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振动时效效果现场判断的判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复杂构件为对象 ,讨论了粘性阻尼和结构阻尼等因素对其振动响应特性的不同影响 ,对运用连续扫频法揭示出的振动时效动力学曲线呈现“几”字形规律做了进一步解释。分析表明 ,扫频曲线上共振峰的移动与形貌变化决定于构件结构刚性、结构阻尼和粘性阻尼等诸多因素变化的综合影响。以提高尺寸稳定性、降低和均化残余应力为目的的振动时效工艺 ,必须以此作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及其归宿。据此 ,作者对施振效果的现场即时定性判断的判据提出了新观点 ,认为 ,与振前扫频曲线相比 ,振后扫频曲线是否简洁而平滑 ,是振动时效工艺效果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微机控制振动时效设备测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微机控制的振动时效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对其测控系统的硬件与软件部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测控系统具有扫频、定频及数据采集处理的功能,满足振动时效设备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振动时效果判据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受迫振动理论并结合位错内耗理论,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国内现行振动时效效果判据给予了理论分析。分析表明:施振后扫频曲线上共振峰值升高和频宽变窄,实质上是由于其材料内部的阻尼(内耗)减上所引起的。这两个判据作为振动时效的最终效果判据是有效的。并将国外的电流减小的振动时效判据与该判据在能量机理上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运用受迫振动理论并结合位错内耗理论,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国内现行振动时效效果判据给予了理论分析.分析表明:施振后扫频曲线上共振峰值升高和频宽变窄,实质上是由于其材料内部的阻尼(内耗)减小所引起的.这两个判据作为振动时效的最终效果判据是有效的.并将国外的电流减小的振动时效判据与该判据在能量机理上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
《机械制造文摘》2006,(6):14-14
振动时效过程幅频曲线变化的理论基础是振动阻尼的变化,分析了结构阻尼(滞后阻尼)在振动时效过程中的作用,应用动态机械分析仪对焊接小试样应变阻尼进行了实测,指出了结构阻尼在振动过程中有升高后缓降的变化,这是导致幅频曲线复杂变化的原因之一。通过对比了振动时效的机械行业标准JBT5926-1991标准和JBT103752002标准中关于振动时效效果的幅频曲线评定方法的异同,通过对HT-7U核聚变试验装置的振动时效幅频曲线分析,指出对焊接结构的振动时效采用JBT103752002技术标准进行效果评定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振动时效过程幅频曲线变化的理论基础是振动阻尼的变化,分析了结构阻尼(滞后阻尼)在振动时效过程中的作用,应用动态机械分析仪对焊接小试样应变阻尼进行了实测,指出了结构阻尼在振动过程中有升高后缓降的变化,这是导致幅频曲线复杂变化的原因之一.通过对比了振动时效的机械行业标准JB/T5926-1991标准和JB/T10375-2002标准中关于振动时效的效果的幅频曲线评定方法的异同,通过对HT-7U核聚变试验装置的振动时效幅频曲线分析,指出对焊接结构的振动时效采用JB/T10375-2002技术标准进行效果评定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执处理后振动时效去除膨胀波纹管残余应力技术要求和工艺参数选择。采用振动时效参数曲线观测和盲孔法残余应力测量对振动过程及振动时效效果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振动时效可明显降低热处理后膨胀波纹管残余应力,并且提高了膨胀波纹管尺寸精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残余应力判据法、精度稳定性判据法、参数曲线判据法的评定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比较,给出了不同材料的时效效果判断依据.然后结合当前振动时效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现有的振动时效判据进行了完善,并分析了动应力判据法这一新的时效判断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振动时效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304L超低碳不锈钢板的振动时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凡  饶德林 《热处理》2005,20(3):36-38
针对304L不锈钢底板的焊后残余应力,采用振动时效(VSR)的方法进行消除。介绍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应用JB/T 5926—91标准对振动时效工艺进行了定性评价。采用盲孔法测定了焊后和振动时效后底板焊缝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残余应力下降了30%以上。试验结果显示振动时效工艺可以替代热处理时效,明显消除304不锈钢焊接构件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0.
