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风家内接触者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两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检测抗ND—O—BSA抗体的ELISA,对初次调查时抗体阳性的200名健康人和119例麻风家庭接触者进行的血清学随访(1993年)中分别26.5%和23.5%仍为阳性。初次检查抗体为阳性,而在第1次(1992年)随访时阴转者,以及初次检查及第1次随访均阴性的健康人和接触者,在本次随访中又变为阳性的分别为20.1%~33.0%和13.8%~36.0%。初次检测及两次随访均阳性的健康人和接触者,其抗体水平均最高。随访2年时,在抗体持续阳性者中共发现5例多菌型麻风。抗体持续阳性,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阴性的青少年发病的危险最大,家内接触者尤甚。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91年4-5月对麻风高流行区广南县和文山县的麻风家庭接触(HCP)723人,健康人(EHP)1632人和甘肃省非麻风流行区健康人(NHP)131人,用检测血清抗ND-O-BSA和PGL-1抗体水平的ELISA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血清阳性标准是根据EHP和NHP的血清抗体水平,即EHP的阳性标准分别为0.23和0.225,NHP的分别为0.14和0.17,根据NHP的阳性标准(NHPC  相似文献   

3.
推广应用MDT后用NT-O-BSA-ELISA检测了1715名麻风接触者和6例新病人血中的抗PGI-IgM抗体。1715例接触者中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开始MDT前33.4%,用MDT2-24个月32.82%,用MDT后48个月21.84%(P<0.001);6例新病人在推广MDT5年时OD下降72.74%;连续观察243例抗体阳性的接触者,2-5年共发病7例(BT1例,BL4例,LL2例)。结果说  相似文献   

4.
对223例麻风病人血清同时进行(NT-P-BSA)-ELISA和USR试验,USR阳性者作TPHA试验。在麻风病人中USR阳性59例(26.5%,MB33.5%,PB3.8%),TPHA阳性仅1例(0.4%)。USR生物学假阳性多发生在NT-P-BSA抗体阳性(84.7%)的MB病人(96.6%),但USR的阳性强度与NT-P-BSA抗体水平无关。在麻风病高流行区进行性病调查时应考虑梅毒非特异性试验假阳性因素,必要时结合特异性试验和临床表现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1992年对云南省文山县及广南县1年前麻风血清检查呈阳性的251名一般居民和141名病人家属进行了随访,同时还随访了1年前血清为阴性的居民320人和病人家属115名。结果首次血清为阳性者复查时抗ND-O-BSA和抗PGL-I抗体分别有33.47%和6.77%持续阳性,而首次血清阴性者分别有12.81%和2.19%转为阳性。首次血清阳性的病人家属复查时,抗ND-O-BSA和抗PGL-I抗体分别有30  相似文献   

6.
用麻风菌特异性酚糖脂-1(PGL-1)抗原(NT-P-BSA)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麻风病人50例(LL40例。阳性16例,占40.0f%;BL9例,阳性4例,占44.4%;Ⅰ1例为阴性),总阳性20例,占40.0%。治愈老残病人133例阳性19例,占14.3%;家内接触者102例,阳性9例,占8.8%。并作了结核病人87例及正常人群174例。结果表明NT-P-BSA-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有助于麻风的早期诊断、判愈、复发予测及亚临床感染和免疫流行病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7.
用麻风菌特异性酚糖脂-1(PGL-1)抗原(NT-P-BSA)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麻风病人50例(LL40例。阳性16例,占40.0f%;BL9例,阳性4例,占44.4%;Ⅰ1例为阴性),总阳性20例,占40.0%。治愈老残病人133例阳性19例,占14.3%;家内接触者102例,阳性9例,占8.8%。并作了结核病人87例及正常人群174例。结果表明NT-P-BSA-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有助于麻风的早期诊断、判愈、复发予测及亚临床感染和免疫流行病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8.
选35例单用DDS治愈平均已18.6年的病人,相隔一年取两次耳垂血;1994和1995年共取血清70份,分别用PGL-1和LAM-β抗原做ELISA。IgG-LAM-βOD值〉).18,IgM_PGL-1〉0.16为阳性,IgG-LAM-β,BL-LL组23份阳性(48%)BT-TT组5份阳性(23%)。IgM-LAM-1,BL-LL组24份阳性(50%),BT-TT组6份阳性(27.6%)。所有  相似文献   

9.
用改良酶联免疫斑点15试验(简称 M-Dot-ELISA)对麻风家内接触者(HC)血清进行了麻风杆菌特异性酚酚糖脂I(PGL-I)抗原检测。75例HC均经麻风杆菌明胶微粒凝集试验(ML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证实为麻风杆菌特异性抗体阳性者。结果表明:①75例HC中抗原阳性者16例,阳性率为21%。接触多菌型麻风(MB)者的抗原阳性率(28%)明显高于接触少菌型麻风(PB)者(0%),两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01 )。②抗体弱、强阳性组的抗原阳性率和抗原量之间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③40例正常人及10例经MLPA和ELISA检测证实特异性抗体阳性的非麻风患者血清标本,抗原检测均阴性。  相似文献   

