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验用Wistar大鼠。内毒素休克组经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6mg/kg体重,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注后0.5、4和8小时收集红细胞,分别测定细胞浆和细胞膜的蛋白激酶C(PKC)活性。  相似文献   

2.
蛋白激酶C(PKC)是细胞内肌醇磷脂信息传递途径中关键环节之一。本研究观察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和主动脉PKC活性的变化。实验用Wistar大鼠,内毒素休克组经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6mg/kg体重,对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内毒素休克鼠血糖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对内毒素休克鼠血糖影响的观察黄坤厚,蔡虹,张新宇,荣培晶,黄为敏(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糖代谢的异常及能量产生和利用的障碍常在休克情况下产生。我们曾在失血性休克动物上观察了糖代谢障碍及针刺穴位的影响。内毒素休克时高血糖发生也很...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在大鼠内毒素休克的模型上,观察了肝线粒体结构和离子(Ca~(2+)、Mg~(2+))的变化。实验分为两组:(1)生理盐水对照组(n=14);(2)内毒素休克组(n=16),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6mg/kg。结果发现,1小时内毒素休克组动物肝组织和线粒体的Ca~(2+)浓度分别为33.61μg/g湿重和5.09nmol/mg蛋白,较对照  相似文献   

5.
既往的研究表明,内毒素休克时血中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含量增加,PAF受体拮抗剂CV-3988和风藤稀酮对大鼠内毒素性低血压有预防作用。本实验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特异性PAF受体拮抗剂SRl63-441对大鼠内毒素休克早期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发现大鼠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O_(55)、B_5、30mg/kg)后1~5分钟,体循环动脉压显著降低,肠系膜细动脉血流速度由0.94±0.25mmm/s下降到0.55±0.37  相似文献   

6.
作者曾在内毒素休克狗血中动态测定了血浆NE、AD和DA的含量变化。进一步探讨胆碱能神经系统在肾上腺释放机制中的作用,我们在内毒素休克小鼠肾上腺组织中动态的测定3AChE活力。 实验动物为昆明种雄性小鼠,体重18-20克。正常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0.1mg/kg),安静30′后断头取出双侧肾上腺。实验组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50mg/kg),分别在注射后1、2、3、4、5、6、7小时断头取  相似文献   

7.
内毒素休克大鼠过氧化脂质与单胺类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star大鼠28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内毒素休克组(ES组,腹腔注射粗制大肠杆菌内毒素0.8mg/100g,n=20),和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n=8)。测量ES组内毒素注射前后血压,观察8小时后断头处死。分别测定血清及肝、肺组织的过氧化脂质、血清和肺的NE,DA,5-HT,5-HIAA。实验结果表明:ES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急性微循环障碍与血浆过氧化脂质含量的关系,采用一次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致家兔急性微循环障碍和应用山茛菪碱改善做循环障碍后,检测各时期血浆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的含量。18只家兔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后分三组,A组:静注内毒素2mg/kg,B组:静注内毒素2mg/kg后立即静注山茛菪碱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pinacidil预防性给药后,内毒素休克小鼠生存保护作用和对大鼠血浆中细胞因子IL-6、TNF-α的影响作用.方法①采用小鼠内毒素休克(17mg/kg,iv)模型,分别在pinacidil预防性给药(40μg/kg×2,提前72h、48h、24h,iv,n=10)和KATP通道关闭剂glyburide阻断其作用(1.5mg/kg,iv,n=10)后,观察小鼠24h生存率;②用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分别在pinacidil预防性给药(25μg/kg×2,提前72h、48h、24h,iv,n=5)和glyburide(1.0mg/kg,iv,n=5)阻断pinacidil作用后,3h、6h、12h、24h心内取血制血浆保存,ELISA法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L-6、TNF-α的浓度.结果①Pinacidil给药后内毒素休克小鼠24h生存率为100%,用glyburide阻断其作用后,内毒素休克小鼠的24h生存率为0;②应用pinacidil后内毒素休克大鼠血浆IL-6浓度降低显著(与对照组相比,P<0.05),尤其在6h后减低非常显著(与对照组相比,P<0.01);Glyburide可以在12h前阻断pinacidil减低IL-6的作用,而在24h时相点降低非常明显(P<0.01);③Pinacidil可使内毒素休克大鼠血浆TNF-α浓度减低显著(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6h、24h减低非常明显(P<0.01),在给glyburide后TNF-α浓度在6h前减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P<0.05),在12h后降低不明显.结论Pinacidil预防性给药可有效地提高内毒素休克的生存率,并明显降低血浆内细胞因子IL-6、TNF-α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氯胺酮对内毒素休克小鼠72 h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实验小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 LPS组, n=23)、氯胺酮1组(K1组, n=22)、氯胺酮2组(K2组, n=23),各组小鼠均经尾静脉注射LPS(25 mg/kg),K1、K2组分别在LPS注射前30 min肌肉注射氯胺酮 (100 mg/kg),K2组还在LPS注射后1、4、7 h皮下注射氯胺酮(20 mg/kg),观察72 h存活率.结果: 3组小鼠的72 h存活率分别为21.74%、54.53%、69.57% ,K1、K2组值分别显著(P<0.05)、非常显著(P<0.01)地高于 LPS组.结论: 氯胺酮可提高内毒素休克小鼠的72 h存活率,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LPS刺激后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内毒素休克小鼠72h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LPS组,n=23)、氯胺酮1组(K1组,n=22)、氯胺酮2组(K2组,n=23),各组小鼠均经尾静脉注射LPS(25mg/kg),K1、K2组分别在LPS注射前30min肌肉注射氯胺酮(100mg/kg),K2组还在LPS注射后1、4、7h皮下注射氯胺酮(20mg/kg),观察72h存活率.结果3组小鼠的72h存活率分别为21.74%、54.53%、69.57%,K1、K2组值分别显著(P<0.05)、非常显著(P<0.01)地高于LPS组.结论氯胺酮可提高内毒素休克小鼠的72h存活率,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LPS刺激后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内毒素休克鼠模型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毒素休克鼠模型探索黄坤厚,张新宇,蔡虹(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败血症休克在临床死亡率较高。我们试图观察针刺对内毒素休克的影响。为此须制备较稳定的内毒素休克的动物模型。根据临床感染中毒性休克病人出现的症状和代谢变化如血压下降、神经...  相似文献   

