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八钢B高炉2500m3成功开炉及快速达产为八钢后期大型高炉开炉及高炉操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八钢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B高炉全部采用国产设备、最新工艺,通过制定及执行科学合理的开炉方案,加上开炉点火后合理的操作制度有效控制高炉冶炼进程,使高炉各项指标在较短的时间达到设计水平,为实现高炉高产、优质、低耗、长寿及环保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西昌钢钒3#高炉(1 750 m3)开炉及快速达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制定合理的开炉方案,并对开炉过程中控制合理的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控制适宜的加风及开风口的时机以及渣铁排放进程,优化高炉操作,确保炉况稳定顺行,从而使1 750 m3高炉开炉顺利,并实现快速达产。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永钢2座1 080 m3高炉开炉快速恢复并迅速达产的经验,通过开炉前的充分准备,制定合理的开炉方案,准确选择各种操作参数等,2座高炉均取得了开炉成功,尤其在在第二次开炉中,开炉第18天就达到了3.04t/m3·d的利用系数,386 kg/t的焦比和130 kg/t的煤比.  相似文献   

4.
对鞍钢集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2600 m3高炉大修开炉达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在开炉前制定科学的开炉方案,在开炉过程中,注重选择合适的开炉料配比、确定合理的送风制度、优化高炉操作,确保炉况稳定顺行,一周内利用系数达到2.00 t/(m3·d)。  相似文献   

5.
郭豪  王英春  孙容克 《南方金属》2007,(2):37-39,46
对唐钢1号高炉扩容大修改造、开炉及快速达产经验进行总结.经过严密的组织开炉准备和合理的开炉方案,停、开炉历时32 d 7 h 24 min,创造了我国冶金史上同类高炉停产大修时间最短的记录.并在开炉7 d内利用系数突破2.0 t/(m3·d),15 d煤比达70 kg/t·Fe,实现了快速开炉及快速达产.  相似文献   

6.
马钢4号3 200 m3高炉开炉以后为了快速降低生铁成本,提高大型高炉的综合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入炉料管理,保持适宜的炉腹煤气量指数,采取综合鼓风技术,采用中心加焦结合大矿批大角差技术、高顶压操作,控制适宜的热制度及造渣制度,加强炉型管理以及出渣铁管理等措施,使开炉后的高炉冶炼水平不断提高,获得了较好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高炉燃料比降至495 kg/t以下,利用系数保持在2.4 t/(m3·d)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高炉开炉现状,介绍了全开风口开炉技术在承德钒钛2 500 m3高炉开炉中的应用情况,并与部分堵风口开炉技术进行了对比。通过制定科学的开炉料结构及填充料制,合理规划复风进程,并采取预埋氧枪加热炉缸、精准富氧和喷煤、准确把握出第一炉铁时间等措施,全开风口开炉送风后13 h顺利出铁,31 h全风作业,72 h高炉利用系数达2.6 t/(m3·d),实现了2 500 m3高炉开炉快速达产达效的目的,创开炉的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8.
方亮 《山西冶金》2014,(4):64-66
针对长江钢铁1 250 m3高炉的开炉准备工作、开炉参数的选择、填充配料等方面的问题,对开炉及达产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精细准备,合理控制操作参数以及调整后续过程,使得此次生产实践过程在工艺控制方面基本做到了平稳有序,实现了顺利开炉、快速达产的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9.
攀钢钒新3号高炉检修后开炉采用快速烘炉、炉底多点立体点火、快速转换装料制度、快速扩大进风面积等技术,点火开炉后加风顺利,炉缸活跃。通过制定科学的开炉方案,保留烘炉导管开炉,加风口圈调整进风面积,优化料制,合理控制边缘和中心气流等措施,确保高炉快速达产,高炉利用系数3天达到2.015t/(m3·d)。此次实践是目前国内外2000m3级冶炼钒钛磁铁矿高炉开炉中最成功的一次。  相似文献   

10.
一定原料、燃料及装备条件下,选择冶炼参数、优化高炉操作是改善技术指标的积极因素。对高炉生产中由于优化用矿结构、长期检修等涉及不同矿种互换应用的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炼铁基础理论,集成了满足高炉冶炼中涉及不同性质矿种互换冶炼时的精准计算、合理冶炼参数选择及控制等关键操作技术,并应用于昆钢某1 080 m3高炉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高炉冶炼采用该精准操作工艺可以实现普通矿、钒钛矿互换冶炼时1~2个周期内获得稳定参数及指标;显著降低w([Si])、提升稳定率,有效避免了计划检修及矿种变化对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天铁集团对5^#高炉进行了大修改造,高炉大修改造后,具备了优化操作的条件,高炉利用系数已由大修前平均2.5t/m^3.d达到3.20t/m^3.d的水平,煤比达到了150kg/t.Fe以上,实现了强化冶炼。  相似文献   

