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柚皮苷对卵巢癌顺铂(DDP)耐药细胞SKOV3/DDP体外增殖的影响及耐药逆转作用,并初步探讨相关耐药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DDP对SKOV3和SKOV3/DDP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柚皮苷对SKOV3/DDP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柚皮苷联合DDP对SKOV3/DDP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出非细胞毒性的柚皮苷浓度,将实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2.5 μg/ml DDP组、10 μmol/L柚皮苷组、10 μmol/L柚皮苷联合2.5 μg/ml DDP组,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各组作用48 h后耐药基因MDR1 mRNA及MRP2 mRNA的表达及其相应的表达产物P-gp、MRP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32 μg/ml DDP处理SKOV3及SKOV3/DDP细胞48 h后,SKOV3细胞的IC50为5.48 μg/ml,SKOV3/DDP细胞为14.93 μg/ml,耐药指数为2.72。柚皮苷对SKOV3/DDP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选取10 μmol/L柚皮苷作为逆转耐药实验浓度,10 μmol/L柚皮苷联合DDP作用48 h后,SKOV3/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指数为1.62,逆转倍数为1.68。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柚皮苷联合DDP组与DDP单药组比较,MDR1 mRNA、MRP2 mRNA表达及P-gp、MRP2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柚皮苷对卵巢癌SKOV3/DDP细胞的体外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逆转SKOV3/DDP细胞的耐药性,其逆转耐药的机制可能与下调耐药基因MDR1 mRNA及MRP2 mRNA及相应的P-pg、MRP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吗啡(Mor)联合顺铂(DDP)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Mor(10、20、50、100、200 μmol/L)和DDP(1、2、5、10、20 mg/L)作用于Skov3细胞24、48、72、96 h后的增殖抑制率,筛选适合的浓度进行后续功能学研究。取对数生长期Skov3细胞分为4组:Mor(200 μmol/L)组、DDP(20 mg/L)组、Mor+DDP(200 μmol/L Mor+20 mg/L DDP)组和未加药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处理48 h的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caspase-3)的mRNA水平,采用Transwell试验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处理48 h后穿膜细胞数和侵袭相关蛋白(MMP-2、MMP-9、TIMP-1和TIMP-2)水平。结果 随Mor(10~200 μmol/L)和DDP(1~20 mg/L)浓度增加,Skov3细胞的增殖能力受抑制,且抑制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Mor+DDP组处理24、48、72、96 h后的增殖抑制率高于Mor组、DDP组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Mor、DDP和Mor+DDP组的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化率、Bax mRNA、caspase-3 mRNA、TIMP-1和TIMP-2水平均升高,Bcl-2 mRNA、穿膜细胞数、MMP-2和MMP-9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DDP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优于Mor组和DDP组(P<0.05)。结论 Mor和DDP对Skov3细胞均有细胞毒性,能抑制增殖及侵袭转移并诱导凋亡,且Mor联合DDP应用的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酰胺(Ceramide,Cer)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分别给予Cer、顺铂(DDP);DDP联合Cer作用后,MTT检测单独使用Cer及联合DDP应用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 检测SGC7901细胞NF-κB、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Cer 2.5 μmol/L及以上时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联合DDP后,联合用药作用强于单独DDP及Cer组(P<0.05),q值在24、48、72 h分别为1.05、1.01、0.99。Cer、DDP作用48h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Cer 5 μmol/L、DDP 2.5 mg/L单独用药组及Cer 5 μmol/L 联合DDP 2.5 mg/L组凋亡率分别为:(39.23±1.62)%、(4727±113)%、(50.13±2.76)%,与对照组[(1846±1.6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作用强于单独DDP及Cer组(P<0.05)。NF-κB、Bcl-2在SGC7901细胞中较高表达[(74.10±2.69)%、(69.37±4.54)%],Bax在SGC7901细胞中表达较低[(2460±373)%],Cer 5 μmol/L、DDP 25 mg/L单独用药组及Cer 5 μmol/L 联合DDP 2.5 mg/L组NF-κB、Bcl-2阳性表达率降低(65.13±1.71、 62.17±2.12, 44.8±3.65;57.70±2.22、55.13±5.77、37.67±2.14),Bax表达率上调(33.80±1.10、35.50±2.27、51.73±3.76),Bcl-2/Bax 比值降低(1.71±0.10、1.56±0.26、0.73±0.09),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作用强于单独DDP及Cer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F-κB与Bcl-2呈正相关(Spearman,s rho =0.9510,Prob>|t|=0.0000)。结论Cer通过下调NF-κB进而调节Bcl-2/Bax比值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宋文爽  叶元 《肿瘤防治杂志》2014,(20):1589-1593
