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熄风通络饮、早期康复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接受常规治疗康复的对照组、熄风通络饮联合早期康复治疗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社会功能评分(OHS)变化情况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卒中复发率情况。结果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急性脑梗患者NIHSS、ADL、OHS评分结果以及组间患者死亡率对比(P0.05)。实验后,组间NIHSS、ADL、OHS评分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对照组复发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熄风通络饮、早期康复联合治疗,可以整体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质量、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汤联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塞神经功能缺损和牛津残障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10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气通络汤合并早期康复与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指标是神经功能评价(NIHSS)、社会功能评价(牛津残障评分OHS)。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NIHSS评分、OHS评分对比,治疗后各时间点数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NIHSS评分、OH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服用益气通络汤期间,3例患者无法耐受中药,退出课题研究,余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气通络汤联合早期康复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病残,提升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合熄风通络汤加减治疗风火上扰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风火上扰型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天麻钩藤饮合熄风通络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MBI指数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风火上扰型脑梗死患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合熄风通络汤加减治疗,能够帮助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饮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2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熄风通络饮合并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观察时间为30天,指标是病死率,神经功能评价(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中医证候评分及安全性评价。结果:(1)两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中医证候分值30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mRS 0-1级,60.7%Vs54.2%,研究组增加6.5%患者独立生活;(5)研究组有改善生存质量的趋势;(6)服用熄风通络饮期间,研究组2例患者无法耐受中药,退出课题研究,余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熄风通络饮并未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运动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提高生存质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组)和普通病房(对照组)两组。疗效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NIHSS评分、FIM评分以及死亡率和复发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IM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后的病死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明显促进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活血熄风通络汤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炳武 《新中医》2007,39(4):47-48
目的:观察活血熄风通络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脱水、降颅压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血熄风通络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肿水肿、NIHSS评分、ADL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9.31%,对照组为69.2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肿大小、水肿体积、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在水肿体积、NIHSS评分及ADL能力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活血熄风通络汤配合常规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张小俊  高少科 《光明中医》2014,(9):1867-1868
目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1月-2013年l月收住的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辨证施治;结果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发生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祛邪通络方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9年5月—2020年8月ACI患者86例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祛邪通络方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分析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67%vs 76.74%)(χ2=8.444,P=0.004);治疗前,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和D-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社区康复对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社区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安排社区康复,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ADL、FMA评分。结果:MBI及FMA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社区康复能明显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丹参酮ⅡA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自由基的相关影响。方法从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选取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别为48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丹参酮ⅡA治疗)与4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经治疗后通过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各项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观察组在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各项指标的评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丹参酮ⅡA具有明显疗效,且该药物在清除自由基方面也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络熄风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52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通络熄风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对比分析两组疗效、CNS评分、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CNS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CNS治疗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治疗后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治疗后水平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治疗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熄风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7,(12):1639-1640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脑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选择中医辨证分型属于瘀血阻窍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使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指数的变化以及血清hs-CRP的浓度变化,并根据治疗前后数据的变化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38%),明显高于对照组(77.95%)(P0.05)。观察组血清hs-CRP、NIHSS评分、BI指数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瘀血阻窍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患者NIHSS评分和BI指数,提高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脑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消栓通络胶囊联合叶酸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人群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60例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10例。两组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消栓通络胶囊,6粒/次,3次/d;叶酸片0.8mg/d,1次/d,疗程为1年。随访观察1年,对比两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血压达标情况,m RS评分、NIHSS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观察卒中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年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血压达标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m RS评分和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复发率(9.3%)明显低于对照组(28.2%)(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2.6%和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通络胶囊联合叶酸口服可以有效降低血液黏度,有利于控制血压,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组,药物+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组(治疗组34例),单纯药物+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4例)。入组前、治疗2周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为2.91分±1.21分与5.76分±4.17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分别为82.35分±10.32分与67.21分±19.86分,较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中药汤剂。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及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拟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偏瘫临床疗效.方法:选用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内二科及针灸科收治患者102例(男65例,女37例),按照随机、单盲、对照原则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自拟活血通络方(天麻、钩藤、黄芪、全蝎、蜈蚣、地龙、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石菖蒲等组成)治疗4个疗程28d,观察患者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比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治疗后组间各时间点、数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服药期间,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①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急性脑梗塞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②自拟通络汤可能通过中医活血化瘀通络法,提高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塞偏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通络饮结合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黄芪通络饮及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凝集指数、红细胞积压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下降、ADL指数评分提高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通络饮结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B组(针刺结合卒中单元组)、C组(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D组(卒中单元组)组,每组60例。每组病例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BI)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整体临床疗效,并于出院后第6个月随访OHS评分。结果4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B、C、D组治疗前后sIAs评分差值分别为21.91±3.25,17.11±4.12,17.25±4.26,10.64±5.42,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前后BI评分差值分别为43.58±1.69,38.69±2.35,39.16±2.54,33.57±1.28,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值分别为12.33±2.25,9.20±3.02,8.04±3.16,5.93±3.38,A组差值与B、C、D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和出院后第6周OHS评分比较,A组与B、C、D组比较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总有效率93.33%,B组总有效率86.67%,c组总有效率85%,D组总有效率86.67%,A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中药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能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可提高整体临床疗效,较针刺结合卒中单元组、中药结合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组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段红莉  王雅娟  刘玉洁 《河北中医》2009,31(10):1450-1452
目的观察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3例随机单盲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在神经内科一般治疗处理及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予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自拟方口服。对照组21例予神经内科一般治疗处理及基础康复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B rathel指数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上肢Fugl-M 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36%,对照组总有效率4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 rathel指数评分、ADL评分、上肢Fugl-M 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治疗前后比较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上肢关节疼痛、肿胀、痉挛状态,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提高其生存质量,比单纯的基础康复治疗疗效显著,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亚低温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神经功能的评分等来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治疗率为42.8%,观察组为70.0%,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外伤心脑梗塞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