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微波消融(MWA)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治疗中的作用,评估局部疗效及各因素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统计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术治疗的10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完全消融率、并发症和局部肿瘤进展,计算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并行生存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06例患者共消融215枚肿瘤,首次消融后209枚达到完全消融(97.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8%(3/106).截至随访结束,局部肿瘤进展率6.6% (7/106);术后中位生存时间35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7% 、50.0%、33.0%和55.7%、21.7%、5.7%.亚组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3 cm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35.1%,>3 cm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化疗组5年生存率为38.9%,显著高于未化疗组的10.0%(P=0.003),肝内单发转移瘤患者5年生存率为50.9%,显著高于多发转移瘤患者的16.8% (P=0.000).结论 MWA在直径≤6 cm肝转移瘤的治疗中,即使肿瘤直径较大,在完全消融后也能得到与直径较小的肿瘤相似的局部疗效和远期预后;MWA联合化疗能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优于仅接受MWA;是否接受化疗、肝转移瘤数量及原发病灶手术切除时的Dukes分期是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微波消融(MWA)治疗>70岁早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效果,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67例老年早期HCC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结果 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7.3%,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5%、73.0%、50.1%;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1%、47.8%、34.3%.结论 MWA是治疗老年早期HCC患者安全有效的方式.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3 cm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WA)对近肠道部位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局部疗效、长期预后,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74例初发近肠道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完全消融率、术后并发症、局部肿瘤进展,计算术后长期生存率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90枚肿瘤中的84枚首次达到完全消融,完全消融93.3%;局部肿瘤进展10.8%;1、3、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3%、74.3%、45.9%和87.7%、51.4%、31.1%;HCV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肿瘤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皮MWA是治疗近肠道肝细胞癌安全、有效的方式,术前肠道准备、穿刺采用平行肠道进针方式、术后禁食水可降低肠道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位于特殊部位单发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安全性、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MWA治疗的129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44例患者的肿瘤位于特殊部位,对照组85例患者的肿瘤位于非特殊部位。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肿瘤部位、肿瘤大小、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Cox回归分析MWA治疗单发HCC无瘤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1、2、3、4、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2%、86.4%、77.3%、65.9%、61.4%,对照组分别为96.5%、88.2%、82.4%、70.6%、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0)。肿瘤直径≤20 mm(HR=0.412,95%CI:0.196~0.867,P=0.020)是MWA治疗单发HCC总体生存的影响因素。观察组1、2、3、4、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9.1%、40.9%、29.5%、18.2%、18.2%,对照组分别为77.6%、57...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IL-22对早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HBV-HCC)微波消融(MWA)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作用.方法 收集49例经MWA治疗早期HBV-HCC患者术前外周血,应用ELISA检测外周血IL-6与IL-22的含量,同期30例健康人作对照.据x-tile软件计算cut-off值将IL-6和IL-22水平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Kaplan-Meier分析两组的无瘤生存期,Log rank检验差异性,Cox回归筛选影响HBV-HCC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HCC组的IL-6与IL-2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6:13.20(11.87~15.79) pg/ml和10.47(9.50~13.82) pg/ml,P=0.001;IL-22:42.18(34.39~57.44) pg/ml和25.45(22.31~30.12) pg/ml,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HCC患者术前低IL-6、高总胆红素和低白蛋白水平预示较短无瘤生存期,IL-22对HCC复发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低IL-6(≤13.2 pg/ml,HR:3.721,95%CI:1.674~8.272,P=0.001)与低白蛋白水平(≤41.0 g/L,HR:2.085,95%CI:1.101~3.950,P=0.024)是影响肝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IL-6和白蛋白水平可作为MWA治疗HBV-HCC患者预测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术后复发型肝内胆管细胞癌(RICC)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37例RICC患者共60个结节接受经皮热消融治疗,并对患者的生存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个结节(57/60,95%)完全消融;37例患者消融后无瘤生存期1.5~34.2个月(中位5.6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6%、67.6%、40.5%和27.0%.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灶直径是影响消融后累积生存率的主要危险因素(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灶直径>3.0 cm (P=0.005)和术后早期复发(<1年)(P=0.036)是影响消融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皮热消融治疗术后复发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安全可行、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灶大小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TACE+RFA)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术(TACE+MWA)应用于早期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接受TACE+RFA或TACE+MWA治疗的68例早期PHC患者资料,其中TACE+RFA组31例,TACE+MWA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消融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TACE+RFA组和TACE+MWA组病灶完全反应(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3cm患者中,TACE+RFA组和TACE+MWA组病灶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直径3~5cm患者中,TACE+MWA组病灶CR率高于TACE+R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及额外镇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0~4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6个月。