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杨酸处理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杨酸处理赛买提杏后对其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在0.05MPa负压下,将杏果实分别浸泡于浓度为0.002、0.01、0.05g/L的水杨酸溶液中。将处理后的杏果实取出晾干,于4℃,RH90%~95%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杏果实贮藏期间的失重率、硬度、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发病率。结果显示,0.01g/L水杨酸处理的杏果实贮藏品质最好,能有效地抑制杏果实贮藏期间的失重率上升,硬度的下降,延缓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减少杏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损耗,降低杏果实腐烂率。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用质量浓度为0.002、0.01、0.05 g/L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以减压渗透方式处理,将处理后的杏果实置于温度为4℃、90%~95%RH的冷库贮藏,以蒸馏水处理的作为对照。定期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测定贮藏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以及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 O2-·)的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研究结果表明,0.01g/L SA处理可有效降低贮藏期间杏果实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抑制CAT活性的增加和O2-·产生速率,提高SOD、POD的活性和H2O2含量。试验表明,质量浓度为0.01 g/L SA处理可显著提高杏果实在贮藏期间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3.
以硝普钠(SNP)为一氧化氮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NO处理对兰州"大接杏"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适当浓度的SNP浸泡处理可显著降低"大接杏"果实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延缓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的增加,可滴定酸含量、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升高以及色泽的转变,较好地维持果实的贮藏品质,其中以1mmol/L的SNP处理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绿熟期新疆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分别对杏果实采用0.01 g/L SA(Salicylic acid,SA)以减压渗透方式处理,1.0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24 h,以不做处理果实作为对照,各处理组果实均置于4℃、90%~95%RH的冷库贮藏35 d后移至(20±2)℃贮藏,模拟果实货架期,定期测定各处理组杏果实在货架期间的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叶绿素、细胞膜透性以及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和商品率。研究结果显示,SA和1-MCP均可不同程度抑制货架期杏果实的失重率、细胞膜透性、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延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叶绿素和果实商品率的下降,但是各处理组间可溶性固形物变化不显著,且1-MCP处理效果优于SA。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原料,选用分子量5000u、浓度为1.00%、0.50%、0.25%的壳寡糖对杏果实进行减压渗透处理。处理后的杏果实放置在温度为4℃、相对湿度90%~95%的冷库中贮藏,定期测定杏果实的品质指标,研究壳寡糖处理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0.50%的壳寡糖处理效果最好,可有效地保持杏果实的硬度和叶绿素的含量,延缓抗坏血酸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降低杏果的呼吸强度,抑制杏果实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以猕猴桃果实为试材,采用0(CK)、0.1、0.2、0.3、0.4、0.5 g/L的Nisin溶液浸泡果实1 min,在3℃~4℃下贮藏,研究Nisin对猕猴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2 d的贮藏,与对照相比,0.3 g/L Nisin溶液处理效果最好,腐烂率为零,而且显著降低果实失重率,有效抑制果实贮藏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量下降,保持果实较好的硬度,从而延缓了果实的衰老。  相似文献   

7.
刘豆豆  朱璇  王静  马冬艳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10):1272-1276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材,在杏的坐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及采收前48 h用分子量为5000浓度分别为0.01%、0.05%、0.25%的壳寡糖溶液喷施杏树,采收后的杏果实贮藏在温度为4℃、相对湿度90%~95%的冷库中,定期测定杏果实的品质指标,研究采前壳寡糖处理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05%浓度壳寡糖处理效果最好,能有效地抑制杏果实贮藏期间的发病率,保持杏果实的硬度和叶绿素含量,降低杏果实的失重率,延缓抗坏血酸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枸杞鲜果在低温结合塑料薄膜包装条件下的腐烂率,作者以"宁杞1号"鲜果为试材,通过0.025 g/L和0.05 g/L赤霉素(GA3)浸泡处理3 min,观察果实在聚乙烯薄膜包装条件下低温(0±1)℃贮藏期间的防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GA3处理可有效降低果实的腐烂率,贮藏24d时,0.05 g/L处理者的腐烂率为对照的一半。GA3还可明显延缓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可滴定酸含量,但对果实的失重率无影响。经0.05 g/L GA3处理的果实在贮藏30 d时仍具有新鲜枸杞固有的风味,较好地保持了果柄的新鲜度。由此表明,GA3可通过延缓果实衰老、维持抗性来降低枸杞贮藏期间的腐烂率,维持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褪黑素处理对杏果实采后冷害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赛买提'杏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50、100、200μmol/L)的褪黑素进行减压渗透处理(0.05?MPa保持2 min,后恢复常压继续浸泡8 min),以蒸馏水处理作对照,处理后的杏果实置于温度(...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延长杏果实货架寿命的方法,以新疆“赛买提”杏果实为试验材料,以单独钙处理组和近冰温组为对照,研究近冰温结合钙处理组对杏果实货架品质的影响,将贮藏70 d的杏果实以低温冷链方式出库,于13~15 ℃的环境中存放,每2 d取样测定杏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货架末期,近冰温结合钙处理组杏果实商品率、硬度及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含量分别为62.50%、4.41 N、0.46%、3.49 mg/100 g,与单独近冰温组相比分别高了32.81%、39%、27.78%、17.51%,而货架后期时近冰温结合钙处理杏果实在呼吸强度也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综合以上结果说明近冰温结合钙处理可保持杏果实较高的硬度和商品率,有效延缓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及抗坏血酸(Vc)含量的下降及色泽的转变,使杏果实感官品质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延长杏果实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11.
