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3种体位固定装置在前列腺癌精准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为盆腔肿瘤精准放疗固定装置的选择和靶区外扩边界(MPTV)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5年4月至2020年12月133例需盆腔引流区照射的前列腺癌患者,采用1.2 m真空袋(39例)、1.8 m真空袋(44例)和本中心改进的个体化俯卧板(50例)固定。每位患者定位、放疗前均按流程进行肠道膀胱准备,每次治疗前锥形束CT与计划CT的配准采取相同配准框和算法,记录合格肠道膀胱的头脚、左右、腹背三个方向摆位误差,分析3种固定装置下3个方向摆位误差及相应MPTV数值,分析摆位误差与年龄、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3333组摆位误差数据得出,头脚、左右方向的1.2 m真空袋摆位误差均值(3.26、2.34 mm)均大于1.8 m真空袋(2.51、1.90 mm,P值均<0.001)和个体化俯卧板(3.07 mm,P=0.066;2.10 mm, P=0.009)。腹背方向的1.2 m真空袋(仰卧)摆位误差均值(2.20 mm)小于1.8 m真空袋(3.33 mm,P<0.001)和个体化俯卧板(3.61 mm,P<0.001)。1.8 m真空袋各方向摆位误差均小于个体化俯卧板(P≤0.028)。根据Van Herk外扩公式得出:1.2 m真空袋3个方向MPTV为4 mm左右,1.8 m真空袋和个体化俯卧板头脚、左右方向MPTV为3 mm左右,腹背方向>5 mm。 摆位误差与年龄、BMI均不相关。结论 摆位精准方面,1.8 m真空袋最优,个体化俯卧板次之;腹背方向仰卧位优于俯卧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观察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螺旋断层治疗技术下进行全身皮肤照射(TSI)的可行性。方法 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TSI治疗的 3例蕈样霉菌病患者分别采用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俯卧位固定、潜水衣结合负压真空袋仰卧位固定、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结合真空袋仰卧位固定方法,观察固定效果并计算平均摆位误差、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 Dmean。结果 3种体位固定方式均起到良好固定效果,设计的放疗计划各参数均能达到临床要求。3例患者平均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分别为(0.26±3.40)、(-2.63±4.63)、(6.13±4.86)mm,靶区CI为 0.56±0.09、HI为 1.186±0.059、Dmean为(2586.56±63.28)cGy。结论 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或潜水衣都可以联合真空袋进行TSI治疗的体位固定。通过补偿膜剂量建成效应提高表皮剂量达临床要求,为螺旋断层治疗技术进行TSI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体位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辅助体表标记摆位方法是否可以减少胸腹部肿瘤超重患者放疗摆位误差。方法 入组2018年1-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放疗的胸腹部肿瘤超重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用常规体表标记摆位,B组用常规体表标记+辅助体表标记摆位,均采用头体一体式体位固定板+热塑体膜固定;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并在线自动匹配,记录各方向平移摆位误差数据,两组摆位误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A组和B组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4.47±2.91) mm和(2.97±1.68) mm (P<0.001)、(5.43±2.61) mm和(3.21±1.62) mm (P<0.001)、(3.87±2.40) mm和(2.59±1.57) mm (P<0.001)。结论 采用辅助体表标记摆位方法可以减少胸腹部肿瘤超重患者的摆位误差,能提高治疗摆位重复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胸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的摆位误差大小和影响因素,为胸部肿瘤适形放疗计划设计时CTV外放PTV提供参考数据。方法:21例胸部肿瘤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男12例,女9例。其中食管癌9例,肺癌7例,乳腺癌5例。首次摆位后,去掉体膜,在患者体表沿激光十字画出三个等中心点的坐标位置,并以该三个坐标为标准坐标,测量前后、头脚、左右方向摆位误差。每例病例连续测量5次,共计摆位105次。所有病例分为两组,A组11例,测量55次,未在体表标记体膜相对位置。B组10例,测量50次,CT模拟定位时在体表标记体膜相对位置。结果:人与人间以及次与次间均存在一定差别。头脚方向摆位误差最大,腹背方向次之,左右方向最小。B组摆位误差左右方向为(2.2±1.9)mm,头脚方向为(4.3±2.6)mm,腹背方向为(2.6±1.7)mm。与A组比较,误差在Y、Z方向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模拟定位时,在体表标记体膜的相对位置可减少三维适形放疗的摆位误差。胸部放疗的CTV-PTV扩边范围(MPTV)应适当扩充为左右方向5.4mm、头脚方向8.3mm和腹背方向5.5m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3D打印个性化乳腺托架和普通头枕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引起的摆位误差,分析3D打印个性化乳腺托架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的固定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7月3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3D打印乳腺托架组和普通头枕组。