全组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3%、85.2%、47.9%。其中,TACE+RFA组患者的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1%、80.1%、43.1%,TACE+MWA组为96.8%、89.6%、52.9%,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3.506,P=0.061)。在肿瘤直径≤3cm患者中,TACE+RFA组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0%、90.0%、60.0%,TACE+MWA组为88.9%、74.1%、74.1%,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0.010,P=0.922)。在肿瘤直径3~5 cm患者中,TACE+RFA组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7%、75.6%、36.3%,TACE+MWA组为100.0%、95.2%、50.8%,TACE+MWA组生存率高于TACE+RFA组(Log rankχ^2=4.485,P=0.034)。结论TACE+RFA和TACE+MWA应用于早期PHC均是安全、有效的。肿瘤直径≤3 cm时,两种疗法疗效相当,而肿瘤直径3~5cm时,TACE+MWA的病灶消融率和生存率优于TACE+RFA。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合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消融(PA)与单独行TAC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生存率、肿瘤缩小率的差异,为HCC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比较TACE联合PA与单独行TACE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生存率差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从中提取相关数据,按照Cochrane手册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5篇RCT,85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TACE联合PA组1、2、3年生存率、肿瘤缩小率均优于TACE单独治疗组[1年生存率:RR=1,454,95%CI(1.333,1.586),Z=8.56,P<0.001;2年生存率:RR=1.781,95%CI(1,511,2.099),Z=6.88,P<0.001;3年生存率:RR=2.351,95% CI(1.808,3.059),Z=6.37,P<0.001;肿瘤缩小率:RR=1.314,95% CI(1.190,1.452),Z=5.38,P<0.001].敏感性分析揭示两组生存率、肿瘤缩小率的差异结果可靠.结论 与单独行TACE相比,TACE联合治疗组的患者1、2、3年生存率、肿瘤缩小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补救性治疗经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失败的晚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应用HIFU治疗的经TACE治疗失败的晚期HC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总生存时间为12.8个月(95%CI:10.4 ~ 15.0),1年生存率为46.7%,2年生存率为11.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P=0.001)、肿瘤大小(P< 0.001)、门静脉癌栓(P=0.030)、AFP水平(P=0.001)和消融效果(P< 0.001)为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2)及临床分期(P=0.010)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3/4级不良反应包括发热(4.5%)贫血(4.5%)、腹部不适(4.5%)、皮肤烧伤(9.1%)、乏力(4.5%)、出血(2.3%)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TACE治疗失败的HCC患者,应用HIFU可有效降低肿瘤负荷,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膈顶部肝肿瘤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133例隔顶部肝癌患者(A组)及同期接受治疗的136例肝癌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MWA治疗膈顶部肝肿瘤的技术路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MWA治疗后,A、B组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8.7%和95.6%,A组患者的完全消融率明显低于B组(P=0.036)。两组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3.5%和39.0%,术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8%、57.7%和50.3%。B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9.0%和57.8%,术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1%、77.8%和71.9%。B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尽管膈顶部肿瘤位置的特殊性影响MWA的治疗效果,且术后更易复发,但膈顶部肿瘤并非MWA的禁忌证,MWA仍是治疗膈顶部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冷冻消融治疗高风险部位肝癌的临床结局及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影响预后和术后复发的因素。 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高风险部位肝癌患者,其中64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微波组),56例接受冷冻消融治疗(冷冻组)。比较两组的治疗结局,主要包括生存、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果:微波消融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8%、63.5%、63.5%,冷冻消融组为92.0%、87.4%、74.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微波消融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7.8%、49.0%、49.0%,冷冻消融组分别为81.4%、58.5%、4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9)。微波消融组的3、6、9、12个月的局部进展率分别为3.1%、6.3%、9.4%、15.9%,高于冷冻消融组(分别为0%、0%、3.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微波组的主要和次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82.8%)均高于冷冻组(分别为0%、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5岁,直径3~5 cm及Child-Pugh分级B级是肝癌术后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直径3~5 cm、多个肿瘤以及多次消融是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论:冷冻消融治疗高风险部位的肝癌具有与微波消融接近的生存结局,但具有更好的局部肿瘤控制率及更少的并发症,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与单独TACE治疗>5 cm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2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CE联合MWA组40例、TACE组168例,按1∶1进行配对后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首要观察指标是患者的生存期,次要观察指标是1个月的改良实体瘤反应(mRECIST标准)和AFP下降水平.结果 实际配对完成患者31对,配对后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显示TACE联合MWA的0.5、1、1.5、2和2.