10.
文山州第三年的麻风血清学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山州麻风病人的家属及一般居民做了第3年的血清学随访;共756人,其中初次抗体阳性的居民和病人家属分别为184人和135人,初次抗体阴性的居民和家属分别为317人和129人。本次随访中初次抗体阳性的居民和病人家属分别有55人(29.9%)和20人(14.8%)仍为阳性;初次阴性的居民和家属分别有47人(14.8%)和11人(8.52)变为阳性。随访3年共有11人发病,其中BT3人,BL8人。8例BL发病时抗体均为阳性,其中7例初次检查抗体亦阳性,6例滴度逐渐升高;出现阳性分割值到发病的平均时间为26个月;3例BT中1例初次抗体阳性。但发病时均为阴性。作者认为在发病率较高的村庄,以血清学初筛加上对高滴度抗体者做皮肤查菌,隔2年左右再对初次抗体阳性者做血学随访,可能有助于发现多菌型病人,但在现场作为常规也许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1.
用NT-P-BSA-ELISA检测健康人及麻风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抗体,结果显示其特异性为95.6%,敏感性在MB病人为92.7%,PB为50%。抗体水平以新发病人最高,随着有效的治疗和病程延长,MB病人的抗体逐渐下降,病程达10年以上者多恢复到正常。而PB病 人则在治疗的早期抗体已隆至正常。对确定NT-P-BSA抗体的阳性阈值,我们比较了X+2SD和95%位数两种方法,以95%位数值为阳性阈值较为合  相似文献   

12.
使用McAb,以酶标抗体B-SA法检查5例PSS患者典型皮损及5例健康对照正常皮肤的血管壁处t-PA、PAI-1、F_Ⅷ和Fbg。发现患者皮损血管壁处t-PA阳性低于正常对照,而PAI-1阳性则高于正常对照。提示PSS患者皮损血管内外纤溶活性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及微血管结构损伤或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用NT-O-BSA-ELLSA方法结合麻风菌素试验对贵州12个县处于不同治疗阶段的麻风病人的1715例接触者进行了亚临床感染检测和临床观察研究。检出抗体阳性者306例,其中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阴性的高危者61例;经5~9年的临床观察,高危者发病14例,另有一例抗体阴性者发病。9年的观察组中高危者的发病率是观察5年者的2倍(P<0.05);家庭内外、治疗前后、不同性别和亲缘关系的接触者中亚感与发病的比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使用McAb,以酶标抗体B-SA法检查5例PSS患者典型皮损及5例健康对照正常皮肤的血管壁处t-PA、PAI-1、FⅧ和Fbg。发现患者皮损血管壁处t-PA阳性低于正常对照,而PAI-1阳性则高于正常对照。提示PSS患者皮损血管内外纤溶活性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及微血管结构损伤或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同性病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单纯疱疾病毒(HSV)感染的流行情况,我们选择了我所性病门诊的病人进行了淋球菌分离培养以及HIV和HSV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88份临床标本淋球菌分离培养阳性率为28.4%。HSV-1和HSV-2抗体检出率分别为59.1%和25.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淋球菌感染和HSV-2抗体阳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88份血清标本HIV抗体检出率为0.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我同性病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单纯疱疾病毒(HSV)感染的流行情况,我们选择了我所性病门诊的病人进行了淋球菌分离培养以及HIV和HSV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88份临床标本淋球菌分离培养阳性率为28.4%。HSV-1和HSV-2抗体检出率分别为59.1%和25.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淋球菌感染和HSV-2抗体阳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88份血清标本HIV抗体检出率为0.  相似文献   

17.
20011237干燥综合征的IgG亚型分析/刘锋(白求恩医大中日联谊医院风湿病科)…//吉林医学.-2000,21(4).-235 采用放射免疫单扩散法检测了12例干燥综合征(SS)的IgG亚型。结果显示11例患者总IgG升高,12例IgG1均升高,平均(18.5±2.3)g/L,IgG2均偏低,平均(3.8±0.7)g/L,IgG1/IgG2明显升高(平均 5.7±0.3),IgG1升高者其抗SSA抗体、抗SSB抗体也相应增加,这可能与SS的抗原特性有关。表1参7(汤亚娥)20011238 继发…  相似文献   

18.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血清Jo—1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52例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病人血清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其中Jo-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3.3%和31.8%。11例Jo-1抗体阳性病人中72.7%起较急对类固醇治疗反应差,减药或停药易于复;45.5%伴发间质性肺病,54.5%伴有Raynand现象,63.6%合并关节炎,36.4%合并恶性肿瘤。41例Jo-1抗体阴性病人上述合并症阳性率仅分别为9.8%、17.1%、  相似文献   

19.
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抗体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对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血清学反应,应用细胞培养、免疫印迹试验和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对17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NGU)、73例盆腔炎(PID)、52例不育症及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查。3组患者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1)。17.8%的PID、13.5%的不育症和1.7%的NGU患者出现HSP60抗体,而健康对照组则未检出此抗体(P<0.01)。MIF高滴度者(≥1∶160)出现HSP60抗体的机率(31.3%)明显高于低滴度者(<1∶160)(2.8%)(P<0.01)。提示在有并发症的患者中HSP60抗体常见。检测HSP60抗体对预测沙眼衣原体感染慢性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耳干血滤纸片收集血标本ND-O-BSA和Ms作抗原,用ELISA法检测了312例单用DDS,麻风已治愈5-7年者的血清抗体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抗体已降至正常,只有4例阳性,从治愈者,接触者,TT→LL,IgM/IgG值呈依次上升趋势,比较两种抗原表明,ND-O-BSA更好些,用耳血滤纸渍斑法替代静脉取血法,具有成本低,标本转储方便,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国产软板优于硬板,且价格低廉,可降低试验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