两组均采用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侧手握抓杆同侧横杆、健侧手握对侧竖杆,均用热塑膜固定胸部及下颌。每周行锥形束CT扫描并按照配准感兴趣区域分别用乳腺/胸壁野、锁骨上下野、腋窝野三种靶区配准方式进行配准。分析两组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3D乳腺托架组在乳腺/胸壁野、锁骨上下野、腋窝野的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摆位误差分别是(1.75±1.26)、(1.77±1.11)、(1.70±1.08)mm,(1.75±1.25)、(1.72±1.09)、(1.70±1.05)mm,(1.86±1.34)、(2.14±2.13)、(1.66±1.19)mm。普通头枕组在乳腺/胸壁野、锁骨上下野、腋窝野的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摆位误差分别是(2.54±1.84)、(2.73±3.62)、(2.18±2.45)mm,(3.25±2.02)、(3.52±2.26)、(2.62±2.83)mm,(3.25±2.05)、(4.44±2.90)、(3.10±3.18)mm。两组摆位误差比较P均<0.05。结论 使用3D打印个性化乳腺托架固定摆位误差小于普通头枕固定;在乳腺/胸壁野、锁骨上下野、腋窝野3个靶区摆位一致性方面,3D打印个性化乳腺托架优于普通头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KV级CBCT比较聚氨酯发泡胶结合翼板个体化塑形与负压真空袋固定在肺癌放疗中体位固定的精确度。方法 对2015—2016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胸部放疗的肺癌患者随机选取两种固定方法的患者,其中负压真空袋组 20例,聚氨酯发泡胶结合翼板个体化塑形组 19例。1 次/周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后分别记录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摆位误差、3D矢量位移及摆位时间,根据2.5∑+0.7σ计算PTV外放边界。成组t检验两组数据差异。结果 发泡胶组和真空袋组线性摆位误差x轴向分别为(1.80m±1.48) mm和(1.90±1.41) mm (P=0.46),y轴向分别为(2.54±1.79) mm和(3.19±2.14) mm (P=0.03),z轴向分别为(2.14±1.75) mm和(2.25±1.75) mm (P=0.35);旋转摆位误差在Rx向分别为1.15°±0.76°和1.15°±0.85°(P=0.50),Ry向分别为0.71°±0.60°和0.72°±0.43°(P=0.45),Rz向分别为0.62°±0.54°和0.46°±0.30°(P=0.06)。发泡胶组和真空袋组在x、y、z轴向PTV所需外扩边界分别为5.56、8.57、7.02 mm和5.62、9.27、7.23 mm。3D矢量位移>5 mm者,发泡胶组为40%,真空负压袋组为45%。结论 采用聚氨酯发泡胶结合翼板个体化塑形固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肺癌放疗患者在上下方向摆位误差并减少PTV外扩边界。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改进型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方式(A)与改进型腹板加热塑膜配合红外定位系统(optical positioning system,OPS)使用的固定技术(B)在直肠癌放疗中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探讨在直肠癌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A、B方法的直肠癌患者各16例,其中A为对照组,B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每周首次放疗前均行CBCT扫描,每组均采集160组数据,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激光灯对齐方式进行摆位再行CBCT扫描,实验组采用对准激光线后调整患者体位使OPS监控显示治疗中心在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腹背方向)方向误差在3 mm以内再行CBCT扫描。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X、Y、Z轴方向上的摆位线性误差分别为(2.20±1.04)mm、(2.63±1.24)mm、(2.10±1.17)mm和(1.87±0.95)mm、(2.09±1.01)mm、(1.89±0.89)mm。两种固定方式在Z(腹背方向)方向摆位误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X(左右方向)及Y(头脚方向)方向摆位误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使用改进型腹板加热塑膜配合OPS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放疗中左右及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对于提高直肠癌腹板摆位的精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发泡胶与乳腺托架在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中固定精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泡胶与乳腺托架在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体位固定中的精度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2—8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IMRT (42.56 Gy分16次)的乳腺癌患者24例,随机分为发泡胶组和乳腺托架组。使用CBCT于患者第1、3、5、7、9、11次治疗前拍摄正侧位KV图像在线匹配获得两组患者在左右、头脚、腹背的摆位误差,记录两组摆位时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摆位误差,并计算PTV分次间摆位误差的外扩值。结果 发泡胶组和乳腺托架组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36±1.89) mm与(2.56±2.05) mm (P=0.49)、(1.76±1.78) mm与(3.28±2.79) mm (P<0.05)、(1.47±1.49) mm与(1.73±1.81) mm (P=0.28);CTV向PTV分次摆位误差的外扩值分别为2.97、2.92、2.21 mm与3.41、4.09、2.59 mm;单次摆位时间分别为(3.4±1.1) min与(5.5±3.1) min (P=0.01)。