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23-8424
目的加强口腔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预防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使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纳入规范化管理。方法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中所提出的要求,制定并落实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结果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技术及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而有效地预防了口腔交叉感染。结论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使控制口腔交叉感染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自我防护,完善消毒隔离制度,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在口腔科门诊手术中的发生。方法健全口腔科门诊各项消毒隔离规章制度,严守操作规程。结果口腔医务人员自觉遵守口腔诊疗技术操作规程。结论落实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严守操作规程,密切结合临床,可有效地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口腔诊疗操作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和血液,感染病原菌的机会增大,若消毒灭菌不彻底,极易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国家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颁布实施,对口腔科在诊疗工作中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进行了规范。现将口腔诊疗中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口腔门诊在诊疗口腔疾病过程中发生感染的原因,探讨防止口腔科交叉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针对医院口腔科历来的感染情况进行比对和分析、回顾和总结。[结果]口腔科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仪器、治疗环境、操作不当以及医务人员自身操作4个方面。对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交叉感染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器械管理。[结论]病人在口腔科治疗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充分发挥医护人员在防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早预防,落实好各项监督管理制度,提升口腔科的管理水平,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专科门诊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系统化管理方法。方法对口腔专科门诊临床诊疗中所涉及的交叉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切断感染传播途径、定时监测防、控效果,针对新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系统管理方案。结果落实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及口腔感染控制准则,全方位保证了口腔科诊疗质量和医、技、护、患四方的安全。结论恰当制定和实施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系统化管理方案,可以使口腔专科门诊交叉感染防控工作走向了规范化、程序化和完善化,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口腔门诊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科门诊医源性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法:从医务人员、诊疗环境设置、消毒设备、消毒方法和程序、卫生学检测等方面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结果:逐渐规范了口腔科门诊预防医源性感染的管理控制工作。结论:口腔科门诊预防医源性感染管理工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可最大限度地预防口腔科门诊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医院感染在口腔门诊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在口腔门诊的发生。方法:合理布局诊疗室环境,健全口腔门诊消毒隔离等各项规章制度。结果:口腔医务人员自觉遵守口腔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结论:落实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可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防控的护理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桂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89-3389
目的 实施具体护理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口腔门诊医院交叉感染.方法 加强临床各个环节的消毒与各项预防工作,对口腔专科门诊的交叉感染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结果 具体护理管理措施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交叉感染的认识,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全方位保证了口腔诊疗质量和医技患的安全.结论 护理管理在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中起到主导和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存在于口腔诊疗过程中的严重污染问题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1],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是经血液、唾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艾滋病[2]。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我院于2004年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口腔诊疗操作技术规范》从医务人员、治疗操作、设备配置、器械消毒灭菌处理程序、卫生学监测等方面,制定了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考核细则。用制度规范诊疗过程中的消毒灭菌环节,使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降低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规范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针对门诊口腔科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结果 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得以执行,规范了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结论 加强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规范管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交叉感染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属于重点部位,在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交叉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中,感染管理是否到位,关系到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就诊病人就医环境,也关系到有效预防和减少病原微生物流行传播疾病。口腔诊疗的特殊性,使得口腔科门诊的交叉感染的成因有别于综合性医院。现将口腔专科医院门诊交叉感染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便加强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减少和降低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规范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针对门诊口腔科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结果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结论 加强基层医院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规范管理,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1998年以来口腔科感染率为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门诊口腔科消毒管理的方法。方法制定针对医院感染因素的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加强全员培训。结果规范了门诊口腔科消毒管理工作,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消毒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环境、口腔医疗器械、医务人员手、消毒灭菌等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与防控措施,即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落实口腔科消毒隔离措施,规范与加强门诊口腔科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降低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最大限度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提高医护质量。方法分析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合口腔科特点,从员工的个人防护、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流程、器械的具体消毒灭菌措施、诊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操作规范,并加强监督落实。结果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能有效控制口腔科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消毒管理规范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口腔科诊疗操作大多数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操作中治疗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黏膜等密切接触,许多传染性疾病可通过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口腔科诊疗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降低口腔门诊交叉感染率,我院口腔科于2003年建立门诊消毒室,健全了消毒管理制度,现浅析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实施口腔科医疗消毒灭菌规范,要强化口腔科医护人员学习好规范.充分认识口腔诊疗操作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实施口腔规范管理.不仅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且深受医患及社会好评。  相似文献   

18.
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在口腔科门诊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宇  黄卡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167-6168
我院口腔科以卫生部颁发《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为依据,制定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在口腔科感染控制工作上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口腔科预防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口腔科是医院交叉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我们必须加强对口腔科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控管理,采取各种针对性地消毒隔离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树立牢固的标准预防的观念,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注意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双向防护,使医护人员自觉主动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而努力,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是人体中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寄居数量最多的部位,在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血液等污染物会直接或间接污染医生的手、诊疗器械及空气环境,成为传播感染的媒介.因此,口腔科器械不经过严格消毒或灭菌,将会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为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严格口腔科卫生质量和消毒与灭菌,我们对本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预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