目的探讨Vandetanib对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细胞株SKOV3和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体外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Vandetanib对SKOV3及SKOV3/DDP细胞的杀伤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及其周期分布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凋亡基因Bcl-2、Bax及反映肿瘤细胞侵袭力的基因MMP-2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andetanib能明显抑制SKOV3和SKOV3/DDP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IC50值均呈明显减小趋势。32μmol/L的Vandetanib作用SKOV3和SKOV3/DDP 72h后,抑制率分别为(43.21±0.92)%和(56.74±1.09)%,64μmol/L的Vandetanib作用SKOV3和SKOV3/DDP72h后,抑制率分别为(55.37±1.21)%和(79.20±0.39)%,耐药株SKOV3/DDP的抑制率明显高于敏感株SKOV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随时间浓度的增加,两种细胞凋亡明显增加,G1期细胞增加,S期和G2期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药物作用于SKOV3细胞株Bcl-2、MMP-2表达减少,Bax表达无明显变化;药物作用于SKOV3/DDP细胞株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增加,耐药株不表达MMP-2。结论 Vandetanib对两种细胞株生长有明显的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并将细胞阻滞于G1期,其机制与下调Bcl-2/Bax、MMP-2表达有关,有利于降低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ndro)调节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肪酸合成酶配体(FasL)信号轴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 细胞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0、5、10、20 μg/mL DDP分别处理Ishikawa 细胞和顺铂耐药的Ishikawa/DPP 细胞,0、5、 10、25、50 μmol/L Andro 处理Ishikawa/DDP 细胞,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为后续实验选择合适的给药剂量。将Ishikawa/DDP 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DDP 组(DDP 干预)、Andro 组(DDP、Andro 干预)、pcDNA3.1-NC 组(转染pcDNA3.1+DDP、Andro 干预)、pcDNA3.1-Fas/FasL 组(转染pcDNA3.1-Fas/FasL+DDP、Andro 干预),24 h 后,采用qPCR 法检测Fas、FasL mRNA的表达,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 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克隆能力、细胞迁移与侵袭和细胞凋亡,WB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Bcl-2、MMP-2、PD-L1、多药耐药蛋白-1(MDR-1)及Fas、FasL 蛋白表达。结果:DDP 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Ishikawa 和Ishikawa/DPP 细胞增殖,并且与Ishikawa 细胞比较,Ishikawa/DPP 细胞对DDP 的敏感性更低(均P<0.05);Andro 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Ishikawa/DPP 细胞的增殖(均P<0.05)。Ishikawa/DPP 细胞中Fas、FasL 的表达水平均高于Ishikawa 细胞(均P<0.05)。选取20 μg/mL DDP 和25 μmol/L Andro 为干预剂量,干预时间24 h。与对照组比较,DDP 组Ishikawa/DPP 细胞中PD-L1、MDR-1、Fas、Fas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克隆形成率、迁移与侵袭细胞数、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DP组比较,Andro 组Ishikawa/DPP 细胞中Fas、FasL mRNA表达水平、细胞克隆形成率、迁移与侵袭细胞数、 PCNA、Bcl-2、MMP-2、PD-L1、MDR-1、Fas、FasL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及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 或P<0.01), pcDNA3.1-NC 组与Andro 组类似;与pcDNA3.1-NC 组比较,pcDNA3.1-Fas/FasL 组 Ishikawa/DPP 细胞上述指标变化均被逆转(P<0.05)。结论:Andro 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 信号轴来抑制Ishikawa/DPP 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促进凋亡,从而降低细胞对DDP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百里醌(thymoquinone,TQ)是具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生物单体,参与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转移过程。MGC-803细胞株为常见的低分化胃黏液腺癌细胞。本研究探讨 TQ 对胃癌 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以终浓度分别为0、10、25、50、75、100和125μmol/L TQ 处理 MGC-803细胞12、24和36 h, MTT 法检测其对增殖的影响,Hoechst 染色观察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分析 Bax、Bcl-2、survivin、Cyclin D1、caspase-3、caspase-9、PTEN、AKT、P-AKT、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 MTT 结果显示,10~125μmol/L TQ 抑制胃癌MGC-803细胞,呈现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流式结果显示,0、25、50和75μmol/L TQ 作用 MGC-803细胞24 h,凋亡率分别为(1.59±1.04)%、(4.26±0.35)%、(8.37±0.67)%和(21.73±1.71)%,F =209.76,P <0.001;G2/M 期细胞分别为(4.18±1.09)%、(6.81±0.28)%、(8.68±0.15)%和(12.26±1.46)%,F=80.388,P <0.001。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PTEN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 PTEN 及凋亡相关蛋白 Bax、cleaved caspase-3及 cleaved caspase-9表达上调,抑凋亡相关蛋白 Bcl-2、caspase-3、caspase-9、survivin 和 PARP 表达下降。结论PTEN 信号通路参与 TQ 抑制胃癌 MGC-80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抑制microRNA-192(miR-192)在非小细胞肺癌A549/DDP细胞对顺铂(DDP)耐药性方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人肺腺癌耐DDP细胞株A549/DDP及其亲本细胞株A549细胞中miR-192的表达水平,A549/DDP细胞转染miR-192抑制剂(inhibitor)和miR-阴性对照(NC)48h后采用qRT-PCR检测转染效率,分别采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h后A549/DDP细胞对DDP的药物敏感性、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48h后细胞中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 miR-192在A549/DDP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A549细胞(P<0.05);转染miR-192 inhibitor 48h后的A549/DDP细胞miR-192水平低于转染miR-NC者(P<0.05);转染miR-192 