结论 相较乳腺托架,发泡胶的摆位精度明显提升且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究发泡胶与真空垫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后IMRT体位固定中的精度差异。方法 选取2017-2018月间本院收治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IMRT (42.56Gy分16次)的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发泡胶组和真空垫组固定。分次治疗前使用瓦里安Trilogy机载图像验证系统拍摄患者正侧位照片,并与计划系统重建的数字重建图像进行匹配验证获得两组患者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摆位误差。每名患者验证10次,共获得400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获得组间摆位误差,并计算临床靶体积至计划靶体积分次间摆位误差的外扩值。结果 发泡胶固定组与真空垫组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63±1.29) mm与(1.83±1.61) mm (P=0.18)、(1.46±1.51) mm与(2.26±2.03) mm (P=0.00)、(1.30±1.35) mm与(1.91±1.67) mm (P=0.00)。临床靶体积至计划靶体积分次摆位误差的外扩值分别为2.19、2.51、1.57mm与2.40、3.97、2.63mm。结论 两种固定方式均满足临床要求,但初步证明发泡胶固定摆位精度与重复性均优于真空垫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真空袋固定技术结合锥形束CT在小儿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例小儿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负压真空袋固定技术配合锥形束CT在线验证,并与计划CT配准,分析在X(左右)、Y(头脚)和Z(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在负压真空袋固定下行锥形束CT扫描后,患儿的摆位平均误差〈3mm,在X(左右)、Y(头脚)和Z(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范围分别为-0.4mm~0.5mm、-0.3mm~0.4mm、-0.5mm~0.6mm。[结论]负压真空袋固定技术配合锥形束CT可以减少摆位误差,对小儿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准确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乳腺托架联合发泡胶固定和单发泡胶固定在乳腺癌放疗体位固定精度上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更优固定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放疗的乳腺癌患者50例,其中25例患者使用发泡胶固定(发泡胶组),另外25例患者使用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固定(联合组)。所有患者予每周1次CBCT扫描,获得左右(LR)、头脚(SI)、腹背(AP)方向误差并进行t检验,应用公式MPTV=2.5Σ+0.7σ分别计算出对应的PTV外扩边界。结果 发泡胶组LR、SI、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88±2.76)、(2.0±3.26)、(1.22±3.55)mm,俯仰(Rtn)、翻滚(Pitch)、旋转(Roll)角度误差分别为-0.24°±0.85°、0.16°±1.11°、-0.32°±1.05°,对应的外扩边界分别是6.75、8.46、8.73 mm;联合组LR、SI、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62±2.74)、(1.0±3.01)、(1.82±3.21)mm,Rtn、Pitch、Roll角度上的误差分别为0.64°±0.59°、0.71°±1.22°、0.29°±0.73°,对应的外扩边界分别是6.35、7.47、7.61 mm。两组的误差比较,LR、SI、AP方向和Rtn、Pitch、Roll角度的t值分别为-4.304、-2.681、1.384、-9.457、-3.683、-5.323,其中在LR、SI、Rtn、Pitch以及Roll方向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固定方式比单纯使用发泡胶固定效果更好,计划外扩边界也更小,因此推荐临床上乳腺癌放疗使用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乳腺托架联合发泡胶固定和单发泡胶固定在乳腺癌放疗体位固定精度上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更优固定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放疗的乳腺癌患者50例,其中25例患者使用发泡胶固定(发泡胶组),另外25例患者使用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固定(联合组)。所有患者予每周1次CBCT扫描,获得左右(LR)、头脚(SI)、腹背(AP)方向误差并进行t检验,应用公式MPTV=2.5Σ+0.7σ分别计算出对应的PTV外扩边界。结果 发泡胶组LR、SI、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88±2.76)、(2.0±3.26)、(1.22±3.55)mm,俯仰(Rtn)、翻滚(Pitch)、旋转(Roll)角度误差分别为-0.24°±0.85°、0.16°±1.11°、-0.32°±1.05°,对应的外扩边界分别是6.75、8.46、8.73 mm;联合组LR、SI、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62±2.74)、(1.0±3.01)、(1.82±3.21)mm,Rtn、Pitch、Roll角度上的误差分别为0.64°±0.59°、0.71°±1.22°、0.29°±0.73°,对应的外扩边界分别是6.35、7.47、7.61 mm。