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在自然温度条件下处理VC、SD和葡萄糖生产废水。反应器容积100L,发酵温度-24℃,进水CODcr3000-5000ml/L,有机负荷3-6kgCOD/(m^3.d),HRT为18-24h,产气率达到0.3m^3/kgCOD,甲烷含量70%,CODcr去除率达到90%,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为厌氧处理较低深度的制药废水找出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半连续活性污泥法对污水中五价砷的去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控制污泥浓度MLSS为2000mg/L的半动态试验,我们研究了活性污泥对不同浓度砷、同一浓度但有机负荷不同时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砷的吸附在1-2小时左右达到平衡状态;含20ppm、100ppm,As(Ⅴ)和污泥作用12小时后,其去除率分别为55.8%和46.3%;只有极少量As(Ⅴ)转化成As(Ⅳ);污水的有机负荷(COD)高,污泥对砷的去除率也上升。  相似文献   

3.
废物处置     
废物处置SolidWasteDisposal¥(UNEP)Abstract:About90%ofmunicipalsolidwasteand70%ofdangerouswastesarelandfilled.Therestiseitherincine...  相似文献   

4.
电厂锅炉清洗废水治理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厂锅炉清洗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柠檬酸和丙酮肟等有机污染物。经试验,采取原水作适当稀释后,进行好氧曝气-活性炭生物膜法二级处理,CODcr总去除率可达88%-90%;BOD5去除率为90%。经两经处理后的出水,CODcr<100mg/l,BOD5<50mg/l,可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AB法处理含合成洗涤剂的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AB工艺用于处理含合成洗涤剂废水的CODcr和BOD5总去除率分别为90%-95%和86%-96%,比常规活性污泥法提高36%-45%。  相似文献   

6.
活性炭纤维电极法处理草浆造纸黑液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用活性炭纤维(ACF)电极法和酸析、凝聚处理加电极组合方法,对造纸黑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电极法处理黑液,CODcr、色度去除率分别达64.25%和94%;“酸化+电解(45min)+Fenton试剂”的综合治理方法效果较好,CODcr、色度去除率分别达94.2%和99.6%,出水近乎清澈透明。  相似文献   

7.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 selenium in Antarctic wat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iogeochemicalcyclesofseleniuminAntarcticwater¥XiaWeiping(DepartmentofOceanography,OldDominionUniversity,Norfolk,VA23529,USA)...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适合于白腐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处理漂白废水的活性炭-化学纤维固定膜反应器,探讨了菌膜生长时的营养条件和废水组成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废水的脱色率达60~90%,CODcr去除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9.
高盐度、高氨氮肠衣废水的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盐度、高氨氮肠衣废水经过简单的絮凝预处理后,进行PAC-SBR生化处理。在原水Cl ̄-,NH_3-N,CODc_r浓度分别高达9000mg/L,145mg/L和2000mg/L时,预处理CODc_r可去除30%以上。生化法取得了95%以上的NH_3-N去除率及90%左右的CODc_r去除率.脱氮效果显著,Cl ̄-对系统的生化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微电解法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刘振宇  王栋 《环境工程》1998,16(3):24-27
利用微电解反应器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溶液、洗浴废水和采油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电压、停留时间、pH值和电导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处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LAS废水的最佳处理电压在20V以下,停留时间60~90min,CODcr、LAS的去除率在65%以上,处理电耗受原水电导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DZ125合金HY3包覆型涂层退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化学法退除DZ125合金HY3包覆型涂层。方法 采用真空电弧镀技术(AIP)在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DZ125上制备包覆型涂层HY3,利用化学方法完全退除基体上的涂层,通过失重法研究对比1#和2#退除溶液退除HY3涂层和DZ125合金的退除速率,采用扫描电镜(SEM)对退除后的HY3涂层和DZ125基体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结果 经过100 min,2#溶液可以将20 ?m左右的HY3涂层完全退除,采用1#溶液需要超过100 min才能完全退除涂层。两种对DZ125合金的腐蚀性很小,对于同一种合金而言,1#溶液和2#溶液对合金的腐蚀速率比值为1︰13。在1#溶液中,合金与涂层腐蚀速率的比值为1︰87.65;在2#退除溶液中,合金与涂层腐蚀速率的比值为1︰6.81。结论 1#溶液更加适合退除DZ125合金上的HY3涂层。  相似文献   