13.
既往一些研究表明,针刺“人中”等穴位有抗休克的作用,本实验以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电针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胰脏的影响。实验用雄性大白鼠60只,随机分为(1)内毒素休克组(按每公斤体重静脉注入16mg E.Coli内毒素)75分钟后处死动物.(2)电针组于注射E.Coli内毒素一小时后电针“人中”或“足三里”穴15分钟。(3)对照组 实验毕断头处死动物速取胰脏冷冻干-25℃恒冷箱内,15分钟后把三组组织块放在同一切片托上进行切片,然后进行ACP、ATP、SDH、LDH、C_6PDH及5′-Nase组织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探讨内毒素引起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同时对比观察了人参二醇组皂苷(PDs)与地塞米松(Dex)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Control)组,内毒素休克(LPS)组,地塞米松(LPS+Dex 2mg/kg)组,人参二醇组皂苷低剂量(LPS+PDSL,22.5mg/kg)组,中剂量(LPS+PDSM,45.0mg/kg)组和高剂量(LPS+PDSH,90.0mg/kg)组,每组再分为休克后1h处理组和4h处理组。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内毒素(4mg/kg)1h,4h后检测脑组织中内毒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 r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内毒素休克模型组和EGb预处理组.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内毒素休克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20 mg/kg;EGb预处理组在注射内毒素之前给予EGb 10-90 mg/kg,分别观察平均动脉血压,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丙二醛(MDA)水平及实验大鼠6 h存活率.结果:LPS静脉注射可引起实验大鼠平均动脉血压双相降落、第二相血压降落幅度是对照的31.2%±7.8%,持续时间133.4±64.5 min;血清PA F和M 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6 h死亡率为62.5% (5/8).EGb腹腔注射预处理可明显抑制内毒素休克第二相血压降落,降落幅度减小、时程缩短(P<0.05);EGbl0, 30, 90 mg/kg 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由LPS介导的PAF[(24.1±2.2),(16.5±3.1),(8.4±1.9) μg/L vs (28.7±4.2) μg /L]的升高和MDA[(2.8±0.9),(2.1±0.7), (1.3±0.4) nmol/L vs (4.5± 1.1) nmol/ L]的增加(P<0.01);死亡率降至12.5%(3/24).讨论:由内毒素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理过程中 ,内源性炎性介质PAF和自由基的大量产生和释放起着关键性作用,EGb主要活性成分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的分子中含有多个还原性羧基功能基团,可直接清除、捕获自由基,抑制MDA 等有害物质的形成,银杏内酯也是一种天然特异性的PAF受体阻断剂,可拮抗内源性PAF的产生和作用,从而减轻内毒素引起的组织细胞损伤.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 ,银杏叶提取物可显著改善实验大鼠内毒素休克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降低死亡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和对自由基的清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内毒素休克模型组和EGb预处理组.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内毒素休克模型组经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20mg/kg;EGb预处理组在注射内毒素之前给予EGb10-90mg/kg,分别观察平均动脉血压,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丙二醛(MDA)水平及实验大鼠6h存活率.结果LPS静脉注射可引起实验大鼠平均动脉血压双相降落、第二相血压降落幅度是对照的31.2%±7.8%,持续时间133.4±64.5min;血清PAF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6h死亡率为62.5%(5/8).EGb腹腔注射预处理可明显抑制内毒素休克第二相血压降落,降落幅度减小、时程缩短(P<0.05);EGbl0,30,90mg/kg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由LPS介导的PAF[(24.1±2.2),(16.5±3.1),(8.4±1.9)μg/Lvs(28.7±4.2)μg/L]的升高和MDA[(2.8±0.9),(2.1±0.7),(1.3±0.4)nmol/Lvs(4.5±1.1)nmol/L]的增加(P<0.01);死亡率降至12.5%(3/24).讨论由内毒素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理过程中,内源性炎性介质PAF和自由基的大量产生和释放起着关键性作用,EGb主要活性成分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的分子中含有多个还原性羧基功能基团,可直接清除、捕获自由基,抑制MDA等有害物质的形成,银杏内酯也是一种天然特异性的PAF受体阻断剂,可拮抗内源性PAF的产生和作用,从而减轻内毒素引起的组织细胞损伤.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可显著改善实验大鼠内毒素休克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降低死亡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和对自由基的清除.  相似文献   