两组的误差比较,LR、SI、AP方向和Rtn、Pitch、Roll角度的t值分别为-4.304、-2.681、1.384、-9.457、-3.683、-5.323,其中在LR、SI、Rtn、Pitch以及Roll方向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固定方式比单纯使用发泡胶固定效果更好,计划外扩边界也更小,因此推荐临床上乳腺癌放疗使用发泡胶联合乳腺托架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准确的靶区位置是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研究旨在分析在肺部肿瘤患者立体定向放疗中基于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9例单发肺部恶性肿瘤行立体定向放疗的患者,每次放疗前行CBCT扫描,将得到的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匹配,获得前后、头脚和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值,并计算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外扩至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边界.同时,还分析对可能影响摆位误差的临床参数等进行分层比较.结果:29例患者共获得155幅CBCT图像.考虑误差方向时前后、头脚和左右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68±3.62)、(-1.34±3.90)和(0.36±2.15)mm,只考虑误差数值大小时分别为(3.16±2.42)、(3.29±2.48)和(1.74±1.30)mm.根据摆位误差得到CTV外扩至PTV的边界在前后、头脚和左右方向分别为9.6、10.0和5.3 mm.病灶位于周围的肺部肿瘤患者前后方向摆位误差更大(P=0.007),下肺病灶、右肺病灶、肺转移灶在头脚方向摆位误差更大(P=0.008、0.000和0.000).结论:肺部肿瘤患者放疗中的头脚和前后方向摆位误差较大,立体定向放疗需采用锥形束CT扫描、呼吸控制等技术以减少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Catalyst系统在乳腺癌患者放疗摆位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及BM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6年5-8月间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收治的 24例乳腺癌患者。每次治疗前均采用表面光学成像系统(C-Rad Catalyst)辅助摆位,每周1次kV-kV位置验证模式验证摆位。记录并观察患者的年龄、BMI以及2个系统在三维方向摆位误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C-Rad Catalyst系统与kV-kV位置验证模式的摆位误差分别为AP方向(0.22±0.17) cm与(0.18±0.13) cm (P<0.05);SI方向(0.23±0.18) cm与(0.19±0.15) cm (P>0.05);LR方向(0.28±0.28) cm与(0.20±0.15) cm (P>0.05)。kV-kV位置验证模式摆位受年龄和BMI的影响不显著(P均>0.05);而C-Rad Catalyst系统的摆位受年龄和BMI影响显著:年龄≤44岁和 45~59岁患者在AP、SI方向不同(P均<0.05),≤44岁和≥60岁患者在AP、LR方向不同(P均<0.05),45~59岁和≥60岁患者在LR方向不同(P<0.05);BMI<25 kg/m2和≥25 kg/m2患者在SI方向不同(P<0.05)。年龄≥60岁患者C-Rad Catalyst系统摆位误差在SI方向与年龄相关(r=-0.496,P<0.05);BMI<25 kg/m2患者C-Rad Catalyst系统摆位误差在AP方向与BMI相关(r=0.252,P<0.05),而BMI≥25 kg/m2患者C-Rad Catalyst系统摆位误差在SI方向与BMI相关(r=0.445,P<0.05)。结论 C-Rad Catalyst系统摆位与kV-kV位置验证模式在AP方向上差异显著,C-Rad Catalyst系统摆位易受乳腺癌患者年龄和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 Catalyst在宫颈癌患者放疗摆位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与膀胱容积(BV)、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7-12月收治的33例宫颈癌患者,首次治疗时常规摆位(室内激光+体膜标记)后进行CBCT验证,再利用Catalyst分别获取有膜与无膜时患者影像,并将其作为参考影像;非首次时常规摆位后利用Catalyst辅助摆位,并进行每周2次CBCT验证。记录BV和BMI,以及两系统在腹背(AP)、头脚(SI)、左右(LR)的摆位误差。结果 两系统摆位误差在SI和LR方向不同,Catalyst较CBCT受BV和BMI影响显著(P<0.05)。BV 在200~300 ml时,Catalyst无膜误差与BV在SI方向R值为-0.316(P<0.05);BV>300 ml时,有膜误差与BV在AP方向R值为-0.493(P<0.05),无膜误差与BV在SI、LR方向R值分别为0.335(P<0.05)、-0.348(P<0.05)。BMI<25 kg/m2时Catalyst有膜误差与BMI在 LR 方向R值为0.197(P<0.05),≥25 kg/m2时AP、SI方向R值分别为0.818(P<0.05)、-0.498(P<0.05);无膜误差在BMI≥25 kg/m2时与BMI在 AP、LR方向R值分别为0.652(P<0.05)、-0.558(P<0.05)。结论 Catalyst 与CBCT相比摆位误差在SI、LR有显著差异,基于Catalyst的摆位易受宫颈癌患者BV与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千伏级CBCT评价自制体部固定装置在肺部SBRT中的固定效果。方法 选取SBRT肺肿瘤患者10例(中央型、周围型各5例),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每次SBRT前后骨性配准和软组织配准的平均摆位误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种型别分次间骨性配准后摆位误差差别。结果 中央型和周围型患者分次间骨性配准摆位误差在横断面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不同( P =0、001),分别为( 0. 01±0、32)、( -0、08 ±0、38)、( 0. 14±0、36) cm和( -0、23 ±0、39)、( -0、13 ±0、52)、( 0. 21±0、33) cm,上下方向误差最大( P=0、003),左右方向误差最小( P=0、001)。