inhibitor后,A549/DDP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凋亡细胞增多、DDP对其半数抑制浓度降低、Bax蛋白水平升高和Bcl-2蛋白水平下降,与转染miR-NC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制miR-192能够降低A549/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凋亡以及下调Bcl-2蛋白和上调Bax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icroRNA-223(miR-22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DDP细胞对顺铂(DDP)耐药性方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DDP耐药肺腺癌细胞株A549/DDP及其亲本细胞株A549中miR-223的水平,将A549/DDP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空转染组(转染无关序列)和抑制组(转染miR-223 inhibitor),于转染24、48、72及96 h后分别采用qRT-PCR和CCK-8法检测转染效果及细胞增殖情况,CCK-8法评价转染后A549/DDP细胞对DDP的药物敏感性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 h后的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48 h后耐药基因蛋白P 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及肺耐药相关蛋白(LRP)的表达。结果 A549/DDP细胞中的miR-223水平较高,为A549细胞的(7.14±0.26)倍(P<0.05);抑制组转染后的miR-223水平降低,转染96 h后的miR-223水平分别降至对照组的(67.15±2.84)%和空转染组的(65.80±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组转染后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G0/G1期细胞比例均升高,而S和G2/M期细胞比例及3种耐药基因蛋白水平均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对抑制组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5.67±1.30) μg/ml,低于对照组的(33.71±2.61) μg/ml(P<0.05)。结论 miR-223可增加A549/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可能与耐药基因蛋白表达上调有关;降低miR-223水平可抑制A549/DDP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并下调耐药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A549/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SVA)体外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选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SVA(0、3.25、6.25、12.5、25、50和100 μmol/L)处理MCF-7细胞24、48、72 h后的增殖抑制作用,荧光染色法观察SVA(0、2和4 μmol/L)处理MCF-7细胞48 h后的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SVA(0和4 μmol/L)处理MCF-7细胞48 h后的细胞周期变化,免疫印迹法分析SVA(0、2、4和8 μmol/L)处理MCF-7细胞72 h后细胞内Bcl-2和Bax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SVA处理不同时间后,MCF-7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SVA能够诱导MCF-7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质凝集等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SVA阻滞MCF-7细胞于G0/G1期。免疫印迹 结果 显示,SVA处理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SVA浓度的增高,Bcl-2蛋白水平逐渐降低,Bax蛋白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SV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下调Bcl-2蛋白及上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隐丹参酮(ICTS)对胃癌BGC-823和SGC-7901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BGC-823、SGC-7901,采用0、5、10、20 μmol/L ICTS处理24、48、72 h后, 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确定ICTS抑制BGC-823和SGC-7901细胞的最佳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ICTS处理后胃癌细胞中Cyclin D1、Bcl-2、p53、p21蛋白的表达。结果 0、5、10、20 μmol/L ICTS处理BGC-823细胞24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789±0.048)%、(16.74±1.55)%、(33.58±2.26)%、(54.62±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5、10、20 μmol/L ICTS 处理SGC-7901细胞24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184±0.023)%、(12.76±1.73)%、(32.95±2.47)%、(53.80±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 处理BGC-823细胞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4.62±2.61)%、(55.08±2.35)%、(59.72±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 处理SGC-7901细胞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3.80±2.65)%、(55.76±2.47)%、(61.83±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处理BGC-823、SGC-7901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为(78.34±7.13)%和(79.57±7.3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TS处理组BGC-823、SGC-7901凋亡率分别为(24.78±3.42)%和(28.76±4.2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μmol/L ICTS处理BGC-823、SGC-7901细胞24 h后Cyclin D1和Bcl-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p2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TS通过增加p53、p21表达,降低Cyclin D1和Bcl-2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增加细胞G0/G1阻滞和凋亡,发挥抗胃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小RNA-148a-3p(miR-148a-3p)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9(MAP3K9)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向对数生长期胃癌细胞株MGC-803转染miR-148a-3p模拟物(mimics组)和阴性对照(NC组),以未转染的MGC-803细胞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miR-148a-3p水平以评价转染效率,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分别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caspase-3及MAP3K9 mRNA和蛋白水平,同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8a-3p与MAP3K9的靶向作用关系。