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良 《亚太传统医药》2014,(12):128-129
目的:通过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分析对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进行探讨。方法:对某院药剂科中药房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中药药品的调剂、发放准确率和患者对中药管理的满意度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比分析在医院信息化系统管理下,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的服务质量。结果: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使中药房的中药药品调剂准确率从88.75%上升至99.80%,患者对中药房中药管理的满意度评价从80.25%上升至99.80%,信息化管理前后的调查结果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药房的中药质量管理中,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实行对中药的调剂准确度和患者满意度具有显著改进效果,值得临床药师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提高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质量管理水平中的作用。方法:医院中药房自2022年起开始应用PDCA循环模式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质量管理工作中。从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含中药配方颗粒处方中选取120份,作为实施前研究对象。从2022年5月—2023年3月期间中药房录入含中药配方颗粒的处方中选取120份,作为实施后研究对象。分别在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评估医院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质量管理水平和药学服务质量,统计实施前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管理差错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调查临床患者对中药房管理及调剂用药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情况,分析新管理模式在中药房调剂管理工作中的开展价值。结果:实施后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质量管理和药学服务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管理差错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药房管理和调剂用药相关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的实施开展,能明显提升中药房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质量管理水平,减少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差错和不良事...  相似文献   

3.
薛磊 《光明中医》2021,36(1):147-148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药药事管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中药调剂在中药房管理中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操作性、学术性,中药调剂还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一直是中药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中药房施行规范化管理直接影响中医治疗效果。本文分析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对中药房管理的提高作用,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从而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以保证医院中药房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杨雪君 《新中医》2019,51(4):4-6
目的:探析医院中药房开展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7年度医院中药房质量管理工作,2016年度实施中药质量常规管理,2017年度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对比分析两年度的复核前中药调剂准确率,应用自制问卷评测中药房管理质量和患者对中药房服务的满意度。结果:2016年度复核前中药调剂准确率为97.00%,低于2017年度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017年度的中药妥善存储、中药放置规范、中药过期处理、发药及时准确评分均高于2016年度(P 0.05,P 0.01)。2017年度患者对中药房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67%,高于2016年度的96.00%(P 0.01)。结论:在医院中药房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改进和提升中药房管理质量,保障中药应用的准确性,且可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值得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对中药房药品调剂准确率、调换率的影响评价。方法:选择从2017年已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中药治疗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实施后),另选取从2016年未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中药治疗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实施前);比较分析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的中药房药品调剂准确率、中药房药品调剂调换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实施后的中药房药品调剂准确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实施后的中药房药品调剂调换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中药房药品调剂应用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中药房药品调剂调换率,明显提升中药房药品调剂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中药房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10月浙江省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中药房的3667份处方,调查分析中药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管理对策实施前后调剂差错的发生情况和投诉情况。结果:管理政策实施后调剂差错的发生率和投诉率较管理前明显降低(P〈0.05);经调查中药房调剂的差错从高到低依次为处方书写不规范、调剂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调剂人员的专业知识薄弱、中药质量不过关、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其他原因等。结论:针对医院中药房调剂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调剂差错的发生率和患者投诉率,应重视中药调剂工作,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致使中药药事管理工作逐渐被临床所重视。众所周知,中药调剂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学术性以及操作性,并且中药调剂还兼备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因此中药调剂一直以来都是中药房工作的重难点,并经临床研究证明中药房是否实施规范化管理,将会直接影响中医治病疗效。此研究旨在分析在中药房管理工作中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并结合我院中药房工作实况来展开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来全面加强并规范相关管理措施,从而全面提高基层医院中药房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中药房满意度的影响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中药房实践积累经验,并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找出药房调剂过程中及日常管理中影响到各环节质量所存在的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全程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分别比较管理前、管理1个月和管理3个月后的中药药品调剂情况和患者对管理后的满意度。