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熊胆是中医、蒙藏医临床上传统用的药,用途广泛,疗效显著,被誉为"药中黄金"。熊胆中的活性成分是熊胆脱氧胆酸,能促进胆固醇的转化和排泄,常被用于治疗胆结石,胆性肝硬化和肝癌。西药中使用的熊胆脱氧胆酸是肉牛屠补厂提供的牛胆中提取人工合成品,而蒙藏医实用的熊胆大部分是养殖场饲养的黑熊身上抽制品。随着我国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猛发展,以熊胆为原料的制剂应用广泛,如中药有熊胆丸、熊胆乙肝胶囊、熊胆清肝口服液等,  相似文献   

2.
妇欣汤治疗重度宫颈糜烂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杰  韩雪 《陕西中医》2001,22(11):650-650
探索中医药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妇欣汤 (蜈蚣、当归、黄芪、海螵蛸、苦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虎杖等 )结合四诊辨证加减用药 ,治疗重度宫颈糜烂 96例。结果 :总有效率 92 .7%。提示 :本方有活血化瘀 ,清肝利湿 ,解毒生新 ,愈合糜烂 ,防癌治癌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熊胆腥臭的消除与苦味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刚  罗玉川 《中药材》1999,22(4):206-207
用β-环糊精调节熊胆颗粒、口服液的苦味,用蛋白酶处理消除熊胆的腥臭,制得苦味适宜、无腥臭的熊胆颗粒和口服液。  相似文献   

4.
几种传统中药中多糖的提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超声提取黄药子、黄药子 当归(质量比3∶2)、白花蛇舌草 半枝莲(质量比3∶2)三味传统中药的单复方药中的多糖成分,并应用比色法原理对提取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其中黄药子 当归(质量比3∶2)的粗多糖含量最大,为16.509%。经测定3种多糖都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活性次序为黄药子 当归(3∶2)>白花蛇舌草 半枝莲(3∶2)>黄药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思美泰结合中药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予思美泰结合中药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对照组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血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的变化及妊娠结局,并观察思美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瘙痒症状减轻,总胆汁酸、转氨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头痛、面色潮红等,占4.8%(2/41)。结论:思美泰结合中药中药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效果明显。结论:思美泰结合中药中药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ICP患者疗效明显。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张霞  韩姗姗  丁樱  陈文霞 《河南中医》2019,39(6):871-877
目的:分析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中英文网络检索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文献,英文数据库包括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Wan Fang)、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5月1日,收集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运用Cochrane推荐的风险评估量表(risk of bias,ROB)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用Rev 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Meta分析显示,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光照疗法、肝酶诱导剂、益生菌及其他对症治疗)与单一西医疗法在有效率、日均胆红素浓度、治疗天数、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共7项研究425例中提及了19例轻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腹泻、少量皮疹,均在停药后自行消退。结论: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胆红素浓度,缩短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但纳入原始研究数量少且证据质量级别较低,临床运用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7.
<正>熊胆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或棕熊Ursus arctos Linnaeus的干燥胆[1],性寒,味苦,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之功效。熊胆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熊胆味甘、微寒,主风痹不仁,  相似文献   

8.
当归补血口服液系我院研制的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贫血(IDA)的纯中药复方口服液,其临床有效率达91.43%。我们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其主要有效成份之一的阿魏酸的含量进行了实验研究,为当归补血口服液的内在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红眼病,中医认为是由外感风热、肝火上炎所致的暴发火眼。我们选用清肝泻火(抗菌、抗病毒)的中药,制成滴眼剂(清目灵眼药水)及口服液(清肝明目口服液)配合应用,对本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报道如下。一清目灵眼药水的药物组成及配制法;野菊花80克忍冬藤80克蒲公英45克黄连30克赤芍40克板蓝根45克  相似文献   

