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描述性研究的方法,以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天津市某三甲医院6个重症监护室(ICU)需要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统计院内转运过程中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有287例次ICU患者进行了院内转运,其中发生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有46例次。发生率较高的不良事件主要与设备有关:如给药中断和监护仪导联移位或脱落分别占23.92%和15.21%;与患者生理指标有关的不良事件为血压波动、血氧饱和度下降和意识状态改变,分别占10.86%、8.7%和6.52%。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包括:心脏骤停(4.35%)、严重心律失常(2.17%)、骨折移位(8.7%)、意外拔管(4.35%)和气管插管堵塞(4.35%)。结论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常发生各种不良事件,临床医护人员应了解容易发生的不良事件,具备转运患者的常识,遵守院内患者转运指南,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院内转运过程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天津市南开医院2017年1-4月院内转运的85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做好转运前患者病情的详细评估,转运设备及人员的充分准备,以及转运中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转运后对病情交接和仪器设备的维护。结果实施安全有效的转运保证了患者进一步得到生命支持和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结论制订科学合理的转运计划,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规范转运交接流程,优化转运路线,转运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转运中所需的药品物品,转运途中连续为患者提供专业、优质的护理,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从而降低转运风险,杜绝不良事件发生,提高转运成功率,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医疗资源,同时更加优化医院的医疗资源的分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优化危重症患者转运评估单及标准化转运流程在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医院采用原有危重患者转运评估单及常规转运流程期间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1—12月医院采用优化改良的危重患者转运评估单及标准化转运流程期间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转运时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转运至普通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优化危重症患者转运评估单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可缩短转运时间,减少转运不良事件,保障危重患者的转运安全,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院内转运单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2020年10月收治的64例危重症患儿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组患儿在转运前应用院内转运单进行核查,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工作流程。对两组患儿比较院内转运时长(CT室、ICU、普通病房),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对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院内转运时长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与对照组家属总满意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转运单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能够有效提升患儿转运过程中的整体效率,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的不良影响,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林志华 《医疗装备》2022,(1):179-181
目的 分析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医院急诊监护室与急诊抢救室治疗的214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214例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63%(42/214),其中,转运设备方面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评估,制订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通过观察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而后制订出不同的防控措施,并组织实施,分析对比防控措施方案实施前后患者转运时的安全质量管理。防控措施方案实施前2016年5、6、7月份共转运危重症患者850人;防控措施方案实施后8、9、10月份共转运危重症患者1 096人。结果防控措施方案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为94%,未出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防控措施方案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86%;出现相关不良事件3例。结论在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只有对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对患者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见性的分析,制订出全面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才能增加了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指数,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提升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安全性。方法按照时间段为分界点,将2012年1-12月转运的31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1-12月转运的326例设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期间漏项发生率、转运不当发生率、接收科室的满意率及因转运导致病情加重发生率等方面的指标。结果观察组在转运中总漏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士转运不当次数发生率、接收部门不满意率及因转运发生的病情加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及时发现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安全问题,减少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转运的安全性,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车载转运暖箱结合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新生儿院前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2例危重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方式结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车载转运暖箱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转运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安全转运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车载转运暖箱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危重症新生儿院前救治的安全转运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利于提高患儿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转运方式在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 ,AD)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18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采取传统转运方式90例,设为对照组;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采用预见性护理转运方式9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心率、血压、血氧、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死亡、管道脱落、仪器故障)。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心率、血压、血氧波动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转运方式可有效地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波动、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转运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急诊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方案,对患者的实际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2020年收治的急诊重症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院内转运时采用安全转运护理方案,常规组患者在院内转运时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在完成患者的院内转运后,分别对患者的服务满意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运转时间、医疗纠纷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比较两组的实际护理效果,从而得到患者在院内转运时安全转运护理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结果观察组安全转运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1.30%,高于常规组的56.52%;观察组转运时间为(19.54±3.28)min,短于常规组的(34.36±4.54)min;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医疗投诉事件发生率为4.35%,低于常规组的3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5%,低于常规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转运护理而言,安全转运护理方案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缩短转运时间,降低投诉事件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重症孕产妇在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及相关对策。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近4年来116例的危重症孕产妇院内转运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护理对策。结果:116例危重孕产妇在转运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潜在风险和并发症,通过运送前及运送中采取有效护理对策,不断完善护理流程,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及降低风险。结论:转运前准确评估病情、合理的人员安排、设备物品准备、科室间沟通,转运途中病情严密观察监护、确保医疗护理服务连续和安全有效,缩短运送时间,有助于提高危重症孕产妇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院内不良事件管理是医院缺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院内不良事件为抓手,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处置、统分结合、激励共享,强调事件根本原因分析,实现信息共享,对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史金妹 《医疗装备》2014,27(11):43-44
对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实施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转运意外发生、改善预后,本文就医院急诊中心院内转运392例患者,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4.
