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探究弯管中高浓度煤粉气力输送的流动特性,采用Savage的颗粒动力学模型,引入校正后的阻力系数模型和径向分布函数,建立了高浓度煤粉气力输送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垂直转水平90°弯管中的压降与流动分布规律进行数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转水平弯管段的高浓度煤粉气力输送过程中,弯管处存在明显的二次流、涡流、塌陷和堆积等现象;弯管段的总压降会随着输送的煤粉颗粒粒径、输送固气比以及输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些研究结果对高浓度煤粉气力输送的输送条件及管路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平管高浓度连续气力输送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洪江  沈颐身 《化工冶金》1994,15(2):122-128
通过测量水平管高混合比(47-200)连续气力输送中等粒径砂粒和钝化石灰粉料时管道沿程压力分布及稳定段固体颗粒平均浓度,分析了水平管加速段压降,稳定段压降和固体颗粒平均速度等高浓度低速气力输送特征,同时提出高浓度输送固体颗粒平均速试关联式。  相似文献   

3.
在密相气力输送中,弯管是常见的导向部件,由于物料在弯管处流动方向发生剧烈改变,磨损往往是引起弯管损坏的主要原因,输送气体在弯管所产生的压力损失也不可忽略。运用CFD软件数值模拟,研究对同一内通径、不同曲率半径的弯管在一定的灰气混合比条件下有着何种不同的流动状态,以了解输送物料对弯管的磨损程度和输送气体在弯管部分的压力损失。  相似文献   