10.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或棕熊Ursus arctos经胆囊手术引流胆汁而得的干燥品,是我国珍稀动物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等功效。研究发现熊胆还具有抗炎、抗凋亡和抗氧化应激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关药理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疾病与肠道菌群及肠道代谢物有着密切相关,熊胆中胆汁酸类成分与肠道菌群和肠道代谢物之间存在双向调节,这也可能是熊胆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潜在治疗途径。该文全面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综述了熊胆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及熊胆对肠道菌群和肠道代谢物的影响,以期为熊胆后续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香港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中药材黄芩、黄连和黄柏能成功抑制80%的肝癌细胞,比熊胆更具抗癌性。熊胆一向被视为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作用,除用于治疗肝胆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外,还可用于洗发水、牙膏等。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自2008年起进行为期4年的熊胆替代品研究,以具有相同药性的植物中药黄芩、黄连和黄檗,与熊胆疗效、功用比较,并将这些植物中药施用于从人体抽出的癌细胞上进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2.
白梅 《四川中医》2006,24(1):96-97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母乳性黄疸新生儿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检测日均胆红素下降幅度及观察平均治疗天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胆红素的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可减少胆红素代谢的肝-肠循环,加速其分解和排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使用方便,可作为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3.
李常青  温韶  詹少锦 《新中医》2004,36(4):38-39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45例口服清肝利胆口服液;对照组30例口服齐墩果酸片。疗程均为3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 HBeAg、HBV-DNA的阴转率为25.0%、28.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肝利胆口服液可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降酶、退黄作用,对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引流熊胆液对失血性大鼠血清中SOD,MDA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胆为熊科动物(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或棕熊(Ursus arctos L)的胆囊内胆汁,现多以人工引流的干燥熊胆汁入药。引流熊胆的化学成分与天然熊胆相似。熊胆灌胃给药具有抗炎免疫、利胆、镇惊、降血脂、及冠脉扩张等作用,本文就熊胆能否对失血所造成的组织细胞的损伤具有防护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 Wistar大鼠,体重250±35g,雌雄不分,由延边大学医学院动物科提供。  相似文献   

15.
升白康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白康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杨玉,王洛铭,朱风云,李国茹(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升白康口服液是我们近年研制的升高白细胞新药。由黄色、补骨脂、当归、附子、枸杞子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生血、补肝肾、养精髓的作用,临床上用于肿瘤病人因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总有效率达92.53%。为控制产品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我们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当归、黄芪、补骨脂进行了定性鉴别,对附子中乌头碱进行了限量检查。1仪....  相似文献   

16.
扶正口服液是在《普济本事方》所载名方“五味子丸”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制药工艺精制而成。主要由人参、沙棘、黄芪、半枝莲等药物组成,具有扶正固本,滋阴壮阳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笔者对扶正口服液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实验材料1.1 药品与试剂 扶?..  相似文献   

17.
叶雷  赵立琳  邹旭 《陕西中医》2012,(10):1276-1278
目的:观察心通口服液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分为心通口服液(黄芪、党参、何首乌、淫羊藿、野葛、当归、丹参、皂角刺、枳实等)治疗组35例,复方丹参片对照组35例。结果:心通口服液改善胸痹心痛及对心电图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血脂TC和TG及血液流变学影响优于对照组,对中医证侯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心通口服液具有改善心绞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归芍口服液是我院外科根据中医药理论研制出的医院制剂,制成口服液已使用10余年。处方由当归、白芍、生大黄、厚朴等16味中药组成,具有理气健脾、润肠通便等作用,用于术后、久病体弱、肠燥便秘等症。由于原审定标准中对主要药物只进行化学鉴别,且化学鉴别专属性不强,不能达到控制药品质量的目的,为了加强药品质量控制,笔者对该制剂中的当归、白芍进行了薄层色谱(TLC)鉴别[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对移植性小鼠肝癌H22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中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H22动物模型,并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软坚口服液7.8 mL.kg-1、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普通粉15.6 g.kg-1、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高、中、低剂量(15.6,11.7,7.8 g.kg-1)6组,给药10 d后处死模型小鼠分离肿瘤,检测肿瘤大小、称质量,计算肿瘤抑制率,并将肿瘤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基因。结果: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高剂量组肿瘤抑瘤率达47.55%,与软坚口服液结果相近;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高、中、低剂量可降低肿瘤组织中Bcl-2蛋白基因表达,高、中剂量可升高Bax蛋白基因表达;与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普通粉组相比,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高剂量组Bcl-2蛋白基因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基因表达明显升高。结论: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微粉可抑制H22瘤体生长,且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0.
熊胆系传统贵重中药材,但明代以前并不为临床常用。本文根据汉唐至金元古籍,搜集整理有关熊胆临床运用概况,总结出明代以前熊胆的临床应用特点。熊胆多用于外科痔疮、儿科虫疾、痫证和眼科翳障等病证。熊胆功效集中于清热燥湿、清肝泻火和止痛逐瘀;主治病证以实证为主。熊胆用量均偏轻灵;熊胆方配伍偏重于矿物类和动物类药;使用方法上多为干燥熊胆研磨成粉,内服时取少量和乳汁、竹沥或用温开水送服;外用多配以冰片和樟脑,研为细末,以"擦、涂、点"法施药于患处;熊胆剂型多见丸、散、膏剂形式。熊胆加工与辨伪方法相对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