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们对热带海洋生物了解较多,因为热带海水比较温暖,便于潜水者去水下拍摄和采集标本。然而,对于酷寒的极地海域来说,那里的动物则鲜为人知。近年来,俄罗斯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多次潜入冰冷的北极海水中,拍摄到了许多美丽的鲜为人知的海洋生物。这位勇敢的海洋生物学家名叫亚历山大·塞莫诺夫。6年前,塞莫诺  相似文献   

2.
深海洞穴是地球上尚未得到充分探索的地点之一,在那里栖息着众多鲜为人知的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3.
徐娜 《世界科学》2012,(5):F0004-F0004
为了鼓励潜水爱好者拍摄精彩的海洋生物照片,美国迈阿密大学罗森蒂尔海洋大气科学学院从2005年开始举办国际海洋生物摄影大赛。最近,2012年度大赛的获奖作品揭晓。本刊从这次获奖的14幅作品中遴选出9件,借助水下摄影爱好者的独特视角,与读者一起分享海洋生物的精彩瞬间。  相似文献   

4.
在黑暗的大海深处,并非一些人所想象的,是海洋中的荒漠,也非一些人所想象的,是大型怪物的藏匿之地,那里生活着不少鲜为人知的小型海洋生物,它们大多具有艳丽的外表和高雅的姿态,堪称大海深处的装饰品.  相似文献   

5.
在黑暗的大海深处,并非一些人所想象的,是海洋中的荒漠,也非一些人所想象的,是大型怪物的藏匿之地,那里生活着不少鲜为人知的小型海洋生物,它们大多具有艳丽的外表和高雅的姿态,堪称大海深处的装饰品。  相似文献   

6.
在东南亚婆罗洲的马来西亚境内的沙巴州,有一个知名的”失落世界“,那就是该州内的马利奥盆地,其中有不少鲜为人知的野生生物.最近,英国摄影师尼克·加巴特和亚历山大·海德结伴同行,在马利奥盆地进行了为期3个星期的雨林探险,拍摄到了许多奇异且美丽的野生生物,还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7.
生物抗冻剂—糖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洲罗斯冰棚下的海水,已冰封了约12万年,南、北极大片海区常年冰封,但仍有名目繁多的生物在那里生活。较温暖的北温带海区,冬季海洋生物要经受-20~-30℃的气温,贻贝和滨螺等潮间带生物遭受冰冻,待冰融化后也不出现病变。即使在热带,深海沟中的水温也会接近零度。海洋生物面临如此恶劣的低温环境,如何适应,值得探究。近年来,从分子  相似文献   

8.
孝文 《科学之友》2013,(6):58-59
这些照片通过令人不可思议的细节展示了昆虫鲜为人知的一面。在摄影师为一组大特写照片进行拍摄的过程中,这些色彩艳丽的昆虫摆着各种姿势,看上去更像模特,而不是小动物。这些昆虫待着不动,允许摄影师捕捉它们的复杂细节时显得一点儿也不害羞。印度尼西亚万隆市摄影师唐纳德·朱萨用微距摄影拍摄了这组不寻常照片。  相似文献   

9.
海洋生物是在同一个盐水介质中出生、生活、呼吸、取食、排泄、运动、生长、交配、生殖和死亡的.因此,海洋生物间以及海洋生物与海洋的种种理化过程之间,具有从最简单的强制作用到许多微妙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要研究海洋生态,必须采集一些海洋生物的样品进行研究.近百年来,科学家发明了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采样器,根据不同的类型,可以采集海洋中的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微生物、贝类等.然而,由于深海环境和海面上的环境差异很大,一些生物被收集上来之后就死亡或者身体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研究真实海洋环境中的生物,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自动海洋生物分析器.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有记录的濒危海洋生物已达556种。作者综述了中国濒危海洋生物的现状及特点,分析造成海洋生物减少甚至濒危的因素,阐述了中国对濒危海洋生物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鲸鲨(学名Rhincodon typus)是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之一。它的身长可达15 m,有的可达18 m或更长,体重可达10 t。这种动物几乎遍及热带海域,很少进入温带海域。它们在自然状态下基本是独来独往。它的外观虽然有些吓人,但是,它对人类并无害。潜水员或海下游泳者能十分容易地爬到它的身上。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种珍稀海洋生物,科学家深入北极冰海,探索它们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即使是在盛夏8月,位于加拿大极地的巴芬岛依然是严寒之地。当加拿大渔业及海洋部的专家杰克·奥尔乘坐的小型飞机在巴芬岛降落时,这里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偏僻荒凉,人迹罕见。这里的地貌环境大多由一堆堆的岩石,以及小片小片的低矮灌木丛构成。巴芬岛是加拿大第一大岛,世界第五大岛,是加拿大北极群岛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在东南亚婆罗洲的马来西亚境内的沙巴州,有一个知名的失落世界,那就是该州内的马利奥盆地,其中有不少鲜为人知的野生生物。最近,英国摄影师尼克·加巴特和亚历山大·海德结伴同行,在马利奥盆地进行了为期3个星期的雨林探险,拍摄到了许多奇异且美丽的野生生物,还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15.
置身钢筋混凝土的现代生活,色彩缤纷的海洋生物无疑能为都市人群带来最新鲜的气息.如果在太原这样的内陆城市看到奇异的海洋生物,亲身体会它们的曼妙多姿,神奇可爱,那将无疑是个奇迹.太原真有这样的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是一个精彩女人--王美萍.  相似文献   