17.
孟轶男  王守田 《解剖科学进展》2019,25(3):268-271,276
目的探讨毛蕊花糖苷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内毒素性休克组、毛蕊花糖苷低剂量组、毛蕊花糖苷中剂量组、毛蕊花糖苷高剂量组,每组12只。尾静脉注射5 mg/kg脂多糖(LPS)制备大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治疗组于造模前灌胃给药30 mg/kg、60 mg/kg、120 mg/kg,分别于感染性休克发生后12 h及24 h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变化;检测脑组织中IL-1β, IL-6, TNF-α及IL-10水平;TUNEL法检测大鼠脑内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Bax、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LPS组相比,毛蕊花糖苷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排列结构明显改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脑组织IL-10水平升高,IL-1β, IL-6及TNF-α水平降低;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毛蕊花糖苷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炎抗凋亡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毛蕊花糖苷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脑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6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内毒素性休克组、毛蕊花糖苷低剂量组、毛蕊花糖苷中剂量组、毛蕊花糖苷高剂量组,每组12只。尾静脉注射5 mg/kg脂多糖(LPS)制备大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治疗组于造模前灌胃给药30 mg/kg、60 mg/kg、120 mg/kg,分别于感染性休克发生后12 h及24 h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IL-1β, IL-6, TNF-α及IL-10水平;TUNEL法检测大鼠脑内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Bax、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LPS组相比,毛蕊花糖苷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排列结构明显改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脑组织IL-10水平升高,IL-1β, IL-6及TNF-α水平降低;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毛蕊花糖苷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脑的保护作用与其抗炎抗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LPS)在导致休克的同时,可以诱导多个器官和组织iNOS及一系列细胞因子的表达和产生,这些介质在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参与休克过程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到目前为止仍属未知.目的观察LPS诱导小鼠肺组织iNOS表达的变化趋势及信号转导通路--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内毒素休克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1)用不同剂量的LPS对小鼠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收集血液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液氮速冻保存所有样本,采用Griess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分别用Westernblotting和RT-PCR检测肺组织iNOS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2)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将戊巴比妥钠(60mg/kg)腹腔麻醉的BALB/c小鼠在立体分离显微镜(SMZ-1B,Nikon)下进行一侧颈动脉插管,与4道生理记录仪连接,记录血压.腹腔注射LPS(5mg/kg),记录血压变化及发生休克的时间.3)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12.5mg/kg和25mg/kg,口服)对小鼠进行处理1h后,按前述方法复制休克模型,检测血浆NO水平,i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1)未经LPS处理时,麻醉小鼠平均动脉压为(127.5±9.0)mmHg;LPS(5mg/kg)处理后小鼠动脉压呈现双峰型进行性下降,6h后平均动脉压降到(42.0±3.0)mmHg,导致重度休克.2)血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一氧化氮,NO)的浓度,肺组织中iNOS蛋白及mRNA的表达以及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LPS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LPS处理4h后iNOS蛋白和mRNA表达,12-48h表达最显著;其中LPS剂量为20mg/kg时,在同一观察时间段与其他剂量组相比,iNOS的表达强度最大.3)经SB203580处理1h后,可以显著降低内毒素休克小鼠血浆NO水平和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并可显著抑制肺组织中i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但是对血压下降并没有显著影响.结论1)LPS可诱导小鼠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肺组织中iNOS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并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内毒素休克肺组织iNOS表达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提示可以通过抑制信号转导通路来降低iNOS表达及其它细胞因子的产生,可能对内毒素休克时组织损伤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在较低剂量(2mg/kg)E.Coli内毒素纯制剂腹腔注射后,大鼠脑组织线粒体的过氧化脂质和与氧自由基代谢及线粒体完整性密切相关的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内毒素注射后14小时鼠脑线粒体LPO较对照组升高21%(P<0.01),SOD、GSH-Px、SDH活性均明显下降,分别较对照组低18%、30%、22.3%(均P<0.01)。24小时开始恢复,即LPO下降,其它酶学指标回升。48小时各项指标均基本回到对照组水平。电镜观察证实内毒素注射后14小时脑组织线粒体肿胀。上述结果提示:这种剂量的内毒素造成了脑组织的可逆性损害。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是引起大鼠脑线粒体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