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90.3%、86.8%、82.5%和70.7%,明显优于TACE组的77.4%、61.3%、53.6%、48.2%和24.1%(P=0.011).联合治疗组在1个月时有更好的肿瘤控制和AFP下降水平.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联合MWA对于>5 cm肝癌的治疗在患者生存和肿瘤控制方面要优于单独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胸腹壁种植转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出现肝癌胸腹壁种植转移后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15例,男13例,女2例,平均年龄(57.2±17.6岁)。收集种植转移的人口和肿瘤特征,分析患者治疗情况,采用Log-Rank χ2检验统计分析种植灶消融后的局部进展率及患者的总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肝癌胸腹壁种植转移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 结果:1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27.8(3.8~67.2)个月,消融治疗后种植肿瘤患者的0.5、1、2年的累积局部进展率分别为6.7%、23.0%、23.0%;1、3、5年的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80.0%、61.7%、46.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肝内病灶控制差及肿瘤分型差是影响肝癌胸腹壁种植转移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胸腹壁种植转移能够产生令患者满意的肿瘤结局,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还主要依靠对肝内病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对行肝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72例接受MWA治疗肝癌的患者,分为胆囊切除组(36例)和非胆囊切除组(36例),分析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比较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的预后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评估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潜在危险因素以及比较两组之间的预后。 结果本研究胆囊切除组纳入36例(50.00%),非胆囊切除组纳入36例(50.00%)。胆囊切除组中位OS为35.55个月(4.20~36.00个月),非胆囊切除组31.19个月(10.80~36.00个月) (P=0.894)。随访结束前,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2.22%和22.22%。胆囊切除组1、2、3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91.67%、79.91%、75.71%,非胆囊切除组分别为97.22%、88.72%和73.81%(P=0.97)。胆囊切除组中位PFS为7.67个月(1.68~32.30个月),非胆囊切除组为18.25个月(2.24~33.60个月) (P<0.01)。随访结束时,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肝癌复发率分别为69.44%和91.67%,胆囊切除组1、2、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6.11%、16.67%、0.00%,非胆囊切除组分别为77.78%、46.89%和0.00%。非胆囊切除组的累积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胆囊切除组(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量为3(HR=18.91,95%CI:1.54~232.99,P=0.02)是与O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胆囊切除术(HR=3.55,95%CI:1.74~7.26,P<0.01),肿瘤数量为2和3(HR=2.21,95%CI:1.10~4.42,P=0.02;HR=3.63,95%CI:1.26~10.45,P=0.02)和AFP≥400 ng/mL(HR=0.43,95%CI:0.19~0.98,P<0.05)是与PF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在MWA后行胆囊切除术后更易发生肝内复发,这可能与γ-GT水平升高有关,且复发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Aim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T-guided microwave ablation (MWA)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near large blood vessels and the diaphragm by analyzing procedural complications and local tumor progression (LTP).MethodsFrom October 2013 through January 2019, 80 patients (54 males and 26 females) with 136 tumors who underwent CT-guided MWA of HCC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WA was performed on 43 perivascular HCC (≤5 mm from a vessel measuring ≥5 mm in diameter), 38 subdiaphragmatic HCC (≤5 mm from diaphragm), and 64 control HCC. Risk factors for local tumor progression (LTP), overall survival, and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Chi-square and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methods.Results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of MWA was 100%. Complication incidenc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perivascular and control tumors (20.9% vs 10.9%; p = 0.155) or between subdiaphragmatic and control tumors (21.1% vs 10.9%; p = 0.163). The effect of lesion location on LTP disappeared while controlling for age and lesion siz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dian survival time between patients who had only control tumors (38.8 months)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 at least one perivascular or subdiaphragmatic tumor (42.5 months; p = 0.098).ConclusionCT-guided percutaneous MWA of perivascular and subdiaphragmatic HCC tumors is safe and effective. The local tumor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to control tumo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糖尿病(DM)对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TACE术的HCC患者858例,其中合并DM患者175例(DM组),HCC未合并DM患者683例(非DM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总体生存的差异.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方法,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不可切除HCC患者TACE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AFP)、Child-Pugh分级、肿瘤最大直径和数目、肝硬化、TACE治疗次数以及BCLC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非DM组(P<0.05).DM组患者1、3、5年生存率为60.9%、27.5%和10.7%,非DM组为70.9%、36.0%和17.6%,经Log-rank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8).将上述变量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AFP>20 ng/ml、BCLC分期、以及合并DM是影响HCC患者TAC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M是影响不可切除HCC患者TACE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