16.
威利斯峡谷     
右图显示的是近日在美国犹他州南部一个热带小镇附近拍摄到的威利斯峡谷。威利斯峡谷是科罗拉多地区数十个典型裂缝状峡谷中的一个,这些峡谷是美国自然地质遗产的独特组成部分。由于科罗拉多高原河流的流入,它们大多被冲刷成狭窄的裂缝状峡谷。  相似文献   

17.
谢树成  焦念志  汪品先 《科学通报》2022,(15):1597-1599
<正>海洋生物碳泵的地质演化是一个涉及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前沿科学难题,被列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资助的地球系统科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如果说现代海洋生物碳泵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海洋储碳的途径和机制并服务于碳中和等目标的话,那么古海洋生物碳泵则更多地记录了它与一些重大地质事件的关系,包括古气候的冷暖变化、海洋缺氧事件、生物大灭绝事件等涉及地球整个表层系统乃至地球深部过程的一些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的一种年代际局地正反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大气再分析资料和海温资料等, 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气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内在联系. 结果表明, 在年代际尺度上经过热带海气系统的内部调整, 减弱信风的作用下海气间热交换减少, 导致了热带太平洋温跃层的异常, 有利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 同时, 海温的增加又促使热带东太平洋对流发展, 激发热带东太平洋局地上升运动和热带中东太平洋的西风距平, 进而减弱Walker环流, 把信号反馈给大气. 反之亦然, 如此构成了一种正反馈过程的年代际模态. 这个热带海气系统自我反馈的年代际“加幅”过程有别于以往用于解释热带海气系统年代际变率时所倡导的中纬度地区对热带地区的远程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南部热带北缘,热带森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变过渡,它们之间存在群落交错区.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热带北缘地区的4个永久样地植被的群落结构、生态外貌和植物区系组成分析,论证了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交错区的存在和其识别特征.由于中国南部西高东低的地势,西南部群落交错区主要体现在沿海拔的转变过渡,东南部则是沿纬度的转变过渡.西南部热带北缘存在两个明显的群落交错区.在海拔800~1200 m,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与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森林群落的外貌、结构和林冠层树种明显改变:由具有3个乔木亚层和散生巨树、典型混交热带树种组成林冠层的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转变为具有2个乔木亚层、缺乏散生巨树、林冠趋于平整、主要由热带山地分布的壳斗科和茶科植物为林冠层优势树种的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在海拔1800~2100(2200) m,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林冠层树种发生了替换,群落的植物区系性质也发生了改变,由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变成亚热带-暖温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在中国东南部低地,约22°30′N及两侧附近,存在一个明显的常绿森林群落交错区:热带北缘低地季节性雨林向(南)亚热带低地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群落的外貌、结构和林冠层树种明显改变.我们认为,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交错区与霜冻情况有关,霜冻对热带低地季节性雨林的林冠树种是致命的.我们建议,西南部的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交错区和东南部的低地热带季节性雨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交错区为热带森林分布的北界.超越热带北界,林冠树种在西南部替换为亚热带-温带分布的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种,在东南部替换为主要是亚热带分布的中国特有种.中国东南部的亚热带气候地区存在热带植物区系成分,本文也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拍豹记     
对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来说,大型猫科动物的魅力是无法抗拒的。它们雄健而美丽,捕猎时迅猛果断、激情四射,平日里则从容孤傲、行踪不定,为自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非洲是拍摄野生动物的天堂,大其是大型猫科动物,如非洲狮、猎豹、非洲花豹,它们生长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因为树木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