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井下地质编录是煤矿的一项基础性技术工作,而影像地质编录技术是一项实用的新技术。按照现有影像地质编录方法需要在拍摄部位布设足够数量的控制点,但掘进工作面附近环境复杂难以布设控制点,为了能够在掘进工作面使用摄影测量手段顺利地进行影像地质编录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近景摄影测量控制方法,利用巷道指向激光与铅垂线进行掘进工作面影像的绝对定向。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适合煤矿巷道掘进工作面影像地质编录的绝对定向方法,点位精度可控制在1 cm以内。  相似文献   

2.
Egoinfo摄影地质编录技术作为一种以摄影测量理论为基础,以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数字图像处理和GIS技术为手段的新型地质编录技术,实现了施工地质编录方法的手工作业向计算机辅助作业与信息管理的转换。在对Egoinfo摄影地质编录技术系统结构和工作步骤介绍的基础上,以河口村水库洞室和边坡为例,对该系统成果与传统地质编录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Egoinfo数码地质编录系统在水电站施工地质编录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对系统的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影像地质编录技术,能提高矿井地质编录效率。传统的地质编录手段工作效率低,对矿井遇到的地质构造特征不能迅速识别,影响到矿井生产的进度,对编录结果的保存比较困难。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介绍了地质编录仪的基本情况,利用地质编录仪进行地质编录的流程,以及编录成果的展示。与传统方式比较,地质编录仪能够准确、细致、及时的对矿井采掘工作面遇到的地质变化情况进行快速编录,给矿井生产提供有利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4.
煤矿巷道开挖出的迎头面形状不规则,且由于个别地点较危险,地质人员无法进行近距离的量测,因而难以对迎头面进行准确的编录。迎头面摄影测量方法的研究正是为了当开挖过程中遇到特殊的地质构造时,能够采用影像地质编录方法准确快速地完成地质编录。本文着重研究了拍摄巷道迎头面立体像对时使用的特殊控制手段,使其能够满足模型定向定位的需要,并研究了此种方式下立体像对的处理方法,使其能够满足影像地质编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采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五镜头进行倾斜摄影测量,以千寻位置进行像控点测设。建立矿山三维模型后,运用三点法计算层面或裂隙产状,并将计算成果与传统地质编录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倾斜摄影测量能快速精确地建立真实的三维实景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产状计算,从而达到了协助地质人员进行地质编录工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地质编录仪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以及地质编录仪的软件和硬件设备,总结了利用地质编录仪进行地质编录工作的流程,最终通过在冯家塔煤矿的应用得到地质编录成果图。实践表明,地质编录仪能够细致、准确、及时的对采掘工程遇到的地质变化进行快速编录,给煤矿生产提供有力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7.
廉旭刚  王站  刘晓宇  员鸿燕 《金属矿山》2021,50(12):169-176
针对常规全站仪等传统监测方法在矿区沉陷监测中存在的监测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以山西 某矿区为例,利用免像控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短期内采集研究区 5 期影像数据,通过对内业数据处理成果密集 匹配点云进行滤波和插值处理得到每期的 DEM 数据,将两时段的 DEM 相减得到矿区地表沉陷盆地,并利用实测数 据对其进行验证。首先分析了监测期间动态沉陷盆地的发展过程,将全站仪实测与无人机沉陷 DEM 提取的下沉 曲线进行对比,计算均方根误差;其次分析了无人机监测的误差来源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最后提取工作面主断面 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验证拟合后曲线最大下沉值的精度,讨论了开采工作面主断面方向的累计沉降特征,总结了 工作面开采沉陷规律。研究表明:时序无人机摄影测量沉陷数据与同时期的全站仪实测数据对比,平均均方根误 差为 150 mm,拟合曲线的最大下沉监测精度最优值与实测值相差仅 20 mm;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地表累计沉降值增 加,矿区沉降总体趋势体现出下沉盆地特征,并且沉陷盆地的发展过程符合开采沉陷规律;免像控无人机摄影测量 技术可以有效监测矿区开采地表沉陷,为无人机摄影测量在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薛平 《煤炭技术》2005,24(12):110-112
在计算综采工作面作业循环时间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作业循环方式的适用范围,导出了计算综采工作面日产量的公式,列表给出了常规条件下的日产量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从盘区巷道到采区工作面布置过程中,古河流冲刷砂体研究的整个成果。总结了砂体特征和地质编录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指导生产的方法和巷道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铁路工程普遍缺乏高精度、现势性、完整的地理空间数据等问题,该文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与三维实景建模技术应用于铁路工程地理空间数据采集中,阐述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系统的组成、原理以及倾斜影像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以神朔铁路工程项目为例,通过快速获取的实景倾斜影像,制作了神朔铁路4D产品及其精细化三维模型。结果表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为铁路地理空间数据获取提供了高效服务,降低了铁路勘测的作业成本,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沿用的测制方法存在的问题井筒地质剖面图是指导井筒开凿的地质资料。它的测制受到井筒工作面狭小,多工序立体交叉作业的限制,困难较大,干扰井筒的正常施工。目前井筒地质剖面采用对井邦竖直面的投影测制,地质编录工作将按照凿穿地层的稳定程度和构造特征进行,分别编录井筒的一邦或四邦,致使井邦展开的竖直面投影图  相似文献   

