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以鲜切莲藕为原料,用0.08%和0.07%异抗坏血酸钠溶液进行护色处理,在4℃条件下贮藏(0,2,4,8和16 d),以蒸馏水为空白,通过测定褐变度、失重率、维生素C(VC)、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研究了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对鲜切莲藕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鲜切莲藕褐变度、失重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VC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方差分析表明,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后鲜藕莲藕褐变度明显降低(p0.01),但0.08%和0.07%浓度之间无明显不同(p0.05)。贮藏时间不同,鲜切莲藕褐变度极显著不同(p0.01)。贮藏时间8 d时,0.08%浓度异抗坏血酸钠对于鲜切莲藕失重率、VC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控制效果优于0.07%浓度。因此,从褐变度、失重率和营养物质角度综合考虑,鲜切莲藕用0.08%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后,在4℃条件下可以冷藏8 d。  相似文献   

2.
以测定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失重率及VC含量为评价手段,研究贮存温度对鲜切南果梨保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鲜切南果梨的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失重率影响较大,而对VC含量的保持不明显。并且低温贮藏有利于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延长鲜切南果梨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植酸天然复合涂膜对鲜切莲藕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壳聚糖、1%植酸和壳聚糖植酸复合涂膜处理鲜切莲藕,研究不同处理对鲜切莲藕贮存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膜处理能够降低鲜切莲藕的失重率和MDA含量,延缓藕片的褐变,抑制POD、PPO、PAL的活性,同时使维生素C和多酚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贮存至第8天,复合涂膜的鲜切莲藕失重率为对照的1/2,MDA含量比对照低18.8%,L值比对照高51.2%。壳聚糖植酸复合涂膜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贮存鲜切莲藕的方法,效果优于壳聚糖或植酸单一处理。  相似文献   

4.
褐变抑制剂对鲜切茄子保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褐变抑制剂对鲜切茄子的保鲜效果,分别采用纯净水、0.5%食盐、0.5%柠檬酸、0.5%异抗坏血酸钠和0.5%植酸溶液浸泡处理5min后取出沥干,装在塑料托盘中并用聚乙烯保鲜膜包裹后冷藏(5℃)10d。每2d测定鲜切茄子的色泽、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失重率和总酸含量。结果表明:0.5%食盐溶液处理对鲜切茄子的褐变有一定抑制作用,0.5%异抗坏血酸钠溶液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鲜切茄子的维生素C含量,0.5%柠檬酸和0.5%植酸溶液处理增加鲜切茄子的总酸含量,各种处理对鲜切茄子的失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处理对室温下贮藏的鲜切芹菜生理品质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化学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称重法分析测定了鲜切芹菜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糖、Vc、失重率等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芹菜经切割后在室温贮藏期间,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糖、Vc含量呈现前期上升后期下降的趋势,失重率随贮藏期的延长逐渐上升;较低浓度氯化钙处理的可滴定酸、还原糖、总糖、Vc含量明显地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失重率却低于对照组。结论氯化钙处理有效地保持了鲜切芹菜良好的生理品质,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果蔬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怡康  杨秦  郑人伟  肖洪  王万秋  张珍  刘士健 《食品与机械》2018,34(11):131-134,173
分别以浓度0.00%,0.25%,0.50%,0.75%的水溶性蜂胶与1.50%的壳聚糖、1.00%的氯化钙配制复合涂膜剂,对鲜切苹果进行涂膜处理,检测鲜切苹果在不同时期失重率、褐变度、可滴定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和硬度等指标,以探究蜂胶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加入0.50%水溶性蜂胶的鲜切苹果处理组对硬度和可滴定酸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加入0.75%水溶性蜂胶的处理组对失重率、褐变度和抗坏血酸含量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而涂膜剂中加入水溶性蜂胶对鲜切苹果的菌落总数有一定负面影响。涂膜剂中加入适量的水溶性蜂胶对鲜切苹果短期内的贮藏品质保持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鲜切莲藕为试材,研究了强酸性电生功能水对鲜切莲藕表面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及抑制酶促褐变效果,探究了强酸性电生功能水的有效氯浓度、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对其抑制褐变效果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几种不同清洗方式处理的莲藕切片在贮藏期间的色差值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温度为4℃条件下,与对照组比,不同处理液均能显著(p0.05)抑制鲜切莲藕的酶促褐变,其中p H3.0、有效氯浓度(ACC)40 ppm的强酸性电生功能水浸泡处理15 min,能最好保持鲜切莲藕的色泽品质,最大程度地抑制褐变反应。贮藏两周后,对照组褐变度(L*值)下降了45.0%以上,色泽变暗,而经强酸性电生功能水处理的莲藕其褐变度值保持最高,下降了约30.0%,且表面微生物数量减少最多,减少了42.9%,很好的保护了鲜切莲藕的色泽,提高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12):137-142