12.
济钢3号1 750 m3高炉自2013年5月份开炉以来在原燃料条件变差条件下,通过提高工序稳定性、强化冶炼、合理造渣、强化出铁等措施,将生铁含硅降到0.4%以下,成功进行低硅冶炼,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水冶钢铁公司5号高炉适用、经济、先进、可靠的工艺设计及开炉达产的成功经验。该高炉建设工期短、投资成本低、开炉达产顺,利用系数在较短时间内稳定在了3.0t/(m^3.d)以上。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总结了山东球墨铸铁管有限公司2号高炉闷炉、开炉的实践经验。2号高炉炉缸采用碳砖及黄刚玉陶瓷杯,通过调整优化闷炉和开炉操作制度,实现了安全闷炉、成功闷炉、顺利开炉、快速达产的目标,开炉第3天利用系数达到3.1t(/m·3d)以上,达到了正常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武钢6号高炉强化操作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钢6号高炉(3200m^3)采用了当今世界一系列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经过开炉前的精心准备,科学实施开炉方案,高炉快速达产,其后,很快进入强化冶炼阶段。通过创新思维,加强管理,摸索出了一套适应铜冷却壁薄炉衬高炉的上、下部操作制度,高炉生产水平迅速上升,开炉仅3个月即打破武钢高炉利用系数历史记录,实现了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梁利生 《中国冶金》2016,26(9):71-75
宝钢湛江钢铁1号高炉于2013年5月17日开工建设,经过紧张的工程建设和事先充分合理有序的开工前准备,于2015年9月25日顺利点火投产。投产后不久主码头遭受台风“彩虹”袭击,主原料进厂受阻,1号高炉一度被迫处于低利用系数生产阶段。2015年12月主原料码头修复后,高炉开始逐步提产,多项操作指标稳步提升,喷煤比达到170kg/t,利用系数达到2.3t/(d·m3),实现达产达标。针对两个不同的操作阶段,通过调整操作制度、优化操作参数,炉况始终保持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7.
徐萌  王伟  孙健  张雪松 《中国冶金》2021,31(9):98-103
为实现低碳炼铁生产,首钢基于秘鲁矿粉资源高品位低硅含量的特点,确定了高炉高球团比例冶炼的技术路线。依据炉渣碱度平衡、球团性能和炉料结构软熔性能试验研究,开发出35%碱性球团矿 + 20%酸性球团矿+ 40%烧结矿 + 5%块矿的高炉基础炉料结构。根据高比例球团矿同时抑制边缘和中心的特性,通过料序控制减少球团在边缘与中心的分布,实现酸碱性炉料的均匀混合,并采用中心加焦布料方式开放中心、适当疏导边缘,以稳定煤气分布。在活跃炉缸基础上,通过高富氧高顶压控制炉腹煤气指数来降低压差提高冶炼强度。低渣比下通过提高镁铝比至0.60~0.65来改善脱硫排碱能力。55%球团比例下高炉实现了高效稳定顺行,平均利用系数达到2.3 t/(m3·d),渣比低于220 kg/t,燃料比降至480 kg/t,炼铁系统碳排放降低8.6%。  相似文献   

18.
在开炉配料中,首钢京唐公司5500 m3高炉遵循低渣比配料原则,开炉料全炉渣比控制在413 kg/t。同时,采取配加萤石、提高渣铁温度和适当延后第1次出铁时间等措施保证渣铁的流动性和铁中硫含量合格,实现了超大型高炉低渣比配料顺利开炉。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煤气利用、降低能耗,莱钢3200m3高炉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大矿批冶炼试验。通过调整布料矩阵,减少入炉粉末,保证足够的风速和鼓风动能等,高炉实现了100~105t的大矿批冶炼实践,炉况稳定顺行,煤气利用率由46.5%上升到49.5%,燃料比由525kg/t下降至500kg/t。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八钢A高炉(2500m3)下部调剂的操作经验进行总结,摸索出适应低成本原燃料状况下的铜冷却壁薄炉衬高炉的送风制度。根据高炉的冶炼条件,使用不同的风口面积和风口长度,以提高炉缸的活跃程度,降低高炉的热负荷,配合上部调剂作用,利用系数达到2.2Vm3.d以上,煤比稳定到140kg/t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