结果:管理1个月后和3个月后发生"药名错、剂量错、漏药品、规格错、错发人"等中药药品调剂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管理前(P0.05);此外,经比较,管理前和1个月后和3个月后的取药流程、等候时间、用药指导、服务态度及总体情况等患者对中药房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结论: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医院中药房调剂质量,且促进了医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清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药房中药管理措施实施前后的调剂合格率、发放准确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实施中药质量管理措施后,中药房的调剂合格率为99.6%,发放准确率为99.9%,患者满意度为98.8%,与实施管理措施之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质量管理措施的实施,对中药房调剂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程度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房调剂质量控制对临床用药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我院89762张中药处方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传统的中药房管理方法,B组采用中药房强化调剂质量监管措施,比较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4%,显著低于A组的0.35%(P〈0.05)。结论:加强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可确保中药调剂质量,从而提高中药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中药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中药房开展中药调剂监管工作,探讨如何减少中药房不良事件和相关差错的发生。方法:选取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中药房开展服务质量监管前的28993张处方为开展前组,选取开展服务质量监管后的28174张处方为开展后组,对开展前和开展后两组处方相关不良事件数和调剂差错数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中药房开展管理前后由于管理疏忽造成的不良事件数量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房开展管理前后由于操作失误造成的不良事件数量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管理前后中药房中药调剂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数量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房通过在常规管理措施基础之上开展中药调剂监管工作,显著减少了不良事件和调剂差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中药调剂管理对中药房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3~10月的中药房使用常规管理办法为对照组。选择医院2018年11月~2019年6月的中药房使用中药调剂管理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处方错误、查对制度不符、配伍禁忌、未执行脚注及饮片质量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及腹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药房的质量控制工作中应用中药调剂管理可以增强对重要调剂的监管力度,促进医务人员在书写处方时更加规范化,同时也减少了差错事件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质量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三种不同中药使用优劣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散装饮片、小包装饮片、免煎颗粒使用优劣。方法:从对调剂工作影响、对病人使用影响、对中药房管理影响三方面展开探讨。结果:三种饮片对调剂、对病人、对中药房管理都有一定的优缺点。结论:目前的三种饮片仍未达到完美要求,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我们去不断创新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了解医院中药房调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管理对策,提升中药房调剂管理质量。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2019年。医院自2019年1月起开展专项管理活动,调查2018年中药房调剂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管理对策。随机各抽取2018年、2019年的400张中药处方为调查对象,比较两个时期中药房调剂工作存在的问题,评价管理质量。结果:2019年中药房调剂差错率为0.8%,显著低于2018年的6.8%(P<0.05)。结论:对中药房调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能够为管理层提供准确数据,从而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提升中药房的调剂质量,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加强中药调剂监管工作,来探讨如何减少中药房不良事件和相关差错的发生。方法:选取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中药房开出的28944张处方,其中处方中有13924张为质量监管工作前开出的处方,15020张为质量监管工作后开出的处方。其中,对开展前和开展后的两组处方中出现的中药房药剂不良事件和相关差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中药房调剂时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后发现,调剂监管工作前开出的处方出现的不良事件数量和相关差错的发生都高于质量调剂监管工作后的处方差错数值(P0.05)。结论:通过在中药调剂工作中开展监督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和相关差错的发生率,提高中药调剂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管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2):1146-1147
中药调剂是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医师开方不规范、中药调剂人员缺乏、业务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中药调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与安全用药。文章提出应通过提高处方书写质量,加强中药调剂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改善中药房硬件建设,以确保中药调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中药房中药调剂效率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中药房收治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诊疗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中药房收治的采用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诊疗的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对比2组中药调剂效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取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调剂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可有效提高中药房中药调剂效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韩灵国  付立军 《中医药导报》2005,11(8):61-61,77
通过对一些基层中药房(药店)的中药饮片的处方调剂工作进行了解分析,发现在中药调剂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并直接影响了中药调剂工作的质量和中药汤剂疗效的充分发挥。对照中药调剂的工作内容及操作常规,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对中药调剂工作的建议,以提高中药调剂工作人员的调剂水平和中药调剂工作的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中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看病吃中药的群体越来越大。医院中药房取药者经常是人满为患,造成患者的抱怨甚至投诉。为提高医院中药调配效率,缓解患者取药时间长的难题,文章结合目前医院中药调配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如通过调剂模式、斗谱编排等改进措施,可以提高中药调剂速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药房质量控制中中药调剂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期间,选择中药房工作人员15名,在细节管理施行前后比较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后在中药调剂质量控制中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调剂细节管理在中药房质量控制中,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