黄铭慧  冯舒涵  冯颜  李雯 《食品科学》2015,36(10):239-244
研究采前喷施不同质量浓度(0.1、0.5、1.0、2.0 g/L)的赤霉素(gibberellin,GA)处理对采后‘红贵妃’芒果贮藏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5、1.0 g/L GA处理的果实具有较低的病情指数、果皮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较慢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速率和较高的果实硬度。采前高质量浓度的GA处理(2.0 g/L)的果实在整个贮藏期内色度a*值变化平稳,且一直维持在最低水平,至贮藏末期(30 d),其色度a*值分别比对照、0.1、0.5 g/L和1.0 g/L处理的芒果果实的a*值低18.7、17.5、12.5、5.1,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采前0.5 g/L和1.0 g/L GA处理‘红贵妃’果实有利于延缓果实采后生理的变化,保持贮藏品质;而2.0 g/L GA处理的果实至完熟时也不能完全转色,对外观品质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探究外源褪黑素对采后杏果实黑斑病抑制效果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将杏果实分别置于50、100、200 μmol/L褪黑素溶液进行减压(0.05 MPa)处理2 min后,常压状态下浸泡8 min,以蒸馏水同样处理作为对照,自然晾干后的杏果实转入温度(0±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放置48 h后,损伤接种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于相同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杏果实接种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酶活力,及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2?·)产生速率、细胞膜渗透率、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延缓了杏果实发病率的上升(P<0.05),抑制了杏果实病斑直径的增大,贮藏结束时50、100、200 μmol/L褪黑素处理组杏果实的病斑直径比对照组显著低11.92%、28.49%、19.67%(P<0.05),其中100 μmol/L褪黑素处理效果最好;贮藏前期100 μmol/L外源褪黑素处理提高了杏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了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抑制了过氧化氢酶活力,诱导了杏果实贮藏前期快速积累H2O2;贮藏结束时100 μmol/L褪黑素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高39.13%、78.91%(P<0.05),100 μmol/L褪黑素处理组杏果实的H2O2含量比对照组显著低19.74%(P<0.05),减少了杏果实内H2O2的积累,延缓了细胞膜渗透率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由此说明,外源褪黑素可调控活性氧代谢诱导采后杏果实对黑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采后壳聚糖处理对薄膜包装枸杞鲜果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杞1号"鲜果为试材,采用2.5g/L和5.0g/L壳聚糖浸泡处理3min,观察果实在聚乙烯薄膜包装条件下低温(0±1)℃贮藏期间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可有效降低果实的腐烂率,贮藏24d时,2.5g/L和5.0g/L处理的腐烂率分别较同期对照低32.0%和76.2%。壳聚糖还可明显延缓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可滴定酸含量,但对果实的失重率无影响。经5.0g/L壳聚糖处理的果实在贮藏30d时仍具有新鲜枸杞固有的风味,且较好地保持了果柄的新鲜度。由此表明,壳聚糖处理可作为一项措施应用于枸杞鲜果保鲜。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高氧气调贮藏及二者协同作用下对小白杏的贮藏保鲜的效果,通过用1μL/L 1-MCP处理、高氧处理和高氧处理结合1-MCP处理,研究了杏果实在0℃下贮藏42 d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 SSC)、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 TA)、维生素C、呼吸强度、色泽变化、细胞膜通透性和商品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延缓果实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速率(P<0.05),降低小白杏的呼吸速率。高氧处理可以显著延缓果实硬度、TA含量和果皮颜色变化(P<0.05)。高氧处理结合1-MCP不仅能够有效延缓果实营养物质(硬度、TA、维生素C)的下降还能保持果实色泽,并有效地推迟了呼吸高峰,延缓了果实衰老褐变的进程,降低了呼吸速率(P<0.05)。因此,1-MCP和高氧对小白杏均有明显的保鲜效果,且高氧结合1-MCP处理的保鲜效果优于单一处理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亚精胺与乙烯对赛买提杏货架期生理生化的互作效应。将0.1 mmol/L亚精胺(S)和100μL/L乙烯利(C)溶液采用不同处理顺序对采后绿熟期新疆赛买提杏进行实验,在常温条件下模拟货架期,每天取样分析不同处理对乙烯释放量、硬度、叶绿素、TSS、TA和抗坏血酸等各指标的影响,探讨货架期亚精胺与乙烯对赛买提杏生理生化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先亚精胺后乙烯利处理可延缓果实硬度下降的速度,降低乙烯释放量并推迟乙烯高峰,维持杏果实的品质;混合溶液处理与先亚精胺处理结果相似,但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较快,先乙烯利后亚精胺处理能改善果实风味,但加速了果实软化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BTH浸泡处理对厚皮甜瓜采后病害的控制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玉金香’厚皮甜瓜为试材,用0.1g/L BTH常温浸泡处理10min,研究处理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损伤接种果实病斑面积和自然发病率的抑制以及对果实主要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BTH处理显著降低了(P<0.05)果实损伤接种T.roseum的病斑面积和常温贮藏期间的自然发病率;BTH处理明显诱导了果实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等防御酶活性的增强。此外,BTH处理还有效减缓了果实质量损失率和可溶性果胶含量的上升,明显延缓了果实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下降,推迟了果皮颜色的转黄,从而延缓了甜瓜果实采后衰老进程,提高了果实的采后抗病性和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7.