结果 QPCR结果显示,对照组、NC组和mimics组的miR-148a-3p水平分别为1.021±0.123、1.087±0.196和2.854±0.368,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mimics组的miR-148a-3p水平升高(P<0.05)。mimics组MGC-803细胞的增殖活力较其余两组减弱(P<0.05)。mimics组MGC-803细胞凋亡率为(15.2±1.6)%,高于对照组的(3.5±0.9%)%和NC组的(4.5±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NC组比较,mimics组的MAP3K9和Bcl-2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调,而Bax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上调(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AP3K9是miR-148a-3p的直接作用靶点。结论 MiR-148a-3p可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通过靶向MAP3K9来发挥抑癌作用,调控miR-148a-3p/MAP3K9轴在胃癌防治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小RNA122(miR-122)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人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系HA1800和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SHG44、MO59K中miR-122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评价miR-122对RUNX2的靶向调控作用。向U251细胞转染miR-122 mimics(miR-122组)和阴性对照NC(N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向U251细胞同时转染miR-122 mimics和siRUNX2(miR-122+siRUNX2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U251、U87、SHG44、MO59K细胞系中miR-122表达水平分别为0.34±0.052、0.65±0.061、0.59±0.071和0.69±0.098,显著低于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系HA1800的1.17±0.1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2可抑制野生型RUNX2 3’UTR报告基因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而对突变型RUNX2 3’UTR-MUT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miR-122组U251细胞凋亡率为(23.77±0.83)%,高于NC组的(6.17±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miR-122+siRUNX2组的(70.85±0.35)%(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miR-122组RUNX2蛋白表达量为0.57±0.048,低于NC组的1.21±0.19(P<0.05)。与NC组比较,miR-122组Bax(3.47±0.077)、 cleaved caspase-3(4.38±0.121)表达均明显上调,而Bcl-2(0.39±0.104)明显下调(P<0.05)。结论 miR-122可以通过靶向RUNX2促进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激活,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根皮素对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20、30、40 μg/ml 根皮素分别处理人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并设不加药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根皮素对H446细胞作用24、48及72 h的细胞增殖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根皮素作用24 h的H446细胞凋亡数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根皮素对细胞浆中细胞色素C含量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不同浓度根皮素作用于H446细胞24 h pro caspase 3、Bax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 20、30、40 μg/ml根皮素均能抑制H446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对照组细胞的凋亡比例为(4.23±0.25)%,经20、30、40 μg/ml根皮素处理后细胞的凋亡比例分别增加到(12.97±0.21)%、(18.48±0.24)%、(33.61±0.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根皮素剂量依赖性地增加细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和pro caspase 3 mRNA和Bax mRNA的表达,同时抑制Bcl 2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根皮素能够抑制H446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促进H446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洛铂(LBP)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LBP(0、2.5、5、10、20 μmol/L)处理48 h。普通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S法检测细胞增殖,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及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Bak、Bcl-2、Bid、Bcl-XL、Survivin及PARP-1蛋白表达。结果 随着LBP浓度的升高HepG2细胞密度减少,离巢死亡细胞数目增多;光镜下可见典型核固缩、碎裂的凋亡细胞。LBP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2.5、5、10、20 μmol/L的LBP作用HepG2细胞48 h后的增殖率分别为(92.11±1.79)%、(65.87±1.78)%、(51.57±0.81)%及(33.11±1.47)%; LBP作用HepG2细胞48 h的IC50为13.28 μmol/L。2.5、5、10、20 μmol/L LBP作用48 h HepG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1.64±0.85)%、(20.99±2.21)%、(33.02±2.30)%和(40.77±1.58)%,与LBP 0 μmol/L 的(3.29±0.