4.
煤粉气力输送管道压力损失的实验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浓度煤粉输送是高炉喷煤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对固气比为40-230kg粉/kg气范围内的水平管段、垂直管段的压力损失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得到压力损失系数与弗鲁德数的关系式,并与较低浓度时的情况作了比较。此外,对整个管段压力变化及不同管径的压力损失也做了初步研究。为高浓度输送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煤粉气力输送管道压损的实验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煤粉输送系统中常见的四种管道形式,即水平直管,垂直管,水平弯管和垂直向上弯管的压力损失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明确了中等浓度下(固气比为7~35 kg_粉/kg_气)气体和煤粉对管道压力损失的作用和定量关系,得到了水平管和垂直管的附加压力损失系数,以及两种弯管的当量水平长度。本实验结果对煤粉输送管路的设计和压力损失估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高炉喷吹废塑料过程中,废塑料颗粒输送管道压力损失是重要参数之一。通过研究得出了输送管内废塑料颗粒压力损失系数与弗劳德准数的定量关系式,废塑料颗粒速度与单位管长压力损失的关系,以及水平弯管和垂直上升弯管中颗粒速度与单位管长压力损失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氧化铝颗粒在输送过程中带电的原因,详细比较了气力输送(气力提升泵)和机械输送(斗式提升机)在垂直输送过程中对氧化铝颗粒表面电性的影响规律,并从胶体化学的角度解释了氧化铝颗粒表面电性对氧化铝-冰晶石电解质体系电导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气力输送的氧化铝颗粒其ζ电位较输送前上升了3mv左右,而机械输送其ζ电位的大小的影响较小,气力输送的氧化铝颗粒更易形成氧化铝胶团,从而影响电解质体系的电导率,故在氧化铝工业和电解铝工业其垂直输送过程应优选斗式提升机。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验和CFD-DPM模型分析对烧结除尘系统中90°弯管管壁的冲蚀磨损进行研究,分析粉尘质量浓度、管道流速、颗粒直径、管道弯径比及管道直径对弯管冲蚀率的影响,将模拟结果与实验值进行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模拟结果基本可信。结果表明:弯管最大冲蚀速率随粉尘质量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长,且粉尘质量浓度不同时,冲蚀率最大位置基本相同,主要集中在50°~70°;弯管最大冲蚀率随管道流速增加且表现为指数函数增长,当管道流速大于15 m/s时,冲蚀率增大趋势明显;随着粉尘粒径的增加,弯管的最大冲蚀率增大,但当颗粒直径大于150μm时,最大冲蚀率的增加速率随粒径增加而降低;冲蚀率随弯径比增大呈减小趋势,壁面冲蚀率随管径增大而减小。该研究结果可为弯管冲蚀耐磨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平管密相气力输送压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江  沈颐身 《化工冶金》1993,14(4):376-387
本文详细叙述了水平管密相气力输送压降的4种主要计算方法,即压降比法,经验公式法,附加压降法和力平衡法(物理模型法)。简单介绍了数值模拟,热力学相似及气液相似等在气力输送理论中的应用。经比较发现力平衡法对密相输送管道压降的计算最为准确。最后对今后相气力输送压降研究所应开展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气体粉煤混合流在弯管段压力损失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研究及回归分析,得到了气力输送粉煤在弯管段压力损失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煤粉流化罐浓相输送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周飞  俞金城  彭黎明 《中国冶金》2014,24(11):58-62
阐述了安徽长江钢铁公司二期技改工程的3号高炉喷煤设施的技术装备及工艺特点,一些先进的技术在本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如热风炉废烟气回收利用技术、采用泄压风机取代仓顶除尘器工艺技术、3罐并列的喷吹罐组应用、单总管加炉前单分配器的浓相输送技术等。上述技术的成功应用与技术改造,为该高炉实现快速达产、节能降耗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罗静 《铜业工程》2012,(2):25-28
根据铜镍冶炼厂煤粉采用正压气力输送的实例,参照相关规范,采用安全技术,从设计着手排除输送系统内煤粉静电起火、自燃起火的物质条件。排除煤粉和气体混合物点燃能降低的物质条件。从设计上排除煤粉输送系统爆炸事故发生的其它物质条件。在使用浓氮作惰化气流载体时,必须采取防止浓氮窒息和保护人身安全的技术措施。针对气力输送终端气固分离的技术环节,提出了采用旋风子替代输送管路"终端箱"的改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The two-dimensional steady-state discrete phase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analyze gas-particle flow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particles,as well as components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coal gas in the process of pulverized coal injection of blast furnace raceway.The results show that a great deal of coal gas discharges on the top of raceway away from the tuyere,and the residence time of coal particles in the region of blowpipe and tuyere is 20 ms or so and 50 ms when it reaches raceway boundary.The pressure is the highest at the bottom of raceway and the maximal temperature is about 2423 K.The char combustion is mainly carried out in the raceway and the maximum of char burn-out rate attains 3×10-4 kg/s.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室内自行研制的可调频脉动水力压裂系统及预制充填型单缝的煤岩,开展不同频率条件下水力脉动解堵试验,研究脉动作用下解堵水压演化过程和解堵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力脉动解堵压力演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压力上升阶段、压力下降阶段和压力波动稳定阶段。在疲劳损伤和脉动波的双重作用下,脉动作用下的煤岩解堵表现出解堵压力阀值比定常流作用下更低、压降持续时间更短、压降幅值更小的特点。定常流作用下煤粉运移集中在压力下降阶段;脉动压力作用下煤粉在压力下降阶段和压力波动稳定阶段均有运移,且压力下降时间与运移煤粉总量成正相关关系,但煤粉总的运移量和定常流作用下的相当。脉动作用和定常流作用下径向渗透主要发生在压力上升至压力峰值阶段,但脉动流的解堵时间短,则滤液渗透半径小对储层的伤害小。综合考虑解堵压力、煤粉运移、解堵渗透路径和解堵渗流深度,特别是解堵压力和解堵渗流深度作为主要评价因素,在3 Hz条件下解堵效果最好,其具有较低的解堵压力和最小的解堵渗流深度。   相似文献   

16.
长钢高炉喷煤系统主要由备煤系统、制粉系统、喷吹系统和向8#高炉输煤的管道组成,总结了高炉喷煤技术的进步.通过对制粉设备、喷吹设备以及煤种选择、高炉操作等方面的探索和改进,重点解决了制约煤粉产量、输送和风口前燃烧状况的难题,在远距离输送和浓相输送喷吹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1 600m远距离输送,中间无加压装置,浓相输送固气比达到80 kg/m3.4座高炉煤比均达到200 kg/t,并且稳定保持在190 kg/t以上.  相似文献   

17.
单颗粒煤粉燃烧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单颗粒煤粉燃烧数学模型,并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煤粉的燃烧过程。模拟给出了煤粒表面温度随燃烧时间的变化关系,燃烧率与燃烧时间及煤粒直径的关系,煤粒周转膜层中气相成分及温度的分布等。  相似文献   

18.
新区3 200 m3高炉喷煤系统采用中速磨负压制粉,一级高浓度低压脉冲长袋式收粉器收粉。喷吹系统采用双系列双罐并列单管路加分配器浓相输送工艺。喷煤系统按烟煤和无烟煤混喷设计,制粉系统按强爆炸性烟煤设计,最大喷煤比250 kg/t,尾气排放煤粉质量浓度≤30 mg/m3,喷煤系统投运后,运行正常,烟煤配比达40%,高炉喷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