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章对辽宁省局地暴雨洪水灾害的成因、致灾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局地暴雨灾害的防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致灾时间短,一旦发生,危害极其严重,因此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应用GNSS变形监测、地表微倾监测、降雨气象监测以及视频图像监控等方法,建立一套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多传感器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得到灾害点内部物理变化趋势,为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2010年汛期,抚顺地区受极端天气系统影响连续发生了多次暴雨洪水,历史罕见。从降雨特性、洪水过程及灾害防御等方面分析了“2010.7.30”暴雨洪水过程,通过灾情分析,总结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防御洪水灾害中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流域水文特性和有效防御洪水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极端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为科学地计算内陆平原城市各区域内涝灾害风险等级,以西安市为例,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维度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序关系分析法、熵权法、独立性权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并利用可拓云模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碑林区风险等级最高,为Ⅲ级,属于较高风险等级;莲湖区和新城区为Ⅱ级,属于较低风险等级;未央区、灞桥区和雁塔区为Ⅰ级,属于低风险等级;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能较好地反映出西安市内涝灾害风险的实际分布情况。研究成果可为有关部门内涝灾害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机理与灾害链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分布广、类型多、突发性强,且往往灾害链生、后果严重,威胁人居安全与社会稳定,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亟待从根本上厘清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机制,深化对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群发机理及链生效应研究。为此,立足于分析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问题,详细梳理了与之有关的山洪成灾规律、崩滑流灾害群发机理、水土灾害链效应、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作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探讨了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研究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未来水土灾害研究亟须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基于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提出了相关研究建议。在复杂地质条件、极端气候变化和强烈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群发机理与灾害链效应研究的主要方向有:极端降雨作用下山洪成灾规律,地貌-气候耦合作用下崩滑流灾害群发机理,考虑生态影响的水土灾害链放大与消减效应,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作用机制。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有:从耦合联动孕灾角度揭示地质、地表、气候过程与土水灾害群发响应机制,从致灾效应角度揭示水土灾害链动力学过程与致灾效应评价,从地质安全与生态安全角度建立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理论,进而提出基于水土灾害与生态环境互馈效应评价的生态减灾技术。研究建议: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从"地、域、河"空间尺度阐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的区域模式、动力学机制、灾害链生与生态环境互馈效应,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建立黄河中游地区水土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与防控理论。  相似文献   

6.
山洪灾害已成为我国洪涝灾害致人死亡的主要灾种,中小河流地区山洪灾害预警一直是山洪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文章以新疆巴音沟河2016—2019年发生的典型山洪为例,通过分析山洪实时预警、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和山洪关系,建立了以实时降雨监测为主、山洪气象灾害预警为辅的预警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建议在新疆及其他干旱区山区中小河流山洪管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陈鹏  朱娱莹 《人民长江》2022,53(4):26-30
目前,对于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价一般是以极端降水作为指标,这样往往会导致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程度被低估,中等或较弱降水也可能是城市内涝灾害致灾因子之一。为精确地评估城市内涝灾害风险,以长春市南关区为例,以1985~2015年逐日降雨强度的分布分析为基础,将逐日降雨强度转换为降雨超越概率(PEP)指数,将逐日的降雨强度与年最大日降雨量超越概率进行比较,得到城市内涝灾害发生概率,并构建了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价指数,对2019年南关区内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9年南关区内涝灾害风险评价指数为0.597,为重大风险中的显著风险。研究成果可为精确评估城市内涝灾害风险提供参考,为城市内涝灾害防范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位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高山峡谷地区,具有急剧突发、破坏性强和致灾范围广等特点,危害巨大。加强对高位滑坡成灾地质环境研究,有利于揭示高位滑坡孕灾机制及远程动力成灾机理研究,指导开展高位滑坡减灾措施制定。因此,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野外地质调查和归纳分析等方法,提出了高位滑坡灾害定义,分析了高位滑坡灾害特征、易滑地质结构类型、诱发因素及链式灾害特点,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高位滑坡的滑源区多位于脊状山顶,坡度较陡,这使得其具有高位隐蔽性、运动速度快、块体破碎性和动力侵蚀等特点;(2)西南高位滑坡的易滑地质结构主要分为软弱结构带控制型和锁固段破裂触发型两类;此外,高位滑坡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这些因素改变了坡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而诱发滑坡发生;(3)高位远程滑坡链式灾害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高位剪切启动阶段、碎屑流阶段和堵溃放大效应阶段。通过对上述成灾地质环境研究及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为高位滑坡灾害风险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山洪灾害一般是在一定强度或持续降雨和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下发生的,具有突发、易发、多发、破坏性大、防御困难的特点,往往会给局部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对文成县山洪灾害防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文成县山洪灾害防御应立足当前实际,建立和完善责任、监测预警、预案、群测群防、工程建设五大体系,建立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有效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由水力或重力侵蚀形成的泥沙具有二重性,即泥沙既能致灾,叉能成为宝贵资源。