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作为一种社会再生产运动过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推动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组合形式的变化。当前所说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由粗放增长型转变到集约增长型。“十五”期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的主导型经济发展所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源在转变政府主导经济的方式,理清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转变政府职能.从重庆市经委工作职能来看,“十一五”期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工作基本思路与做法应该是:  相似文献   

2.
张红 《中国经贸》2014,(22):80-80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同时这种高增长的外表下,带来的是隐性担忧,传统红利的日益消退使得中国经济发展从本质上遇到了阻碍,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显得日益突出。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突破口上要从传统红利空间向新红利空间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与上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方式,可视为一个系统,经济发展阶段、技术进步程度、经济开放程度和经济体制条件是具有决定意叉的基本要素。上海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键在于实.舡大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结构创新、组织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剖新,以迅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有质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化。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九五”到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核心内容。所谓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的方式的转变,从扩大再生产角度看,就是从外延为主向内涵为主转变;从经营方式角度看,则是由粗放型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回顾内蒙古经济发展历程,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片面追求数量、产值和速度,导致经济增长质量低、效益差、结构失衡。这是典型的以外延扩大再生产和粗放经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全国也具有代表性。今后十年五,内蒙古经济能否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关键要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的快慢。如果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跟不上全国的步伐,那么内蒙古经济与全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因此,加速转变增长方式是“ 九五”时期及其后十年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和长期任务。对此,必须树立起高度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相似文献   

5.
努力培育浙江经济增长的新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世豪 《浙江经济》2004,(22):20-24
当前浙江经济发展阶段正从初级发展阶段向现代发展阶段转变,增长结构、增长动力和增长方式都处于快速转换过程中。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应结构变化趋势,从低要素成本向低制度成本、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支撑,努力构筑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刘立新,张锐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今后要紧紧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安排和开展各方面的工作。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和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均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7.
试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张东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的根本举措。我们应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抓住根本,突破重点,循序渐进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  相似文献   

8.
陈保启 《山东经济》2007,23(6):12-1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与以往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同,报告强调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是把“增长”改为“发展”,但其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是科学发展观的新体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近29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取得了令世人注目和国人振奋的辉煌成就。作为21世纪全球关注和向往的中心,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在逐步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着力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替代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整个句子的内涵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07,(12):10-11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更加丰富,也是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更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11.
黄晓 《宁波经济丛刊》2006,(6):24-25,28
国家“十一五”规划突出强调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指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和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新理念。宁海县党委和政府顺应潮流大势,结合本地实际,抓住机遇,十分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探求当地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本文就当前宁海发展循环经济作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讨,以期对加快宁海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会议强调,明年的经济发展,要从“保增长”为首要任务,转变为“促转变”的发展重点,即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保增长中促转变,在求转变中谋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秦宪文 《山东经济》2007,23(6):13-14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时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多年来,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新表述,蕴含着“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的科学内涵。本文系统分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表述的演进过程,阐述了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表述的背景和原因。提出了建立幸福指数评价指标、建立责任政府、明确政府的责任目标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鹿丽 《辽宁经济》1997,(6):15-15
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认识●鹿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九五”期间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之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振兴民族经济的必由之路。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其推动经济实现持续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王岚 《发展》2009,(10):46-47
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甘肃突破发展瓶颈的需要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甘肃摆脱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竞争力和带动全省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剑锋  袁丽 《浙江经济》2005,(20):36-3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政府管理职能的调整,需要全社会加大技术投入,但现阶段浙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加强市场化变革与产业组织优化。  相似文献   

18.
《改革》2007,(10)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替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释出信号: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观瞻中国经济的下一步,应盯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效率,藉此展现中国发展战略的基本路线图。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产业调控思考李春米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经营型,已成为跨世纪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旨在营造经济持续发展的结构框架和良好的效益环境,其核心是经济的有效增长。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梯度结构,沿海、中部与西部依次有明显的级差。因此,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定位,也应呈“梯度”。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步也离不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转变。从粗放到集约的增长方式的转变,其首要涵义是增长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