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写批注笔记的依据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七十年代,我在中学读书,语文老师要我们做语文笔记,并经常检查。笔记本上记的全是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及文章的写作特点等,这些全是照搬老师的。刚走上讲台时,我也要我的学生这样做过,考试时,学生捧着笔记本当法宝,其结果,学过的课文像雁过留声,回味时似黄鹤一去。书是书,我是我,收效甚微。这种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的传统做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深知文学殿堂的特性,厚重博大、飘逸灵动、浪漫唯美,要想让一个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持续热爱读书,痴迷读书,没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载体是不可能长久的。因此,采取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能够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各级学校读书时,老师都充分肯定过我写的作文,中学时代就在报纸上发表过不少短文,可我都说不出“作文怎样才能写好”。后来我当了语文老师,跟学生讲了许多关于作文的  相似文献   

4.
我的语文教学之路,始于热爱,成于坚持. 始于热爱,初为人师 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是我儿时的梦想.这或许与我的母亲是一名语文老师有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母亲用文学为我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让我在黑白小人书中爱上了文字.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福建师大中文系.求学路上,因着热爱,我颇为幸运地在学校组织的师范生基...  相似文献   

5.
黄冰 《教育教学论坛》2014,(38):109-110
在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有一颗敏感细腻的本心去热爱学生。并且时刻关注身边的事情,让生活成为教书育人的教材。自身不断学习,在教学中注意渗透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去感染激活学生的文学热情,达到让学生喜欢语文,热爱文学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记得初中二年级时,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的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对文学尚懵懂的我,不知为何竟读出让人沉醉的美来。那一刻始我对文字开始痴迷。对文字的热爱,促使我沉迷于读书。对读书的痴迷,使得我了解了文字的魅力。这极大丰富了我的语文课堂,并且也塑造了我的语文课堂。所谓的文学素质,就是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力、对文章的理解力、对文学之美的感受力,以及写作能力、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十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初一学生,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我非常喜爱语文,而且身为课代表,我会帮老师打理好一切,在成绩上也从不舍糊,所以语文老师很喜欢我,当然我也很喜欢她。读小学时,我的语文成绩优秀是因为老师逼得紧,而自打上中学后,因为有了现在这个语文老师,我从心底里热爱语文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8.
读书——多美好的日常习惯!这是许多热爱读书的人共同发出的感叹。我也有同感,几十年的读书生活使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几乎每天都要阅读,几乎每天都要记录自己的思考,不但自己读书,而且教育学生读书,担任语文老师的时候,从高一接手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9.
近日,笔者跟随教研室领导到某中学调研,听了一节语文复习课,激发了很多思考。这节课复习的是初二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单元)。执教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即复习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做阅读练习题。课后座谈时,这位老师问我几个问题:语文复习课应该怎样上?现在的中考阅读是教什么却不考什么,即不考所教的课本内容。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么教?还有必要教课本吗?在工作中有很多语文老师对这些问题都很困惑。据我分析,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通过学习课内文章来指导帮助学生阅读、写作课外同类体裁的文章。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读了李光烈老师的《让学生爱上语文》,心中很有感触。我想,要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学习,首要的条件是语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语文教学。李光烈就是一位热爱语文教学的好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11.
我没有机会进大学读书,也没有读过多少书,谈读书有点脸红。但幸运的是自己做了语文老师。一边教学,一边读书,便成了我这个“土八路”语文老师的一个特点;和学生一起读书成了我的一大快乐。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7):44-45
<正>《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按照《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年龄特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和方法,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既爱读书又会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读书也是这样,如果他们对所学课文乐于读,就会越读越有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3.
颜彦 《安徽教育》2010,(11):48-48
<正>著名摄影师解海龙的那张《我要读书》的照片相信大家都看过:一张黑白照片,片中一位小姑娘手拿铅笔,睁着一双大眼睛望着前方……解海龙自己评价说,这张照片,无需任何语言,就能从"大眼睛"里读出那种强烈的"渴望"。是的,透过那双大眼睛,我们可以读出那个小姑娘渴望读书,渴望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渴望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张照片也使我深受启发:我们老师也有一双眼睛,老师给学生上课时不单单靠语言,也不是靠一本书、一支粉笔或靠多媒体就够了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借助于眼神,完成教学任务,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具体地说,教师利用好眼神有三大好处:  相似文献   

14.
有人曾把语文老师的事业比成是一棵树,那么,书籍便是滋养这颗树的一片沃野了。20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让我深深地感觉到,阅读是语文老师的头等大事。腹有诗书,下笔千言,读书对一名语文老师业务素质的形成和内在气质的形成至关重要。语文老师阅读的书籍越宽泛,知识就越丰富,对语文文本的解读也就越深刻,学生也会愈发地喜欢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读书、能读书、会读书,前提是语文老师首先是一个阅读者.  相似文献   

15.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曾说:“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阅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多么深远,通过阅读他们获取丰富的营养,感受多姿多彩的人生,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让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正>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作为一名中学的语文老师,遭遇了好多尴尬。其中,有一年我在高密四中,有两个班在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是没有语文老师的。学校没有办法,只好让其他班的语文老师来代课。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是很辛苦的,再给别的班代课很困难。没有办法,只好老师和学生一块儿制定他们的自学计划,让学生去自修。同学们实在感到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学生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让学生读。一个学期下来,从学校到语文学科的老师都捏了一把汗,担  相似文献   

17.
刘彩荣 《教育艺术》2007,(10):34-34
从中学时代起,我就比较爱读小说.老师告诉我,每一部小说都是一部百科全书.比如<红楼梦>就包含科学、哲学、医学、建筑学,还有美学的知识.那时我也喜欢读诗,诗歌的韵律美、和谐美,使我每每吟诵时都会感到荡气回肠.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无不渗透着美,语文的亲切、和善、厚重、博大激励我走上文学之路.中文系毕业当老师,总想把世界各民族的灿烂文化告诉给我的学生,让学生感受语文美,享受语文美.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归根结底,要引导学生读书,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探索一条使学生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发展的语文教学之路,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在1998年9月,提出了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为目的的“读书·积累·发展”的语文教改实验课题,并选择了吉林大学子弟中学这一可以为学生读书提供良好环境的学校进行实验,选择了年轻肯干、敢于探索的杨宏杰老师作为实验教师。三年来,杨宏杰老师为这一研究课题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们看到了学生自主阅读之后在语言能力上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越来越深刻地体悟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走进了一个可怕的怪圈:老师和学生都在语文学科花了大量心血,到头来学生只会做题考试,不喜欢读书。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失误。本来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成为优秀的、儒雅的读者,而最终他们却变为解题机器,成了远离阅读的人。把学生培养成热爱阅读之人,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之人,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与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们河南省新乡一帅调色板文学社成立于1988年10月。办社宗旨是:紧密配合语文教学改革,坚持“三个面向”,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用中师生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对他们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生活的教育,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实际写作能力,扶植文学新人,繁荣校园文学。我们的具体做法有: 1.加强组织建设,学校有总社,年级有分社,班班有文学小组。 2.每月举办两次文学讲座,由辅导老师主讲文学理论和写作知识,有时也请作家、编辑来讲,还经常推荐书目,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