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采用MEMS技术实现的含有红外发射源和探测单元的片上集成红外气体传感器芯片。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探测器和红外发射源可以集成在同一衬底上的可行性,采用正面刻蚀和背面ICP深刻蚀硅工艺实现红外发射元和探测单元的悬空热隔离结构,可以使红外发射源和探测器同时工作在较好的性能状态下。通过对红外气体传感器的红外发射源和探测单元的测试,表明两种单元均可以正常工作,验证了这种集成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孙闻  俞君  张磊 《红外》2017,38(4):1-5
针对微型红外探测器组件的应用特点,介 绍了国内外微型红外探测器组件集成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红 外探测器组件集成中的几种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研究和 发展对于推进微型红外探测器组件的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多谱段集成长线列红外探测器应用情况,描述了国外多谱段集成长线列红外探测器技术性能及发展情况,介绍了国内GF-5号卫星用多谱段TDI集成长线列红外探测器研制情况,总结出多谱段集成长线列红外探测器研究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4.
动态红外图像转换技术是建立红外成像制导系统集成与性能评定试验系统的关键技术,电阻阵列技术是动态红外图像转换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介绍了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实验室测试评估系统工作原理,并详细阐述了美国林肯实验室在该项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张磊  林国画  康键  范博文 《激光与红外》2019,49(9):1075-1079
红外探测器杜瓦集成光学技术通过将光学系统集成在杜瓦组件内部,使之处于恒定的低温环境中,实现光学系统的低温化、无热化和小型化,有效提高红外成像系统的探测精度、灵敏度和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本文通过短焦距、大视场集成光学中测杜瓦组件的研制,获得了杜瓦内集成低温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对于开展杜瓦集成光学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艳军  陈哲  冷雁冰  董连和 《半导体光电》2013,34(6):954-957,962
针对红外焦平面阵列自身存在的占空比小、光能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利用光胶技术将方形孔径球面微透镜阵列与红外焦平面集成。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微透镜阵列集成的聚能效应。设计"栅线"和"十字"双对准标记,采用衍射光栅同轴对准方法实现器件的对准。经过对集成前后红外焦平面性能进行对比,发现响应率提高了近40%,探测率提高了约20%,红外焦平面的噪声从758.89μV下降到668.23μV。最终得到结论:光胶法用于两种器件的集成具有耐温性好、变形小、强度高等优点,集成后红外焦平面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有利于探测器微小型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宏焘  孙博姝  马辉  钟础宇  巨泽朝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1):20211111-1-20211111-14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讯波段集成光子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广泛重视并取得了突出进展,目前已走向商业化,这一技术的发展也激发了人们对于中红外波段(2~20 μm)片上光子集成的兴趣。中红外波段在空间光通信、热成像、物质探测分析等关乎国家发展、国防安全、民生改善等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利用半导体工艺实现中红外光电子系统芯片小型化在尺寸、功耗以及大规模量产部署具有重大优势。因此,发展中红外片上集成光电子技术具有重大意义。文中主要针对于中红外波段片上集成的一些关键基础器件(如:调制器、探测器)的突破性进展及代表性工作进行了回顾;对各器件的种类、性能、参数及加工手段分别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与比较;同时,也对器件的发展进程、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微型全集成化红外遥控接收器蔡伟智1、简介微型全集成化红外遥控接收解调电路模块(以下简称集成红外遥控接收器),将红外接收二极管、前置放大器以及解调电路等集成在同一基片上。它在一定距离内,能够将所接收到采用脉冲编码信号调制的红外光,转变成电信号,进行放大...  相似文献   

9.
红外探测器组网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红外探测器组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对其优化配置,数据接入与融合以及预警系统评估技术进行研究,为发展预警探测系统的集成实验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为提升我国红外探测器组网技术水平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红外伪装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侦察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军事目标面临新的威胁环境。因此,以对抗敌方红外侦察与打击为目的的红外伪装技术受到各国军界的普遍重视并得以迅速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红外伪装技术的三大分支即红外抑制技术,改变介质红外传输特性技术和红外欺骗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红外侦察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军事目标面临新的威胁环境,因此,以对抗敌方红外侦察与打击为目的的红外伪装技术受到各国军界的普遍重视并得以迅速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红外伪装技术的三大分支即红外抑制技术、改变介质红外传输特性技术和红外欺骗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红外对抗技术和装备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红外制导武器的快速发展。同时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使得红外对抗技术也在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一些先进的红外对抗技术和装备,如红外告警、红外干扰机、定向红外干扰系统、红外诱饵、红外烟幕、红外隐身等被用来对抗红外制导导弹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红外对抗技术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外对抗包括红外有源干扰和红外无源干扰两大部分,本文就红外干扰弹、红外干扰机等技术作简单介绍,文中概述了红外对抗技术的特点,国外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一个具有综合模拟红外场景能力的红外仿真系统来模拟交战时复杂地形、背景环境和大气条件。系统采用先进的红外场景生成技术即:CIG+目标再转换器,实时产生红外传感器实战外界场景逼真的目标和背景红外特征辐射图像,以实现对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或红外探测瞄准系统研制,集成过程中进行特定条件的试验和系统总体性能的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PAWS是以色列Elisra公司的凝视型红外导弹逼近告警系统,工作在中波红外波段,集成了红外传感器和先进的处理能力。这些特点使PAWS能分析来袭导弹的红外特征,并向飞行员或战车工作人员提供威胁的方向、类型和弹着时间。PAWS可自动引导定向红外对抗以及启动机载箔条与干扰弹投放系统。  相似文献   

16.
微小型化是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发展的必然趋势,微小型化将使目前焦平面阵列存在的占空比小、光能利用率低的问题体现的更加明显,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一种利用分子间引力的光胶技术将矩形孔径球面微透镜阵列集成于红外焦平面之中。采用几何光学理论分析了微透镜阵列的聚能效应,设计并制作"栅线"和"方孔"双对准标记,采用衍射光栅同轴对准方法使两种器件的对准精度达到0.1μm。对集成前后红外焦平面阵列性能进行测试,发现响应率提高了近40%,探测率提高了约20%,红外焦平面的噪声从758.89μV下降到668.23μV。最终得到结论:光胶法用于两种器件的集成具有耐温性好、变形小、强度高等优点,集成后红外焦平面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有利于探测器微小型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IrDA标准的红外无线数字通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静波 《信息技术》2005,29(3):46-48
概述了红外无线通信的概念,介绍了IrDA通信协议,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用红外通信接口模块,它支持IrDA协议,采用串行输入输出,可以做为附加通信模块方便地集成到各种设备和仪器仪表中。  相似文献   

18.
定向红外对抗技术及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傅伟 《激光与红外》2001,31(5):259-261
文中概述了定向红外对抗技术和相干光定向红外对抗中的激光器技术,介绍了非相干光定向红外对抗和相干光定向红外对抗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红外对抗包括红外有源干扰和红外无源干扰两大部分,本文就红外干扰弹、红外干扰机、红外隐身、定向红外对抗等技术作以简单介绍。文中概述了红外对抗技术的特点、国外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概述IR/MMW多模导的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重点阐述双色红外/主动毫米波多模导引头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难题,最后对多模导引头集成样机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