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爱剥夺损害大鼠的情绪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母爱剥夺对大鼠认知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将新生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母爱剥夺组,成年后进行记忆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母爱剥夺组大鼠在开场实验中的活动量和探索行为正常;新异物体识别实验中,母爱剥夺组鼠在新物体上探究的时间也与对照组相当;而在明暗箱被动回避实验中,母爱剥夺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表现出恐惧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小时候就知道很多与母爱有关的故事,什么"孟母三迁"、"画荻教子"……还知道动物之中也有"舐犊情深"的说法。人们常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罗曼·罗兰也说"母爱是一团巨大的火焰"。今天我一定要送妈妈一份特别的礼物!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小说世界中的畸形母爱折射出奴隶制影响下黑人社区母爱伦理缺失的悲剧世界。在母爱伦理缺失的世界里,母爱陷入伦理困境并遭遇伦理冲突,演绎着有悖伦理的故事,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悲剧。然而道德审判并没有缺席,黑人母亲对社会和内心道德审判的接受,表明了莫里森对母爱伦理道德回归伦理情境的期待。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把孙悟空还原成一个普通人,那么,从心理学的各个角度来分析,其实,孙悟空是个好孩子。"父爱母爱"造就了自信的悟空悟空从石头而来,但是,他并不缺少父爱母爱,花果山象征孙悟空得到的"父爱",水帘洞象征孙悟空得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的名著《宠儿》围绕一个骇人听闻的生母杀婴的事件展开,给读者再现了受尽奴隶制度压迫的黑人在万般无奈之下的惊人举措,同时给读者展现了一种另类的母爱,一种几近疯狂、畸形的、带着恨的母爱.《宠儿》中的主人公赛斯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母爱,各个阶段母爱的表现方式也不同,这些不同表现方式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母爱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母爱永恒     
人一出生所能体验到的第一份情感,就是母爱,尽管那时我们没有记忆,但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恋。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在悲伤时,她是慰籍;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厚的源泉。世上唯一永恒不变的也只有母爱,然而我却再也无法真实地感受母爱。每当万籁俱寂的深夜,我常常会陷入无边的哀思,无法扼制热泪的喷涌。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在《慈悲》中讲述了一位无名黑人母亲为保全年幼的女儿免遭奴隶主侵犯而“卖女为奴”的故事,然而这份浓烈的母爱对女儿弗洛伦斯而言是份缺失的母爱;母爱的缺失给弗洛伦斯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导致她在成长中无从了解黑人文化,无法建构黑人身份、建立和谐两性关系以及尽到“为母”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比较《母亲大人》和《金锁记》中的两位母亲——费利西黛和曹七巧畸形母爱的表现及实质,揭示导致二者人性扭曲、母爱畸变、亲情沦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母爱如露水,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我们;母爱是明灯,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引导着我们……今天,我学习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怀念母亲》。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季羡林对母亲("生我的母亲"和"我的祖国母亲")的怀念,他6岁就离开了生母,即使回家也只是短暂待几天;后来去德国留学,远离故土,祖国母亲频来入梦。"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相似文献   

10.
试析沈石溪笔下狼形象的母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石溪,一个倍受欢迎的动物小说作家,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狼形象,他极力赞誉狼的重要本性之一——母爱,以狼母爱之伟大照出如今社会中人类某些人性的沉沦,是希望对人类有某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雌猴到女人,母爱一直被认为是天性。美国人类学家萨拉·赫尔迪深入印度腹地,经9年实地考察打破了这一童话。  相似文献   

12.
沈石溪,一个倍受欢迎的动物小说作家,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狼形象,他极力赞誉狼的重要本性之一——母爱,以狼母爱之伟大照出如今社会中人类某些人性的沉沦,是希望对人类有某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晓莉 《科技信息》2008,(4):247-247
本文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将一个班主任如何集母爱与师爱于一身,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毫无保留地向学生奉献出无私的爱。学生才信你、服你、尊敬你等切身感受进行了总结,与广大教师就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母爱渗透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进行分享。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在价值观塑造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在家庭中,母亲和孩子接触最多,对孩子影响最大,是赋予孩子社会性的启蒙老师。在此意义上,母爱和儿童教育问题是关乎民族素质的重大话题。因此,自现代以来,这一主题被文学家们反复书写。遗憾的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虽有人对母爱主题进行了研究,但至今尚无人把母爱和儿童教育问题关联起来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早年经历对其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幼年丧母,母爱缺失对于他的创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形象的塑造、主题的展现和情感的表达等方面,探讨了母爱缺失与其创作之间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6.
夏君 《科技信息》2010,(18):150-150
俄狄浦斯情结用以指代儿子弑父娶母的欲望。在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由于母爱的缺失和父权的消亡,俄狄浦斯情结呈现出特有的变化,如寻找母爱的替代品、取代父亲的地位或者将兄弟视为情敌。本文试图分析艾迪四个儿子的俄狄浦斯情结,从而对《我弥留之际》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特殊性加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朱娜 《科技资讯》2009,(33):206-206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是一部描写美国黑人惨痛历史的小说,其小说中描述了鬼魂还魂归来索取母爱的故事。文章拟通过二元对立分析该小说,从母爱的甜蜜与畸形、对白人的屈服与反抗以及黑人同胞的帮助与背离三个方面出发指出黑人不该忘记自己的历史,同时应互相扶持并找到自己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E.M.福斯特的小说富有一种浓郁的母性情结,小说《印度之行》中所孕育的母性情结主要源于福斯特现实母爱的影响及其对女性之爱的追求和渴望。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所营构的阿巴拉山洞意象是其母性崇拜的文化表征,圣母形象穆尔夫人的建构则是其表现神性之母爱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2016,(6)
正鸭嘴龙妈妈会像人类一样照顾和牵挂孩子的一生吗?还是会像其他很多动物一样,只是在一定阶段抚育和保护孩子呢?如果这种"母爱"有个期限,那会是多久呢?"慈母爱,爱幼雏",元代诗人杨维桢在《慈母爱》一诗中这样描述了母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深深地融于每位母亲的血液中。研究表明,这种爱并非人类独有,在动物界亦很普遍。从水中穿梭的鱼(如慈鲷)到天空中飞翔的鸟(如家燕),再到陆地上行走的哺乳动物(如老鼠、大熊  相似文献   

20.
冰心是中国小诗的奠基人,也是新文化运动之子,她的作品中洋溢着一种爱与美、温柔与和谐的气氛。她高扬爱的哲学,热烈歌颂伟大无私的母爱,在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含蓄中品尝着对童幼时母爱的甜蜜,而这杯冰心满斟的生命之酒,同时却深深影响了海外的菲律宾华文文学,让无数旅菲华人游子魂牵梦绕,铸就了他们心中的爱的圣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