12.
猪场废水化学强化SBR生物除磷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单独生物或者化学工艺除磷功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除磷效果不稳定的特点,提出采用化学法辅助除磷与生物除磷联合处理的方案,即化学强化SBR生物除磷的试验方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FeSO4作为强化生物除磷的同步沉淀剂,不但出水中磷的含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处理后的猪场废水能够连续达标排放,而且由于化学除磷过程中铁盐的混凝作用,也有利于出水中CODCr及NH3-N等污染指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曝气生物滤池铝盐化学强化与生物协同除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了解投加铝盐后曝气生物滤池的除磷效果及其对去碳、硝化功能和生物膜、生物相的影响,通过同步比较在投加药剂和不投加药剂情况下小试曝气生物滤池的净化效果和生物膜结构特征、生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当反应器水力负荷和进水总磷(TP)负荷分别为1.3m3·m-2·h-1和0.12~0.13 kg·m-3·d-1时,TP的去除随铝盐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并不成正比例增加.投加铝盐后TP去除率可提高70%~86%.当投加系数≤1.5时,适当加大气水比有利于除磷,但当投加系数≥1.75时,加大气水比对TP的去除没有影响.当气水比为(3~5):1、投加系数≥1.75时,曝气生物滤池出水TP<0.5 mg·L-1;若气水比增加到7:1时,投加系数可进一步降低至1.5.投加铝盐对浊度、COD去除的贡献率分别只有4%~7%和5%~13%,而对氨氮的去除影响甚微.投加铝盐后反应器进水端陶粒表面发现大量网状絮体,出水端却较少.投加铝盐对生物膜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4.
Algal biofilmtechnology is a new and advanced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 Experimental study on remov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simulated wastewater using algal biofilm under the continuous light of 3500 Lux in the batch and continuous systems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algal biofilm in removing nutri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remov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by algal biofilm was remarkable in the batch system.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otal phosphorus (TP), total nitrogen (TN), ammonia-nitrogen (NH3-N),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ached 98.17%, 86.58%, 91.88%, and 97.11%,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inuous system,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of 4 days was adopted; the effects of removing TP, TN, NH3-N, and COD by algal biofilm were very stable. During a run of 24 days,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P, TN, NH3-N, and COD reached 95.38%, 83.93%, 82.38%, and 92.31%,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remov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simulated wastewater using algal biofilm.  相似文献   

15.
以污水处理厂化学除磷工艺产生的常见化学磷(AlPO4和FePO4)沉淀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两种化学磷分别与剩余活性污泥(即生物污泥)混合厌氧发酵过程中化学磷和生物磷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纯水中,AlPO4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均能释出部分磷,FePO4只在强碱条件下才能溶解释磷.在(35±1)℃,不同pH值下将含AlPO4的混合污泥厌氧发酵时,强酸性厌氧发酵能释出较多的化学磷,但微生物活性被抑制,不利于发酵产酸;碱性发酵(pH=10~11)能释出28%~55%的化学磷,43%~49%的生物磷,总释磷量比中性条件下高17.5%~62.7%,同时利于发酵产酸,维持pH 10和11时产酸量分别比中性条件高233%和117%;对于含FePO4的混合污泥厌氧发酵,中性条件下即能释放FePO4中40%的磷和生物污泥中50%的磷,释磷量高于pH=11的碱性厌氧发酵释磷量.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兰州市大气环境常态下低碳数正构烷烃(C5~C19)质量浓度变化、组分特征及大气化学反应活性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11月-2018年6月选取兰州市5个采样点,利用TENAX吸附管采集空气样品,应用TD-GC/MS(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对空气样品中低碳数正构烷烃大气化学反应活性的OFP(臭氧生成潜势)、·OH消耗速率、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进行评估计算,通过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法分析低碳数正构烷烃的大气化学反应活性贡献率特征.结果表明:①在10种低碳数正构烷烃中,正己烷(C6)对OFP的贡献率最大,正辛烷(C8)对·OH消耗速率的贡献率最大,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37.71%和37.64%.②在10种低碳数正构烷烃中正辛烷(C8)对SOA生成潜势的贡献率最大,为50.02%.③大气化学反应活性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低碳数正构烷烃总质量浓度与OFP、·OH消耗速率相关性显著(R分别为0.895和0.948).④因子分析表明,5个未知因子所包含的化学反应活性信息量在94.511%以上,所含信息量也体现了未知因子组成的重要性,可为进一步解析大气化学反应活性提供参考.研究显示,正辛烷、正己烷是低碳数正构烷烃的2个关键活性组分,正辛烷是大气化学反应活性贡献率最大的化合物之一,也是汽车尾气排放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正己烷是人为源与自然源的混合产物.   相似文献   

17.
汽车涂装废水除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镍是国家严格控制的一类污染物,采用化学沉淀法对汽车涂装废水进行除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氢氧化钙300mg/L,pH控制在11.0左右时,镍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5%,出水完全满足《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  相似文献   

18.
自来水厂除锰滤砂的催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研究来自我国东北2个自来水厂的除锰滤砂对Mn^2+的催化活性,以确定微生物在除锰过程中的作用,利用PYCM培养基可在每g湿砂上计到10^5-10^6个细菌,其中有40% ̄50%具有Mn^2+氧化能力,对滤砂表面的微生物进行原位培养,灭菌和HgCl2抑制,表明微生物群落的存在与稳定对于活性表面的存在与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当生物活性被抑制后,锰砂残余活性约为原活性的20%,这部分活性可能来源于化学催化。  相似文献   

19.
化学沉淀法去除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进行了用Mg2 + 、Mn2 + 分别与PO4 3- 作用去除NH4 + N的试验研究 ,探讨其化学反应机理 ,确定了最佳投药比、反应pH和Mg2 + 、Mn2 + 的协同效应 ,并对广州李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NH4 + N进行了处理 ,其中最大NH4 + N去除率达 96 .1 %。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解酸化与Fenton试剂分别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化学合成废水的厌氧出水,并采用MBR验证其生化性的改善。试验表明:在废水ρ(COD)平均为4 084 mg/L时,水解酸化COD去除率平均为26.2%,ρ(BOD5)/ρ(COD)从0.23提高到0.31,但无法保证MBR出水ρ(COD)<120 mg/L。Fenton试剂反应条件为:ρ(H2O2)=5 000 mg/L,ρ(Fe2+)=4 000 mg/L,pH=7,反应时间1 h,COD去除率达50%。混合废水经MBR处理后,出水ρ(COD)平均为98.4 mg/L,可稳定达《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