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重金属污染问题屡见不鲜,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后,会严重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肝肾功能。如何去除食品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开发食品中重金属脱除技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常见食品中重金属脱除技术根据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浸提法、微生物法和吸附法等。近年来,食品中重金属脱除技术发展较快,尤其是在吸附法中出现了很多高效、绿色和选择性高的吸附材料。本文总结了食品中各类重金属脱除技术,重点介绍各种技术的研究新进展以及其优缺点,为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脱除提供基础参考,同时有助于促进脱除技术的新发展,并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水产品重金属脱除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文综述我国水产品污染现状,分活体净化法和原料及水解液重金属脱除的方法两方面介绍水产品重金属脱除技术,并对我国水产品重金属脱除技术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4.
随着我国工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贝类由于其滤食性特点具有极强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对我国贝类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了潜在风险,也给我国的贝类产品的进出口造成贸易壁垒。因此,有效控制贝类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综述了我国贝类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介绍了贝类重金属脱除技术的2个方向,即贝类活体脱除技术和贝类水解液脱除技术。最后对贝类重金属脱除技术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贝类重金属脱除技术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中,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而对生物体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利用各种技术方法脱除其中的重金属是各行业都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介绍了用以处理污水、污泥、瓜果蔬菜、中药、水产品、果汁、植物等的重金属脱除法,包括化学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此类方法在水产品的研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为海洋食品加工利用中重金属的脱除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重金属在人体内的累积效应会产生潜在的健康危害,使得食品中的重金属脱除与检测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文章对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的原理及特点进行综述,并介绍几种主要的重金属脱除技术(浸泡法、化学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同时对食品中重金属脱除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王婷婷  吴彦超  李惠静 《食品科学》2018,39(19):266-272
近年来由于土壤、河流、海洋中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我国海产品普遍出现有害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海产品的食用和药用安全。因此,脱除海产品中有害重金属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着重综述了两种海产品中有害重金属脱除的方法:活体重金属净化法和蛋白酶解液重金属脱除法,同时提出了海产品中有害重金属脱除方法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大米中重金属污染及其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致使我国大米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针对我国大米的生产和消费情况以及重金属的污染现状,综述了几种行之有效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并对目前大米中重金属污染的脱除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今后治理大米中的重金属污染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海洋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因具有较强的重金属富集能力,水产贝类鲜食及其加工产品的重金属超标问题亟待解决。壳聚糖是天然的碱性多糖,具有很强的重金属螯合能力,蕴含量也非常丰富。文章分析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用于吸附及脱除重金属的分子结构特征与吸附作用机制;综述其在牡蛎、扇贝等主要经济贝类中的相关研究及应用,强调以生物吸附剂脱除并净化贝类重金属的重要性;对贝类重金属脱除研究提出建议,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胆固醇氧化酶法脱除食品中胆固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利用胆固醇氧化酶脱除食品胆固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评价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该酶降低蛋黄、乳、猪油等食品中的胆固醇的效果和在食品中应用的安全性,并针对这些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今后这一研究领域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海洋贝类由于滤食性特点而极易受到重金属的污染。近年来我国海洋贝类普遍出现重金属超标问题, 严重影响了我国贝类食品安全和出口贸易, 因此重金属的脱除技术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综述了海洋贝类的污染 现状, 介绍了海洋贝类重金属脱除技术与方法, 包括活体贝类脱除法和蛋白酶解液脱除法, 同时对脱除技术的 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畜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并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传统的毒素脱除方法易引起食品、饲料中化学物质残留,破坏产品品质和营养成分。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微生物降解真菌毒素越来越受到关注。该文简要介绍了真菌毒素降解菌株的筛选方法以及微生物对几种常见真菌毒素的脱毒作用和机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普  虞炳钧 《食品科学》2002,23(7):73-76
木糖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木糖结晶母液。由于其杂糖含量较高,仅通过常规的浓缩,结晶等步骤,很难从中回收得到结晶木糖。本研究采用酵母发酵技术,先脱除木糖母液中的葡萄糖等杂糖,再结合真空浓缩与冷却结晶工艺,可以再析出晶体木糖,收率约25%。微生物脱除葡萄糖技术同样可用于玉米芯水解液中葡萄糖的有效去除,以提高木糖的结晶得率。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坛紫菜中重金属元素Cr、Cd、Pb、总砷以及国标法测定无机砷含量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超声波处理时间、温度和处理方式3个因子的作用与处理前、后坛紫菜中4种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重金属元素脱除的主要因素是超声波处理方式,其中间隔处理效果最佳,其次是处理时间,再次是处理温度.超声频率25 kHz,间隔处理,各重金属的最佳脱除时间与温度参数如下:Cr:10min、25 ℃;Cd:20 min、35℃;Pb:20 min、35℃:总砷:20 min、45℃:无机砷:10 min、35℃;相应元素脱除率分别为75.7%、63.5%、92.1%、90.8%、68.8%.  相似文献   

15.