乳酸钙处理对采后蓝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乳酸钙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生理生化的影响。分别采用10 g/L和20 g/L的乳酸钙及去离子水(对照)浸泡处理采后蓝莓10 min,于4℃下贮藏。分别于0、14、28、42、56、70 d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贮藏期间内,乳酸钙处理有利于保持采后蓝莓果实品质,延缓蓝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及总酚、类黄酮含量的下降,第28 d时,20 g/L乳酸钙处理的果实硬度是对照的2.1倍,贮藏结束时,20 g/L乳酸钙处理的TSS含量分别是对照组和10 g/L处理组的1.875和1.4倍,20 g/L乳酸钙处理的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分别较0 d增加了31.25%、22.58%和122.78%。降低采后呼吸速率和失重率,保持一定的花青素含量,降低纤维素酶(Cs)、多酚氧化酶(PPO)、抗氧化酶(POD)活性,对照组的PPO活性峰值分别是10 g/L和20 g/L乳酸钙处理组的1.56和2.12倍,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乳酸钙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具有积极的保鲜效果,其中以浓度为20 g/L的乳酸钙处理效果最佳,保持了采后蓝莓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对杏果实采后黑斑病发生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赛买提'杏果实为实验材料,用0.9 mg/L EBR对杏果实进行减压渗透处理,自然晾干后置于温度(1.0±0.5)℃、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贮藏48 h,接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后于相同条件贮藏,定期取样测定EBR处理对杏果实采后黑斑病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EBR处理可显著提高杏果实接种前期H2O2含量(P0.05),显著提高杏果实接种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接种后期过氧化氢酶的活力(P0.05),明显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速率,有效降低丙二醛的含量、细胞膜渗透率和发病率的上升,显著抑制杏果实病斑直径的扩大。同时,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EBR处理能较好地维持杏果实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在贮藏过程中结构的完整性。说明EBR处理抑制杏果实采后黑斑病的发生与调控其活性氧代谢和维持其细胞器结构完整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壳聚糖(chitosan,CTS)涂膜处理和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TBZ)熏蒸处理对晋枣鲜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将具有果面3/4红色成熟度的新鲜晋枣分别用质量浓度2. 0 g/L的壳聚糖溶液进行涂膜和含噻苯咪唑4. 5%(质量分数)的烟剂以5 g/m3熏蒸3 h,后置于-1~0℃冷库中贮藏,定期测量相对电导率、果实硬度、丙二醛、叶绿素、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含量和失重率、好果率,贮后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和噻苯咪唑熏蒸处理均能够降低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率,抑制丙二醛的积累,维持较高的果实硬度,保持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减缓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减少果实失重和腐烂,壳聚糖涂膜处理保鲜效果优于噻苯咪唑熏蒸处理。贮藏100 d时,壳聚糖涂膜处理好果率为94. 6%,果实色泽鲜艳,口感俱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贮藏期间臭氧对杏果实活性氧代谢(ROS)和抗病性的影响,以“赛买提”杏为试材,采用200 mg/m3臭氧熏蒸处理杏果实,处理后的果实贮藏在(1.0±0.5)℃冷库中。每7 d测定杏果实自然发病率、丙二醛(MDA)、细胞膜渗透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含量(H2O2)和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200 mg/m3臭氧处理能显著降低杏果实自然发病率,在49 d时,臭氧处理组杏果实的自然发病率为17.0%,比对照组降低61.94%(P<0.05),臭氧诱导可增强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酶的活性,有效减轻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的升高,使杏果实抗氧化系统平衡,延缓MDA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减缓膜脂过氧化程度。贮藏结束时,臭氧处理组CAT、SOD、POD、APX分别为47.5,4.14,1.98,12.0 U,是对照组的1.48,1.14,1.15,1.58倍,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分别为22.04 μmol/g和264.44 nmol/min·g,比对照组低20.61%和37.04%(P<0.05),说明200 mg/m3臭氧可以调控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增强采后杏果实的抗病性,研究结果为臭氧广泛应用于果蔬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