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对老年人施行髋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精神异常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有明显焦虑症状的患者应用阿普唑仑及其他抗焦虑药物处理,一旦发现精神症状,即予阿立哌唑、奥氮平、舒必利等进行抗精神异常治疗。结果 70岁以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28例,术后精神异常12例,其年龄组分布为70~79 岁14例,出现精神异常3例, 发病率为21%; 80~95岁14例;出现精神异常9例,发病率为 64%,抗精神药物一般用药时间1周左右,症状缓解,部分患者术后2周出院时,仍需带药出院维持一段时间。最终精神异常症状基本消失治愈。结论 老年患者全麻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发生精神异常,要引起注意,加用抗精神药治疗能取得好的疗效。 [关键词]老年人 人工关节置换 精神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老年人施行髋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精神异常进行早期临床干预.方法 采用对照组及观察组比较,有明显焦虑症状的患者应用阿普唑仑及其他抗焦虑药物处理,一旦发现精神症状,即予阿立哌唑、奥氮平、舒必利等进行抗精神异常治疗对观察组进行早期临床干预.结果 对照组70岁以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28例,术后精神异常12例,其年龄组分布如下:70~79岁14例,出现精神异常3例,发病率为21%;80~95岁14例,出现精神异常9例,发病率为64%,对照组发病率42.85%;观察组70岁以上32例,术后精神异常9例,其年龄组分布如下:70~79岁17例,出现精神异常3例(其中1例术前已有精神异常),发病率为11%;80~91岁15例,出现精神异常6例(其中4例术前已有精神异常),发病率为13%.观察组发病率12.5%.结论 老年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易发生精神异常,经术前、术后早期干预,能降低精神异常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3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术前及术后功能训练、出院指导。结果:术后2~3周患者无术后早期并发症迹象,顺利出院。随访6~12个月,髋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不痛19例,髋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的3/4、微痛14例,髋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的1/2、疼痛明显1例。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系统康复训练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研究.方法 对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症状严重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男2例,女4例;年龄42~59岁.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为6~25年,均为处于红斑狼疮静止期前来就诊并手术,并已遵医嘱进行了正规的激素类药物治疗而3周内未服用抗凝药物.结果 术后出现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脂肪液化及局部血肿形成各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未出现浅部感染、切口窦道形成;4例切口Ⅰ期愈合,而2例术后出现非特征性发热,均为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内科抗炎及化痰治疗后消失.所有手术病人在术后均6~24个月均获随访,其中1例病人在两次随访后进行了对侧髋关节置换手术.相比较术前而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症状均有显著缓解.根据我科自行提出的髋关节系统功能评分标准,术后评价均为优秀,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要熟悉掌握其手术时期及适应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异常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4月共12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7例患者在治疗1天后症状消失或缓解,4例5天后症状消失,1例1周后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3个月,患者无精神异常复发及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病期间未出现跌伤、病理骨折及关节脱位情况。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精神异常可能涉及多种原因,及时发现和治疗是关键,而排除颅脑器质性病变后,患者预后多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重点,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全面评估6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严密观察,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功能.结果 63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早期未出现并发症,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术后10-15d出院.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应观注重点,有利于手术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7例行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术前、术后进行专科护理。结果 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有4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但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定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达97%。结论对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的进行全面性、连续性的护理,是手术成功、提高患者满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 1998年 7月至 2 0 0 3年 7月期间我科共对 61例 6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 ,包括复位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结果  1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无效死亡 ,60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顺利出院 ,且行人工股骨头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三周均可下床活动。 5 2例患者得到 6个月至 15个月的随访 ,一例 77岁女患者出现人工股骨假体脱落 ,需再次手术治疗 ,一例 61岁女患者行内固定术后 14月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而改全髋置换术。 44例患者基本恢复伤前功能活动 ,8例患者扶拐活动尚可 ;结论 手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可降低由于长期卧床而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 ,并能恢复患者部分或全部的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于2006年4月~2007年12月期间,对我院对4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患者术后4~5天下床行走,2周出院.结果表明,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出院时均可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半年后复查,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鲁华  张丽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96-2297
目的:探讨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在髋关节置换术的全程中,对患者及家属讲解髋关节置换术的必要性、可行性、方式、疗效、术前准备、术后体位、康复锻炼方法及出院后注意事项。结果: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术后3个月至2a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9.1%。结论: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使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术后采取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进行康复锻炼,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促进了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在髋关节置换术的全程中,对患者及家属讲解髋关节置换术的必要性、可行性、方式、疗效、术前准备、术后体位、康复锻炼方法及出院后注意事项。结果:4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术后3个月至2a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9.1%。结论: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使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术后采取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进行康复锻炼,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促进了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460例486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感染护理措施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预防感染护理,460例486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结论 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制定出系统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选择最佳的手术期;严格无菌备皮,优化手术室环境,严格无菌操作;应用防水布;正确处理术后引流管,规范切口换药及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有针对性的出院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康复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了进行骨科临床治疗外,同时按照手术方式设定术前康复以及术后护理康复程序进行治疗;对照组仅按照骨科临床治疗以及常规术后康复进行.结果 2组分别失访2例.治疗组Harris总分在术后14 d及术后4周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治疗组康复训练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髋关节功能康复达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康复模式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有积极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较早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总结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整体化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结果:86例患者术后髋部疼痛症状消失,伤口愈合良好而出院。结论:全面的术前准备与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以使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有关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203例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术后住院14~20天,平均15天。出院时所有患者的髋关节活动范围为:屈曲70°~80°,平均75°;肌力Ⅳ-Ⅴ级。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及围手术药护理,能有效预防褥疮及肺部、浅表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1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加强营养,配合医生作好术前准备,术后针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主要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 3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后,进行综合性治疗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7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几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28例7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9例,DHS内固定手术治疗14例,骨牵引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三种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23例接受手术的患者没有发生术中、术后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周均可以坐轮椅外出,术后10周16例可以辅助下床活动;术后6个月7例生活恢复自理。5例牵引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褥疮2例;3例牵引3个月、6个月后复查显示骨性愈合,髋关节活动受限;2例牵引3个月后肺部感染并发症,出院后死亡。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积极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老年人髋关节疾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改善髋关节功能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如何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对麻醉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全麻和硬膜外两种麻醉方法进行比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a来共治疗患者 30例 ,均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年龄从 5 9岁~ 86岁 ,平均 70岁。其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 2例 ,高脂血症者 6例 ,糖尿病者 1例 ,术前评估 ASA ~ ,选择情况较佳者行硬膜外麻醉 8例 ,全麻 2例。1.2 麻醉前准备 术前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中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中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70~79岁,平均74.8岁.骨折类型(Evans分型)分为:Ⅱ型5例、Ⅲ型12例、Ⅳ型9例、Ⅴ型2例.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时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好,假体无松动及下沉,除4例患者自己要求出院外,其他患者出院时均能扶拐下地活动.随访8~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随访中18例髋关节功能恢复受伤前水平,8例患者连续行走2 km后觉髋部酸痛不适,2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患侧髋关节疼痛,复查x线检查示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中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效果好,术后患者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减少并发症,提高中龄老年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对1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整体、系统化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及护理.结果:16例患者术后髋部疼痛症状消失,伤口愈合良好而出院.结论:全面的术前准备、健康指导及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以使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取得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