以鲜切莲藕为试验材料,采用草酸、银杏叶提取物、羧甲基纤维素钠为保鲜剂,以褐变度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鲜切莲藕防褐变复合保鲜剂的最优配方为:草酸0.30%+银杏叶提取物0.06%+羧甲基纤维素钠0.01%。采用该复合保鲜剂处理鲜切莲藕并在4℃下贮藏12d后,与对照相比褐变度降低了39.36%、L值增加了43.85%,说明复合保鲜剂能显著降低鲜切莲藕褐变。进一步研究发现复合保鲜剂处理能显著降低鲜切莲藕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维持较高总酚含量,这可能是复合保鲜剂抑制鲜切莲藕褐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鲜切莲藕防褐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延长鲜切水芹的贮藏期,提高其贮藏品质,本文采用植物生理指标的常规检测方法研究了鲜切水芹在(5±1)、(15±1)、(25±1)℃贮藏条件下及在最适贮藏温度下经CA(柠檬酸)、PA(植酸)和L-Cys(L-半胱氨酸)等护色剂处理后的呼吸速率、失重率、叶绿素、抗坏血酸、还原糖和褐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8 d的储藏期内,低温(5±1)℃较(15±1)℃更有利于降低水芹呼吸速率、褐变度和失水率,保持较高的还原糖、抗坏血酸和叶绿素含量;护色剂处理有抑制鲜切水芹褐变和衰老的作用,其中以0.25%L-Cys(L-半胱氨酸)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鲜切马铃薯为原料,探索不同浓度的生姜提取液对其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0.05%、0.10%、0.50%和1.00%的生姜提取液浸泡鲜切马铃薯,以蒸馏水为对照,在4℃下贮藏5 d,通过测定失重率、褐变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来综合评价生姜提取液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0.50%生姜提取液对鲜切马铃薯的贮藏品质维持最好。0.50%生姜提取液处理能显著降低鲜切马铃薯的失重率和褐变度,减缓还原糖的上升速率,减少了可溶性固形物的损耗,有效抑制了PPO活性,较好地保持了鲜切马铃薯的品质,延缓了鲜切马铃薯的褐变。因此,生姜提取液可以作为鲜切马铃薯的护色保鲜剂。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延缓鲜切芋艿的褐变和品质劣变,延长其保鲜期。以芋艿为原料,在(10±1)℃的贮藏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海藻酸钠涂膜对鲜切芋艿营养品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海藻酸钠涂膜可降低鲜切芋艿贮藏过程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抑制鲜切芋艿的褐变,减少淀粉、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的降解,延缓失重,维持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保持鲜切芋艿的营养品质。其中以2%海藻酸钠涂膜处理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可延长保鲜期4 d。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延长鲜切莲藕的货架期、保持其风味和营养成分,探究了超声处理碳量子点/壳聚糖复合膜在鲜切莲藕保鲜中的作用。通过对照试验表明,经过超声波处理的4%的碳量子点和1.5%的壳聚糖复合涂膜剂保鲜效果最好,可降低鲜切莲藕的失重率、可滴定酸、抗坏血酸等成分的损失,延缓鲜切莲藕褐变的发生,从而延长产品的货架期,保持莲藕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另外不同涂膜剂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验证了香蕉碳量子点具有活性基团,经过超声处理后,能促使壳聚糖和碳量子点活性基团结合,增强保鲜膜的疏水性和成膜性。  相似文献   

13.
柠檬酸亚锡二钠(DSC)是一种新型护色剂。将DSC用于鲜切莲藕预处理阶段,抑制莲藕多酚氧化酶活力及褐变,探讨影响DSC对鲜切莲藕片护色作用的因素,并与其他常用护色剂的护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DSC对鲜切藕产品低温保藏期间的褐变和多酚氧化酶活力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pH 3~6条件下用0.05%~0.2%DSC浸泡液处理15min后,鲜切藕产品可保持较低的褐变度和多酚氧化酶活力,同时在4℃、20d内DSC的护色效果稳定;与其他常用护色剂比较,在0.1%的等量护色剂浓度下,DSC护色效果优于柠檬酸、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钠,与亚硫酸氢钠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茉莉酸甲酯对鲜切水晶梨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鲜切果蔬保鲜的新方法,文中以鲜切水晶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对常温下贮藏的鲜切梨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晶梨经过鲜切后在室温贮藏期间,可滴定酸、还原糖含量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总糖、Vc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失重率随贮藏期的延长逐渐上升。经过茉莉酸甲酯处理的鲜切梨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即较好地保持了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糖、Vc含量,失重率却低于对照,尤其是1μ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的保鲜效果优于10μmol/L。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臭氧和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对鲜切马铃薯的保鲜效果,以清水为对照,分别用0.45mg/L臭氧水、0.5mg/L异抗坏血酸钠及0.45mg/L臭氧+0.5mg/L异抗坏血酸钠溶液浸泡4min,沥干后用塑料托盘装保鲜膜密封,在冷藏(5℃)过程中每2d测定鲜切马铃薯的菌落总数、失重率、还原型抗坏血酸和色泽。