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5、10、20 μmol/L LBP能够下调HepG2细胞中的Bcl-2、Mcl-1蛋白表达,上调Bax、Bid、PARP-1蛋白表达, 对Bcl-XL、Bak及Survivin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 LBP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其可能机制与上调Bax、Bid和PARP-1蛋白以及下调Bcl-2、Mcl-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组性融合蛋白TAT-OSBP-MKK6(E)对卵巢癌顺铂(DDP)耐药细胞株SKOV3/DDP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SKOV3/DDP细胞经融合蛋白处理后的增殖抑制率及采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后融合蛋白对DDP敏感性的影响,单丹磺酰尸胺染色法检测融合蛋白诱导的自噬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KOV3/DDP细胞Beclin 1的表达情况,Transwell体外迁移和重组基底侵袭实验研究融合蛋白对SKOV3/DDP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DDP对SKOV3/DDP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7.62±2.63)μg/ml,10、20、40 μg/ml 融合蛋白作用后,DDP的IC50分别降低至(17.07±0.88)、(11.08±0.57)和(1.96±0.31)μg/ml(P<0.001);以3-MA抑制细胞自噬,可阻断融合蛋白诱导SKOV3/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SKOV3/DDP自噬情况的比较:融合蛋白组、融合蛋白+3 MA组的荧光强度分别为824±107、459±128,均高于对照组的306±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lin 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随融合蛋白的浓度增加(10、20、40 μg/ml),其表达水平升高,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DDP组、融合蛋白组和DDP+融合蛋白组中SKOV3/DDP细胞的Beclin 1蛋白表达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DP+融合蛋白组蛋白表达量最高,为0876±0023,其次为融合蛋白组的0.564±0.021。融合蛋白能明显抑制SKOV3/DDP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DDP+融合蛋白组和融合蛋白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融合蛋白可抑制SKOV3/DDP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可能与诱导自噬及上调Beclin 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人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SKOV3/DDP的耐药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设为亲本组,耐顺铂细胞株SKOV3/DDP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用药组(顺铂+二甲双胍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SKOV3/DDP细胞的作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24h后,对SKOV3细胞和SKOV3/DDP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当二甲双胍>5 mmol/L时,其对SKOV3/DDP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高于SKOV3细胞(P<0.05)。顺铂对SKOV3细胞和SKOV3/DDP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25 μg/ml和118.68 μg/ml,SKOV3/DDP的耐药倍数为7.78。联合用药组SKOV3/DDP细胞IC50为 73.45 μg/ml,耐药倍数为4.81。二甲双胍对SKOV3/DDP细胞对顺铂耐药性的逆转倍数为1.62。亲本组中GRP78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8±0.02和0.24±0.04;顺铂组、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用药组的GRP7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3±0.02、0.68±0.02、0.49±0.07,与空白对照组的0.83±0.04比较,联合用药组明显降低,其次为二甲双胍组,顺铂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蛋白在各组中表达与其mRNA表达趋势一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用药组CHOP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42±0.03、0.69±0.03、0.84±0.01,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39±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的耐药性有调节作用,其可能作用机制为通过降低GRP78表达,提高CHOP蛋白表达的内质网应激途径促进细胞凋亡来降低耐药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靶向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小干扰RNA(siRNA)对胃癌细胞SGC 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SGC 7901细胞,采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靶向人MIF的siRNA(siMIF组)或阴性对照序列(NC组),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IF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观察转染后24、48、72 h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72 h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 2和Bax的表达变化。 结果siMIF组转染48 h后的MIF相对表达量为0321±0104,低于NC组的1078±0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IF组转染48~72 h后的细胞增殖率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F siRNA 72 h后,siMIF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35±36)%,高于NC组的(4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IF组Bcl 2的相对表达量为0663±0209,低于NC组的1129±0178,而Bax相对表达量为0981±0225,高于NC组的0587±025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iRNA靶向沉默MIF能够降低SGC 7901细胞中MIF蛋白表达,抑制SGC 7901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凋亡,在胃癌的靶向治疗中有一定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