总平均误差分别为( 0. 09±0、33)、( -0、10 ±0、44)、( 0. 17±0、35) cm,效果优于其他常见固定方式。利用骨性配准分次内摆位误差为( 0. 00±0、00) cm。软组织配准的结果也类似。结论 自制体部固定装置可降低SBRT中肺肿瘤运动范围,提高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比较主动呼吸控制(ABC)技术与自由呼吸(FB)模式配合bodyfix固定装置在胸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 40例胸部肿瘤行SBRT患者,均分为ABC组和FB组。两组采用bodyfix固定装置固定后CBCT扫描图像与计划参考图像配准,得到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平移误差。校正摆位误差后SBRT同时逐弧行分次内CBCT并配准,直至治疗结束。结果 ABC组患者配准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5±0.21)、(0.28±0.21)、(0.21±0.24) cm,FB组的分别为(0.31±0.22)、(0.32±0.21)、(0.37±0.23) cm (均 P<0.05)。心 脏V30Gy、患侧 肺V20Gy、V30GyABC组患者明显低于FB组患者(0.31%∶7.35%、24.5%∶32.9%、19.5%∶25.8%,均 P<0.05)。结论 ABC技术配合bodyfix固定装置在胸部肿瘤SBRT中可能优于FB模式,建议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set-up errors and de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daily placement of endorectal balloons in prostate radiotherapy. MATERIALS AND METHODS: Endorectal balloons were placed daily in 20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Electronic portal images (EPIs) were collected weekly from anterior-posterior (AP) and lateral views. The EPIs were compared with 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s from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obtained during pretreatment period to estimate displacements. The interfraction deformation of balloon was estimated with variations in diameter in three orthogonal directions throughout the treatment course. RESULTS: A total of 154 EPIs were evaluated. The mean displacements of balloon relative to bony landmark were 1.8mm in superior-inferior (SI), 1.3mm in AP, and 0.1mm in left-right (LR) directions. The systematic errors in SI, AP, and LR directions were 3.3mm, 4.9 mm, and 4.0mm, respectively. The random (interfraction) displacements, relative to either bony landmarks or treatment isocenter, were larger in SI direction (4.5mm and 4.5mm), than in AP (3.9 mm and 4.4mm) and LR directions (3.0mm and 3.0mm). The random errors of treatment isocenter to bony landmark were 2.3mm, 3.2mm, and 2.6mm in SI, AP, and LR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Over the treatment course, balloon deformations of 2.8mm, 2.5mm, and 2.6mm occurred in SI, AP, and LR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nce of deformation was 7.9%, 4.9%, and 4.9% in these directions. CONCLUSIONS: Larger interfractional displacement and the most prominent interfractional deformation of endorectal balloon were both in SI direc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图像引导系统的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患者在投照过程中摆位误差的实时校正及剂量学参数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0例保乳术后行VMA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和试验组10例,放疗时行图像引导,对误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摆位误差引入治疗计划重新计算,比较两组剂量学差异。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左右(LR)、腹背(AP)、头脚(SI)方向的摆位误差校正前分别为(3.58±2.35)mm和(3.51±2.08)mm、(4.44±3.62)mm和(4.23±2.17)mm、(2.85±2.36)mm和(2.99±1.90)mm。对照组在治疗后摆位误差分别为(2.64±1.62)、(3.15±1.50)、(2.49±1.70)mm;试验组在治疗中与治疗后摆位误差分别为(2.07±1.65)mm与(1.85±1.22)mm、(2.29±1.93) mm与(1.78±1.26)mm、(1.98±1.49)mm与(1.67±1.27) mm。L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