对卷筒体进行了振动时效处理。在振动时效前后通过对卷筒体进行盲孔法残余应力的对比测量,以及振动过程中对振动动应力的测量,全面、定量地了解振动时效工艺过程的应力状况、残余应力的变化及最终的应力状况。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时效可以有效的消除卷筒体的残余应力,且不会影响筒体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工艺参数独立作用和交互作用对高频振动时效效果的影响规律,提出基于多元函数逼近的高频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研究方法。基于多元函数逼近法建立高频振动时效效果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定量化函数模型,给出定量化函数模型的实验构建方法,并基于实验数据构建定量化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独立工艺参数和工艺参数的交互作用对高频振动时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个工艺参数独立作用时,高频振动时效效果受到激振频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激振振幅;工艺参数交互作用时,高频振动时效效果受激振频率和激振振幅的交互作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激振频率和激振时间的交互作用。基于多元函数逼近的高频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研究方法的提出,为揭示工艺参数独立作用和交互作用对高频振动时效效果的影响提供了技术思路,同时为高频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焊接构件热振复合时效的数值和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刚度DH36低合金高强钢焊接构件广泛应用于海洋平台工程. 此类结构刚性大,固有频率高,振动时效(VSR)消应力处理效果不明显. 为了提高非固有频率振动下的消应力效果,提出了热振复合时效(TVSR)的新工艺. 对55 mm厚DH36焊接板材进行了VSR与TVSR的对比研究. VSR处理后横向残余应力峰值降低22.6%,纵向残余应力峰值降低6.7%;经相同振动工艺参数、150 ℃下TVSR处理后残余应力峰值分别降低41.3%和43.6%,效果明显优于VSR处理效果. 采用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TVSR的作用机理,升温可提高非固有频率振动下的构件的振幅,降低材料屈服强度,提高消应力效果.  相似文献   

13.
振动时效是一种局部循环塑性现象,当循环载荷与材料内部残余应力叠加超过材料的局部屈服强度时就会发生残余应力释放。采用流变塑性模型对振动时效进行仿真,分析了振动时效过程中应力幅、应变幅、振动频率、振动周期和材料屈服应力等对振动时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时效中应力释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力幅或应变幅,振动频率和材料参数也是关键因素,而振动周期或时间对振动时效没有很大影响。将此振动时效模型应用于7075铝合金试样机械载荷下的应力松弛实验,所得结果与仿真较一致。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传统去除压力机机身的残余应力的时效方法的缺陷.介绍了频谱谐波时效的技术特点与优点,用试验和数据证明频谱谐波时效的效果,进一步验证频谱谐波在去除压力机焊接机身残余应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快速测量的曲面多点成形精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板类件多点成形中,由于板料回弹、工件定位等因素,成形后的工件曲面与目标模型之间存在误差。文章通过激光快速扫描测量获得成形后工件的三维形状点云数据,经平滑去噪后,用对异常点不敏感的鲁棒最小二乘法进行B样条曲面拟合。将重构的曲面与目标模型配准计算后将曲面误差反馈到多点CAD系统,根据该误差进行回弹补偿、闭环修正工件曲面误差,并给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基于快速测量的曲面多点成形精度控制技术充分利用了多点成形的快速性的特点,通过三维空间形状反馈,来提高多点成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不锈钢振动时效过程的循环蠕变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疲劳试验机研究了不锈钢焊接试件在循环载荷下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采用拉-压疲劳模拟实际焊接构件的振动时效过程。结果显示动态应变呈循环蠕变状态,蠕变的大小、速度与循环应力幅值有关。循环应力越大,最终蠕变也越大,应变达到稳定所需要的循环周次越多,应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了不同循环载荷作用下,焊趾位置的纵向残余应力的变化,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振动时效过程的循环蠕变机理。  相似文献   

17.
Better prediction about the magnitude and distribution of workpiece temperatures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metal cutting process, especially in the aviation industry. A thermal model is presented to describe the cyclic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the workpiece for end milling. Owing to rapid tool wear in the machining of aeronautical components, flank rubbing effect is considered. In the proposed heat source method for milling, both the cutting edge and time history of process are discretized into elements to tackle geometrical and kinematical complexities. Based on this concept, a technique to calculate the workpiece temperature in stable state, which supposes the tool makes reverse movement, is developed. And a practicable solution is provided by constructing a periodic temperature rise function series. This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machining conditions, flank wear widths and cutter locations on the variation of workpiece temperature. The model result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by machining 300M steel under different flank wear widths and cutting conditions. The comparison indicates a good agreement both in trends and values. With the alternative method, an accurate simulation of workpiece temperature variation can be achieved and computational time of the algorithm is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at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is work can be further employed to optimize cutting conditions for controlling the machined surface integrity.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振动时效法消除残余应力的机理以及在薄壁铸件上的应用。通过对振动时效工艺参数,包括激振点、支撑点、激振频率、激振力和激振时间等的分析,优化出了薄壁铸件的振动时效工艺。振动时效后薄壁铸件残余应力降低35%以上,应力分布得到了均化,同时与热时效相比,节约工艺成本70%以上,大大地缩短了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载人航天器铝合金焊接结构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选择进行研究,并进行了平板焊接结构振动时效工艺实验,对振动时效效果和工艺参数进行了验证.能够有效指导铝合金焊接件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杜翠静  常万仓 《机床电器》2012,39(2):44-46,49
电网电压不平衡时,以电网平衡为约束所设计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VSR)会出现不正常的运行状态。其交流侧将产生负序电流,使网侧电流严重不对称。本文提出了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的三维复空间瞬时功率定义方法,适合于三相VSR不平衡控制和功率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抑制交流侧负序电流的控制策略,最后进行了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改善了三相VSR的网侧电流波形,实现三相VSR在电网不平衡下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