东海乌参重金属脱除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乌参是众多海参品种中的重要一类,资源丰富,营养价值高,但其体壁重金属含量高,不能被充分开发利用。为探索东海乌参体表重金属的脱除方法,研究了各种重金属在东海乌参体壁上的分布状况,并分别采用化学法和酶-化学法脱除东海乌参体表重金属,对浸泡试剂和温度、酶类型和用量、处理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采用酶-化学法脱除重金属,从外观品质和脱除效果上,都优于化学法。最优的脱除条件是采用0.10%(w/w)的木瓜蛋白酶,在37℃酶解1h,再用2.0%(w/v)食品级柠檬酸浸泡48h。经过酶-化学法处理后的东海乌参重金属脱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鱼类腥味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的丰富营养和鲜美滋味使其成为餐桌上的优先选择,我国渔业资源丰富,但鱼类深加工技术却无法解决目前鱼类及其制品中存在的腥味问题,阻碍了淡水鱼加工产业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开发。该文综述了淡水鱼类异味脱除的物理(流水暂养法、吸附法和包埋法等)、化学(酸碱盐处理法、抗氧化剂法及臭氧脱腥法等)以及生物(摄食法、酵母法、微生物酶法)方法,总结了鱼类脱腥技术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首先优化了壳聚糖对模拟含镉水溶液中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条件,进而应用于脱附牡蛎肉匀浆液中重金属镉离子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吸附模拟含镉水溶液中重金属镉离子的最佳用量为0·5g,吸附最佳时间为6h,最佳pH为8,在此条件下壳聚糖对模拟含镉水溶液中镉离子的吸附率达91·0%以上,吸附容量达730mg/g。牡蛎贝肉经酸水解后,采用壳聚糖脱附贝肉匀浆液中的重金属镉离子,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对镉吸附率均超过98·0%,表明壳聚糖对贝类水解液中的镉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壳聚糖脱除牡蛎匀浆液中重金属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优化了壳聚糖对模拟含镉水溶液中重金属镉离子的吸附条件,进而应用于脱附牡蛎肉匀浆液中重金属镉离子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吸附模拟含镉水溶液中重金属镉离子的最佳用量为0.5g.吸附最佳时间为6h,最佳pH为8,在此条件下壳聚糖对模拟舍镉水溶液中镉离子的吸附率达91.0%以上,吸附容量达730mg/g.牡蛎贝肉经酸水解后,采用壳聚糖脱附贝肉匀浆液中的重金属镉离子,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对镉吸附率均超过98.0%,表明壳聚糖对贝类水解液中的镉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9.
贝类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宇  刘东红 《食品科学》2011,32(13):336
介绍当前贝类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归纳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贝类中重金属的检测以及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其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阳极溶出伏安法(ASV)等,脱除方法主要是采取超临界萃取、超声波辅助萃取等新技术,以及降解重金属毒性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中的真菌毒素污染,不仅造成农业产业的巨大经济损失,而且直接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虽然物理法与化学法在早期真菌毒素脱除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通过微生物脱除真菌毒素,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经济的方式越来越受到认可。本文综述微生物对农产品中常见真菌毒素的两种主要脱除方式(吸附和降解),前者主要包括乳酸菌及酵母,以菌体吸附的方式,对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T2毒素、伏马毒素B1、展青霉素等真菌毒素的脱除效果较好;后者则集中体现在红球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及酵母,依靠微生物代谢的方式对上述毒素进行降解。通过对研究报道的归纳和总结,概述了常见的真菌毒素脱除菌株及其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农产品真菌毒素脱毒方面的创新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