12.
液压支架在长壁采矿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缓倾斜中厚以下层状的铝土与粘土矿,在长壁采矿法中所存在的大量耗用坑木、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采矿生产能力低、采矿成本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山东明水浅井粘土矿研制试用液压支架代替木支护管理采场顶板,变支护工作的手工作业为机械化作业,已获成效。从1980年4月开始在我矿井下采场工作面进行了16架的全工作面工  相似文献   

13.
以阳煤一矿工作面端头支护为例,探讨了工作面端头抬棚支护的迈步方式和计算方法,以期加强工作面端头支护,减少端头作业强度,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经坊矿3-边角06工作面,由于矿井采区布置与地质条件限制,形成了边角煤工作面。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以及工作面的循环采出量进行了计算;结合边角煤工作面的实际条件与设备条件对边角煤工作面的采煤工艺进行了设计,保障了矿井的安全高效作业,为条件相似矿井的边角煤工作面开采提供了实践指导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Inpho的无人机影像应急测绘处理方法解决了快速成像、快速处理和无人机摄影姿态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介绍Inpho摄影测量系统和数据处理流程,实现了无人机影像的DSM、DOM产品生产流程及数据处理方法,与传统的航测方法相比,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快速摄影测量方法为减灾等应急测绘领域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绪 言 众所周知,煤层中的断层构造对机械化采煤,特别是高度机械化的长壁工作面是十分有害的。即使是落差小于煤厚的断层也会妨碍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而落差大于煤厚的断层的出现则常常导致开采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早查明煤层中的断层构造,这对合理的采掘部署,采煤工作面的设计和某些安全措施等都是极为重要的。 西德采用构造指数、水平钻探、立体摄影、钻孔电视、井下测井、勘探巷道、槽波地震等各种方法,结合详细的地质编录来探查和预测煤层中的断层构造,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槽波地震法最受关注。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7.
应用Micromine软件实现矿山井巷工程的可视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巷工程工作面的可视化管理对矿山安全生产和品位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井巷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中提取相关参数并结合地质编录数据建立了满足井巷工程工作面实时监控所需的数学模型,使用Excel完成数学模型的计算求解过程和建立包含施工进展和地质特征等信息的井巷工程工作面数据表格。基于所获得数据运用Micromine矿山软件建立蔡家营锌矿井巷工程工作面施工进展的地质数据库,结合Micromine软件中可视化功能实现井巷工程工作面的可视化管理。井巷工程的工作面样品及其硐壁采样都可应用Micromine钻孔数据库进行管理,可结合钻探样品对仅基于钻探样品构建的矿块模型(block model)进行局部修正,进而能获得比较逼真的矿块模型。  相似文献   

18.
现代机械化矿井作业时采掘工作面产尘量大,是煤矿井下防尘的关键。通过对大柳塔煤矿的现场调查,确定检测方案,并对采掘工作面粉尘性质进行定性分析,检测主要工种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明确了防尘重点岗位。运用作业分级的计算方法,对接触煤尘的主要工种进行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指导企业有效地对采掘工作面进行煤尘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通过本次检测,总结出作业分级标准在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作业分级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对作业分级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修正权重数的探讨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精细构建实景三维模型,解决传统倾斜摄影实景三维存在破洞扭曲的问题,提出一种倾斜摄影与地面近景摄影相结合实景三维建模方法,开展了对许昌市许都公园的空中倾斜影像和地面近景影像的采集,经空地影像融合建模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煤》2017,(9):70-73
对高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以风定产"管理进行了配风量计算规范及产量核算分析,形成了高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与集约高效生产的有机统一,有效保障了各高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与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