结果表明:臭氧水处理可以有效降低鲜切马铃薯的菌落总数,对失重率、还原型抗坏血酸和色泽没有影响;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可以有效抑制鲜切马铃薯的褐变,降低菌落总数,减少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损失,对失重没有影响;臭氧和异抗坏血酸钠同时处理鲜切马铃薯,二者之间没有发生拮抗作用。臭氧和异抗坏血酸钠处理可以延长鲜切马铃薯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精准温度处理对防褐变剂处理后鲜切莲藕褐变、生理和品质的调控作用,采用防褐变剂(质量分数1.0%无水柠檬酸+0.1%抗坏血酸钙+0.2% L-天门冬氨酸)处理鲜切莲藕,在相温(?0.5±0.1)℃、冰温(?0.5±0.3)℃和冷藏(4±1)℃的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精准温度对鲜切莲藕表观色泽、褐变底物与相关酶活性、生理指标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6 d时,精准温度(相温、冰温)处理可以延缓L*的降低、a*和褐变度的增加,抑制总酚的下降和褐变相关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相温贮藏维持鲜切莲藕原有色泽最佳。在贮藏过程中,精准温度(相温、冰温)处理能够抑制鲜切莲藕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同时延缓鲜切莲藕还原糖的升高和VC含量的下降。通过SPSS综合评分显示,相温组综合得分最高,主成分分析显示,相温组与多酚氧化酶、相对电导率、褐变度、丙二醛、a*的相关性较低。因此,相温贮藏更好地延缓鲜切莲藕贮藏期间褐变的发生并维持其品质。  相似文献   

17.
鲜切莲藕防褐变剂配方优化及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鲜切莲藕最佳的复合防褐变剂配方,以柠檬酸、抗坏血酸、天冬氨酸质量分数为因素,褐变度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优化鲜切莲藕复合防褐变剂配方,在此基础上将处理后的鲜切莲藕置于冰箱中冷藏,研究优化防褐变剂对鲜切莲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响应值的显著性表现为:无水柠檬酸>抗坏血酸钙>L-天门冬氨酸,最佳防褐变剂配方为:1.0%无水柠檬酸+0.1%抗坏血酸钙+0.2%L-天门冬氨酸。与对照相比,优化防褐变剂处理可显著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并延缓还原糖的生成,抑制鲜切莲藕褐变,抑制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对莲藕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褐变底物总酚含量的消耗和褐变相关酶活性上升。因此,优化防褐变剂(1.0%无水柠檬酸+0.1%抗坏血酸钙+0.2%L-天门冬氨酸)结合冷藏可较好地延缓褐变发生,延长贮藏时间达4 d。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新疆阿图什市无花果为原料,以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失重率和水分含量为考查指标,研究在3℃低温储藏下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涂抹对无花果的品质的影响,寻求最佳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2.0%浓度壳聚糖涂抹处理的无花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失重率较其它3组处理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无花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和失重率降低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还原糖含量较其它3个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硬度和水分含量均与0.0%和1.0%的壳聚糖涂抹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与1.5%的壳聚糖涂抹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壳聚糖涂抹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还原糖的降解速率,减少水分散失,减缓果实的软化;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抹处理对无花果VC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变化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不同浓度壳聚糖涂抹对无花果各指标的影响,2.0%浓度壳聚糖涂抹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探究鲜切马铃薯在贮藏流通过程中品质的变化以及预测其货架期,将经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ClO2)、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氯化钙浸泡并真空包装的鲜切马铃薯分别置于 4 ℃、7 ℃、10 ℃条件下贮存,在贮藏期内对其进行感官评分,并对褐变度、失重率、菌落总数、硬度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利用Arrhenius方程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鲜切马铃薯在 4 ℃、7 ℃、10 ℃下贮藏,其褐变度、失重率、菌落总数、硬度指标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其中褐变度,菌落总数以及硬度构建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精确度都较高,决定系数R2都在 0.90以上,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都低于10%,可有效预测鲜切马铃薯在4~10 ℃温度范围内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20.
复合护色液对鲜切莲藕护色效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光旭  张长峰 《食品科技》2006,31(5):111-114
采用不同的护色剂组合对鲜切莲藕进行护色处理,并在8℃条件下进行贮藏试验。结果表明:(1)对鲜切莲藕褐变抑制的最佳因子组合为EDTA浓度为0.25%、Vc浓度为0.1%、草酸浓度为0.25%、半胱氨酸浓度为0.7%、处理时间为8min。经过该护色处理的鲜切莲藕,在整个试验期间内,色白,无褐变现象产生;(2)鲜切莲藕在贮藏期间褐变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多酚氧化酶活性上升时,莲藕的褐变度增加速度较快,其活性下降时,褐变度增加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