根据泥沙致灾过程和特性,泥沙灾害可以分为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文中以黄河下游为例,论述了间接泥沙灾害形成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属于气象灾害多发省份,为提高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研发了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指挥系统,对系统结构、数据库设计、主要功能模块、产品创新点以及在各级气象部门的业务应用情况进行介绍。系统整体结构分为前台软件、后台数据管理、对外发布平台三大部分,由决策指挥、决策支撑、基础业务3个子系统及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服务网页组成,集气象灾害基础信息库、实况监测网、风险隐患图以及预警服务和联动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系统在河北省首次搭建了一个综合的气象灾害防御支撑基础信息库,对各类灾害性天气进行监测,实现了灾害范围内监测实况、灾害预报与承灾体、孕灾环境、风险区划、社会经济等数据的叠加显示和分析,通过多途径一键发布、专家智联等功能将多个气象灾害防御部门联动起来,提高了气象灾害防御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局地强降雨频发的气候背景下,山洪灾害防御形势依然严峻。以陕西洛南县“2020.8”暴雨洪水为例分析了现状形势下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针对这种局面,同时充分考虑山洪的致灾特点,借鉴英国Frome流域山丘区洪水防御的成功案例,提出一种从全流域角度出发,尽可能从流域源头开始分级布设以消能、调蓄为主要目标的工程防御措施新思路,为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背景下,城市的自然灾害风险日益暴露,尤其是雨洪灾害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巩义市近年来不断发生的洪涝灾害,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构建以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孕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为评价因子的雨洪灾害风险模型,共选取14个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运用SCS模型和GIS空间分析功能,最终得出巩义市雨洪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巩义市米河镇、回郭镇、芝田镇、孝义街道等地区致灾因子危险性较大;北部、西部和东部包括河洛镇、孝义街道、回郭镇、芝田镇、米河镇等孕灾环境孕险性较高;西部和中部承灾体易损性较大,包括回郭镇、芝田镇、站街镇等;北部整体防灾减灾能力较强,包括站街镇、紫荆路街道等地区。综合来说,巩义市雨洪灾害总体风险等级较高,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偏北和西部,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4.
山洪灾害已经成为自然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利用气象水文的事先预警预防可以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温州市龙湾区在山洪灾害建设实施运行期间的防御现状,针对山洪灾害防御中涉及的气象水文应急实践和致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客观的描述,以期在山洪灾害防御中突出气象水文的预警预报功能,对应急事件防御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南方高度城市化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规律,定义极端降雨事件的阈值并对地域风险进行评估,对于完善区域"三防"指挥系统的预报预警方案,应对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极端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深圳市为例,在收集统计2000-2015年暴雨灾害事件和相应的多个站点降雨数据基础上,采用模糊识别、PCI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的降雨雨型、集中度特征,并采用百分位法对深圳市极端降雨阈值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造成深圳市内涝的大部分降雨主要是单峰型;均匀大量降雨是内涝主要产生原因;大鹏新区的降雨阈值最高,降雨阈值空间分布图从东往西呈逐渐减少趋势;深圳市极端降雨阈值为降雨频率P=1%的降雨值。  相似文献   

16.
小流域防洪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洪水灾害在全流域洪涝灾害损失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且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已成为当前防汛工作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小流域洪水具有汇流快、破坏性强、极易诱发山地灾害和灾后恢复困难的特点,分析了小流域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防御小流域洪水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山洪灾害防御的要求和基础条件与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一是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的理念方针更加得到贯彻执行,各级政府和领导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二是极端降雨和山洪事件层出不穷,屡破历史记录;三是山洪防治项目建设实施为山洪灾害防御打下了基础,促进形成了新的防御模式;四是物联网、移动通讯等高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为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提供了技术手段。本文在剖析山洪灾害防御的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以2017年吉林省永吉县7月13-14日、7月19-20日、8月2-3日3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过程为例,简要分析了3场洪水灾害形成机理,分析评估了已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在防御3场洪水灾害中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炼归纳了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御的"永吉经验",为新形势下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案例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20年7月上旬,受梅雨期主雨带覆盖影响,安徽黄山市徽州区过程累计降雨量达425.4 mm.总结了2020年徽州区汛期特点,分析了防汛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提高洪水防御工程标准、提高洪水防御"软实力"、解决山洪防御"最后一公里"等方面给出了工作建议,为灾害评估和防灾体系建设与完善、灾后重建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极端性洪水灾害事件呈多发并发的趋势,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秦皇岛市暴雨洪水灾害突发性强、致灾性强、影响大,处置好突发性洪水意义重大。提高应对突发性暴雨洪水的能力是执政能力建设、履行政府职能、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2021年7月20日郑州发生的极端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为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灾害原因,将郑州暴雨过程分别移植到深圳市、北京市,利用城市洪涝仿真模型进行模拟推演。模拟分析结果认为,此次极端暴雨无论发生在深圳还是北京,都会产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都有河道漫溢、严重积水的情况发生。单一地通过工程措施提高城市防洪标准的做法,可以应对标准内的降雨,但无法应对超标准的极端暴雨事件。因此,建议从流域、区域、城市层面进行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的联排联调,统筹管理;提前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尤其是超标准大暴雨的城市内涝风险,预测、评估城市承灾能力;制定、完善预警指标和防汛管理应急响应预案,提高政府综合协调能力。在暴雨到来之前,及时发布预警和提示信息,快速指导各相关部门和市民做出必要的防范措施,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降低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