孙璐 《医疗装备》2021,(1):96-97
目的探讨气动型呼吸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急诊科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在转运期间给予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试验组在转运期间给予气动型呼吸机辅助呼吸,比较两组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转运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试验组转运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转运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动型呼吸机辅助呼吸用于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转运中,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提高转运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科危重症院内转运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儿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医疗安全,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9月30日该院急诊科接诊并进行了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0例,其中对照组实行传统的转运,观察组实施转运前、中、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转运中并发症、护理投诉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并发症发生率1.30%、护理纠纷发生率0.67%低于对照组的4.70%、3.30%;观察组病人家属的满意度92%高于对照组的8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转运前、中、后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通过对护理质量的量化监控和管理,提升急诊院内转运的护理质量。 方法根据文献检索和专家小组讨论结果选定"急诊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急诊院内转运护理合格率"为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并制定具体评定细则。对全科护士进行针对性培训考核,并应用于临床。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经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急诊科抢救后转运的5 95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2 850例,女性3 108例;年龄14~99岁,平均(51.97±10.15)岁。以2016年7至12月实施的2 650例次院内转运患者为对照组(未采用任何护理质量监测指标);2017年1至6月实施的3 308例次院内转运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了上述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对比两组在急诊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具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护理合格率差异;再分别以随机数字表法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抽样调查,对比其患者及相关科室满意度、措施执行规范性的差异,以评价急诊院内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105/3 308),低于对照组15.5%(412/2 650),且仪器设备故障、氧气及药物维持不足、管路异常及患者生命体征急剧变化等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抽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院内转运护理合格率[90.13%(137/152)比75.17%(112/149)]、患者(家属)及[93.42%(142/152)比84.56%(126/149)]相关转运科室[90.79%(138/152)比71.17%(106/149)]对转运护理的满意度均得到提高;但转运护理措施的执行规范性中,仅在"物品准备不完备"[1.32%(2/152)比9.39%(14/149)]以及"终末处理不到位"[1.97%(3/152)比4.03%(6/149)]的发生率有所降低,其余4项(未通知目的科室、未做好医患沟通、管道护理不到位、护理交接不清楚)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建立急诊转运护理质量监测指标,能体现急诊专科特色,可有效评价和提升急诊院内转运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对1例术后患者转运交接不良事件展开根因分析,通过原因挖掘,从加强术前评估准备、案例反省和培训学习、转运全流程规范运行、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交接评估监测规范等方面加以改进。构建了术后患者转运交接管理规范,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院》2019,(9):1318-1320
目的分析多学科联动机制在危重症患者跨院区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入住赣州市人民医院且需要进行跨院区转运的102例危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转运,观察组采用多学科联动机制进行转运。对比安全转运质量、医护满意度、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转运准备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 <0. 05);观察组记录漏项、药品检查缺项、物品检查缺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医患沟通、转运途中照护、转回医院处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转运前漏评、意外拔管、管道脱落或阻塞、仪器故障及NEWS≥4分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多学科联动机制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跨院区转运质量及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险预知训练在医院物业运送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员工入职时间,将2021年7~12月份在职员工设为对照组,2022年4~9月份在职员工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员工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同时应用危险预知训练方法培训标本及病人的安全转运工作。记录培训前后运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士长对物业运送工作满意度并评价分析。结果:对照组转运不良事件23例,实验组发生不良事件6例;对照组运送人员满意度≥90%的护士长有19人,实验组运送人员满意度≥90%的护士长有39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危险预知培训可降低医院物业运送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物业人员服务意识,提高临床对物业运送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转运护士在手术患者安全转运过程中的科学管理方法及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2月在医院手术室进行外科手术的987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3月—2013年9月实施转运护士期间手术患者12356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手术护理服务满意度、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医师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增加转运护士后患者满意度、手术医师的满意度均上升,运送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设置转运护士岗位一方面能够为手术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能够优化工作流程,保障手术患者的转运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