳房胀痛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乳房胀痛多发生在产后3d之内,因淋巴和静脉充盈,乳腺管不通畅引起.临床表现为乳房逐渐胀实、变硬,触之疼痛,可有轻度发热[1].因乳房胀硬,乳头相应变短,婴儿吸吮时不易含住大部分乳晕,造成吸吮困难,产妇也因婴儿吸吮时乳头疼痛不愿哺乳.使产妇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因此,减少产后乳房胀痛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我院采用乳房按摩联合生面饼湿冷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40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对剖宫产初产妇泌乳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乳房按摩,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在术后第3天、第4天乳房的舒适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产妇乳房舒适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即泌乳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房按摩对剖宫产初产妇泌乳的效果明显,可缓解产妇乳房胀痛不适,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是解决阴道难产,某些孕期并发症的一种有效、快速、相对安全的常用手术。剖宫产术后由于产妇早期自理能力的缺陷,创口疼痛、静脉输液、体位限制等原因,对新生儿的母乳喂养产生了一定的障碍,使一些产妇出现了乳房胀痛,乳汁淤积,使母乳喂养失败并且发生乳腺肿胀的现象。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大黄、芒硝对剖宫产术后24h的产妇进行乳房外敷,防治产妇乳汁淤积和乳房肿胀,降低乳腺肿胀发生率,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蒲公英捣烂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肿胀的疗效。方法将85例足月自然分娩、产后并发乳房肿胀的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热敷、挤奶的方法处理,干预组采用蒲公英捣烂外敷乳房的方法处理。观察2组产妇治疗后乳房肿胀消退时间和24 h、48 h、72 h乳汁排出量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治疗后乳房肿胀消退时间提前,乳汁排出量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蒲公英捣烂外敷可有效疏通乳腺管,减轻产妇的乳房胀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酒饼热敷治疗中期妊娠引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方法:将引产后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热湿毛巾敷双乳房,观察组用酒饼热敷治疗。结果:观察组乳房肿胀消退时间明显提前,48h内乳房肿胀消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度以上乳房胀痛及乳房硬度疗效好。结论:酒饼热敷治疗能快速解除中孕引产后乳房胀痛,消除奶胀快,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3.
<正>产后乳房胀痛是由于产后哺乳延迟或没有及时排空乳房,导致乳腺管不通而形成硬结,产妇出现乳房胀痛,触摸乳房时有坚硬感,并有明显触痛[1]。若处理不及时,常常会转化为急性乳腺炎,从而影响母乳喂养[2]。如果对肿胀的乳房护理不当,还会使产妇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导致泌乳减少,间接降低母乳喂养率。为了减轻乳房胀痛产妇的痛苦,增强其母乳喂养的信心,及时有效的疏通乳腺管,是产后泌乳、缓解产后乳胀的关键,也是减少产后乳房并发症,提高母  相似文献   

14.
产后缺乳和乳量不足、乳房胀痛、乳腺管不通是一直困扰着许多产妇的问题。产妇产后乳腺管堵塞,导致乳房胀痛,乳房过度充盈,并有硬结形成[1]。由于乳房的过度充盈,局部皮肤张力过高,乳晕也随着变硬、乳头变平,使新生儿难以含接,造成吸吮困难,导致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5.
《光明中医》2021,36(3)
目的 探讨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对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以及促进其产后泌乳的积极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98例接收于2017年10月—2020年2月的产后乳房胀痛产妇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依照AB字母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仅给予传统护理的常规组以及同时给予传统护理与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的观察组,每组49例。而后由参与本次研究的观察小组对比分析2组产妇护理4 d内的乳房胀痛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变化情况、产后乳汁初始分泌时间、母乳喂养率以及护理好感度。结果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产妇护理后4 d内的乳房胀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产妇,产后乳汁初始分泌时间亦明显少于常规组产妇,且组间相关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此外,观察组产妇护理后的母乳喂养率95. 92%以及护理总好感度95. 24%均高于常规组产妇护理后的母乳喂养率81. 63%以及护理总好感度75. 51%,且2组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 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对产妇行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不仅能够快速缓解其产后乳房胀痛感,并且还可促进其乳汁的快速分泌,有利于不断提高母乳喂养率以及其对临床医护工作的好感度,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徐贞淑  裴凤霞  俞永梅 《新中医》2020,52(7):120-122
目的:观察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促进产后泌乳及催乳素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评估2组各时间点血清催乳素水平、初始泌乳时间、母乳喂养成功率、泌乳量充足率、乳房胀痛程度及泌乳有效率。结果:产后1 d、2 d、3 d,研究组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泌乳量充足率、泌乳有效率更高(P0.05),初始泌乳时间更短,乳房胀痛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措施能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显著提高其血清催乳素水平,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与泌乳量充足率,缓解其乳房胀痛感,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木娇  苏渝  吴霞 《光明中医》2022,(19):3538-3541
目的 探讨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中应用通结催乳方联合乳房按摩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于吴川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行剖宫产术的9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乳房按摩治疗,观察组加服通结催乳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 d。比较2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子宫复旧、乳汁分泌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宫底下降速度高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 d、2 d乳汁分泌评分和泌乳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中应用通结催乳方联合乳房按摩效果确切,可减轻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及胃肠功能、子宫恢复。  相似文献   

18.
彭爱萍  霍灵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445-1445
产后乳房胀痛是产妇容易出现的疾患之一,主要是乳房组织由于乳汁分泌进入乳腺,且乳房间质血液、淋巴供应增加,产生水肿及硬块所致。我院产科在实行母婴同室、开展母乳喂养工作中,对产后乳房胀痛而惧怕哺乳的产妇,采取微波辅助治疗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来解除产妇的痛苦,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建春 《新中医》2015,47(1):234-235
目的:观察和探讨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联合中医穴位按摩等护理干预对剖腹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穴位按摩和乳房按摩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剖宫产术后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情况及产后48 h内泌乳量。结果:2组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和48 h泌乳量情况比较,观察组时间较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术后48 h内泌乳量进行量化评估,泌乳中等以上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产妇术后乳房胀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早期应用常规产科护理联合中医穴位和乳房按摩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加速产妇泌乳,提高泌乳量,减轻疼痛,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了解产后乳房肿胀的原因,指导临床护士如何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保持乳房排乳通畅,达到预防和减轻乳房肿胀.方法:通过产前健康教育,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产后适时进行母乳喂养技巧指导,掌握正确的喂哺姿势、挤奶方法以及奶胀如何处理,保持排乳通畅.结果:预防和减轻了乳房胀痛,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